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調查」疫情刺激射頻側“另類”去庫存 5G年國產化進程加速

【編者按】突如其來的武漢疫情,讓中國芯片面臨巨大考驗。如何應對化解危機,成為當下業界最為關注和焦慮的問題。為此,集微網推出“

中國芯疫情危機與應對系列報道,深入調查採訪半導體產業鏈,瞭解企業在恢復生產中面臨哪些困難,以及需要政府提供哪些扶持政策,併為相關政府部門提供參考依據。

「芯調查」疫情刺激射頻側“另類”去庫存 5G年國產化進程加速

集微網2月22日消息(文/譚倫)“出貨量影響暫時還看不出來,封測廠緩個兩週沒問題。”談及此次疫情的影響時,一位國內射頻芯片企業負責人表示,受益於大行情,疫情帶來的衝擊不怎麼明顯,甚至還有新客戶加單。

這位負責人提到的“大行情”自然是5G。2019年,受益於5G推動,射頻前端芯片市場呈現大幅增長態勢,據法國調研機構Yole預計,射頻前端市場將從2016年101.1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227.8億美元,6年複合增速14.5%。其中2020年作為5G終端尤其是手機起勢的一年,產業鏈預估的增速甚至高於這一數字。

只是“黑天鵝”再次出現。疫情之下,下游終端市場最先放出消極信號。集微網此前曾報道,調研機構已保守預估2020Q1手機市場出貨量下降三成,其中光華為一家就接近600萬臺。這樣的降幅無疑也讓產業上游遭受的波及受到關注,而影響幾何,集微網也就此進行了採訪瞭解。

平板需求刺激一季度庫存

“復工了一週左右吧,到崗率80%。”一家華東地區的射頻芯片企業創始人告訴集微網,由於一季度受影響的量都是去年就做了計劃的單子,而這些單子的備貨早在去年和年前就已做好存在倉庫。“所以影響不大,年後基本還是走流程。”其表示。

另一家華南的射頻芯片公司也基本是一樣的情況。“出貨基本沒啥影響,很多備貨年前就在按節奏發,因為我們去年就對今年一季度的量有個預判,並且已經出廠入庫了。”該公司的一名產線經理向集微網表示,只要疫情能在一季度內控制,影響基本可以忽略。據集微網瞭解,該公司也已完成70%左右的復工率,3月1日前產線人員會全部到崗。

“甚至已經有客戶加單的情況。”前述創始人指出,今年本來就是5G大年,本來就該有很猛的增長勢頭。“疫情只是放緩了這個勢頭吧,但依然增長挺明顯。”該負責人表示。

對於終端或將出現的負面降幅,在其看來也已經被疫情催生的新市場所消化,“遠程工作、在線教育讓平板電腦的銷量漲太多了,超出我們的預期。”據其瞭解,有些小終端廠商甚至來主動要貨生產貼牌平板。“所以一季度雖然手機出貨量可能下降了,但生產平板等其他產品也依然需要射頻器件。”其表示,由於防疫催生的5G應用都需要終端承載,因此整體來看,疫情甚至些許加速了一度射頻芯片的市場需求。

“這也許能夠彌補手機下滑帶來的損失。”該人士表示,如果疫情能在一季度控制住,隨著二、三季度5G新品推出,射頻元件的量會逐漸上來。

5G年國產化進程加速

但兩位企業人士都同時向集微網承認,這種增長或只限於規模較小的射頻芯片企業。“對頭部大廠商來說,如今手機已是存量市場,增長點主要就來自5G,在今年手機總量收到疫情衝擊下,業務肯定不如沒有疫情的預期。”雙方表示。而對國內的小公司來說,原本銷售額就較小,在5G大增長背景和這個國產供應鏈替代的背景下,今年一定是上漲的。“無非是增速放緩一點嘛,反倒踏實,泡沫化少一點。”其中一位表示。

毫無疑問,這也將產業背後的背後的國產化議題推上臺面。手機大幅下降者都集中於頭部品牌,而目前不管是蘋果還是華為,國產廠商幾乎還沒有上游戲牌桌。有分析師向集微網表示,射頻器件市場長期以來都是一個海外巨頭佔據強勢份額的領域,部分環節的國產替代進程緩慢,但去年的中美對壘,可以說加速了這一國產化替代的進程。

“卓勝微進入華為供應鏈就是個積極信號。”相關人士向集微網表示,疫情之前,2020國產射頻廠商對於業績還是很有信心的,疫情不太會改變這個趨勢。

但相關人士也同時強調,雖然疫情之後,目前的情況雖然短期有利,但長期還是會對全球射頻產業造成傷害。

“國產化在今年和未來幾年都還是主旋律。”某企業負責人表示,希望疫情能儘早結束,日韓美是射頻器件產業鏈重鎮,如果他們受災,整個終端大市場的反饋效應對國內正在上升期的供應鏈並不是好事。

(校對/範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