什麼是文化人?學歷高就是文化人嗎?

文伯的春天


文化人不應該單指學歷高,內在品質,個人經歷更重要!

著名作家梁曉聲說文化人應具備四種素養,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1.內心的修養,這不是單憑學歷高就可以表現出的,一個人學歷再高,沒有內在修養,就是一個紙老虎,空有一副皮囊,沒有內在,外強中乾,總會被人看穿!

2.自覺自律 ,一個真正的文化人,一定是個自覺自律的人,自覺是不需要別人提醒的,只有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才會有自覺得行為!

3.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善良是最重要得品質,什麼是善良,是發自內心的讓別人好,平靜的心情,溫和的態度對待周圍的人和物,人若善良,天必佑之!

文化人不是單純的學歷高,要有良好得修養,自然氣質就有了!




常春旭1990


關於什麼是文化人,我最最欣賞的回答,是作家梁曉聲的四句概括:

根植於內心的修養,

無需提醒的自覺,

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01

一位叫做“Judy”的空姐,在微博上講了一件關於劉詩詩的趣事。因為是空姐,在飛機上服務,Judy常會遇見各種大咖和明星。

但這些大咖和明星都沒給她留下深刻印象。直到前幾天,她遇見了劉詩詩。那一天,劉詩詩坐的頭等艙。飛機落地後,Judy去整理頭等艙時,赫然發現:劉詩詩座位上的被子竟然疊得整整齊齊。

Judy一下就被電到了:“以前頭等艙的客人,都是把被子團成一團,扔在腳底下就走了,沒想到詩詩竟會疊放整齊,我好感動。”

坐頭等艙的人,一般都是很有身份的人,但是你看,疊被子的人卻這般少,偶爾有一個,空姐就會感動半天。

02

五一,陪媽媽逛街時遇到一位流浪歌手。

聽完一曲後,我走過去,隨手把五元零錢扔進了那帽子裡。

但接著,媽媽的舉動讓我大吃一驚。她走到帽子跟前,慢慢蹲下身子,輕輕將兩個硬幣放進了帽子裡,並微笑著向流浪歌手點頭示意。

我媽,沒有念過多少書。但這一刻:我實在輸她太多。對比這幾件事,我想起了白巖松的一句話:“一個人有沒有文化,並非看他的學歷有多高。有學歷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沒學歷的人,不一定沒文化。”

讀很多書,擁有很高的文憑,和有沒有文化,有時完全是兩碼事。

03

吳小閒講過另一個感人故事。一次,他跟著老總去談業務,午餐時,便在酒店點了一桌菜。

吃飯中途,服務生端上一道特色菜,老總禮貌地說:“謝謝,我們不需要菜了。”

服務生解釋:“這道菜是免費贈送的。”

老總依然笑著回答:“免費的我們也不要了,吃不了,很浪費。”

飯畢,老總將吃剩的菜打了包。

回公司途中,老總將車子開得很慢,好像在打量什麼,吳小閒正納悶時,老總把車停了下來,拿起打包的食物,下車走到一位乞丐跟前,雙手遞了過去。

什麼是文化?這就是文化。文化就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

04

在《人民日報》上看過另一個故事。

週末,侄兒跟著一華人去澳大利亞雪梨海域捕魚。每撒下一網,總有收穫。可每次網拉上來後,那華人總要挑揀一番,然後將其中大部分蝦蟹扔回大海。

他侄兒不解:“好不容易打上來,為啥扔回去?”

華人回答:“符合規定尺寸的魚蝦才可以捕撈。”

他侄兒說:“遠在公海,誰也管不著你呀?”華人淡淡




ASTONGZL


學歷高不一定代表有文化。

“有學歷沒文化”,這其實不僅僅是一種說法,而是現實情況的某種現象的概括性總結。

所謂學歷,就是接受教育的經歷。自從1999年大學開始大擴招後,擁有學歷的人越來越多了,接受了大學教育的人越來越多。90後,00後這些人,相對於80後、70後及出生更早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大大增加。現在的適齡青少年,進入大學的比例高達80%左右。

再加上研究生招生人數幾乎年年增長,不但擁有大學學歷的人越來越多,擁有研究生學歷的人也越來越多。

還有一條獲得較高學歷的途徑,就是去海外留學。最近5年來,平均出國(出境)留學的人數每年達到50萬以上,不少人也因此獲得了較高學歷。

所謂文化,是一種知識、思維和經歷相結合的綜合修養,是一個人內在的素養。接受教育是擁有文化修養的一條重要途徑,但擁有較多的教育經歷,並不見得就能真正擁有較高的文化修養。二者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

當前有不少擁有大學學歷的人就是“有學歷沒文化”。我們不難發現,周圍有些人學歷不錯,但文化知識卻比較薄弱,有些常識性的東西都糊里糊塗的。

“沒文化”更大層面還體現在思維上,缺乏理性思維,缺乏邏輯分析能力,更缺乏通過充分的證據去做出合理判斷的能力,而容易人云亦云。在網絡上,就體現在容易不假思索地跟風,容易不分青紅皂白地“噴”。現在活躍於網絡的很多所謂的“噴子”,不少人是有學歷的,甚至往往接受過高等教育,但依然會比較容易盲從。

造成不少人“有學歷沒文化”的原因在哪裡?其實主要是教育的問題。

學歷只是接受教育的經歷,而文化則是自身內在的素養。由於我們的教育歷來以功利性為核心,以升學為導向,所以往往會更看重學歷本身,而對於提升個人素養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這實在是捨本逐末的行為。加上大學的泛濫化的擴招,部分大學生接受的是劣質的所謂高等教育,結果“出產”了大量有學歷而素質相對較低的“產品”,這不能不說是中國式教育的某種“失敗”。

學歷不等於文化,有學歷並不等於有文化,更不等於就是高素質的人才。






慷慨高歌


文化是什麼,是傳統下來的各式各樣的習俗,學歷和文化人,我覺得不一樣,你說老百姓有文化嗎,和高學歷比,他沒有文化,可是老百姓,做的一切,是不是從古至今,也是流傳下來的一種文化,真正有學歷的人,他只是知道,書本以內文化,知道百姓文化,你讓高學歷,做百姓做的事,他能做下來嗎,同樣,老百姓也做不下來,高學歷的事,我個人覺得,學歷和文化都有的人,他不一定是好人,老百姓,沒有學歷和文化,但是他們從古至今,流傳的種地本領,就代表生產,也代表著文化,也代表著一種傳統,分析完畢,個人感想,。









被風遺忘的夏天4


“文化”的定義是諸多學者一直試圖定義卻難以定義的。

曾記得多年前讀餘秋雨先生的《何謂文化》,先生分別從學理、生命、大地和古典四個層面來回答何謂文化。還有在《文化苦旅》中藉助山水風物等去尋求文化內在靈魂與人生的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讓人深感文化魅力的同時也為中國文化自豪。(安利一下[呲牙]很好看的書籍!文筆流暢優美,而且很有思想。)

馬克思則認為,文化是人改造自然的勞動對象化中產生的,是以人化為基礎,以人的本質或本質力量的對象為實質的,它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因素,是一個廣義的文化概念。而狹義的文化概念,即意識形態的精神文化僅偶有使用。

而文化落於人類個體生命上,即問題中所謂的“文化人”則應是集知識與文化底蘊素養於一身的人。“學歷高”可能意味著他學習能力,自制能力強,知識豐富,但不能只單憑“學歷高”就認定一個人是“文化人”。沒上過學校但通過自身努力學習,擁有了豐富知識,高審美水平,熱愛文化,敬畏文化,將文化薪火相傳。這樣不也是“文化人”嘛。當然所謂的“經歷”與“閱歷”豐富,就是汲取營養的過程,文化成長的過程。美好的因素當然是多多益善好啦,如果可以最好是學歷高,經歷閱歷豐富,做一個優秀的“文化人”!



雜燴百味


學歷高絕不等於有文化!

很多高學歷的人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方面嚴重沒文化。

而很多大字不認識一籮筐的老農卻非常睿智,令人敬佩!

當然,對於什麼是文化,概念的問題首先要釐清,不然討論就沒有邊際,也就沒有了意義!


筆架城私語


這個觀點不能一概而論吧?

高學歷只是個學歷證明,所受的教育程度。文化人主要是體現一個人的內涵,富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文明。

文化人有了文化通常是要展現出來,學有所成,從而學以致用。

高學歷只是學歷,如果學而不用,又有何用?


m201858開心果


不一定學歷高就是文化人,這個世界這個社會很現實,有很多人都是靠關係進到一些企業,同樣有的人從小學六年上到大學四年畢業了參加工作了,是成為了一個社會中的文化人但那只是書面上標註者你是一個有學歷 文化程度比普通人要高,可能有點的確是靠自己努力學來的成果,那是可以認可的。也有一部分人在校期間參加什麼考試 試卷上寫出來的答案並不是自己學來的,答案而是從別人東西里複製過來的“抄襲”同樣大學出來的也好還是你的學歷低也,進入社會這個群體之後你才會明白其實都需要自己後期的努力,你不努力那你真的是成了‘渣’而不是學歷低,相信現在每個人的學歷都差不多,沒有誰因學歷低而不工作,現在大家都在掙錢。


趣味影片


自古以來,做人都追求外在和內在美。外在講究面相形象,內在顯示素養修為。所謂文化人,鄙人理解通過個人奮鬥獲取的知識和體驗技能,以充實和武裝偶爾無聊的生活和大腦。這包括通過學習吸收文化知識,換取學位證明的過程和通過生活中掌握某些技能獲得內在提升的過程。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古代文化人是通過內心的探索需要來獲取道理實現理想,這一直是本分的,伴隨物質生活的提高,當今的人們選擇越來越多,科學技術的發展,學歷高不代表內心文化就高,因為這裡面有社會制度和體系不同的緣故,一個人可以考取高學歷,具備豐富知識,但道德品質缺乏就不可以的。文化人彷彿看上去普遍都氣宇不凡,但還要看內在修為!即,文化人不要只看學歷高,還要看努力獲得的素養和體驗,技能!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無德比無知更可怕!所以我們要更加註重道德的力量。

一句話,一個人要人上人,就必須先從做人育起,同時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獲得承認,這樣才能德才兼備,在社會上競爭有一席之地。我們加油!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