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強:讚美詩句不如學日本的素質秩序

中文導報 東瀛歲月


在舉國抗擊疫情的時候,中國收到了日本各界的援助,一些物資上寫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青山一道同雲雨 明月何曾是兩鄉”等優美詞句。這成為最近中國網絡最有人氣的話題之一。有人疑問,“為什麼有人可以寫出山川異域,而你只會喊武漢加油”,有的人措辭略有不同,他們的問法是“為什麼日本人可以寫出山川異域,而我們只會喊武漢加油”,大同小異。


只是部分網友的討論有點讓人哭笑不得。要討論“為什麼日本人可以寫出山川異域”,至少需要肯定這些詞句確確實實是出自日本人之手,而不是自中國人之手。很多在日本的中國人參與了援助工作,如果這些詩句根本就是中國人寫的,或者寫詩的過程中是有中國人參與的,中國人引用幾句中國詩並不奇怪。如果是日本人寫的,就要考慮精通中國古文的日本人究竟是個別人還是大多數。如果是個別研究中國古文的日本人引用了這幾句詩,也很正常,因為那是他的專業。很多網友並不考慮這些前提,使得很多討論顯得莫名其妙。


魯 強:讚美詩句不如學日本的素質秩序


我無暇一一取證。作為一個在日本工作生活很多年的人,我的感受是:《三國志》和《水滸傳》等中國的古典文學名著在日本有一定的市場,但顯然是曲高和寡的,大多數的日本人並不能唐詩宋詞倒背如流、楚辭離騷信手拈來;我見過很多日本人知道“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但是不知道“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知識儲備多的人會背“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那是用日語背的,漢字中間夾著日本字;白居易和李白的知名度比較高,杜牧、王維、蘇東坡、辛棄疾基本無人知曉,知道《詩經》、《秦風》和王昌齡的人,屬於少之又少的一批。


非常諷刺的是,我們今天在稱讚日本人的古典中文造詣,而日本的有識之士卻從很多年前就開始擔憂日語的前途和規範性:以漢字為例,2011年日本文化廳曾經實施過一項調查,由於過多使用電腦手機,超過6成的受訪者漢字書寫能力嚴重退化。以日語的敬語為例,中國老師和日本老師都會教學生“二重敬語”是典型的語法錯誤,可是這種典型的語法錯誤頻頻出現在高端正式的商務場合。如果上司和客戶都在認認真真彬彬有禮地說著二重敬語,我們究竟是要堅持語法正確,還是和他們一起重複錯誤呢?很多日本人在把錯的語法當成對的用、把對的語法當成錯的用,作為一個在日企上班的中國人,不是每天為日本人的斐然文采拍案叫絕,而是為日本人的語法錯誤咣咣撞牆。漢字和敬語只是兩個簡單的例子。日本人學習本國語言已經力有不逮,我們卻希望他們弘揚鄰國的語言文化,那簡直比要求二十出頭就撒手人寰的霍去病保佑自己長命百歲還要荒唐。


中國的年輕人創造出“喜大普奔”、“十動然拒”的時候,日本年輕人也創造了“yabai”、“suki kamo”等年長者摸不著頭腦的詞彙;日本的大學生跟中國的大學生一樣在為英語死去活來,很少有心去拯救一下自己那風雨飄搖的母語;認真讀書看報遠遠不如玩手機那麼興致盎然;如果一個日本年輕人跟他的朋友說喜歡《萬葉集》以及《源氏物語》,就跟一箇中國年輕人跟他的朋友說喜歡《莊子》或者《資治通鑑》一樣,十之八九會被朋友用手摸摸額頭確認有沒有發燒;日本學生眼中的志賀直哉森鷗外太宰治和中國學生眼中的魯迅一樣,大家在課堂上稱讚他們是文學巨匠,暗地裡恨他們寫那麼多文章,為自己的考試增加負擔……


其實日本的年輕人和中國的年輕人很相像,日語在日本的處境和中文在中國的處境也很相像,兩種語言在各自國家的保護和傳承都有很多地方需要反思。中國尚且有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很多學生主動或者被迫地用功學習,而日本物質生活比較優裕,再加上長年實施寬鬆教育,在求知慾和以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方面,日本年輕人並不在中國年輕人以上。我們當然能從日本找到值得學習的地方,我們當然要加強中文修養,但是強行把日本人描繪成滿腹經綸出口成章、個個勝似唐宋八大家,把中國說成文化荒漠把日本說成文化綠洲,是罔顧事實的。


魯 強:讚美詩句不如學日本的素質秩序


再者,喊“武漢加油”怎麼就沒文化了?


那些推崇日本的“山川異域”貶低中國的“武漢加油”的人並不知道,在他們所推崇的那個不“貧瘠”的不“粗糙”日本,招牌和貨架上用中文和日文寫著的,也是被他們所唾棄的、被稱為“貧瘠”和“粗糙”的那句“武漢加油”。


當然,援助物資上寫的這些詩句飽含了日本人民的深情厚誼,不管出自誰手,不管是文言文還是白話文,都帶有溫暖人心的力量。我遇到過很多友善並且幫助過我的日本人,現在我的國家在抗擊疫情,不計其數的日本人雪中送炭,於公於私,我都非常感激;每天看著死亡病例和確診人數上漲,心情異常沉重,中日關係的回暖是沉重之中的一點欣慰,格外讓人珍惜。或許很多網友跟我心情相同,然而感激、欣慰和珍惜卻不能成為混淆認知的理由。


受到中國爆發疫情的影響,日本市場上口罩嚴重供不應求,包括花粉症和過敏性鼻炎患者在內,大家面臨著買不到口罩的困境。但是整體而言,日本社會比較平靜,民眾比較理性,沒有混亂搶購,大多數商場便利店和藥妝店沒有坐地起價。商家沒貨的時候,會在貨架上用日本和中文寫好溫馨提示。我曾經偶然遇到商家進貨,限購5張,顧客有序購買,口罩價格和疫情爆發以前完全一樣。網上出現了高價口罩,但是在東京以及周邊的實體店沒有看見黑心企業趁火打劫。更為重要的是,在日本的華人華僑留學生沒有受到明顯的歧視或者排擠,大家基本可以在這裡平靜的學習工作。我在北海道以及大阪的中國朋友和我有類似的感受,這種感受不是個例。所以,不管喜歡日本還是討厭日本,如果秉持 “不吹不黑”的原則來說的話,想必需要承認這個社會的文明和國民的素質。


面對此情此景,我想起我國某城市某服裝店的一段視頻:商場還沒有開始營業,顧客如同美國喪屍電影裡的喪屍一樣,從防盜門的門縫硬擠進來,很多人為了搶一件T恤大打出手,在視頻裡“連滾帶爬”不是比喻,這些人為了搶衣服真真正正地在滾和爬……我倒是很想仿照網友的句型問問這些人:為什麼日本人在非常時期還可以井然有序,而我們在正常時期連個隊都不會排?


我無意哈日或者媚日,不會跟風吹捧日本人的文學素養;我想分享一下在這段時間在日本的所見所聞,那是很多中國人的真實感受。倘若我們還有一些見賢思齊的胸襟,與其不明所以地去讚美日本人會寫“山川異域”,不如踏踏實實地學一下別人的秩序和素質。於當下, 於長遠,或許更有建設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