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王勃華:中國光伏行業2019年回顧與2020年展望

一、2019年發展形勢

(一)產業規模

2019年,儘管在政策調整下,我國光伏應用市場有所下滑,但受益於海外市場增長,我國光伏各環節產業規模依舊保持快速增長勢頭。截至2019年底,我國多晶硅產能達到46.2萬噸,同比增長19.4%,產量約34.2萬噸,同比增長32.0%;硅片產量134.6GW,同比增長25.7%;電池片產量108.6GW,同比增長27.7%;組件產量98.6GW,同比增長17.0%。

「深度解讀」王勃華:中國光伏行業2019年回顧與2020年展望

「深度解讀」王勃華:中國光伏行業2019年回顧與2020年展望

「深度解讀」王勃華:中國光伏行業2019年回顧與2020年展望

(二)進出口情況

在海外市場的拉動下,2019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額約207.8億美元,同比增長29%,“雙反”以來首次超過200億美元。其中,硅片出口額為20億美元,出口量51.8億片(約27.3GW),單晶硅片出口量約佔70%;電池片出口額為14.7億美元,出口量約10.4GW;組件出口額為173.1億美元,出口量約66.6GW。硅片、電池片、組件出口量均超過2018年,創歷史新高。多晶硅進口方面,雖然國內多晶硅供應大幅提升,但隨著國內硅片產能的持續擴大,對海外多晶硅的需求量仍未減弱。2019年,我國太陽能級多晶硅進口量約為14.1萬噸,同比增長12.8%,進口額約為11.7億美元;多晶硅進口單價約為8.3美元/Kg,同比下降38.9%。

「深度解讀」王勃華:中國光伏行業2019年回顧與2020年展望

(三)應用市場

2019年雖然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再次同比下降,但是新增和累計光伏裝機容量仍繼續保持全球第一。2019年,我國新增光伏併網裝機容量達到30.1GW,同比下降32.0%;截至2019年底,累計光伏併網裝機量達到204.3GW,同比增長17.1%;全年光伏發電量224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6.3%,佔我國全年總髮電量的3.1%,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

2019年,我國光伏發電採取了優先支持不需要國家補貼的平價項目,對需要國家補貼的項目採取競爭配置方式確定市場規模的管理方式。經過競價最終確定了22.7GW的裝機規模,但因政策出臺時間較晚,項目建設時間不足半年,很多項目年底前無法併網,再加上補貼拖欠導致民營企業投資積極性下降等原因,截止2019年底競價項目實際併網量只有目標規模的三分之一。在裝機結構上,集中式光伏電站新增裝機17.91GW,同比降低23.1%,其中第四季度新增裝機10.18GW,是前三季度新增裝機總和(7.73GW)的1.32倍;分佈式光伏新增裝機12.19GW,同比降低41.8%,其中戶用光伏市場發展超出預期,僅用4個月完成全年目標,10月戶用裝機達到100萬千瓦,為單月曆史最高水平。

「深度解讀」王勃華:中國光伏行業2019年回顧與2020年展望

(四)技術創新

產業化技術方面,多晶硅生產綜合電耗已降至70kWh/kg-si,受益於萬噸級設備的採用,設備投資成本已下降至1.1億元/千噸;硅片方面,單晶爐單爐投料量提升至1300kg,鑄錠單晶技術已開始產業化應用,158.75mm、166mm等大硅片技術批量生產;晶硅電池組件方面,PERC單晶電池產業化平均效率達到22.3%,N型電池研發、生產規模逐步擴大,60片單晶PERC組件功率達到320W。與此同時,我國光伏企業在PERC、TOPCon、異質結、IBC等高效晶硅電池生產技術、薄膜電池技術研發上先後取得突破,並不斷刷新世界記錄。

「深度解讀」王勃華:中國光伏行業2019年回顧與2020年展望

「深度解讀」王勃華:中國光伏行業2019年回顧與2020年展望

前沿技術方面,鈣鈦礦電池研發效率不斷取得突破,纖納光電在其20MW量產線上生產出了轉換效率達到14.3%的鈣鈦礦薄膜組件,2019年先後兩次刷新世界紀錄,並被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收錄到最新版的光伏組件效率進展圖中。協鑫納米制造的1300c㎡鈣鈦礦光伏組件轉化效率達13.48%,並已建成10MW級別大面積鈣鈦礦組件中試生產線。產業資本和風險投資也開始關注,金風科技與三峽資本先後以戰略投資者身份注資鈣鈦礦電池研發和生產企業。

「深度解讀」王勃華:中國光伏行業2019年回顧與2020年展望

生產成本方面,多晶硅生產全成本降至60元/kg以下,領先企業降至50元/kg以下。2019年企業單晶PERC組件成本降至1.31元/W左右,光伏發電系統初始全投資成本降至4.55元/W左右,度電成本降至0.28-0.5元/kWh,預計2020年光伏發電系統初始全投資成本可下降至4.35元/W左右。

(五)產業政策

2019-2020年,我國光伏發電相關行業管理政策均有重大調整。在項目建設管理方面,由補貼驅動向平價優先、補貼退坡轉變,由規模化管理向市場化機制調節轉變。在平價光伏發電項目項目管理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1月發佈《關於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有關工作的通知》,正式啟動平價上網項目和低價上網試點項目建設。在需要國家補貼的光伏發電項目管理方面,4月,發改委價格司印發了《關於完善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機制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2019〕761號);5月,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關於2019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國能發新能〔2019〕49號)。從總體思路上來看,轉變了以往由國家統一向各省下達年度建設規模的項目管理方式,而是由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三部委及有關部門聯合施策,財政部門定補貼額度、價格部門定價格上限、能源部門定競爭規則、企業定補貼強度、市場定建設規模、電網定消納能力,通過全國範圍內的競爭性配置確定能夠獲得補貼的項目業主、電價補貼和總體規模。此外,對於戶用光伏項目進行單獨管理,安排了7.5億元的資金總額和0.18元/度的固定度電補貼。從執行效果來看,在保證光伏發電建設總體規模的同時有力降低了補貼強度需求。據國家能源局數據,總計2278.8642萬千瓦,3921個項目納入2019年國家競價補貼範圍,項目所需平均補貼強度低於0.07元/度,較2019年確定的指導電價所需的平均補貼強度下降50%。

在補貼兌付流程方面,2020年1月,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先後印發《關於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財建〔2020〕4號)與《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管理辦法》(財建〔2020〕5號)。其中明確,國家不再發布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目錄,自2020年起,凡是符合條件的存量項目均納入補貼清單,這對於目前亟待交易的存量光伏電站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

「深度解讀」王勃華:中國光伏行業2019年回顧與2020年展望

(六)價格和盈利

整體看,光伏產品價格繼續下滑。從產品類型來看,受需求下滑影響,多晶產品價格降幅明顯超過單晶產品,尤其是進入12月,多晶產品價格出現斷崖式下滑,企業盈利承壓,甚至開始虧現金流。從生產環節看,多晶硅環節因為產能供需失衡,價格一度跌穿成本線。對於多晶硅生產企業,雖然單晶用多晶硅緻密料價格保持平穩,但多晶用多晶硅料價格畸低;新線成本較低,但老線成本較高,綜合來看,多晶硅企業盈利能力不容樂觀。硅片環節,2019年單晶硅片因為供不應求,全年價格相對堅挺,盈利能力在製造環節中屬於首位。電池片環節,在經歷了2019年PERC電池供過於求導致的價格滑坡後,盈利能力出現下滑,隨著四季度需求的回升,頭部企業的盈利能力基本恢復。組件環節,多晶組件受益於海外市場和國內扶貧和戶用市場的拉動,前三季度表現較好,價格未出現大幅下滑。但進入四季度隨著單晶組件價格的持續下滑,部分多晶訂單開始轉向單晶,導致多晶組件需求減弱,價格重新開始下跌;而單晶組件則因為國內的需求啟動較晚價格下滑幅度較大,但因為電池片價格的快速下滑導致下半年的盈利能力持續走高。

「深度解讀」王勃華:中國光伏行業2019年回顧與2020年展望

(七)外貿形勢

2019年,光伏對外貿易形勢仍然不容樂觀。美國雖然在2019年底終於決定豁免雙面組件的201關稅,但由於中美貿易的敏感關係和美國本土製造企業的強烈反對,豁免決定仍存變數,況且在2019年這一豁免決定就已經有所反覆。此外,直接進口美國的光伏產品仍需疊加“雙反”、301關稅,直接出口貿易關稅成本仍然居高不下。

印度為了支持本土製造業的發展,相繼推出了印度製造、保障性關稅、BIS認證等政策。印度製造要求部分印度光伏發電項目必須採購印度本土生產的電池和組件。2019年10月,印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MNRE)進一步要求只有在印度使用未擴散硅片製造的光伏電池才應視為國產。BIS認證要求六種光伏產品需要通過該認證才能在印度市場銷售,其中包括晶硅組件、薄膜組件、光伏逆變器(延遲執行)等。保障性關稅仍在延續,但印度財政部於2020年2月1日宣佈將進口光伏電池和組件的關稅由12.5%增加到20%,雖然該關稅目前處於豁免狀態,但不排除保障性關稅取消後,該關稅被要求恢復。

此外,貿易保護也開始呈現新的表現形式——知識產權訴訟。2019年3月4日,韓華新能源分別在美國和德國對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歐洲的REC Group提出訴訟,指控對其存在專利侵權行為。韓華起訴的專利侵權主要指向這三家公司生產的PERC電池技術,這一技術已經成為目前的產業化主流技術。儘管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於11月提交的一份文件顯示,此案目前暫緩審理,預計未來兩週內將作出不侵權判決,但截止目前仍未看到明確的最終裁決。如若韓華勝訴,一是將直接導致我國晶科、隆基、REC三家光伏企業的PERC電池組件喪失美國市場;二是將導致我國光伏企業不得不拋棄目前已大規模量產的PERC電池技術,而轉向其他電池技術,倒逼我光伏企業採取替代技術,增加產品生產成本;三是可能作為其他貿易壁壘調查中的知識產權侵權證據,並對我國光伏企業開拓其他海外市場造成不利影響。

二、2019年發展特點

(一)產業集中度繼續增長

2019年,產業鏈各環節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多晶硅領域,排名前五的企業產量約為23.7萬噸,約佔全國總產量的69.3%,同比增長9個百分點;產量達萬噸級以上的企業從2018年的7家減少至6家,產量佔比高達83.9%,同比提升12.1個百分點。硅片端,排名前五的企業產量為97.96GW,約佔全國總產量的72.8%,同比增長4.2個百分點;產量超2GW企業從2018年10家增加至12家,佔比達89.3%,同比提升3個百分點。電池端,排名前五的企業產量約為41.2GW,約佔全國總產量的37.9%,同比增長8.4個百分點;產量超2GW達到20家,佔比達77.7%,同比增長14.9個百分點。組件端,排名前五的企業產量約為42.2GW,約佔全國總產量的42.8%,同比增長4.4個百分點;產量超2GW達到13家,佔比達65.6%,同比增長16個百分點。

(二)單晶份額快速提升

2019年,單晶硅片企業持續擴張產能,單晶硅片龍頭企業隆基2019年單晶產能已達到35GW,天津中環單晶硅片產能也超過24GW。單晶電池和組件產品價格快速下降,體現出了更好的性價比優勢,市場需求,尤其是海外市場需求開始逐步轉向單晶。多晶硅片、電池企業在價格壓力下,盈利能力大幅下滑,甚至開始虧現金流,部分企業減產,甚至停產。綜合以上因素影響,2019年單晶產品佔比快速提升。2019年單晶硅片市場佔比首次超過多晶,達到約65%,同比增加20個百分點;多晶硅片市場佔比由2018年的55%下降至2019年的32.5%。同時,鑄錠單晶產品在2019年內逐漸進入市場,2019年市場佔比約為2.5%。

「深度解讀」王勃華:中國光伏行業2019年回顧與2020年展望

(三)出口佔比穩步提高

從2011-2019年曆年組件出口情況看,受歐美“雙反”影響,我國光伏組件出口佔比從2012年高達78%降至2016年約40%,,組件出口量也連續多年維持在20GW左右的規模。但隨著光伏發電成本的不斷下降,新興市場的不斷湧現,自2017年開始,我國光伏組件出口佔比穩步增長。至2019年,組件出口量已達66.6GW,佔國內組件總產量約67.5%,同比增長18.2個百分點。主要龍頭企業出口佔比均在70-80%左右,有的甚至超過90%。隨著光伏組件出口的快速增長,我國光伏組件出口在所有出口產品中的佔比也獲得提升。2019年,我國光伏組件出口額173.1億美元,佔光伏產品(硅片、電池片、組件)出口總額的83.3%,同比增長2.7個百分點。

「深度解讀」王勃華:中國光伏行業2019年回顧與2020年展望

(四)電站交易愈加活躍

根據網絡公開的電站交易信息來看,2019年光伏電站交易進一步活躍。2018年光伏電站交易規模為2.2GW,交易金額為100億;2019年光伏電站交易規模加權後為4.2GW,交易金額為140億。交易規模同比上升了90%,而交易金額僅上升了40%,主要原因系2018年交易的多為補貼較高的優質電站且2019年多為部分股權交易。從賣方來看,2019年出售電站的依然是民營企業,其中出售規模位列前三的企業分別為協鑫新能源、愛康科技、熊貓綠能,折算股權後出售規模分別為1.357GW、1.028GW、0.6225GW。從買方來看,以央企、地方國企、基金公司、投資公司以及上市公司為主,與賣方相比顯得更加多元化。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電站交易基本都是100%股權交易,而2019年出現了很多部分股權交易的案例,這充分展現了收購方對補貼拖欠問題持更加保守的態度,並且希望在交易中剔除補貼拖欠的這部分資產。隨著國補目錄的改革,預計2020年光伏電站交易規模將持續上升,交易單價將會繼續走低,部分股權交易的方式可能會成為常態。

三、2020年發展展望

(一)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2020年產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落後產能加速淘汰。隨著高效產品的需求日益旺盛,以及產品價格的進一步下降,部分中小企業受制於資金限制,無力進行改造升級,在價格壓力下,老產線加速淘汰;同時,隨著單晶市場需求的大幅提升,多晶產品價格的大幅下降,以多晶產品為單一或主流產品的企業產能利用率將持續走低。另一方面,頭部企業加速擴張。2020年,硅片端隆基、中環、晶科產能目標分別提升至65GW、50GW以及20GW以上,其中隆基年產能增幅達30GW;電池端通威、愛旭的產能目標分別提升至30-40GW和22GW,其中通威年產能增幅近18GW;組件端隆基、晶科產能目標分別提升至22GW以上,年產能增幅分別高達6-7GW。頭部企業產能的持續擴張在增大其市場供應量的同時將進一步擠壓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

(二)市場空間進一步擴大

2020年是我國光伏發電由補貼依賴進入平價的關鍵一年。對於光伏發電項目的管理模式仍將採用平價項目優先、對需要國家補貼的項目實施競價的管理模式。因為是有國家補貼的最後一年,企業項目建設積極性會明顯提高,還有可能出現搶裝。我們預計2020年競價項目規模可達到20-25GW、戶用市場5-7GW,加上未完成的2019年項目、特高壓、示範項目等,2020年市場規模有望超過35GW。雖然正在受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2019年未建成的競價項目無法正常施工、2020年競價項目的前期工作無法正常開展,但疫情有效控制後,光伏市場將有序恢復,並正常開展各項工作。2020年光伏發電最大的挑戰將是消納空間和棄光率。在消納空間有限的部分地區為完成2018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的《清潔能源消納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2020 年棄光率低於 5%的目標,新增光伏發電項目的審批、併網將不順利,也會出現與風電競爭消納空間的情況。總體來看,2020年光伏市場將恢復增長,以國家補貼項目為主,有條件的地區逐步開展平價項目,為全面進入平價時代做準備。

(三)製造端盈利水平進一步合理

多晶硅環節,主要企業在2020年均沒有擴產計劃,落後產能在價格壓力下也將逐步出清,海外多晶硅產能可能也會因為盈利壓力而停產,預計2020年多晶硅環節整體供需格局將會趨於緊張。隨著疫情影響的逐步消散,價格有望企穩回升,盈利能力將會逐步提升;硅片環節,隨著2020年大量單晶硅片產能的持續釋放,供應緊張的局面將會得到緩解,價格也將逐步下調,企業盈利能力將相對趨於合理;電池片環節,2020年PERC產能持續擴張,落後產能也會加速出清,疊加硅片價格的降價,電池環節的盈利能力保持穩定;組件環節,由於開工靈活性較高,在2020年強勁的市場需求下,組件環節盈利能力有望繼續向上修復。

(四)技術進步進一步加速

目前光伏發電即將脫離對補貼的依賴,由於光伏平價目標壓力巨大,迫使光伏製造企業加速降低光伏度電成本,新技術的應用步伐不斷加快,甚至將呈現超預期的發展態勢。以210mm尺寸為例,中環股份在2019年8月16日推出210mm“夸父”系列超大硅片以後,短短半年時間,愛旭科技在義烏的5GW210mm電池片已經量產,設備企業捷佳偉創、晶盛機電、寧夏小牛紛紛宣佈了210設備進展,天合光能、東方日升等組件企業也發佈了應用210mm硅片的組件產品。此外,異質結電池、TOPCon電池等高效電池技術的擴產化步伐也在穩步推進。預計2020年,產業化生產的P型PERC單晶和N型TOPCon單晶電池轉換效率均將分別達到22.7%和23.3%,主流組件產品功率將達到325W以上;PERC電池技術仍將是電池市場的主導,但TOPCon電池產量將出現較大幅度增長;半片和9BB技術由於提效明顯,良率也已成熟,市場佔比將會快速提升;疊瓦受限於技術成熟度,長期可靠性也待驗證,因此增長趨緩。

(五)光伏應用進一步多樣化

基於光資源的廣泛分佈和光伏發電的應用靈活性特點,近年來我國光伏發電在應用場景上與不同行業相結合的跨界融合趨勢愈發凸顯,水光互補、農光互補、漁光互補等應用模式不斷推廣。預計2020年及未來,隨著光伏發電在各領域應用的逐步深入,以下幾個領域的關注度也將逐步提高。一是光伏+制氫。光伏+制氫,實現了清潔能源生產清潔能源,能有效解決光伏發電消納問題,實現兩種新能源之間的有效應用。隨著光伏發電和電解水制氫技術的不斷髮展,光伏+制氫將成為我國能源安全和能源結構調整的新選擇。二是光伏+5G通信。據規劃,隨著5G技術的應用普及,國內至少有1438萬個基站需要新建或改造,同時,按照各運營商5G規模和數量計算能耗總量,5G基站全網功耗將是4G的4.62倍。光伏發電系統能夠有效降低電力基礎設施投資,在5G領域的應用發展潛力巨大。三是光伏+新能源汽車。截止2019年底,我國純電動車保有量達310萬輛,隨著光伏充電站/樁建設業務逐漸擴大,光伏+新能源汽車應用模式將逐漸普及。四是光伏+建築。隨著近零能耗、零能耗等更高節能水平綠色建築逐步應用和普及,以高效、智能化的光伏發電系統作為建築能源形式的“光電建築”,將成為越來越多光伏企業差異化發展的契機。

(六)出口市場進一步分散

隨著光伏產品價格的下降,光伏發電成本不斷降低,光伏發電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得到廣泛應用。從海外市場裝機看,新增裝機超過GW的市場逐年增加,有分析機構預測2019年全球GW級市場超過16個,相比2018年增長5個,新晉市場包括復甦的歐洲國家西班牙和新興市場越南、烏克蘭、阿聯酋、中國臺灣等。相應地,2019年組件出口量超過1GW的國家和地區15個,較2018年增加4個,前十市場佔比為70.4%,且佔比趨於均勻,不依賴於個別組件出口市場。根據IHS,預計2020年全球光伏裝機量將達到142GW,超過1GW的國家達到43個左右。巴西正在不斷推進屋頂光伏系統的安裝進程,並且正在考慮取消對裝機規模5MW以下光伏系統的徵稅,優越的條件將會吸引全球各大企業的競相投資。常年受到缺電問題困擾的巴基斯坦在經過2019年的不斷嘗試後也開始進行光伏項目招標,且希望中國企業能夠適時進入巴基斯坦建廠或投資。隨著東南亞、拉丁美洲、中東等地區國家積極推進光伏項目,光伏市場參與者不斷湧入,全球光伏市場增長不再依賴於美國、日本、印度等單一市場,將向多元化發展。在海外市場的拉動下,出口市場也將進一步呈分散趨勢。

(來源:中國光伏行業協會 編輯人員:江華、金豔梅、葉幸、強彥政、李嘉彤、韓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