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識人之術:只喜歡“呆若木雞”的人

清廷委派100餘名團練大臣,分遣全國,編練義勇,與太平軍作戰,真正成功的,只有

曾國藩一人——這和曾國藩的識人善用,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曾氏幕府,像一所大學校,英才聚聚,亦師亦友、亦弟亦子。經過案牘與實務的歷練,開枝散葉,或帶兵、或從政、或著書、或授業,滿天星辰,照亮黑暗大地。

曾國藩通過敏銳的眼光、靈敏的觸覺、老道的經驗,對人情世故的洞悉,從芸芸眾生中發現人才,給予栽培,幫助他青雲直上。

曾國藩的識人之術:只喜歡“呆若木雞”的人

一次,李鴻章帶了三個人請曾國藩差遣,曾公飯後散步,三人一旁恭候。


之後,李鴻章請他接見三人,曾說不必了。曾公道:“第一個低頭不敢仰視,忠厚人,可給保守的工作;第二個喜歡作假,人前恭敬,我一轉身便左顧右盼,必陽奉陰違,不能任用;第三人雙目注視,始終挺立不動,他的功名,不在你我之下,可委以重任。”

這三人的發展,不出曾氏所料,第三人就是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

曾國藩的識人之術:只喜歡“呆若木雞”的人

這件往事,讀起來像小說家言,真偽無從考證。但自古以來,大帥重臣們選拔人才,大多以莊重嚴肅為第一標準。

訓練新兵,第一個科目,以軍姿開始,一流的士兵,不過“呆若木雞”四個字,但“看似木雞,實乃鷹隼”。

言談簡潔,不擅修飾;行止端莊,穩若山嶽——木雞幽深的心肺城府,飛揚著鷹隼的剛猛狠厲!他們忍而不發,一觸即發,發即致命,好似滿弦利箭。

曾國藩的識人之術:只喜歡“呆若木雞”的人

縱觀軍政兩途,手握權柄的,大多看似平庸;而那些所謂的能臣幹吏,官場明星,早已中途隕落,黯然收場。

平庸的,真平庸嗎?他們能登上仕途的險峰,靠的並非奇蹟——幽深古井,乃生養恆星的浩瀚寰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