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高楼接大荒

文 | 烟雨客


历史的烽烟波谲云诡。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秋天,柳宗元被贬谪到柳州,登楼之际,想起仕途的险恶,也想起了同病相怜的刘禹锡,心中的情愫难以抑制,于是有了这首城上高楼接大荒,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烟雨夜读 | 城上高楼接大荒


诗人登上柳州高楼远望,只见平地连接着无尽荒原,哀怨愁苦如大海一样茫茫不见。忽然狂风大作,吹乱了水中的荷花;暴雨如注,击打着墙上的薜荔藤萝。远山连绵起伏,遮住远眺的目光,柳江九转千回,思绪飘荡不定。我和同伴一起来到岭南荒蛮之地,仍然无法相互联系着实使人伤悲。

诗中有对友人的思念,更有对自己和友人境遇的愤慨及无奈。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这就是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元和十年,柳宗元等人循例被召至京师,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柳宗元改谪柳州刺史。十年前与他一同参与“永贞革新”的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多年的贬谪生活使柳宗元倍感仕途险恶、人生艰难。


烟雨夜读 | 城上高楼接大荒


于是有了上面的感慨。此诗寄赠四位共患难而天各一方的朋友,抒写思念朋友而难以见面之意,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却有无法自抑的相思之苦。

诗中用了一个词语:大荒。

大荒是指边远荒凉的地方。以“大荒”命名的地区或者国家通常都是极指其偏远荒凉。有时也指大灾。在《山海经》中,海内、海外、大荒指的是时空中历史的远方。相比较而言,海外比海内的年代要更久远,大荒是比海外、海内更为遥远的时代或者说时空距离。

就如李白的送别,也在大荒中。

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烟雨夜读 | 城上高楼接大荒


离开故乡的李白,对故乡的眷恋,一如故乡之水的万里相送,依依不舍。山都尽了,江也流向无垠的大荒,这次的别离,也许就是永别了……


好事近·烟雾锁青冥

宋 赵鼎

烟雾锁青冥,直上九关一息。

姑射有人相挽,莹肌肤冰雪。

骑鲸却下大荒来,天风乱吹发。

慨念故人非是,漫尘埃城阙。

仙人骑鲸下大荒,感慨人间沧海桑田,转瞬物是人非吧。

有感

宋 刘克庄

我与昔贤生异世,昼思夜梦两微茫。

掉头随雾入东海,被发乘风下大荒。

仙伯已寻丹灶地,武皇亦返白云乡。

惟应诗卷留天地,宝气虽埋斗有光。

就如宋代诗人刘克庄的感慨,一切都不会长久存在,也许只有诗篇与摇荡的情思,会长留天地之间,其光华也任什么也不能埋没吧。


烟雨夜读 | 城上高楼接大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