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福海縣:打出“組合拳”防疫春耕兩不誤

當前正值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也是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新疆福海縣打出摸底調研、線上培訓、線下服務“組合拳”,在確保疫情防控工作開展的基礎上,統籌謀劃疫情防控和春耕備耕雙重任務,做到“一手抓兩頭”“兩頭都過硬”。

摸排民需為群眾播撒“及時雨”

“王姐,去年紅小片豐收了,賺了不少錢吧?今年你和向哥打算種什麼?我先問問你們的想法,到時候我們再聯合農經站的人員給你們規劃規劃……”近日,福海縣水產管理局駐一農場一分場工作隊隊員哈孜依娜·葉爾肯正在逐一給分場裡的農戶打電話詢問他們今年的種植意向。

疫情防控期間,工作隊聯合村“兩委”、鄉鎮農經站、包村幹部分組包片,利用電話、微信等方式開展春耕備耕摸底調研,摸清農戶種植意向和所需農資。結合“一戶一策,一戶一檔”促農增收工作,採取“魚骨分析法”深入分析農戶種植優勢、種植結構、種植技術、耕植問題等,幫助農民做到“種什麼、怎麼種、種多少”“三個清楚”,切實民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發展方向。同時,對有金融服務需求的農戶進行逐一登記,細化貸款類型,聯合福海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量身定製”金融服務方案,利用“信貸業務預約平臺”協助農牧民群眾進行網上預約貸款,幫助農牧民群眾足不出戶辦理貸款370萬元,已預約貸款1200餘萬元,復工後即可完成貸款,全力保障農副產品生產和春耕備耕農資供應信貸資金需求。

線上培訓為農民注入“強心劑”

“今日16:00,微信群將上傳《農作物常見病蟲害防治》的視頻,希望大家騰出時間認真觀看,並詳細記錄,如果有疑問請大家及時向工作隊反映,我們會聯繫老師為大家集中解答。”福海縣委組織部駐闊克阿尕什鄉別斯克拜村工作隊隊長葉爾肯·沙賓每天會在種植戶微信群裡發種植相關的教學視頻。

疫情防控期間,為避免病毒的交叉感染,各村轉變以往的農耕技術集中學習模式,開辦“掌上微課堂”,邀請230餘名各鄉鎮農業技術骨幹,圍繞膜下滴灌鋪設、首部安裝、春季多變天氣對農作物出苗的影響與病蟲害防治措施等38項內容,通過微信、視頻等方式進行線上授課,把最新的農業技術送到群眾手中。雖然沒有了人頭攢動和人聲鼎沸,取而代之的是不見面、零距離的線上培訓,但聽課的農戶們表示這種新形式的培訓更能吸引人。

線下服務為百姓貼上“暖心膏”

在福海縣解特阿熱勒鎮林業村溫室大棚內,韓叔義一邊翻地一邊說:“年前我就將新的蔬菜苗培育好,準備年後將舊篷布換下後把菜苗移栽進溫室大棚,誰知道疫情一來,我這裡人手物資都不全,可把我急壞了,多虧了村裡的助農小分隊,新篷布馬上就換上了,就連加溫用的煤還有肥料他們都想辦法給聯繫上了。為黨員助農小分隊點贊!”

為了保障農牧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正常運行,福海縣工作隊組織黨員幹部成立63支“黨員助農小分隊”,按照“做好防範措施,幹活戴口罩”的要求,幫助農民群眾搭建大棚、購置農資、收割葉類蔬菜、聯繫銷售途徑。在勞動間隙,黨員志願服務隊積極向村民宣傳疫情防控相關知識,叮囑做好各類防護。除此以外,工作隊協調縣農業農村局、供銷聯社、工商局等6家職能部門,集中為農戶採購種子、化肥、農藥等優質農資1000餘噸。同時,充分發揮家庭在農業經營主體中的基礎地位,倡導鼓勵農戶在做好個人防護措施的前提下,組建相對固定的“互幫互助”組,走好“農戶+農戶”的農業發展路子,確保在恢復農業正常生產的前提下,建立農戶之間相互依附、相互促進、相互監督的生產模式。(通訊員楊曉東 吳麗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