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邊境“零病例”城市逐步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新華社南寧2月24日電(記者劉偉、向志強)經過多日的封閉式管理後,家住廣西崇左市江州區的陸美潔終於能和家人一起走出小區散步。“明天我準備去看下果園,給果樹鋤鋤草。”她說。

陸美潔所在的崇左市地處中越邊境,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目前為數不多的零確診病例的地級市。21日起,按照分區分級精準防控要求,崇左市在廣西率先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中越边境“零病例”城市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在崇左市扶綏縣岜盆鄉弄洞村路邊的臨時田間市場,果農在裝運大青棗。新華社記者劉偉攝

記者日前從南寧市驅車進入崇左市扶綏縣,除了在市際高速路口和邊境檢查點接受過檢查外,在崇左市境內的扶綏縣、寧明縣、江州區等地,再無其他檢查卡點,一路暢通。

據崇左發佈的《關於儘快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通知》稱,實行全面復工復產、取消不合理限制、全面保暢保通、有序恢復市場秩序,儘快全面恢復全市正常生活生產秩序。

“看到新聞說崇左可以全面復工了,我馬上趕了回來。”在崇左一家房地產公司工作的劉樂陽21日從防城港返回崇左,在租住的小區門口測完體溫、登記信息後,就順利入住。

越來越多的工人陸續復工,企業也正加快生產。走進扶綏縣空港經濟區的廣西迎順塑業有限公司廠房,隆隆的機器轟鳴聲中,工人們正在生產線上緊張作業。

中越边境“零病例”城市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廣西迎順塑業有限公司工人在生產線上作業。新華社記者梁舜攝

“2月12日復工以來,已陸續有一半員工返崗,現在一天生產三四萬個塑料袋。”公司總經理周忠楷說,隨著交通的暢通,這兩天原材料順利運抵、更多工人復工,預計本月底可以滿負荷生產。

在中越邊境的愛店口岸,中越雙邊的電子屏上都反覆播放著有關疫情防控的宣傳片。“幾乎每天都有口罩等防護物資入境。”寧明縣外事和商務口岸管理局副局長黎志念說,當地商務、海關、邊檢等多部門開闢“綠色通道”,1月29日以來進口各類防護物資20批總價值2400多萬元。

原材料和物資運輸順暢,特色產品也在加快外銷。在扶綏天晟農貿市場,上千平方米的廠房內,工人們正將沃柑等水果裝箱,發往北方地區。扶綏天晟農貿市場開發有限公司副總裁盧順才告訴記者,由於崇左沒有確診病例,工人返崗有保障,公司水果銷量逐步回升,現在每天都有10車30萬斤左右的水果發往全國各地。

在扶綏縣岜盆鄉弄洞村路邊的一個臨時田間市場,果農們迎來了久違的採購商。地上堆著一筐筐大青棗,幾輛大貨車正在裝車,不時有農戶用三輪車拉著果來到這裡,初春時節,這裡卻有著濃厚的豐收氣氛。

中越边境“零病例”城市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在扶綏天晟農貿市場內的平價豬肉攤點,群眾正在購買豬肉。新華社記者梁舜攝

“今天來拉貨的車來自雲南、四川、貴州、福建等好幾個地方。”正在不停忙活的水果經紀人凌偉說,前段時間疫情嚴重時,果出不去、車進不來,一天最多隻能賣兩三車。隨著管控放鬆、消費轉暖,市場需求在快速復甦,現在全鄉一天可以賣二三十萬斤。

崇左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市長王永超介紹,崇左堅持把企業復工復產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戰役,提出“爭第一季度、搶第二季度、拼下半年”的思路,截至21日12時,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產率達71.1%。

隨著秩序逐步恢復,人們開始規劃今後的生產生活計劃,但必要的防控舉措仍在實施。

在弄洞村的田間市場,60歲的果農莫孫福賣完青棗,數了數錢就忙著往家趕,家裡的4畝西瓜要澆水,還得抓緊在地裡套種花生。“等5月份西瓜熟了,這裡會更熱鬧。”莫孫福充滿了期待。

而在崇左市郊的卜利村卜利屯,夜幕之下,村民小組長農海生仍帶著兩名志願者在村口棚子裡值班,棚內張貼著村民手寫的排班表。

“我們一直實行24小時3班倒值班,村民進出要量體溫、登記,不允許村外人進入。”農海生說,從21日開始,村民測量體溫即可進出,但廣西以外的人員尚不能進村。“雖然形勢向好,但不能麻痺大意,還得把好關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