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導師帶你輕鬆瞭解心理諮詢和危機干預的區別是什麼?

督導師帶你輕鬆瞭解心理諮詢和危機干預的區別是什麼?


心理諮詢師彙報案例基本情況

語段一:

“因為我是一個非常容易感到失落的人,心情一不開心脾氣就暴躁,我覺得我有強烈的攻擊性人格。


我身邊的朋友跟我說一些他們生活中的煩心事,我聽了就惱火。


單位裡,老闆總想著法子讓我們加班加點,同事們公開沒有說什麼,私底下已經按奈不住了。我很不想去聽這些讓我心煩的事情,但是又控制不住。


回家後,我看到我媽問我想吃什麼,我沒搭理她,她又說我房間收拾得有點亂,我就很不開心。還有她跟我爸兩個人總是為一點小事情吵吵鬧鬧,沒完沒了。我一想起他們在我耳邊叨叨,我就控制不住的惱火。


這個階段讓我覺得自己有點精疲力竭的樣子。”

督導師帶你輕鬆瞭解心理諮詢和危機干預的區別是什麼?


語段二:

這麼說吧,其實我知道我有能力去幫助別人,並且,我也感受到朋友、父母對我的關心關注!


但似乎我並沒有從這些消息當中,或者正能量中,感到陽性的情緒。該失眠的還是會失眠。


是的,我是一個表面上還蠻穩定很吸引人的人,但是內心戲還蠻多的。

督導師帶你輕鬆瞭解心理諮詢和危機干預的區別是什麼?

督導師督導解析

  • <strong>1、危機干預心理諮詢與普通心理諮詢區別

小明老師(督導師):在進行案例督導之前,我給大家先做大概介紹,普通心理諮詢和危機干預工作,諮詢師要注意兩者之間有身份的轉變。

治療理念:危機干預諮詢,不針對來訪者的人格進行成長,也並不針對來訪者的早年創傷進行治療,不要把工作焦點放到治療創傷的角度。

很多人學到危機干預,可能就想到治療創傷,這是容易產生的誤會。

危機干預不去追求很深很大的治療效果,對於諮詢師來說是承擔不了短期應激情況下去從事這些工作的。

督導師帶你輕鬆瞭解心理諮詢和危機干預的區別是什麼?


治療框架:危機干預心理諮詢的治療框架,把來訪者的症狀分成兩塊,來訪者症狀底下有人格基礎。人格基礎上面有如心理疾病、人格障礙,、嚴重的精神病性、神經病症等問題。

來訪者是因為本次危機事件產生了誘發他的心理症狀,不針對他底下的人格基礎進行工作,也一般不針對他的人格基礎之上的,已經有很長時間的一個心理疾病進行工作。是對他人格基礎上的心理疾病的應激反應進行工作。

相當於來訪者有一個山峰,山峰的頂端就是應激反應,危機干預就是砍掉山峰頂端。

如果諮詢師把工作變成了針對來訪者的人格做成長、或者針對來訪者已經持久很長時間的一個人格障礙或者精神病性或者某種心理疾病去做工作,在電話熱線的情況下,絕大多數諮詢師是完成不了的。

督導師帶你輕鬆瞭解心理諮詢和危機干預的區別是什麼?

不做人格成長的原因:人格是穩定的結構,要通過諮詢去改變人格,成長人格,沒有三、五年基本上是不大可能的。

臨床上比如科胡特做自戀人格障礙的諮詢,一般成長的時間都是按五到八年去算的,而且治療頻次一週至少一次,很多時候都一週兩次,在足夠的時間跨度,足夠的頻次,才可能成長人格。

  • <strong>2、結構式訪談的步驟和結構框架

(參考第二節首次危機干預流程→ )

督導師帶你輕鬆瞭解心理諮詢和危機干預的區別是什麼?


  • <strong>3、如何建立心理檔案

小明老師(督導師):收集來訪者臨床資料後,詢問來訪者是否還有需要補充的。

兩部分合起來,稱為來訪者主訴,把這部分記錄下來就是心理檔案。

小明老師(督導師):心理檔案包括對來訪者情況的評估和客觀性描述。

評估不是診斷來訪者的心理疾病,而是看來訪者是否適合接受心理諮詢或者需要轉介。

諮詢師對來訪者的評估包括整體情況描述,對來訪者人格的穩定性、現實性,以及對案例理解的描述。

督導師帶你輕鬆瞭解心理諮詢和危機干預的區別是什麼?

進行督導時,諮詢師提供兩方面內容,

一是來訪者的主訴。


二是諮詢師的客觀性描述。

客觀性描述包括對來訪者的基本評估、感受以及部分分析。

如何展開分析取決於諮詢師的流派和受訓背景。

諮詢師把來訪者主訴和諮詢師的客觀性的描述這兩個內容是否能夠很好呈現給督導師,這是進行分析工作的前提。

如果不能夠做一個非常標準化的工作記錄和流程。不僅在現場做諮詢的時候做不好,後續也不利於去整理資料和進行督導的工作。

督導師帶你輕鬆瞭解心理諮詢和危機干預的區別是什麼?

  • <strong>4. 來訪者的主訴和心理諮詢師的客觀性描述

小明老師(督導師):被督導的心理諮詢師,你貼出來的這段話,我看到的其實不是來訪者主訴,實際上是諮詢師的客觀性描述。

諮詢師彙報:因為我是一個非常容易感到失落的人,心情一不開心脾氣就暴躁,我覺得我有強烈的攻擊性人格。

我身邊的朋友跟我說一些他們生活中的煩心事,我聽了就惱火。

單位裡,老闆總想著法子讓我們加班加點,同事們公開沒有說什麼,私底下已經按奈不住了。我很不想去聽這些讓我心煩的事情,但是又控制不住。

回家後,我看到我媽問我想吃什麼,我沒搭理她,她又說我房間收拾得有點亂,我就很不開心。還有她跟我爸兩個人總是為一點小事情吵吵鬧鬧,沒完沒了。

我一想起他們在我耳邊叨叨,我就控制不住的惱火。這個階段讓我覺得自己有點精疲力竭的樣子。”

督導師帶你輕鬆瞭解心理諮詢和危機干預的區別是什麼?

  • <strong>5.對主訴進行語境還原和情緒還原

小明老師(督導師):來訪者主訴具有來訪者的語境和情緒內容。

要對來訪者說話內容進行一個情緒的還原和語境的還原,需要真實記錄當時的情況,備註說話時的情緒反應,比如說某句話時似乎充滿了憤怒或者似乎漫不經心、語調很低沉等。

地面現場諮詢,還會加上認為比較重要的肢體動作和語言描述。

這就是對來訪者當下情境和情緒的還原。

小明老師(督導師):諮詢師對來訪者的客觀性描述、感受、評估和分析。諮詢師現在需要給案例中客觀性的原封不動的重要對白和文字,諮詢師覺得重要的或者不能理解的困惑的東西,可以提出來。

督導師帶你輕鬆瞭解心理諮詢和危機干預的區別是什麼?

  • <strong>6.心理諮詢工作框架

小明老師(督導師):

心理諮詢工作框架:

第一個就是把主訴和諮詢師的客觀性描述分出來。


第二找到可以工作的地方,根據受訓背景來決定選擇用何種方式進行干預。

小明老師(督導師):

不同流派有工作的不同之處:

認知流派尋找來訪者的歪曲信念;


行為主義尋找來訪者在哪些條件下產生反應;


精神分析找來訪者的潛意識和前意識的材料。

督導師帶你輕鬆瞭解心理諮詢和危機干預的區別是什麼?

小明老師(督導師):諮詢師提供了一大段材料,可見來訪者真實的語言量應該很大的。

大家看到這段材料後,你們要做的第一步是找出你們覺得哪裡是工作的地方?

如果你找到了工作地方,你該如何工作?

語句一:

“因為我是一個非常容易感到失落的人,心情一不開心脾氣就不好,我覺得我有強烈的攻擊性人格。”

小明老師(督導師):諮詢師提供的這段語言相當於諮詢師的干預,也就是看到諮詢師貼出了三段話:

第一段,是來訪者的真實的記錄。


第二段,是諮詢師找到工作的地方以及他所做的干預。


第三段,諮詢師做完干預之後,來訪者又說了一段話。

督導師帶你輕鬆瞭解心理諮詢和危機干預的區別是什麼?


學員互動:具體化技術。

小明老師(督導師):我看到了有同學說具體化,但是具體化具體在哪裡?

我現在給大家做訓練,是心理諮詢師非常重要的基本功。

很多諮詢師做諮詢是碰運氣,他並不知道在哪裡該工作?沒有一個非常清晰的專業化的思考。

小明老師(督導師):心理諮詢中西方的差異在哪裡?

東方人追求模糊、混沌的方式,不需要把事情分得很清楚,有著憑直覺憑經驗主義工作的傾向性。

這是東方文化的方法,是中國的方法論。

督導師帶你輕鬆瞭解心理諮詢和危機干預的區別是什麼?


西方人基於概念化和邏輯性的哲學傳統,使用主客觀的思維思考問題。

主客觀指的是用研究物理學的方法來研究社會科學,他們把每一件事都分得很清楚。西方要求不能夠有模糊的東西存在。

西方人是理性主義特點,就是不管你聰明與否,都可以訓練成像機器人一樣按流程工作。西方無論是工廠生產還是做管理,任何工作都有非常嚴密的流程,按照工作流程一步步做。

西方做事情非常細緻。比如建築工人搬磚,會告訴你,腳邁開多少公分,彎腰多少公分,每一次搬一塊還是搬兩塊,搬到什麼高度,然後下一步做什麼?

心理諮詢師剛開始不能隨意發揮,不然一輩子都是隨意發揮,你還沒有成為大師,就已經像大師一樣開始做諮詢了。要的是把自己訓練成機器人那樣的工作方式,這是一個好的心理諮詢的習慣。

督導師帶你輕鬆瞭解心理諮詢和危機干預的區別是什麼?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