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癌肝轉移該怎麼辦?有什麼有效的治療方案嗎?

港安健康顧問


理論上來說,當癌症發展至轉移的地步,徹底治癒的可能性幾乎為0。尤其是當結腸癌發生肝轉移的時候,切除手術這種治療方式也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因此,在這個階段參照患者個人意願,可以採用放化療或保守治療。

以目前的醫療水平,科學合理的放化療,配合靶向治療、介入治療可以有效的延長患者生存期。但是這樣的治療對患者來說無疑是一種折磨。部分患者受到經濟條件限制,也不得不選擇保守治療方案。通常情況下建議患者介入中醫治療,可以適當的調理身體素質,延長生存期,還可以起到鎮痛的效果。



作為一名胃腸外科醫生,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結腸癌最容易出現肝轉移,肝轉移率可以達到50%左右。肝轉移如果不做治療,中位生存期只有6個月左右,如果積極的治療,結腸癌肝轉移可以獲得33個月左右的生存期,甚至有部分患者可以完全治癒,長期的生存。結腸癌肝轉移分為以下3種情況,治療手段也不一樣

(1)肝轉移瘤可以手術切除

肝轉移瘤的數目較少,或者集中在肝臟的一個葉,可以手術切除,這些患者的預後是比較好的,可以同時切除肝轉移灶和結腸癌,也可以先切除結直腸癌,過段時間後再切除肝轉移灶;或者使用射頻消融消滅肝轉移灶。術後再加上化療,殺滅肉眼看不見的癌細胞。如果可以達到根治,這部分患者可以獲得非常好的效果,可以長期的生存。

(2)肝轉移瘤潛在可切除

發現肝轉移的時候,腫瘤數目較多,肝轉移瘤直徑大,可以先做化療和靶向治療,然後定期評估患者對治療的反應情況,如果腫瘤對治療很敏感,不斷的縮小。從不可以手術變成能夠手術,那也是極好的,可以手術切除,術後繼續做化療和靶向治療,這些患者也是有希望長期生存的。

(3)肝轉移瘤不可切除

患者身體條件差,不能耐受手術,或者肝轉移瘤多發,肝上長滿了腫瘤;同時合併有其他器官的轉移瘤,例如腹膜轉移,骨轉移,肺轉移等等。對於這些患者,目前的治療手段還無法根治,只能夠延長壽命,手術不是首選,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等手段是可以考慮的,儘可能的減輕患者的痛苦,延長壽命。

總而言之,結腸癌肝轉移是有可能治癒的,需要綜合患者的病情和身體情況,才能給出具體的治療方案。


普外科曾醫生


【 編號WD508】

結腸癌最容易發生遠處轉移的3個部位依次是肝臟、肺臟、腹膜,15-25%在診斷結腸癌時就有肝轉移(同時性肝轉移),還有15-25%的病人在結腸癌手術後發生肝轉移(異時性肝轉移)。未經治療的結腸癌肝轉移患者中位生存時間僅僅只有6.9月,而經過合理治療後患者生命時間多會延長,如果原發灶、轉移灶均可以根治性切除的患者中位生存時間可以達到3年,所以積極抗癌還是有很大希望的,反之可能希望也就渺茫了。


任何抗腫瘤治療都是需要評估身體狀況、年齡、臟器功能、合併症情況的,整體情況差,不適合手術、高強度化療時,可以用些消融、放療、低強度化療一些辦法,身體情況很差、ECOG PS評分3分、4分就姑息對症支持治療了,病人不難受是最大目的。

結腸癌初診時即有肝臟轉移,需要評估轉移瘤數目、部位、大小以便確定能否根治性切除、或聯合術中消融等其他辦法可以切除的(切除邊緣陰性、肝臟殘餘體積30-40%以上),同時原發灶能否根治性切除也需要準確評估。當評估原發灶、轉移灶都可以根治性切除的情況下(佔結腸癌肝轉移大約10%左右),手術切除原發灶、轉移灶。由於手術創傷問題,實際臨床中多是手術切除原發灶,轉移灶採取術中消融的辦法,手術時間短,效果近乎於手術。術後是需要輔助化療的。

如果結腸癌根治性手術後發生肝轉移,大多原發灶沒有復發,只需要考慮肝臟轉移瘤和身體情況,是不是再次手術?根據轉移瘤大小、數目、部位、預計切除後肝臟殘餘體積來確定,如果手術不行就採取消融、放療加上全身藥物治療,儘可能地控制腫瘤。

結腸癌肝轉移不論是原發灶還是轉移灶評估不能切除的情況下,以藥物化療為主,除非結腸癌發生出血、梗阻、穿孔的情況下需要採取姑息手術,過度的手術治療無益。我是 ,感謝您的閱讀!


劉永毅醫生


我這裡有箇中醫,五十多歲,是治癌症的高手,我同學的媽媽腸癌晚期,醫院不收的,說活不過半月,同學墓地和棺材板都選好了,吃了兩個月的中藥,現在快兩年了,七月份檢查,完全康復了。


長白山山人


由於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的變化,現階段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不斷升高,僅我國每年的新發確診病例就接近38萬人。更為嚴重的是60%~70%的結直腸癌患者被發現時已是中晚期,增加了治療的難度。而在晚期患者中,約50%的患者會出現肝轉移,肝部是結直腸癌最常見的轉移位置,也是最終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那麼對於結腸癌肝轉移治療時哪些方案會更有效呢?

一般認為結直腸癌的轉移路徑包括:直接浸潤、淋巴轉移、血行轉移、腹腔種植轉移幾種情況,而血行轉移更容易達到肝臟,然後是肺部或其它部位。結直腸癌肝轉移的主要路徑是通過血行轉移。

結直腸癌肝轉移治療的方案也比較多,具體的需要結合患者的病情來確定。如果患者的轉移灶較小,能夠手術切除是優先選擇(最為有效)的方案。但是具備手術條件的患者比例並不是很高,主要是由於轉移灶數量眾多、分佈在肝部多處,或鄰近重要血管和膽管,或預計術後殘肝較小對患者的生活有影響等等。

對於無法手術患者則要考慮化療與靶向治療方案。實際在確定方案時,要考慮結直腸癌的左右問題進行治療。

通過對一系列試驗的回顧性分析:左半結腸癌患者中,與化療或化療+貝伐珠單抗(安維汀)相比,化療+抗EGFR靶向(西妥昔單抗,愛必妥)治療導致患者明顯的生存獲益;在右半結腸癌患者中,無明顯生存獲益。

國內的學者認為:對於RAS野生型右半結腸癌患者,抗EGFR靶向治療仍可作為一線方案選擇,尤其考慮以腫瘤退縮為主要目標時,首選抗EGFR靶向治療聯合雙藥化療方案。

除了化療聯合靶向治療外,利用熱消融、立體定向放療(SBRT)等局部治療手段也可作為手術的替代方案,隨著技術的成熟對部分患者也可達到根治效果。

綜合不同的治療方案和信息,對於結直腸癌肝轉移的治療方案,目前並不能說某一個方案或方式是最好的,而是根據患者的病情決定。在醫院內部,對於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需要先做MDT(多學科會診),充分評估不同的治療方案,最終採用更為有效的根治性治療辦法。


美中嘉和聊腫瘤


癌症出現遠處的器官轉移,目前的醫學分期就屬於IV期了,一般不再首選手術治療,但對於結腸癌的治療,目前的治療理念有了很大的變化。

一、單發孤立的肝轉移

肝臟出現單發孤立的轉移病灶,也就意味著能夠通過手術的方法完全,所以這種情況,不管是首診轉移,還是結腸癌術後的復發轉移,都建議手術切除肝內的病灶,並給予術後的化療。部分患者仍然能夠達到長期的緩解。

二、多發可切除病灶

有些患者雖然出現了多發肝轉移,但在不會造成肝臟功能嚴重受損的情況下,仍然建議手術切除,並聯合術後的化療。也就是說,只要切除後剩餘的部分肝臟能夠保證人體正常的代謝功能,仍然考慮手術切除。

有些患者多發肝轉移,不可切除,但通過化療或聯合靶向治療,能使肝內的病灶縮小,達到預期可切除的時候,仍然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三、預期不可切除的

有些患者肝轉移嚴重,或長在了肝門部位,預期不可切除,這種情況下,就是以保守的化療或聯合靶向治療為主了。

總之,結腸癌對治療的敏感性較好,所以,即使發生肝轉移,部分患者仍然可以通過手術聯合化療的方法,達到二次緩解。對於沒有再次手術機會的患者,單純化療或聯合靶向治療就是標準的治療模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