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二月初二有哪些風俗民情呢?

山東松子a


二月二龍抬頭,春耕節,龍一直被譽為吉祥尊貴的象徵物,經過一個冬天的沉寂萬物開始生長了,一年的勞作可以開始了。

二月二這天我們老家老人們都會前一天跟我們小孩說明天要早點起床,不然會被牛借力氣,接下來的一都會疲累或者生病。小時候是爺爺跟我說這大事的,媽媽說她是從外婆那聽得來的,這也提示了祖輩們是從二月二開始春耕勞作的。小時候平時大人的話不怎麼聽,但這種充滿了正義感的和神奇色彩的事情總是毫無疑問的相信的,這一天都早早的起床,以免被狡猾的牛借了力氣去。現在想想那牛挺冤枉,白白得了那麼多怨氣。

二月二還有剃頭剪髮的風俗習慣,沾沾龍的吉祥福氣,小孩這一天理髮寓意著一年裡快高長大,健康聰明。姐姐在這一天裡也意思意思地幫三歲的小外甥女剪了一小截頭髮,雖然說這沒有什麼科學根據,但這也算是傳承傳統文化,做了也不會有害,也不算是盲目的迷信行為,討個好意頭。大家也挺高興的畢竟是從祖輩那把這項傳承民族文化的任務接過來了,也標誌著我們真的長成大人了。

我們希望更多像這樣的中國傳統節日,傳統文化得到一代一代人的傳承下去!





凌淩柒


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有的地方也叫作“春耕節”,就是因為二月初二一過,農民正式進入春耕,開始忙碌起來了,而且正月裡的各種禁忌,在這一天也就破除。傳說中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二月二這天之後,雨水將逐漸多起來,因此民間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俗語。

我們河北這邊,二月二還有吃驢打滾、、春餅、豬頭肉的習俗,驢打滾我們都知道是要用糕點在粉裡滾動而成,寓意著“沾龍氣”。而豬頭肉在我小時候每年過年殺年豬,豬頭肉都會保留起來,到了二月二這天全家人一起吃豬頭肉,從頭開始,事事順心。


總有晴空1314


我們臨沂這主要是理髮,吃糖豆。 二月二,龍抬頭嘛,圖個吉利,大都這一天理髮,正好也出了正月。 另外,就是吃的了,小時候一般是把過年炒的花生沒有吃完的,扒了把紅衣去掉,然後鍋裡熬糖,就和做拔絲地瓜一樣,等到扯絲的時候把花生放進去,放到案板上涼透了就可以吃了,又香又甜,這是第一種,第二種就是把黃豆放鍋裡炒熟,也非常香,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超市裡又有很多樣式的糖豆,雖然方便了,品種也多了,但是找不到小時候的那種味道,那種高興勁,上學的時候同學之間還互相換著吃,雖然都是同樣的食物同樣的配料,但是味道卻各不相同,現在找不到這樣的感覺了,也許我們真的老了?。


盛夏的獵戶座


在農曆的二月初二,對於農民來講,是一個大日子。這一天農諺講叫做:二月二龍抬頭。又被人稱作為農耕節、農事節或者春龍節,也是以前農耕時代的重要傳統節日。

那麼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在民間都有哪些風俗和禁忌呢?

剃龍頭理髮,又稱之為“剃龍頭”,據說在這一天理髮,會帶來一年的好運,還有鴻運當頭的寓意。因此在二月二這一天,不管是大人小孩,都會去理髮,這一天也是理髮店生意最好的一天,大家都在排隊理髮。民間還有一個說法,那就是正月裡不能理髮,不然的話會死舅舅,只能到了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才可以去理髮,人們為了討一個吉利,趕在二月二這一天去理髮。

吃餃子

餃子也稱之為“龍耳”,以前的長輩們都會在這一天吃餃子,二月二吃水餃,百毒不侵身體好。所以大家想好今天吃什麼餡的餃子了嗎?

忌動針線

二月二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時候,所以民間這天忌做針線活,因為有怕扎著龍王爺眼睛的說法。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家的生活也比較隨意,有些習俗也慢慢的被人們所遺忘。

二月二在你的家鄉都有哪些風俗習慣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女王朱瓊


今天是二月二,我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下面說一說我們這裡的風俗民情。

一、吃料豆

我們這有吃料豆“不害眼”的說法。什麼叫料豆?就是把豆子泡一晚上,瀝去水份涼好,再用砂土去炒,這樣炒出的豆子酥脆可口,非常好吃;另一種做法還有的是用油炸,也很好吃。說起吃料豆,不由得使我想起自己的兒童時代,幾個小朋友在一塊挨家挨戶的去要料豆,穿上個有大布袋的上衣,到鄰居嬸嬸、大娘家去要料豆吃,每一人給上一大把,裝在布袋裡,連著要七家,說是吃了一年不害眼的,想想當時的天真,實在是太可笑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小孩要料豆的幾乎沒有了。

二、吃薺菜水餃

“吃了薺菜扁,一年不害眼”,我們這兒水餃也叫扁食,二月二水餃餡,要吃薺菜餡的,可能是薺菜含胡蘿蔔素的原因吧,吃了對眼睛好。從前,生活條件差,一到夏天,有好多得紅眼病的,眼通紅通紅的,這種毛病老百姓稱害眼,吃薺菜水餃也是人們對一年美好的嚮往吧,希望自己能健健康康無病無災。

三、屬龍的吃麵條

麵條稱龍鬚,屬龍的早上都要吃麵條。我兒子是屬龍的,每年二月二的早飯,都是要吃的,早上不動菜刀,說是動刀怕弄斷了龍鬚。

四、圍囤

“二月二的囤沒圍下”,就是說這個人為人處事不好,沒為下人,人緣差,可能二月二沒圍囤,也是人們流傳開玩笑的老俗語。方法是用草木灰在院子裡圍個圈,這樣就叫圍囤,老一輩人都是用囤來裝糧食,因後來沒有囤了,人們就畫個圈兒來代替,這說明了人們都希望把鄉鄰鄉親團結好,能互幫互助。

除了以上這些風俗民情,二月二理髮,剃龍頭,在大門口燒香等,我就不一一介紹了,謝謝!





真真生活錄


1.炒玉米:說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傳統,就是紀念義龍為解人間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條。傳說玉龍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義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並立下規條,只有金豆開花才會予以釋放。

人民因感激玉龍義舉而齊集一起炒玉米,因樣子像金豆開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錯,並釋放了玉龍。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傳統亦保留了下來。

2.剃龍頭:指二月初二理髮,兒童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3.開筆寫字:農曆二月初三為文昌誕辰日,舊時這天讓孩子開筆寫字,取龍抬頭之吉兆,為孩子正衣冠、點硃砂啟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願孩子長大斷文識字。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是中國傳統中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啟蒙教育形式。


常德才


二月二龍抬頭,也是傳統的民族節日,我們這裡有以下幾種風俗:

一.剪龍頭.正月裡不剃頭,都等到二月二剃,這一天小孩子比較多一點,所以理店生意很好,要排隊等候。

二.圍倉.太陽沒出來之前,用家裡做飯時,燒鍋時遺留下的草木灰圍倉,代表糧食囤,人站在中間,用鐵鍁鏟滿灰畫圓,最少三圈,最外層再圍一個梯子,意思是糧食囤太高,要踩著梯子去拿糧食,然後圓中心挖個坑,裡面放點玉米,大豆,和高糧,雞看到了,一下子吃光了。還有,用草木灰撒在牆邊上,或床下,不會生蟲子或有害動物。

三.煎臘肉,煎雞蛋.我們這裡的臘肉是,臘月裡買回來的肉,煮熟了撒上鹽,用紙包著用繩子繫住掛起來,等到二月二吃,怎麼煎呢?把臘肉切成簿片,用水和麵調成糊狀,放上調料,不要放鹽了,把臘肉片放在裡面,粘上面糊,鍋裡放油燒熱,用筷子夾著一片一片地放在鍋裡,煎至兩面金黃,非常好吃。煎雞蛋也很簡單,同樣調成麵糊,把蔥或韭菜切碎放在裡面,放進鹽,調料,打幾個雞蛋攪勻,舀一勺子放在,燒熱的油鍋中,煎至兩邊金黃即可。

今天,我做了很多,孩子們都吃撐了,這就是我們這裡的風俗。





MXM一生平安


二月初二,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傳說春龍節最早起源於伏羲氏時代,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飯,御駕親耕”。到周武王時,每年二月初二還舉行盛大儀式,號召文武百官都要親耕。

據資料記載,“二月二,龍抬頭”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在古代天文學觀天模式中,東宮7宿被想象成一條南北伸展的巨龍。被稱為“龍角”的東宮7宿的第一宿出現在地平線的時候,所以被稱為“二月二,龍抬頭”,恰逢雨水節氣前後,所以,古人將它的出現作為春天到來的標誌,農民開始農耕。

在二月二這一天,民間一直有“理髮去舊”的風俗。據說在這一天理髮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因為俗信有“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在春節前理完頭髮,整個正月都不會去理髮店,直到“二月二”這一天,才會去理髮店剪頭髮。直到現在,家人還保持著這個習俗。

在我們本地,還有一個習俗是吃豬頭肉,象徵著日子過得吉祥富足。人們紛紛購買豬頭肉,希望新年有個好兆頭。在朋友圈裡看到,賣熟食的店門口排起了長隊,戴著口罩,每個人之間的距離也比往常大,疫情之下,大家選擇保護自己的同時,也要在這一天吃上豬頭肉,討個好彩頭。

也有吃餃子的,我爸說,這一天吃餃子被稱作“吃龍耳”。以前醫學沒有這麼發達,吃完“龍耳”就能會鎮住一切病症,龍會保佑自己身體健康,現在還流傳著“二月二吃水餃,百病懼龍體外跑”的順口溜。


禮諾涵


1.剃龍頭 “二月二”這天民間一直有“理髮去舊”的說法。為孩子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叫“剃龍頭”,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有民諺為證:“二月二,龍抬頭,孩子大人要剃頭。” 2.吃出好運 為納吉,龍抬頭這天的食物也與龍有關。一切均取與龍有關的象徵與寓意。 吃豬頭肉稱“挑龍頭” 吃麵條是“扶龍鬚” 吃水餃叫吃“龍耳” 吃米飯是吃“龍子” 春餅又稱“龍鱗餅” 3.引錢龍 龍司水,水潤而生財。所以便有了"引錢龍"的習俗。例如有的在水壺裡放置幾枚硬幣,到家附近的水井、流動的河或湖泊打一壺水,一路細灑著回到家,將壺裡的水和硬幣倒入屯水的缸裡,意為龍循水跡引而至家。 龍抬頭禁忌 1,忌針線 婦女們在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傳說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 2,照房梁 婦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 3,忌洗衣 有的地方婦女禁忌洗衣服,怕傷了龍皮。 龍抬頭開運法 一、踏青:龍抬頭之際,正處春旺之時。踏青可以改換自己的心境與運勢,解胸中積鬱,給人帶來好運與吉祥。 二、穿紅:國人喜紅,吉祥旺運,傳說可驅逐邪惡。龍抬頭穿紅,寓意整年都好運吉祥,無病無災。


冬木依舊


山東地區

  農曆二月初二這天家裡要停止一切家務,尤其是要停止針線活,免得“傷了龍目”;要停止

二月二龍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

洗衣,恐怕“傷了龍皮”。二月初一的晚上,家裡有石磨的就要把石磨掀起來,據說是不要影響了“龍抬頭”,只有這樣才能“細雨下得滿地流,一年吃穿不發愁”。

  不過,二月二最不可缺少的,則是在山東流傳甚廣的吃炒豆習俗。清晨,家家用鹽或糖炒豆,謂稱“炒蠍子爪”。很多地方還在用很古樸的方法:用提前篩好的沙土炒黃豆。

  在山東,許多超市內大半個月前就準備好了各式各樣的炒豆,包括蠶豆、黃豆、玉米花、青豆、豌豆等品種一應俱全,還有用麵粉、雞蛋等做成的炒棋子塊,口味各不相同。

北京地區

  北京民俗食品,一種烙得很薄的麵餅,又稱薄餅。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

二月二龍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

春餅,名曰“咬春”。 農曆二月初二,是中國古諺所說龍抬頭的日子(“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餅,名曰“吃龍鱗”。 春餅比吃烤鴨的薄餅要大,並且有韌性(北京人稱為要有“骨立勁兒”),因為要卷很多菜吃。昔日,吃春餅時講究到盒子鋪去叫“蘇盤”(又稱盒子菜)。盒子鋪就是醬肉鋪,店家派人送菜到家。

  盒子裡分格碼放燻大肚、松仁小肚、爐肉(一種掛爐烤豬肉)、清醬肉、燻肘子、醬肘子、醬口條、燻雞、醬鴨等,吃時需改刀切成細絲,另配幾種家常炒菜(通常為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若有剛上市的“野雞脖韭菜”炒瘦肉絲,再配以攤雞蛋,更是鮮香爽口),一起捲進春餅裡吃。佐料有細蔥絲和淋上香油的黃醬(烤鴨配甜麵醬)。

  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裡,隨吃隨拿,為的是吃個熱乎勁兒。若在二月二這一天吃春餅,北京人還講究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

春餅

春餅

  在北京,還有一種豆麵糕,北京清真風味小吃。用蒸熟的黃米(或糯米)揉成團,撒炒熟的黃豆麵,再加入赤豆餡心,捲成長條,撒上芝麻桂花白糖食用,由於清代經營食攤現制現售“驢打滾”時,隨制隨撒豆麵,猶如郊野毛驢就地打滾粘滿黃土似的,故得此詼諧之名。

  老北京的習俗,人們總喜在農曆二月買“驢打滾”品嚐,因而經營這種食品攤販和推車小販很多,以天橋市場白姓食攤和“年糕虎”(虎佔福)做的最有名氣。

山西地區

  晉南地區認為這一天是青龍活動的日子,忌去河邊、井上擔水,以免帶回龍卵。在河邊、井旁走動與勞作時,很注意安靜,儘可能不弄出聲響,以免驚動了青龍,把風調雨順的好年景破壞了。

  晉北地區這一天,盛行“司錢龍”。早上太陽未出山,家家戶戶提一把茶壺,到河邊或井上去汲水。按照這一年幾龍治水的推算,在茶壺內放幾枚銅錢或硬幣。汲水以後,隨走隨傾地灑一條水跡回到家中,將餘下的水與錢全部倒入水缸,錢龍就引回家來了,意喻一年發財。引錢龍時特別忌說話,以免驚跑了錢龍。晉西北一些地方的引錢龍,選擇一棵大樹或一塊大石,用灰線圍灑一圈。再用紅線拴一枚銅錢,先將銅錢置放在灰線圈內,手拉線牽回家中,用容器蓋住即成。

  晉東南地區的引錢龍,是用灶灰,灑一條彎彎曲曲的灰線,從門外一直通到廚房,圍繞水缸一圈即可。

  俗話講:“驚蟄過,百蟲蘇。”青龍節裡,民間流行著許多驅毒的活動。《陽城縣誌》記載:“百蟄初驚,懸天師符以闢蟲毒。”早上,人們起床時,忌說“起”字,恐怕一切毒蟲也應聲而起。晉南地區民俗喜煮蔓菁湯,遍灑屋內牆縫、牆角,炕蓆底、床下,謂之“禁百蟲”。也有的集合村民,抬著神像,到各家門首,向院內灑米湯,意喻將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門前則圍以石灰。晉東南地區民俗畫一個藥葫蘆,內裝蛇、蠍、蜈蚣、蚰蜒、蜘蛛等五毒蟲害,貼於牆壁,謂之“闢百蟲”。也有的用豆、麥面搓成燈捻形式,埋在土中,稱之為“薰蚰蜒”。晉中地區民俗家家拍簸箕,童謠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蝨不敢上炕哩”。用石灰在廁所及門前圍上一條線,稱作除瘟。呂梁地區習慣家家掃除房屋。晉北地區講究“糊狼嘴”,用麻糖或黍米麵團粘貼在二郎神吠天犬的嘴邊。

  青龍節,在晉南一些地方稱為“花潮”。人們攜帶酒餚,來到郊外,選地圍坐,亦歌亦舞、盡情歡飲,也稱作“遊春”,“踏青”。晉東南地區習慣用秫粉製作煎餅,慰問婦女。晉中地區兒童習慣放風箏。一些縣講究此日打灰窖,祀土地神。晉北地區喜食麵條、粉條,名為挑龍尾。並要吃糕糊狼嘴和吃梨敗火、打髒氣。呂梁地區喜食煎餅,稱為“揭龍皮”。晉南這天則一定要吃麻花、饊子,謂之“啃龍骨”。晉西北地區講究青龍節大鬧社火秧歌,壘砌旺火,盛況酷似其他地方的元宵節。

  青龍節,晉北地區民間講究吃灶王爺前的棗山。一家幾口人,將棗山切成幾塊,人均一份,最上面的三尖部分歸家長享用。

芮城合河

  有一種堅持千餘年的古會,可稱為奇俗。據傳始於漢光武帝年間,迄今已1800多年,為紀念東嶽大帝黃飛虎治水有功而三社聯典慶賀,故又稱“三社典”。這天,山民們盡興狂歡,並將各自家中最珍貴的寶物都展示出來,民間又稱“亮寶會”,取寶能驅邪避災之意,希冀年是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屆時,婦女們身著彩裝,演唱傳統的民歌小戲,男子們則扮演粗獷強悍的天神、地祗武將及文臣、八仙、俗神等,或騎馬坐轎、乘牛、抬杆;或赤身裸體,腰繫野布;或土布褲衩,身背鍘刀、冰凌、粗檁、石磨,大展陽剛之氣。當地戲稱“合河二杆”。社火氛圍由鑼鼓組成並渲染,打擊法古樸、原始,俗稱“撇鑼鼓”。傳統節目尚有耍獅子、跑旱船、高蹺、揹人等等。整個活動從村外出發,浩浩蕩蕩,一直到泰山神廟舊址結束。

沿海地區

  一直流傳著二月二“剪龍頭”的習俗,這天大人、孩子都剃頭,叫“剃喜頭”。特別是男孩子,都要理髮,謂之“剪龍頭”,據說在這一天理髮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也有要想鴻運當剃頭的寓意。

黃河三角洲

  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秸紮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蔔挖成的小油碗,放到河裡或灣裡點燃,為龍照路。山東內陸地區對“二月二”的講究更多,其中有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那就是圍糧倉。農曆二月初二清晨,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婦從自家鍋灶底下掏一筐燒柴禾餘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鐵鏟子鏟些草木灰,人走手搖,在地上畫出一個個圓來。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圍好倉後,把家中的糧食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還有意撒在倉的外圍,象徵當年的大豐收。

其他地區

  二月初二吃豬頭肉也有說法。

  自古以來,供奉祭神總要用豬牛羊三牲,後來簡化為三牲之頭,豬頭即其中之一。另據宋代的“仇池筆記”記錄的一個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後,甚感飢餓,於是闖入一鄉村小廟,卻遇上了一個喝得醉醺醺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斬之,哪知和尚全無懼色,王中令很奇怪,轉而向他討食,不多時和尚獻上了一盤“蒸豬頭”併為此賦詩曰:“嘴長毛短淺含膘,久向山中食藥苗。蒸時已將蕉葉裹,熟時兼用杏槳澆。紅鮮雅稱金盤汀,熟軟真堪玉箸挑。若無毛根來比並,氈根自合吃藤條。”王中令吃著蒸豬頭,聽著風趣別緻的“豬頭詩”甚是高興,於是,封那和尚為“紫衣法師”。看起來豬頭還真是一道佳餚呢,而且也是轉危為安平步青雲的吉祥標誌。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豬臉”,經過選料、清洗、噴烤、洗泡、醬制等十二道步驟,歷經十多個小時的烹飪,才能端上餐桌。“扒豬臉”有三種,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醬汁吃;三是卷煎餅吃。每一種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扒豬臉”肥而不膩、肉骨分離、糯香可口,給現代人帶來了美容、健腦的效果。“二月二”吃現代“扒豬臉”,回味古代的餐飲歷史,真是一種當代與歷史交融的完美體驗

  過去民俗,過了青龍節,整個“過年”才算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