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二月初二有哪些風俗民情呢?

山東松子a


在農曆的二月初二,對於農民來講,是一個大日子。這一天農諺講叫做:二月二龍抬頭。又被人稱作為農耕節、農事節或者春龍節,也是以前農耕時代的重要傳統節日。

那麼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在民間都有哪些風俗和禁忌呢?

剃龍頭理髮,又稱之為“剃龍頭”,據說在這一天理髮,會帶來一年的好運,還有鴻運當頭的寓意。因此在二月二這一天,不管是大人小孩,都會去理髮,這一天也是理髮店生意最好的一天,大家都在排隊理髮。民間還有一個說法,那就是正月裡不能理髮,不然的話會死舅舅,只能到了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才可以去理髮,人們為了討一個吉利,趕在二月二這一天去理髮。

吃餃子

餃子也稱之為“龍耳”,以前的長輩們都會在這一天吃餃子,二月二吃水餃,百毒不侵身體好。所以大家想好今天吃什麼餡的餃子了嗎?

忌動針線

二月二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時候,所以民間這天忌做針線活,因為有怕扎著龍王爺眼睛的說法。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家的生活也比較隨意,有些習俗也慢慢的被人們所遺忘。

二月二在你的家鄉都有哪些風俗習慣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女王朱瓊


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有的地方也叫作“春耕節”,就是因為二月初二一過,農民正式進入春耕,開始忙碌起來了,而且正月裡的各種禁忌,在這一天也就破除。傳說中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二月二這天之後,雨水將逐漸多起來,因此民間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俗語。

我們河北這邊,二月二還有吃驢打滾、、春餅、豬頭肉的習俗,驢打滾我們都知道是要用糕點在粉裡滾動而成,寓意著“沾龍氣”。而豬頭肉在我小時候每年過年殺年豬,豬頭肉都會保留起來,到了二月二這天全家人一起吃豬頭肉,從頭開始,事事順心。


總有晴空1314


我們臨沂這主要是理髮,吃糖豆。 二月二,龍抬頭嘛,圖個吉利,大都這一天理髮,正好也出了正月。 另外,就是吃的了,小時候一般是把過年炒的花生沒有吃完的,扒了把紅衣去掉,然後鍋裡熬糖,就和做拔絲地瓜一樣,等到扯絲的時候把花生放進去,放到案板上涼透了就可以吃了,又香又甜,這是第一種,第二種就是把黃豆放鍋裡炒熟,也非常香,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超市裡又有很多樣式的糖豆,雖然方便了,品種也多了,但是找不到小時候的那種味道,那種高興勁,上學的時候同學之間還互相換著吃,雖然都是同樣的食物同樣的配料,但是味道卻各不相同,現在找不到這樣的感覺了,也許我們真的老了?。


盛夏的獵戶座


今天是二月二,我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下面說一說我們這裡的風俗民情。

一、吃料豆

我們這有吃料豆“不害眼”的說法。什麼叫料豆?就是把豆子泡一晚上,瀝去水份涼好,再用砂土去炒,這樣炒出的豆子酥脆可口,非常好吃;另一種做法還有的是用油炸,也很好吃。說起吃料豆,不由得使我想起自己的兒童時代,幾個小朋友在一塊挨家挨戶的去要料豆,穿上個有大布袋的上衣,到鄰居嬸嬸、大娘家去要料豆吃,每一人給上一大把,裝在布袋裡,連著要七家,說是吃了一年不害眼的,想想當時的天真,實在是太可笑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小孩要料豆的幾乎沒有了。

二、吃薺菜水餃

“吃了薺菜扁,一年不害眼”,我們這兒水餃也叫扁食,二月二水餃餡,要吃薺菜餡的,可能是薺菜含胡蘿蔔素的原因吧,吃了對眼睛好。從前,生活條件差,一到夏天,有好多得紅眼病的,眼通紅通紅的,這種毛病老百姓稱害眼,吃薺菜水餃也是人們對一年美好的嚮往吧,希望自己能健健康康無病無災。

三、屬龍的吃麵條

麵條稱龍鬚,屬龍的早上都要吃麵條。我兒子是屬龍的,每年二月二的早飯,都是要吃的,早上不動菜刀,說是動刀怕弄斷了龍鬚。

四、圍囤

“二月二的囤沒圍下”,就是說這個人為人處事不好,沒為下人,人緣差,可能二月二沒圍囤,也是人們流傳開玩笑的老俗語。方法是用草木灰在院子裡圍個圈,這樣就叫圍囤,老一輩人都是用囤來裝糧食,因後來沒有囤了,人們就畫個圈兒來代替,這說明了人們都希望把鄉鄰鄉親團結好,能互幫互助。

除了以上這些風俗民情,二月二理髮,剃龍頭,在大門口燒香等,我就不一一介紹了,謝謝!





真真生活錄


二月二龍抬頭,也是傳統的民族節日,我們這裡有以下幾種風俗:

一.剪龍頭.正月裡不剃頭,都等到二月二剃,這一天小孩子比較多一點,所以理店生意很好,要排隊等候。

二.圍倉.太陽沒出來之前,用家裡做飯時,燒鍋時遺留下的草木灰圍倉,代表糧食囤,人站在中間,用鐵鍁鏟滿灰畫圓,最少三圈,最外層再圍一個梯子,意思是糧食囤太高,要踩著梯子去拿糧食,然後圓中心挖個坑,裡面放點玉米,大豆,和高糧,雞看到了,一下子吃光了。還有,用草木灰撒在牆邊上,或床下,不會生蟲子或有害動物。

三.煎臘肉,煎雞蛋.我們這裡的臘肉是,臘月裡買回來的肉,煮熟了撒上鹽,用紙包著用繩子繫住掛起來,等到二月二吃,怎麼煎呢?把臘肉切成簿片,用水和麵調成糊狀,放上調料,不要放鹽了,把臘肉片放在裡面,粘上面糊,鍋裡放油燒熱,用筷子夾著一片一片地放在鍋裡,煎至兩面金黃,非常好吃。煎雞蛋也很簡單,同樣調成麵糊,把蔥或韭菜切碎放在裡面,放進鹽,調料,打幾個雞蛋攪勻,舀一勺子放在,燒熱的油鍋中,煎至兩邊金黃即可。

今天,我做了很多,孩子們都吃撐了,這就是我們這裡的風俗。





MXM一生平安


二月二龍抬頭,春耕節,龍一直被譽為吉祥尊貴的象徵物,經過一個冬天的沉寂萬物開始生長了,一年的勞作可以開始了。

二月二這天我們老家老人們都會前一天跟我們小孩說明天要早點起床,不然會被牛借力氣,接下來的一都會疲累或者生病。小時候是爺爺跟我說這大事的,媽媽說她是從外婆那聽得來的,這也提示了祖輩們是從二月二開始春耕勞作的。小時候平時大人的話不怎麼聽,但這種充滿了正義感的和神奇色彩的事情總是毫無疑問的相信的,這一天都早早的起床,以免被狡猾的牛借了力氣去。現在想想那牛挺冤枉,白白得了那麼多怨氣。

二月二還有剃頭剪髮的風俗習慣,沾沾龍的吉祥福氣,小孩這一天理髮寓意著一年裡快高長大,健康聰明。姐姐在這一天裡也意思意思地幫三歲的小外甥女剪了一小截頭髮,雖然說這沒有什麼科學根據,但這也算是傳承傳統文化,做了也不會有害,也不算是盲目的迷信行為,討個好意頭。大家也挺高興的畢竟是從祖輩那把這項傳承民族文化的任務接過來了,也標誌著我們真的長成大人了。

我們希望更多像這樣的中國傳統節日,傳統文化得到一代一代人的傳承下去!





凌淩柒


二月初二,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傳說春龍節最早起源於伏羲氏時代,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飯,御駕親耕”。到周武王時,每年二月初二還舉行盛大儀式,號召文武百官都要親耕。

據資料記載,“二月二,龍抬頭”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在古代天文學觀天模式中,東宮7宿被想象成一條南北伸展的巨龍。被稱為“龍角”的東宮7宿的第一宿出現在地平線的時候,所以被稱為“二月二,龍抬頭”,恰逢雨水節氣前後,所以,古人將它的出現作為春天到來的標誌,農民開始農耕。

在二月二這一天,民間一直有“理髮去舊”的風俗。據說在這一天理髮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因為俗信有“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在春節前理完頭髮,整個正月都不會去理髮店,直到“二月二”這一天,才會去理髮店剪頭髮。直到現在,家人還保持著這個習俗。

在我們本地,還有一個習俗是吃豬頭肉,象徵著日子過得吉祥富足。人們紛紛購買豬頭肉,希望新年有個好兆頭。在朋友圈裡看到,賣熟食的店門口排起了長隊,戴著口罩,每個人之間的距離也比往常大,疫情之下,大家選擇保護自己的同時,也要在這一天吃上豬頭肉,討個好彩頭。

也有吃餃子的,我爸說,這一天吃餃子被稱作“吃龍耳”。以前醫學沒有這麼發達,吃完“龍耳”就能會鎮住一切病症,龍會保佑自己身體健康,現在還流傳著“二月二吃水餃,百病懼龍體外跑”的順口溜。


禮諾涵


1.剃龍頭 “二月二”這天民間一直有“理髮去舊”的說法。為孩子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叫“剃龍頭”,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有民諺為證:“二月二,龍抬頭,孩子大人要剃頭。” 2.吃出好運 為納吉,龍抬頭這天的食物也與龍有關。一切均取與龍有關的象徵與寓意。 吃豬頭肉稱“挑龍頭” 吃麵條是“扶龍鬚” 吃水餃叫吃“龍耳” 吃米飯是吃“龍子” 春餅又稱“龍鱗餅” 3.引錢龍 龍司水,水潤而生財。所以便有了"引錢龍"的習俗。例如有的在水壺裡放置幾枚硬幣,到家附近的水井、流動的河或湖泊打一壺水,一路細灑著回到家,將壺裡的水和硬幣倒入屯水的缸裡,意為龍循水跡引而至家。 龍抬頭禁忌 1,忌針線 婦女們在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傳說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 2,照房梁 婦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 3,忌洗衣 有的地方婦女禁忌洗衣服,怕傷了龍皮。 龍抬頭開運法 一、踏青:龍抬頭之際,正處春旺之時。踏青可以改換自己的心境與運勢,解胸中積鬱,給人帶來好運與吉祥。 二、穿紅:國人喜紅,吉祥旺運,傳說可驅逐邪惡。龍抬頭穿紅,寓意整年都好運吉祥,無病無災。


冬木依舊


一、剃龍頭。“二月二”這天民間一直有“理髮去舊”的說法。為孩子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叫“剃龍頭”,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有民諺為證:“二月二,龍抬頭,孩子大人要剃頭。”

二、吃出好運。為納吉,龍抬頭這天的食物也與龍有關。一切均取與龍有關的象徵與寓意。

吃豬頭肉稱“挑龍頭”

吃麵條是“扶龍鬚”

吃水餃叫吃“龍耳”

吃米飯是吃“龍子”

春餅又稱“龍鱗餅”

三、引錢龍。龍司水,水潤而生財。所以便有了"引錢龍"的習俗。例如有的在水壺裡放置幾枚硬幣,到家附近的水井、流動的河或湖泊打一壺水,一路細灑著回到家,將壺裡的水和硬幣倒入屯水的缸裡,意為龍循水跡引而至家。





微播文化


二月初二,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傳說春龍節最早起源於伏羲氏時代,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飯,御駕親耕”。到周武王時,每年二月初二還舉行盛大儀式,號召文武百官都要親耕。

據資料記載,“二月二,龍抬頭”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在古代天文學觀天模式中,東宮7宿被想象成一條南北伸展的巨龍。被稱為“龍角”的東宮7宿的第一宿出現在地平線的時候,所以被稱為“二月二,龍抬頭”,恰逢雨水節氣前後,所以,古人將它的出現作為春天到來的標誌,農民開始農耕。

在二月二這一天,民間一直有“理髮去舊”的風俗。據說在這一天理髮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因為俗信有“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在春節前理完頭髮,整個正月都不會去理髮店,直到“二月二”這一天,才會去理髮店剪頭髮。直到現在,家人還保持著這個習俗。

在我們本地,也有吃餃子的,我爸說,這一天吃餃子被稱作“吃龍耳”。以前醫學沒有這麼發達,吃完“龍耳”就能會鎮住一切病症,龍會保佑自己身體健康,現在還流傳著“二月二吃水餃,百病懼龍體外跑”的順口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