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氣溫首破20度,世界這是怎麼了?

金常在


人類這些年想法設法對抗各種新病毒,殊不知自己才是地球肌體裡的病毒。早晚有一天被清理了,就是活該。


魔鬼的顫音72003122


地球生態正在失衡,步入2020年後地球貌似正在發威,南極冰層加速融化,澳洲久撲不滅的大火,印巴鋪天蓋地的蝗災,珠峰開始長草,各地接連不斷的地震 ,瘟疫肆虐,人類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災難,大自然正向人類敲響警鐘。 是時候保護我們的地球了








酒的微薰


南極氣溫首破20度,不知道的還以為冰川馬上化完,世界馬上末日。但這只是在西摩島測到的溫度,而西摩島在南極圈外,極端氣溫20℃維持不了多久,整個南極大陸依然冰封。

我個人很反對以一個小區域內極端的氣候代之全球氣候的極大變化,去年有個消息說北極溫度突破30℃,北極熊夏天都沒地方呆了,但實際上那也只是北極圈附近的個別地方氣溫較高,這固然有人類活動的影響,但是在極圈內的大部分區域,由於陽光入射角度大,冰雪又反射了很多陽光的能量,使得極圈內的大多數地方依然很寒冷。南極與北極不同的是一塊大陸,大陸冰架的厚度和總量十分驚人,如果全部融化將導致全球的海平面上升幾十米,但是這次的南極氣溫首破20℃也跟去年北極圈氣溫突破30℃一樣,是巴西科學家在西摩島測得的溫度,西摩島南極洲南極半島格雷厄姆地以北威德爾海中島嶼,位於詹姆斯·羅斯島以東,是南極大陸最大、向北伸入海洋最遠(南緯63°),而南極圈指的是南緯6634’這條緯線,西摩島還在更靠北一些的地方,而且位於大洋中。

所以僅僅說“南極氣溫破20℃”完全是以偏概全、偷換概念,和去年報道的北極氣溫突破30℃一樣,本身這是首次測得的極端氣溫,代表性也不是很大,我們形容一個地方的常年溫度,常常用的是一段時期內的平均溫度,而不是某一天測得的某個數值。這就和新疆吐魯番極端氣溫接近50℃一樣,只是短時間氣候波動造成的現象。當然,我說這些並不是讓人們相信氣候依然未變,只是不能那這極個別、很偶然的區域性問題指代整個地球的環境變化有多顯著。

近年來由於厄爾尼諾等現象的影響(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是海水王文度異常),海水的溫度受到影響,這也會導致西摩島的氣溫有所升高,這的確有人類活動的影響,加上近十年來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海平面也有一定的上升,說全球整體上在變暖並沒有大錯,但是以一個南極圈以外的海中島嶼的溫度指代整個南極洲的溫度,我不知道這是想說明什麼,言外之意某些地區應該放棄發展,盡最大可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西摩島的氣候變化給我們的提示是地球氣候不是一成不變的,人類應該更關注這些變化採取更先進的技術較少排放減緩這種變化。





歡樂經歷人生


早就證實了溫室效應是個騙局了,不過是環保組織提出來的理由罷了。地球本來就忽冷忽熱的,就人類這點動作還不至於改變地球的週期。過些年進入寒冷期就冷了。


EXPLORER


“世界三極”🌎🌍🌏已經開始變化「南極氣溫首破20度」「北極甲烷」「珠穆朗瑪峰長草了」

從你身邊可以發現今年的冬天下雪❄️越來越少了甚至一個冬天下雪的次數都可以數過來。

珠穆朗瑪峰開始長草了(這有可能會影響到十四億人用水的問題。人類現在飲用水只佔地球百分之3)

南極氣溫突破20攝氏度(溫室效應造成的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

北極甲烷爆發(甲烷的溫室效應要比二氧化碳大上25倍)

一旦爆發,會帶來更嚴重的極端天氣,如強降雨,高溫天氣,超級颱風…(天災不斷)

剛剛過去的2019年,是南極洲有平均氣溫記錄以來第二熱的一年,最熱的一年在2016年,都是在上個十年當中,然而新的十年剛剛開始的第一個月,就打破了以往的紀錄。在2020年1月份,南極洲的溫度竟然超過了20℃,達到了20.75℃,也是南極洲抽次突破20℃。雖然說現在的南極洲是夏天,但也不該如此的暖和,要知道,20℃,那是人類生活很舒服的溫度,也就是說現在的南極洲,在太陽出來的時候,還能很好的生活在上面。

如果說人類很好的生存,那麼對於南極洲上的生物來說則是災難,根據不完全統計,南極洲上的企鵝數量已經大幅度減少,具體原因和南極洲上的氣溫升高有很大的關係,我們都知道,企鵝是通過下單孵化來繁殖下一代的,然而很多企鵝的繁殖地因為冰川融化而被毀滅,如果說只是繁殖地被毀滅,那重新換一個就是了,但是繁殖地上還有諸多的企鵝蛋,一起沉入了海底,導致新生企鵝數量嚴重不足,影響到之後的繁殖,如果南極洲溫度進一步升高,那麼企鵝很有可能滅絕。

同時高溫記錄不斷被突破,或許這是一個信號,表明南極洲這一地區正在或者即將要發生一些不同尋常的事情,同時對於人類來說,並不是一個很好的信號,因此人類還是要多警醒!!



若楊先生


2月9日,幾位巴西科學家在南極洲西摩島測量得出20.75℃的氣溫,打破了1982年南極創下的最高氣溫紀錄-----19.8℃,是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溫度。

事實上南極半島是世界上升溫最快的地區之一,在過去的50年中,由於全球變暖的影響,南極半島平均氣溫飆升了5℃之高,而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溫室效應、氣溶膠顆粒和煙塵,以及太陽活動的波動。

150年前工業革命開始以來,大氣層中二氧化碳劇增導致的全球升溫,讓地球平均溫度整個提升了1.1℃。這意味著南極半島的可怕升溫,是地球平均速度的3倍。並且在2019年的11月份,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爆發了數十場大火,迅速蔓延到整個大陸,併成為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場山火,並向大氣層釋放了2.5億噸co2,這更加加速了全球變暖的進程。由此可見,全球變暖已勢不可擋。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首先想到的,也是最可能對我們造成威脅的是,由於溫度升高會導致冰川和永久凍土融化,從而會引起海平面上升。海洋水位的上升將會導致這樣一個事實,即:它可能會淹沒一部分土地,這對地球上的動植物來說將是一場災難。如果真的發生了,那人類和動物將去尋找新的避難所。但是,一些物種的動物,其棲息地位於沿海區域,可能它們會有從地球表面消失的危險,造成生物多樣性的減少。

另外,南極升溫的好處是:1.南極升溫使南極上的部分冰雪消融,全球液態水總量增加。而液態水的比熱高於冰雪,因溫室效應而增加的熱量因為地球上液態水總量增加而未使水的溫度顯著上升,因溫室效應而增加的熱量雖然使地球上的岩石、土地等溫度顯著上升,但由於其與地球上的液態水發生熱交換,使整個地球不再顯著升溫,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溫室效應,延緩了地球上冰雪的融化。2.地球升溫使地球上的綠色植物生長旺盛,其光合作用比地球升溫前吸收了更多的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主要部分),固定了一部分溫室氣體,使這部分溫室氣體不再阻止地球上的熱量向外輻射,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溫室效應。

這次事件無時無刻不提醒著我們,鞭策著我們,警示著我們,我們應該從現在做起1.減少浪費,堅持廢物利用,做好垃圾分類。

2.儘量減少自己的碳足跡,能走路的距離,就不要開車了。

3.將家裡的白熾燈泡,換成節能燈泡。

4.有能力的人可以更多考慮使用新能源產品。

5.減少一次性塑料消費,如塑料袋,塑料吸管,塑料餐具等。

6.改變觀念,將對環境負擔的考慮納入生活的每一個環節,不要購買過度包裝的產品。

7.將食物垃圾單獨處理,使用廚餘垃圾處理系統,如堆肥桶。

8.節約用水。

自然環境的變化,影響的不止是其他物種的生存,更對我們人類的生活產生著巨大影響,無論你是誰,來自哪裡。我們其實都面臨著同樣的環境危機,這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


夏小門的大門


什麼牛頓,愛因斯坦都是罪魁禍首,發明這個發明那個,到了沒法挽回的地步,我們會懷念原始社會嗎,怪不得土著人還是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食物用手抓來吃,衣服沒有用樹葉遮擋,地球才能長長久久,別以為自己聰明,到最後毀滅地球的就是這幫聰明人。


用戶9178119360836


全球變暖是一個很怕的不祥之兆,各國應高度重視,並趁早解決這個人人都知道變暖而不去想辦法解決的問題,這次疫情很有可能也與這些有關 ,如果,太陽把熱度多生三個或者四個度,不要忽視這些小數字,可能就是地球的一次劫難。


從新開始1292


不要想象人類能夠改變地球什麼,人類目前的能力能改變的微乎其微。地球一直存在,也一直在改變。比如火山,地震,冰河期,磁場。。。好比螞蟻辛苦幾代的蟻穴,分分鐘就被可以被外力毀了。做好自己,活在當下比什麼都重要。不要被某些20%不到的頂端被忽悠了。他們不是為了地球,更不是為了你。世界充斥著各種利益階層的謊言。


老儲acme


全球變暖是共所周知的事情,是全球人類共同“努力”的結果,實際上環境問題,是個大鍋飯,單論一個企業的排放,對地球環境那都是微不足道的,更何況個人了,於是大家都認為環境問題與個人關係不大。。。實際上,太陽每年輻射給地球的熱能基本變化不大,但由於溫室氣體連年增加,地球的保溫效果越來越好,這樣一來,輻射平衡就被打破,地球向外熱輻射越來越小,導致地球整體能量增大,這都歸功於工業的進步,由於溫室氣體的保溫效應,導致季節短期滯後,氣候響應變的遲鈍,極端氣候多發就是其最佳臨床表現,遏制文明腳步,迴歸原始,顯然不太現實,設法降低甚至停止溫室氣體排放還是可以的,取消石化能源的使用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縱觀宇宙能源,聚變能量最為普及,人類將石化材料作為文明能源,還是相當的原始。能量級數非常低,人類必須在短期內找到石化能源的完美替代,才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否則,氣候一旦達到崩潰臨界,誰也挽救不了地球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