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你們,我心裡有了底” 山東醫療隊“力頂”黃岡

2月21日,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又有11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近兩週來,每天兩位數以上患者出院已成為常態。

前不久,黃岡市外科醫生李先生出院時,鄭重地向救治他的山東同行敬了一個禮。李先生確診後初期治療效果不佳,心裡一度絕望。1月29日,他被轉入黃岡“小湯山醫院”——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

“看到你們,我心裡有了底。”在山東醫療隊管理的病區,李先生病情逐漸穩定,最終痊癒。

“給病人帶去信心,是醫生莫大的欣慰。”山東省第一批援湖北醫療隊隊長、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賈新華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時表示。

據介紹,截至2月21日,山東省已向黃岡派出4支醫療隊,隊員609人,已收治患者365人,治癒193人。

給所有病人都開上中藥

“對新冠肺炎患者,心理治療和軀體治療同樣重要。”賈新華說,一隊全員入駐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後,黃州區所有確診病人全部轉入這裡治療。“當時,病人普遍表現恐懼、焦慮,擔心這個病治不好。”

為此,醫療隊高度重視對病人的心理疏導。“有我們在,一切都會好起來。”儘管聽不懂黃岡方言,但醫務人員通過耐心的言語、面罩後親切的微笑,向病人傳遞關切和信心。

“當然,最能帶去信心的是療效。”作為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資深專家,賈新華對中醫治療病毒性疾病有過多年研究。山東醫療一隊中,有6名醫生具有中醫背景。賈新華安排大家分頭問診,“給所有病人都開上中藥。”那段時間,黃岡市中心醫院的中藥房和煎藥房24小時運轉。

治療效果明顯。“大多數病人3天內呼吸困難等症狀緩解,大大增強了信心。”賈新華說,如今,中醫藥運用已成為山東醫療隊救治的一大特色。

1月24日大年三十,晚上7點半,山東省胸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劉春利正在值班。電話鈴響:“馬上趕到機場,參加支援湖北醫療隊,飛機9點起飛。”

簡單交接了工作,帶上幾件換洗衣服就往機場趕。劉春利說,他早已做好準備。其所在的山東省胸科醫院還有一塊牌子:山東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救治中心,本就擔負快速反應職能。“非典發生時,我就在醫院實習,2007年參加工作後,我直接參與了2009年H1N1流感、2013年H7N9流感等多次疫情的重症患者救治。”

“這是一種新型疾病,醫務人員同樣會害怕,擔心被感染,救治過程中也難免有心理問題。”作為長期與呼吸傳染疾病打交道的醫學博士,劉春利當起了半個心理醫師:與同伴交流,協助做好最嚴格的防護。慢慢地,隊員們情緒穩定,信心增強。

隔著厚厚的玻璃傳遞醫囑

山東醫療一隊入駐的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是在3天內緊急改建而成,“條件比想象的艱苦。”一隊隊員、青島市立醫院副主任醫師李猛說。

醫療中心沒有通電話,而隔離病房與外面的醫生辦公室隔著厚厚的玻璃,說話根本聽不見,他們是把醫囑用大號字寫在紙上,再貼在玻璃上,由外面的醫生記下來轉錄。

“溝通很難,很費時間。”李猛說,病房剛啟用時,“每次上班都是連續十幾個小時。”後來,醫療中心配備了對講機,溝通方便了許多。“黃岡和山東方面都很努力,條件不斷在改善。”李猛說。

目前,山東醫療隊的病區管理已規範化,醫生三班倒、護士四班倒,“我們做好了長期戰鬥的準備,最後勝利一定會到來。”賈新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