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非洲的“奇女子”


走出非洲的“奇女子”

偶然在某本書裡看到作者提到了這部電影,就默默地記下來下載好,終於在一個雨夜裡打開了這部電影。雨水打在窗外的樹葉上發出“颯颯”的聲音,時間像靜止了一樣,靜好的時光裡,一個人關掉所有的通訊工具默默地觀看著,體會著女主的所有經歷所有的精力路程。

《走出非洲》這部電影是改編自丹麥著名的女作家卡倫·布里克森的同名自傳體小說,值得一提待的是卡倫·布里克森還與安徒生並稱為丹麥的“文學國寶”。《走出非洲》這部電影再現了作家卡倫.布里克森的奇幻非洲生活,再現了她在非洲肯尼亞讀過了20年的人生軌跡。

走出非洲的“奇女子”

電影裡的女主人公凱倫是丹麥一個富家女,同時也是一名大齡剩女。凱倫把自己描述成一名神遊者,因為講故事是她的強項,她能隨便由別人任意一句話開頭就娓娓道來一個個跨越地域跨越種族的故事。

這項非常人能及的講故事能力是與凱倫旅行者的父親離不開,凱倫父親在凱倫很小的時候總會跟她說起很多關於他旅途中遇到的各種有趣的事情,這足以培養了凱倫異於常人的想象力,或許這也是她走進非洲的源動力之一。

走出非洲的“奇女子”

凱倫鍾情於她的遠方表兄,而表兄卻心不在她。尷尬的年齡,對生活的厭倦,她抱著一顆被愛情傷透的心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與表兄的兄弟布里克森結合。

她想要他的頭銜——英國爵士,而他想要她的錢,這段婚姻的開始是“契約式”的,各取所需罷了。他們利用家裡的錢去非洲開拓了一片農場,僱用當地人種咖啡。

走出非洲的“奇女子”

布里克森對凱倫並不上心,婚禮後的第二天,凱倫還沒起床就外出打獵了還留話要到下雨前才回來。然而,在非洲,下雨並不頻繁,或者說是稀罕。初到非洲的凱倫,遠離了熟悉的家人和熟悉的環境,甩不開對新環境的恐懼,本以為可以依靠的丈夫也置之不理。

在這片浩瀚的大地中,她孤無所依。她得知丈夫把她拋下時,她既氣憤又委屈,哭著衝回房間,打開行李箱,想收拾好東西回家。但是,她看著自己千辛萬苦運過來的行李,看著投入了那麼多的農場,卻又沒能割捨。這些都是她的!

她是一個佔有慾很強的人,貫穿整部電影,她好強的性格時刻在強調著她的佔有慾,她說,“這是我的農場,我的房子,我的工廠......”。

走出非洲的“奇女子”

好強,是她走不尋常路的武器

也正是這種性格,讓她有男人般的毅力和辦事能力。她開始收拾起自己的心情,全身心投入到農場裡。

她經常去察看咖啡的生長進度,拜訪當地的酋長請求提供更多的勞動力,囤積水源引流到咖啡園,還親自跑到田地裡,麻利地跟其他傭人一起扶苗入肥,一個個黑膚的傭人驚訝地看著自己的女主人,而她卻旁若無人地進行著。

這個時候,她或許想讓自己忙起來,是為了逃離心裡的失望和傷心,是為了自己的農場能儘快收成。而無形中,她也贏得了傭人們的尊重。

走出非洲的“奇女子”

也正是這種性格,在為當地土著辦學校而遭到當地英國人非議時,她在宴會上狠狠地給出言不遜的所謂擁有尊貴身份的男騎士一個響亮的巴掌,看她臉上的無所畏懼你會讚歎暗喜。

也正是這種性格,在得知丈夫一而再,再而三地背叛她時,她選擇了請他離開,儘管她已經愛上了他,也儘管她還是需要他的。

也正是這種性格,在與丈夫離婚後,讓她波不及待得想要留住自己的真命天子丹尼斯,想要把這個不羈的探險家用婚姻栓住,成為她的“東西”。

而也正是這種性格,在遭到丹尼斯的拒絕受婚姻的約束後,不哭不鬧,安靜地讓他在婚姻跟自由間做決定,安靜地在他選擇自由後讓他搬出自己的家。

走出非洲的“奇女子”

在那個偌大的農莊裡,從咖啡的播種到收成,再到出售,她都能把它們安排地井井有條,循序漸進;在那個有虎獅相伴的國度,她面對猛獸襲擊,能猛地抽出長鞭隻身穿越荊棘,衝到飢酣淋漓的獅前用力鞭打它,從它口中救下奄奄一息的牲畜。

那時,能從傭人們的眼神裡看到的除了驚訝還有欽佩;在那個廣袤的大地上,她不尊不卑,特立獨行,按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她宣洩悲傷的方式更多的是為自己創造更好的生活——不斷地工作,讓自己忙碌起來。

走出非洲的“奇女子”

她以自己的方式,為自己贏得了她該有的尊嚴,在臨近結束的畫面,那個曾拒她與門外的“男尊俱樂部”成員主動邀請她進這個男人的世界喝酒。

你看她從容不迫地踏著小碎步徑直隨那位成員去吧檯,無視周遭詫異的眼光,緩緩舉杯,優雅地喝完酒,再把酒杯順理成章地放下,留下一個倔強的背影給身後那群木然的男人們。在片中,面對愛情,她拿得起放得下;面對生活,她敢作敢為。

走出非洲的“奇女子”

柔軟的內心,是她讓人沉醉的秘訣

作為一名女性,她保留了心裡柔軟的那部分,保留了她柔情似水的那一面。在講故事時,她精緻的五官在柔和的暗黃色燭光下變得越發地動人,她用磁性的聲音向她的朋友娓娓道來,那一一個生動的故事立即在聽眾的腦海裡形成一個個畫面,讓人身臨其境,時鐘好像忘記了轉動,也沉醉在她的故事裡。

她面對心愛的人時,也會溫柔地依偎在愛人的懷裡,跟隨著音樂跳舞;看到愛人突然回家,疲倦地在莫扎特的音樂中沉睡時,她欣喜地小跑到他身邊,貼心地關音樂,搬一張凳子坐在他旁邊,手搭著他的手進入他們的夢鄉里。

還有,我想在當地土著的心裡,她的名字將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被光環包圍著,正如她在他們心中一樣。

走出非洲的“奇女子”


走出非洲的“奇女子”

善良,是她頭上一個持久的光環

初到肯尼亞,她在拜訪當地酋長時遇到一個腿受傷的小男孩。聰明的她深知不經過治療小男孩的腿就會廢掉,她也深知當地土著人不願意去醫院。

她便用激將法先讓小男孩到自己的房子裡敷藥,又用為他提供優厚工作機會的策略來引誘他去醫院治療,小男孩的腿才得以保住。她也開始主動為當地的土著提供藥物。

走出非洲的“奇女子”

因為丈夫的原因,她患上了梅毒,治療後的她沒法再懷孕,她喜歡小朋友們,她也知道知識的力量。她開始自行為土著人的兒童們開辦學校,各種反對的聲音,各種非議,她都無視了。

她一遍遍地說服酋長,讓他同意小朋友們都來上課,都來接受知識洗禮。那個小課室成了她經常去的地方,她喜歡待在旁邊默默地看著這些小孩子們。她的莊園,她的工廠,在被一場大火燒了之後,她破產了,不得不踏上回丹麥的歸程。

走出非洲的“奇女子”

這時的肯尼亞,成立英國的殖民地,英國政府強行驅趕土著們離開自己的土地。凱利曾經為了讓土著們,她的傭人們能夠住在一起費盡了苦心,通過多向政府交稅的方式來保住土著們的土地。但是如今,她要走了,她沒辦法再留下保護她曾經的傭人們了,就想方設法為他們留住本屬於他們的土地。

走出非洲的“奇女子”

她一遍遍地與政府官員交涉,還在新到任的當地最高官員的見面會上向他下跪,當著所有權貴的面下跪了,“土地是他們的,我們佔有了反倒他們無家可歸......”。

她的義無反顧,終於為土著們要到了一片土地,可以讓他們繼續保持原有的生活。在即將離開時,她的傭人們依依不捨,那一個個真摯的臉龐流露出了悲傷和心疼。

善良,是可以跨越語言,跨越膚色,跨越種族,自然而然地傳遞出去的。凱利肯定是堅信這一點的,她堅持著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情,承擔著本不屬於她的責任,在土著人們的心裡種下了深厚的情誼。

走出非洲的“奇女子”

率直,讓她永保赤子之心

面對愛情,她傾之所有的感情,毫無保留地,儘管曾備受傷害。在與丈夫布里克森產生感情後,她為了給前線的丈夫運送物資,毅然親自帶隊跨越高山、沙漠,打破了婦女不得上前線的規矩。一路上,歷經千辛萬苦,曾在荒野中迷路,曾受過猛獸的襲擊。她好像一個勇士,身披著無形的鎧甲,義無反顧地前進。

走出非洲的“奇女子”

在備受丈夫的傷害後,她與情人丹尼斯的感情不斷升溫。這一次,她再一次把自己投進去,如從沒受過傷一樣。

他曾帶著她,深入非洲,在大草原上驅車,觀賞奔騰的牛群;在深林裡狩獵,一起舉槍射擊雄獅;在荒野裡深聊,在野夜裡起舞。他曾帶著她,在空中飛馳,穿梭在雲彩中,她伸出她的手向後探緊牽著他的手。

這一次,她找到了她的真命天子了嗎?是吧?如果是,那為什麼上帝要那麼快把丹尼斯從她身邊帶走?他已經答應她,放棄自由,選擇了她,願意隨她回丹麥了。

新生活貌似剛開始,她陰霾的生活裡剛開始有一絲陽光穿越雲層灑下來了。非洲廣闊的天空,她獨自一人站在遠處,看她在風中單薄的身影,上帝怎麼捨得呢?然而上帝就這麼做了。她孤身一人踏上了火車......

走出非洲的“奇女子”

《走出非洲》這部電影,長達2個小時41分鐘,但影片中不時出現的恢弘的非洲大陸、雄偉的風光、脫俗古老的土著音樂,讓我極為震撼,也讓我極為投入。

在觀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我更多的是關注女主人公凱利,剖析她的角色,分析她的性格,深深地感受這個人物角色的所有喜怒哀樂。

我很喜歡她的性格,好強但不失善良,堅強但不失柔情,對愛情對生活,全身心投入,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生活。她對待人生的態度,也是我所追求的。這是一部還得反覆斟酌的電影,也是一部值得分享的電影,因而與你共享。


歡迎愛經典電影愛分享的你與我分享你的想法,你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