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作”,叫印度式自拍……

邊境口岸豎立著不少巨型廣告牌,提醒著入境者:“你已進入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

這是攝影師 Tim Smith 第一次踏足印度。

在此之前,他曾無數次被提醒:“這是一個神奇的國度。”

旅行期間,他遇到過不少本地人,一邊舉起手機一邊嚷著“photo,photo”,示意他和他們合影。

在接下來的幾天,Tim Smith 決定密切追蹤這批狂熱的自拍愛好者。

有一種“作”,叫印度式自拍……

圖為突突車上的一家人熱情地邀請 Tim 為他們拍張照。


孟買的街頭顯得有些散漫無序,人與動物並行,很多汽車都有碰撞過的痕跡,而本地人顯然不在意眼前的混亂。

相比起滿地的垃圾和排洩物,在濱海大道上自拍的人更像一道風景線。

圾拉著涼拖的印度小哥把自拍杆伸了出去,張羅著後面的人對攝像頭微笑。

身後,穿著紗麗的印度女孩雙眸如星,背對美景,以45度角望向虛空,而“禁止自拍”的警示牌就立在一旁。

有一種“作”,叫印度式自拍……

自拍熱門地點,孟買濱海大道

有一種“作”,叫印度式自拍……

自拍熱門地點,“世上最美麗的陵墓”泰姬陵。

有一種“作”,叫印度式自拍……

自拍熱門地點:各種各樣的事故現場


有一種“作”,叫印度式自拍……

2013年,智能手機在北方邦阿格拉尚未普及,當時人們參觀泰姬陵,拍照清一色用的是卡片機。

2017年,印度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

同年7月,印度Facebook活躍用戶超過了美國,排名世界第一。

有一種“作”,叫印度式自拍……

年輕姑娘閒暇時間喜歡四處自拍,在車站等車時,逛街看到新鮮玩意兒時,都忍不住要咔嚓一張。

千禧一代忙著向Facebook投誠。“如果你一天不自拍,你的Facebook粉絲會認為你死了。”孟買學生Murtuza Rangwala說。

忍受著緩慢而不穩定的網絡,Murtuza劃亮她的蘋果手機,把剛剛自拍好的照片進行 PS,定位,上傳,發佈。那種自信,讓全天下的無死角看上去都充滿死角。

有一種“作”,叫印度式自拍……

在西姆拉的季風來臨前,幾個姑娘興致大發,站在馬路中央自拍。

女孩們平均花費16分鐘的時間,生產出一張“可看”的照片,淺嘗著攝影世界的複雜;

而男孩們則對自拍有著更史詩般的追求。為了拍一張讓所有人都自慚形穢的自拍照,有時不惜置生死於度外,在違法的邊緣試探。

有一種“作”,叫印度式自拍……

諷喻雕塑《聖雄甘地與神牛的自拍》:“我們是一個史詩的民族,我們喜歡無序的蔓延……我們能把一切問題誇張給你看。”


1月21日,海德拉巴的一條鐵軌上演了驚險一幕,健身教練Siva試圖與迎面而來的火車合影。只不過,預期中的“最後一秒營救”並沒有順利上演,在無視了附近一名叫喊的農婦和火車司機的警笛之後,Siva被疾馳而過的火車撞得魂飛魄散。

有一種“作”,叫印度式自拍……

Siva與火車自拍視頻截圖

兩天後,大難不死的Siva從醫院的病床上醒來,發現自己的右手被繃帶纏住:“我還好,我還活著。”他說,謝天謝地,他的右手還能拍照。

最終,他被法庭判處罰款500盧比,約合7.87美元。

有一種“作”,叫印度式自拍……

哪怕猛獸當前,也敢於把自己置於取景框之中。

想要展示自己“狂野”和“膽量爆表”的印度人不止Siva一個。現實中,有關自拍作死的案例多如牛毛。

Agnel Cyril Peris本想在印度西部的獅子谷留下一張合影,卻不曾想到留下了自己年僅25歲的生命。

……

有一種“作”,叫印度式自拍……

一名男子和眼鏡蛇自拍。

據維基百科的一份名單顯示,2013年12月至2017年2月期間,印度死於自拍的人數高達107人,超過全球死亡人數的65%。75%的死者為男性,年齡在14至25歲之間。

而死亡數字在印度之後便出現了斷層,美國和俄羅斯分別以12例和11例,位列二、三。與印度人口基數相當的中國,則有4例。

在這些數據面前,加爾各答公佈的“第一例因自拍而引發的肘關節炎”明顯是輸了。

有一種“作”,叫印度式自拍……

一名男子與蜂巢自拍。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為什麼在印度有這麼多人死於自拍”,研究員Kumaruguru博士表示。

根據一項名為《我和我的絕命自拍》的研究,自拍時從高處墜落是最常見的死因。而弔詭的是,87%的印度死亡事故都與水有關。

有一種“作”,叫印度式自拍……

2017年12月5日,非季節性颶風襲擊孟買,人們在漲潮的河堤邊自拍。

有一種“作”,叫印度式自拍……

2015年6月19日,孟買遭遇暴雨襲擊,引發洪災。一家人在被淹沒的街道上自拍。

至於死因排名第三的火車事故,“非常有趣,這是一件很‘印度’的事情。”

Kumaruguru博士認為,這類似於美國和俄羅斯最流行的自拍死因——槍支走火,那裡的青少年喜歡用左輪抵著自己的頭自拍,而印度擁有世界第五大鐵路網。

有一種“作”,叫印度式自拍……

2017年8月20日,北方邦一列特快列車發生脫軌事故後,一名男子在事發現場自拍。

有一種“作”,叫印度式自拍……

2017年8月29日,印度孟買一列快速列車在Asangaon地區脫軌,這已經是印度10天內發生的第4起火車脫軌事故,現場總是會有自拍的年輕人。

“那些坐火車自拍的年輕男女似乎認為,如果把整列火車拍進去,那麼他們的友誼就會地久天長。”

但事實上,他們往往忽略了一點,前置攝像頭的廣角效果,會誇大前景和背景的視覺距離。所以,火車實際上比人們在屏幕裡看到的要更近。

“我不確定友誼和火車之間有什麼謎之聯繫,我只知道我們需要更多的心理學家、人類學家、社會學家。”Kumaruguru補充到。

有一種“作”,叫印度式自拍……

研究還發現,印度人十分熱衷於團體自拍,特別是在危險的地方。


在媒體大範圍的集中報道後,警察“立即行動了起來”。

除了在各大旅遊景點設置“自拍禁區”之外,又在漲潮時部署警力,身體力行“打擊自拍”。如果逮到人違規拍照,哪怕沒來得及拍,也要處以1200盧比(18美元)的罰金。

北部城鎮Moradabad的警察甚至放出狠話:如果有人在鐵軌和立交橋上自拍,就把他關進去。

有一種“作”,叫印度式自拍……

在離警示牌不遠處,一群遊客在濱海大道旁自拍留念。

要知道,在印度,平均每一名居民只能得到0.0013個警察的保護。

而現在,他們還要苦口婆心地勸說那些自拍愛好者:“你的生命遠比你的臉書獲得一百萬個贊更有價值”、“不要讓自拍變成自殺”、“這裡不準自拍,因為沒人希望你死”……好讓那些沉靜在自己美貌中的自拍er冷靜下來。

副警長Paramjeet Dahiya在接受《印度時報》採訪時,更以一副過來人的口吻教育大家:“年輕人不要貪圖酷炫。好好活著,生活給你拍照的機會多的是。”

有一種“作”,叫印度式自拍……

事實上,印度警察本身就是自拍狂熱分子的有機組成部分。圖為印度斯利那加,一名克什米爾警察在一場抗議示威過程中舉手機自拍。


然而,一切的警告都是徒勞。在心理學家Keerti Sachdeva看來,普通民眾根本不會把它當回事。

“你知道,人在青少年時期會有這種感覺,想要得到每個人的認可。互相點讚的行為,會讓他們備受鼓勵、更加自戀。”

Keerti Sachdeva認為,指望他們控制自己是不現實的,尤其是在印度。

有一種“作”,叫印度式自拍……

2017年11月12日,印度德里空氣汙染,一名青年堅持在紅堡門前自拍。

三星的調查發現,印度人在使用手機這件事情上相當魯莽。他們不僅會“站在路中間看風景”,近60%的摩托車司機和70%的行人,還會在過馬路時接電話,尤其是老闆打來的時候。

而14%的印度行人承認,他們每週至少會在馬路上自拍一次。“但他們不認為這是危險的,甚至是致命的。”

有一種“作”,叫印度式自拍……

一名男子在車禍現場自拍。

印度人民相信來世和輪迴,就如印度教聖典《奧義書》裡的解釋:“人生活的物質世界只是幻覺。”而唯一的問題只是“您的手機內存空間不足,請刪除一些文件。”

有一種“作”,叫印度式自拍……

2017年2月14日,印度博帕爾,當地神職人員與苦行僧在公園路上坐地示威,期間不忘自拍。


自從2016年接入了4G網絡服務以來,印度網民便跑步進入到一個被濾鏡覆蓋的世界中。

據《經濟時報》報道,目前美圖秀秀在印度的下載量已逾百萬次,用戶量僅次於中國。

無論是寶萊塢明星、極客、警察、學生,還是家庭主婦,都無法迴避它的魅力。像起床、吃飯和化妝之類的無聊場景,又或者是做手術這類的嚴肅場合——一切都需要自拍和磨皮。

有一種“作”,叫印度式自拍……

印度科技公司的一名女員工正在測試新開發的美顏應用。

有一種“作”,叫印度式自拍……

寶萊塢明星Ranveer Singh的人形廣告牌在加爾各答一家手機店門前“自拍”,鼓勵人們購買自拍手機。

有一種“作”,叫印度式自拍……

就連印度聯合銀行發行的“個性化”借記卡上,都洋溢著全民自拍的氣氛。

而這還僅僅是個開始。

Keerti Sachdeva推測,在接下來的十年,即將迎來人口紅利井噴期的印度,會像麥金泰爾在《追尋美德》裡寫的那樣,“生活在對互聯網敘事的追尋當中”。

人們在聖城的晨光中洗浴,飲水,自拍,似乎只有在舉起自拍杆,或舉行板球比賽時,印度人才能忽略種族、語言、宗教、貧富等隔閡的存在。

有一種“作”,叫印度式自拍……

孟買恐怖襲擊事件發生九週年之際,印度年輕人在事發地點之一的泰姬陵酒店門前自拍。

有一種“作”,叫印度式自拍……

印度新德里,民眾在在汙染嚴重的亞穆納河前拍照。

然而,一個事實是,過度的自拍可能引發新的精神撕裂。

據最新發表在《國際心理健康與成癮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自拍成癮(即在手機上自拍的強迫性行為),已被證實是一種真正的精神障礙。

每天不停地自拍,且在社交媒體上曬照6次以上的,屬於病入膏肓的慢性患者。

有一種“作”,叫印度式自拍……

2017年8月16日,印度加爾各答,一名獻血者在獻血過程中自拍。

據《今日印度》報道,截至今年1月,德里Ganga Ram醫院在幾個月內,已經接收了至少6起“自拍成癮”病例。其中包括一個德里的自拍成癮者。

她和耳鼻喉專家套近乎,就是為了做一臺鼻子整形手術,讓自己自拍起來更好看。

有一種“作”,叫印度式自拍……

印度Potiyapam村的村民為3頭遭火車撞死的大象舉行葬禮,一個男人舉著手機和大象屍體自拍。


“這種狂熱,讓人想起納西瑟斯。”Tim Smith說。希臘神話裡,形容俊美的少年納西瑟斯終日觀看水中倒影,終於因迷戀自己的鏡像,落水身亡。

而不幸的是,一些來自現實的事件證明,從今年2月起,印度東部的奧里薩邦,越來越多的“納西瑟斯”開始熱衷於跟野象自拍。

比起死,他們更擔心的是手機的突然沒電,以及伴隨而至的巨大的死寂。

參考文章

[1]《Selfiestan》,Tim Smith

[2]《Me, Myself and My Killfie: Characterizing and Preventing Selfie Deaths》,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 Indraprastha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3]《India, the selfie death capital of the world》,Shamsheer Yousa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