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碗冲泡白茶前,你称茶了吗?


盖碗冲泡白茶前,你称茶了吗?

《1》

草地上的青草,嫩的像是碧色的青丝。

绿树上的叶子,也长得茂盛。

风吹过,郁郁葱葱的枝头,随着微风摇头晃脑。

天气愈发晴朗,像是能将最近笼罩在人们头上的阴翳驱散。

在这个有点特别的春天,所有人都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洗手。

哪怕是平常在上桌前,总是拿着脏兮兮小手偷吃东西的小侄子。

这段时间,在看见炸鸡块的时候,也先小跑到洗手间里,站在洗手台前的小凳子上,想要洗一洗手。

小家伙这般主动,难道是忽然懂事了吗?

这么问的时候,小侄子只见小嘴往下一瘪,可怜兮兮的说:宝宝怕,不想生病。

原本以为在家长的保护下,外界正在发生的一切,对孩子没有影响。

可原来在电视,电脑上的新闻里,小侄子还是懵懂的知道了,为什么最近不能出门的原因。

正是因为知道了讲究卫生的严重性,他知道了在拿手抓东西之前,要认真洗手。

那么到底什么时候,广大茶友才能意识到投茶时,称茶的重要性?

盖碗冲泡白茶前,你称茶了吗?

盖碗冲泡白茶前,你称茶了吗?

《2》

为什么泡茶前,要称茶?

茶文化,乃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

距现在,已经有上千年的时间。

对于茶来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既然是文化,自然是百花盛开,争奇斗艳,才得繁荣。

从前,达官贵人喝茶,贩夫走卒也喝茶。

虽然都是茶,但也因为两者所喝茶类,喝茶需求不同,而生出了泾渭分明的界限。

前者喝茶,是为了享受以及社交。

例如来人待客,拿出新得的珍稀好茶,也是彰显实力的一种表现。

后者喝茶,更多是为了生存,满足生存需求。

泡一杯浓茶,方能提神集中注意力,为一家老小的生计奔波。

茶叶除了作为茶之外,还可当做搭配干粮的“汤”,一个大饼,一碗茶便是一顿。

喝茶若是讲究,必然要注重仪式感。称多少茶,用什么茶具,都是泡出一杯好茶的关键。

至于为谋生存,自然是随便抓些茶叶,无论浓淡。

甚至为了提神,一味将茶泡浓,不追求口感,无视健康,也是常有的事儿。

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对于茶的饮用要求,自然也有提高。

不该仅限于有茶喝即可,而该追求喝好茶,将茶泡的好喝。

而称茶,正是在泡茶过程中,将茶泡好喝的重要步骤。

盖碗冲泡白茶前,你称茶了吗?

盖碗冲泡白茶前,你称茶了吗?

《3》

品质好,内质丰厚的白茶,一定要称茶投放

或许烂茶,可以随便投茶,但对于好茶来说,精准称量是很重要的。

这是什么原因?

首先,烂茶中包含品质差,内质缺失的茶叶。

在内质少的情况下,茶叶当中的滋味物质也少。

若是投放不够多,便很容易变得寡淡。

茶水中,只有一丁点零星的滋味,甚至和白开水有些类似。

这样的茶,很容易给人留下投茶不够,故而滋味不够的印象。

于是下意识的,就会增多投茶量。

其实想想,滋味不够可能并非投茶量不够的缘故,而是茶自身品质的缺失。

至于好茶,却没有这样的困扰。

既然能称得上是好茶,自然不会有内质不足的困扰。

在冲泡这类茶叶的时候,需要注意,不要放的过多。

就像是鸡汤里的调味料,稍放一些,能够把整个鲜味提起。

可要是放的够多,滋味难免会受到影响,变得过浓过涩,甚至有苦味出现。

最为稳妥的办法,当然是用克秤进行称量。

其实对于称茶这件事儿来说,本身并不困难,甚至连繁琐也说不上。

不过是在称茶的时候,将盖碗放在克秤上,依旧进行投茶。

而日常克秤可以摆在茶桌的桌面上,或者是抽屉里,不用起身,就能拿取。

和茶夹、茶针、茶滤等一样,不过是辅助泡茶的工具罢了。

盖碗冲泡白茶前,你称茶了吗?

盖碗冲泡白茶前,你称茶了吗?

《4》

投茶比例不对,会有什么影响?

投茶比例,会影响茶汤滋味。

之前在文章当中和大家说过,一些单包的岩茶的克重,从8克,增加到8.3克。

这样的变化,虽然能够增加岩茶的香气(内质多,香气自然越显)。

甚至有些茶友,还会以为这是赚到了。

可茶友们不妨细想,同样的价钱,茶叶量增多,可能是商家在做慈善派送吗?可能性微乎其微。

更大的可能性是,茶叶的品质下降,故而增加投茶量,在口味上不至于让人觉得过淡。

品质差的茶,可能表现为香气变杂,内容便少,汤水不够劲道。

可这些细致的品味,许多茶友暂时无法品鉴出来。

那么商家,就依靠这一点,用更多的投茶量,维持滋味的浓淡,呈现出一种品质并未下降的假象。

当真是茶友赚到了吗?

不是,因为现在的价钱,你本可以买品质更好的茶,却生生跌了一个档次。

就像是买正常水果的价钱,买到了更多的处理水果。

东西不一样,怎么能用多少来衡量是否值得呢?

在冲泡岩茶的时候,投茶量是8克,搭配100~110毫升的盖碗。

至于白茶,则是5克干茶,搭配100~110毫升的盖碗。

茶叶不同,投茶比例也相应调整。

而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泡出更好喝的茶。

盖碗冲泡白茶前,你称茶了吗?

盖碗冲泡白茶前,你称茶了吗?

《5》

或许有很多茶友,觉得称茶困难,但实际并未实践过,就成了行动上的矮子。

对了,或许又要有人来说,喝茶适口为珍。

这句话,说的不够准确。

相信大多数人喝茶,对健康和口味的要求,各占一半。

投茶过多而导致的浓茶,对健康有不利影响。

茶友当真能够在枉顾健康的前提之下,依旧肆意饮用,或是浓,或是淡的茶汤吗?

冲泡前,养成称茶的习惯,百利而无一害。

版权声明:本文归白茶大课堂菇凉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