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產品牌都熱衷於“品牌向上”呢?

自主品牌一直是消費者熱議的話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年來,自主品牌確實進步很快。從造型、設計、科技、配置等產品力,到質量、口碑、保值率等綜合實力,自主品牌的提升確實有目共睹搶眼。而且,現在的車企都不再侷限於造一款暢銷的車型,更熱衷於品牌提升。為什麼自主品牌這幾年都發生了這樣的變化呢?今天,疆哥就來跟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

為什麼國產品牌都熱衷於“品牌向上”呢?

其實國內的很多產業,在近幾年都已經逐步走向正軌,即使是像最火的“茶”飲料,都要有完整的產業鏈條(市場調研、產品研發、批量生產、市場營銷等),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展生存。作為國民工業金字塔的汽車工業,當然也是這樣,不再侷限於打造一款只能紅火一時的車型,而是著眼於持續發展。

為什麼國產品牌都熱衷於“品牌向上”呢?

這裡就不得不提“品牌溢價能力”,畢竟車是強品牌屬性的產品。看看2019年轎車銷量排行榜,不得不說,品牌力對於銷量的加成太真實。在A0級汽車市場,寶駿、雪佛蘭、起亞等品牌力差的車型尚能一戰,但是到了再高一級的市場,根本沒有他們的容身之地,而大眾這個在國內市場存在感最強的品牌,也不過是在25萬元以內的區間強勢。

為什麼國產品牌都熱衷於“品牌向上”呢?

到了C級車市場,不好意思,大眾車標都不好使。在C級車市場,BBA把市場控制得死死的,如果D級車有統計的話,相信也還是BBA的天下。所以說,品牌力對於車企的存在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什麼國產品牌都熱衷於“品牌向上”呢?

但是這個過程中,有一點需要提一下,那就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市場和品牌力。在以前,BBA對於尋常百姓家是罕見之物,甚至很多人看到一輛奧迪都會驚訝不已,但是現在BBA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

為什麼國產品牌都熱衷於“品牌向上”呢?

為什麼國產品牌都熱衷於“品牌向上”呢?

也許你不會想到,今年奧迪A4L的銷量已經追平大眾邁騰,或許有一天,豪華品牌會成為新增市場的主流車型。屆時,大眾、豐田、日產等合資品牌下探,自主品牌又該如何存在?所以,自主品牌要想存活下去,就必須提升自身的品牌力。

為什麼國產品牌都熱衷於“品牌向上”呢?

自主品牌先是在設計上發力,比如比亞迪請來了前奧迪設計師沃爾夫岡·艾格,前沃爾沃設計師彼得·霍布里加盟吉利,前通用設計師史蒂夫·艾姆助力奇瑞,長城的優秀設計也跟皮埃爾·勒克萊克有著極大關係。更加重磅的是,前勞斯萊斯設計師加盟了紅旗。所以相比之前,現在自主品牌的外觀、內飾設計上有了質的提升。

為什麼國產品牌都熱衷於“品牌向上”呢?

為什麼國產品牌都熱衷於“品牌向上”呢?

為什麼國產品牌都熱衷於“品牌向上”呢?

為什麼國產品牌都熱衷於“品牌向上”呢?

在技術上,自主品牌也是積極向上。動力總成基本不再採用外購機型,湧現出了奇瑞1.6T、長安藍鯨發動機等一批優秀動力。而底盤的調校也越發有質感,像吉利/領克吸收了沃爾沃的技術,比亞迪新車底盤設計由漢斯·柯克(前奔馳底盤工程師)打造等。

寫在最後

疆哥認為,很多消費者對國產車的觀念依然停留在幾年前的水平,如果有機會去試駕一下新車,絕對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自主品牌的進步是明顯的,但是,我們必須要承認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中國的汽車市場,並不需要現在這麼多的汽車品牌,尤其是不需要這麼多自主汽車品牌,隨著汽車市場的成熟,肯定會進行一次大洗牌。而現在的自主品牌向上的大潮,更像是自主品牌的自我淘汰,不能及時完成自我提升的品牌或車型,退市會是他們的最終結局。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