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軍海灣戰爭如此牛逼,在阿富汗戰爭卻如此狼狽不堪?

韋小寶的粉絲


不到一個月,就打垮塔利班政權,還沒死一個美國軍人,哪個國家的軍隊不盼望打一場輸得如此之慘的戰爭!至於後來,是阿富汗政權的戰爭,美軍執行的警察行動罷了


用戶峨嵋山月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就是正規戰和治安戰的區別。

美軍的實力,可以打垮100萬伊拉克大軍,因為這些都是穿著軍裝的軍人。

但治安戰就完全不同。

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電影《拆彈部隊》,伊拉克的反美武裝分子,都隱藏在民眾中。

對於伊拉克這種不禁槍的國家,即便伊拉克人舉起槍,你也不能說他是恐怖分子。只有這些所謂的平民對準巡邏美軍射擊,才算是恐怖分子。


治安戰中,敵人無處不在,又不存在。

以阿富汗戰爭為例,塔利班不是憑空產生的,其實是根植於普什圖族一部分阿富汗人而已。

簡而言之,它就是阿富汗的一部分,是民族、宗教的一種產物。

所謂塔利班,只是一部分阿富汗人,不是外星球來的怪胎。


所以,你除非把阿富汗人殺光,不然塔利班始終都會存在。

為什麼小布什以前說,反恐作戰永遠沒有勝利?

因為中東總會有人反美,未來也會有。

道理也是這樣。

美國可以消滅百萬大軍,但不可能改變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就算耶穌基督也沒這個本事,不然就不會被羅馬人釘死了。

所以,美國不是打不垮伊朗,只需要一二個月,打垮伊朗很輕鬆。

但打垮伊朗以後怎麼收尾?這才是大問題。


薩沙


阿富汗戰爭的泥潭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是美國人自己跳到了自己挖的坑裡了,美軍二十年前的“貢獻”,二十年後落到自己的身上,這很公平的,也沒什麼冤枉可言。

軍事打擊依舊是摧枯拉朽

從海灣戰爭至今,除了黑鷹折戟索馬里之外,美軍幾乎打的每一場局部戰爭前期在軍事打擊上都是以摧枯拉朽的方式的推翻政權,阿富汗戰爭也不例外,只不過這個問題需要分時間段去客觀看待,而不能以戰爭最終結果一概而論。

海灣戰爭美國打著聯合國的旗號組織聯軍以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全新的作戰模式打了一場世紀末期的高科技戰爭,拘泥於傳統軍事思維的伊拉克軍隊,雖然整體軍力表面上並不弱,但是裝甲洪流在新起的空地一體精確打擊下,明顯有些猝不及防,說白了伊拉克軍隊根本就不適應這種全新的作戰樣式。

另外,美國發動海灣戰爭在法理上有一定的正義性,畢竟是伊拉克率先吞併科威特,並公開宣稱為其一個省。美國發動打擊的主要的作戰意圖是確保美軍在中東地區的存在和恢復科威特這個是有出口國的主權,而不是外界所部分人認為的美國要推翻伊拉克政權,這兩者之間還是有很大區別,直接決定美軍的兵力投入和戰爭時長。

阿富汗戰爭則不同,美軍藉助911事件,發動了一場旨在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軍事顛覆行動,憑藉強大的、不對稱的軍事優勢,美國人延續了海灣戰爭時期前期軍事打擊摧枯拉朽之勢頭,在短短的幾個月就將塔利班政權趕下臺,隨後扶持建立現有的阿富汗政權,與塔利班展開了長達十數年的游擊戰。

因此,伊拉克的失敗在於對於新戰爭模式的不適應和軍事科技的懸殊差距,在阿富汗美軍同樣陷入了阿富汗運用嫻熟的游擊戰不適應中,但他們的共同點是,在前期的軍事打擊中,都是以摧枯拉朽之勢獲得絕對軍事優勢,只不過在時間軸上表現不同,需客觀的看待。

阿富汗人打游擊美國人功不可沒

阿富汗戰爭中,塔利班藉助宗教信仰以游擊戰的方式最終與美國糾纏十數年,成功的將美國拖入戰爭泥潭中不可自拔;隨著美軍的撤離,塔利班政權迄今大有捲土重來的趨勢,美國對此無能為力,在這場反恐戰爭中,美軍疲於奔命。

塔利班的勝利一定程度上和阿富汗民族的歷史和戰爭史有直接關係,美國曾經也在其中或多或少的扮演著不光彩的角色。上世紀八十年代,蘇聯入侵阿富汗打響阿富汗戰爭,美國考量到自身在冷戰格局下的爭霸需求,從資金、訓練以及提供武器等方面,大力支持當時的阿富汗與蘇聯軍隊展開了一場反侵略戰爭。

在這場戰爭中,阿富汗人將游擊戰運用沉澱至爐火純青的地步,藉助西方國家援助的高新武器裝備,給蘇聯軍隊帶來沉重的打擊,諸如美國提供的毒刺防空導彈對蘇聯軍隊的低空軍事裝備帶來了致命的威脅,最終迫使蘇聯退出阿富汗。

相距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2001年打響阿富汗戰爭在時間上也不過是20年,老兵未消亡,游擊戰的成功影響依然存在,美國的一系列舉動引發了阿富汗民眾的反美情緒,隨後美軍開始逐步滑入游擊戰的旋渦中,塔利班武裝在正面戰場實力懸殊的情況下,轉入到長期的遊擊拉鋸戰中,美國這個師傅最終倒在了徒弟的手中。

正如中國俗語講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美國在阿富汗種下孽緣,最終的苦果也只能自己吞下。


鷹鴿分析


海灣戰爭和阿富汗戰爭都是由美國主導,但結局卻截然相反,聲勢浩大的海灣戰爭只持續了四十二天,阿富汗戰爭卻打了十幾年,美軍耗資上萬億美元,傷亡上千人,仍舊沒有消滅掉塔利班基地組織。

海灣戰爭美國為首的聯合軍隊展開的是一場解放科威特的正義之戰,該場戰爭獲得了聯合國的授權,也就意味著伊拉克發動入侵科威特之戰就是挑戰聯合國的權威。這場戰爭是由美國主導的十二國聯合部隊對伊拉克採取的軍事行動,面對當時中東地區第一軍事力量存在的伊拉克,聯合軍隊的表現讓世界刮目相看。僅僅用了42天就將薩達姆政權打的落花流水,繳械投降。



聯軍將大量先進的武器裝備投入伊拉克戰場

戰爭初始,美國就憑藉自己強大的空軍優勢統領了整個伊拉克的上空,各種制空、制電磁技術讓聯軍掌握了制空權,各種戰機、轟炸機出入伊拉克如入無人之境,利用戰機代差優勢在敵方未發現自己之前將其擊落,甚至很多伊拉克戰機還未起飛就被擊毀,更甚之還有部分伊拉克戰機迫降至伊朗等他國。當然美國首次將F-117戰機投入戰場,依靠其強大的隱身性突襲了伊拉克防空最為嚴密的巴格達,這也就意味著整個伊拉克都將陷入聯軍的襲擊範圍之內。



聯軍戰略得當再加上伊拉克地形地貌平坦,各種地面裝備在聯軍先進的雷達以及紅外探測之下暴露無遺

美國製定了多項行動,沙漠盾牌行動,美國向沙特大量增兵,為了阻止伊拉克繼續對沙特進攻。沙漠風暴行動,各國聯軍對伊拉克發動了大規模空戰、地面作戰等,而且聯軍還從多個方向對伊拉克軍隊發動襲擊,進一步加速了伊拉克的投降。空戰中伊拉克佔不了任何優勢,於是薩達姆將作戰方案轉為地面作戰,點燃了大量科威特境內的油田以及傾倒數以百萬噸計的石油,以此來阻止聯軍的進攻,但是聯軍先進的雷達探測系統以及紅外探測系統讓處於遼闊平坦的沙漠地區的伊拉克軍隊暴露無遺,只能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

阿富汗戰爭則截然不同,這當然和美國打擊的對象處境有所不同,也就意味著有著不同的結局。阿富汗戰爭美國打擊的對象是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組織。

這兩大組織並不屬於政府軍隊,嚐嚐活躍在平民之中,依靠阿富汗地貌特點,和美軍進行遊擊戰

塔利班和基地組織被美國認定為參與了911襲擊事件,因此美國展開了報復行動,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塔利班最初只是學生運動,並不崇尚物力解決問題,但是由於20世紀末阿富汗國內政局混亂,於是塔利班有了重建國家的想法。但是基地組織就不同了,其最初建立是為了反抗蘇聯軍隊,是一股軍事武裝,後來轉為對抗美國,發動了911襲擊,但由於兩組織關係特殊,美國便將兩個組織定義為恐怖組織。



這兩大組織高度活躍在阿富汗國內,很多組織人員藏匿於阿富汗民眾中間,這也就給美國軍隊打擊該組織帶來了極大的困難,而且這些組織還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對美國軍隊發動襲擊,然後銷聲匿跡。而且還有很多組織人員藏於地貌複雜的山區,甚至開山鑿洞,再加上一些國家或者其他組織暗地裡的包庇和支持,這都讓美軍束手無策。

於是上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14年宣佈從阿富汗撤軍,這也就意味著美國將在阿富汗戰場上失去了主動權。


Global防尉


為什麼美軍海灣戰爭如此牛逼,在阿富汗戰爭卻如此狼狽不堪?


我們知道,在二戰結束後,美國大規模的發動了幾場戰爭,其中以海灣戰爭和阿富汗戰爭最為有名,在海灣戰爭中,美國利用6個月的時間,碾壓伊拉克,大獲全勝,但在阿富汗戰爭中卻狼狽不堪,同樣的美國軍隊,同樣是中東的阿拉伯國家,為什麼美國會在阿富汗戰爭中狼狽不堪呢?

小編認為,這主要與兩個國家的地形和人民有關。

1、美軍碾壓伊拉克軍隊,大獲全勝。

我們知道,薩達姆政權在1980年到1988年,發動了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由於忙於打仗,財力不夠,欠下了一些阿拉伯國家的債,其中欠科威特的債務為140億美元。因此,伊拉克希望石油輸出國家組織降低石油產量,上漲石油價格,獲利後償還債務。但科威特提高了其產量,造成油價下降,希望以此來迫使伊拉克解決它們之間的邊境爭執。1990年8月1日,伊拉克與科威特圍繞石油問題宣告破裂。

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發動了入侵科威特的戰爭,看到科威特被揍,以老大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美國領導下的聯盟軍隊於1990年8月~1991年2月,為恢復科威特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並恢復其合法政權而對伊拉克進行的一場戰爭,史稱海灣戰爭,它是冷戰結束後的第一場大規模武裝衝突。

海灣戰爭包括3個主要軍事行動:沙漠盾牌行動、沙漠風暴行動和海上攔截行動。多國部隊人數為69萬人;坦克3700輛,其中美國2000輛;裝甲車5600輛;作戰飛機1740架,包括了美國F-117A隱形戰鬥機59架,B-52轟炸機40架;戰艦247艘,航空母艦9艘(美國的“薩拉託加”號、“肯尼迪”號、“中途島”號、“羅斯福”號、“突擊者”號、“美國”號、法國的“克里孟梭”號、“福煦”號和英國的“皇家方舟”號)

經過6個月的碾壓式攻打,美軍以較小的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重創伊拉克軍隊。1991年2月27日,美國宣佈解放科威特的戰爭結束並於當天午夜停火,伊拉克最終在4月接受了停火協議 。

2、美軍在阿富汗戰爭中損失巨大。

阿富汗戰爭起因是拉登發動9.11,用客機把平民目標當成襲擊對象,使得美國舉國震怒,國會批准美國對阿富汗動武。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2001年10月7日起對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的一場戰爭,該戰爭是美國對九一一事件的報復,同時也標誌著反恐戰爭的開始。聯軍官方指這場戰爭的目的是逮捕本·拉登等基地組織成員並懲罰塔利班對恐怖分子支援。2014年12月2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式宣佈阿富汗戰爭結束。

這場戰爭美國打的有點辛苦,歷時數年,軍費開支巨大。阿富汗猶如一個黑洞,11年來不僅吞噬了近2000名美國大兵的性命,而且耗費了1萬多億美元。曾在阿工作的前美國海軍軍官馬森認為,阿富汗戰爭是越戰的翻版,美軍深陷泥潭,沒有獲勝希望,因此儘早撤軍方為上策。英國《金融時報》日前更是旗幟鮮明地指出:“西方在阿富汗已經失敗。”

3、美國為什麼在阿富汗戰爭中狼狽不堪呢?

按理說,同樣的美國軍隊,甚至更加先進武器,攻打同樣的阿拉伯國家阿富汗時,應該更得心應手,但為什麼會損失如此之大,狼狽不堪呢?小編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是阿富汗戰爭中,塔利班得到國內人民的支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當時阿富汗是以塔利班武裝為主的,塔利班原本是阿富汗難民營伊斯蘭學校的學生軍,他們高舉剷除軍閥、重建國家的旗幟,並提出反對腐敗、恢復商業的主張,因此深得阿富汗平民的支持。由於塔利班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所以,美國儘管軍事力量強大,但在戰爭中始終佔不到便宜。因為百姓的支持,塔利班可以化整為零,隨時藏身百姓家,根本防不勝防,這也造成了美軍的巨大傷亡。

二是阿富汗地形複雜,不利用美軍的空襲和重武器。我們知道,美國有當時最先進的戰機和機械化部隊,打起仗來殺傷力非常大,但阿富汗是一個多山國家,境內高原和山地佔全國五分之四的面積,非常有利於塔利班武裝人員躲藏。這種情況下,非常不利於美軍的先進武器,美軍的機械化軍隊無論是飛機空襲還是坦克攻打都收效甚微。

三是阿富汗塔利班組織有豐富的戰鬥經驗。我們知道,阿富汗在歷史上是兵家必爭之地,很多強大的軍隊都曾試圖佔領此地,使阿富汗的人民經歷多次戰爭,這樣的環境造就了阿富汗人彪悍無畏、勇於抗爭的性格,可以說積累了豐富的戰鬥經驗,所以他們根本就不怕打仗,隨時做好了打游擊戰和持久戰的準備。但作為外來軍隊的美軍,後勤補給都採用的是空運,這就加大了美軍的作戰成本。

四是塔利班武裝得到國外勢力的支持。阿富汗是一個民族眾多的國家,阿富汗與大部分比鄰的國家有著宗教上、語言上、地理上相當程度的關聯。加上和周邊國家有同樣的民族,同樣的信仰,緊急情況下還能得到外援。並且阿富汗地處中亞腹地,戰略位置極其重要,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任何一個大國企圖佔據這一地區,不但會遭到阿富汗的堅決抵抗。而且,唇亡齒寒,周邊國家為了自身安全,大都會支援阿富汗人民抵抗外來入侵者,這也是美軍損失巨大的原因。

五是美軍有厭戰情緒,軍隊士氣低落。美軍入侵阿富汗,最先的打擊目標是本·拉登的基地組織,其次才是阿富汗塔利班武裝。但在以本·拉登為首的基地組織消滅後,美國為了佔領阿富汗,又打擊塔利班武裝,並且長久打不贏,常年的戰爭讓美軍士兵身心疲憊,並且美軍士兵的生活條件都很優越,在貧窮的阿富汗過的並不舒心,再加上隨時都有犧牲的可能,所以美軍士兵士氣低落,有嚴重的厭戰情緒。

所以,小編認為,從天時、地利、人和方面來看,美軍在阿富汗戰爭中肯定會狼狽不堪,佔不到便宜的,因為歷史上,任何一次非正義的戰爭終究會失敗的。


葛大小姐


主要原因是海灣戰爭美國人打的太順了,飄了,於是,竟然以己之短克敵之長。所以,在阿富汗戰爭中變得狼狽不堪。

首先,海灣戰爭的順利讓美國人自信心有點過頭了!

海灣戰爭爆發於1991年,面對的對手是經歷了多年兩伊戰爭熬戰的伊拉克軍隊。而美國軍隊自從越南戰爭之後就沒有經歷過高強度的大規模戰鬥,從越南戰爭結束開始到海灣戰爭之前,已經整整有一代人的時間沒怎麼打仗了。


所以,雖然當時美國的軍事力量遠強於伊拉克,但美國人認為這場戰爭打完之後,美軍要陣亡上萬人。但是沒有想到,科技上的巨大差距,讓美軍在戰爭中吊打伊拉克軍隊。

戰爭結束之後,聯合國軍陣亡數量只有378人,受傷1000餘人,卻打死打傷伊拉克軍隊超過10萬,雙方的傷亡比高達100倍。

所以,這場戰爭被世人評價為是聯合國軍的零傷亡戰爭。

戰爭打的如此暢快,連美國人自己都大吃一驚!

此後,美軍也對自己的實力進行了重新評估,認為自己真的可以遇神殺神,遇佛殺佛。

於是,在阿富汗戰爭中做了自己不擅長的事兒。

美軍在阿富汗是以己之短克敵之長!

美國打海灣戰爭是非常冷靜的,他深知海灣戰爭不能拖入長期的消耗戰,否則就會像當年的越南戰爭一樣陷入泥潭,所以當薩達姆求和之後,美國就結束了這場動員了上百萬人的大規模戰爭。

實際上,當時美國有推翻薩達姆的能力,但是為了保險起見,還是保留了薩達姆政權,只是在南方設立了禁飛區,並且持續對伊拉克進行封鎖,消耗他的國力。美國每年投入的資源並不多,卻成功削弱了伊拉克,並且讓伊拉克全國上下分崩離析,那些薩達姆最信任的將軍們都已經不願意給他賣命了。


但是,打阿富汗美國就沒有這麼冷靜了。

自從2011年10月美軍進入阿富汗以來,到今天已經過去了18年,這些年美軍傷亡數萬人,但是戰爭何時結束仍然是個未知數,除非美國人從這裡撤走。

美國如此狼狽,是因為在這場戰爭中,美國是以己之短克敵之長。

美國的長處是集中優勢兵力對他的對手實施雷霆萬鈞一擊,避免拖入長期的消耗戰,時間一長國內民眾會反對,前線的士兵也會厭倦,大量資源的消耗更會影響到美國在全球的部署。所以,美軍在戰爭中一定要極力避免游擊戰。

美國人不擅長游擊戰,阿富汗人卻正好擅長游擊戰,阿富汗號稱帝國墳場,蘇聯、英國都曾經在這裡吃過虧。因為當地地形複雜交通不便,而且當地的民風彪悍,戰鬥意志極為堅決,面對入侵者的打擊,他們會利用自身的優勢和敵人周旋,使其陷入無休無止的治安站之中,最終迫使對方放棄。


所以,美國打阿富汗應該像對付薩達姆時期的伊拉克那樣,集中數十萬人馬,對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猛攻,重創塔利班之後迅速撤退不給對方反擊的機會。

但美國偏要逗留在當地,最終的結果就是18年來灰頭土臉,快把海灣戰爭中積累的信心丟乾淨了!


歷史風暴


我是東斯坦因,認真對待每一個問題!

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和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本質上存在差異的,導致美軍的消滅它們的難度不一樣

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和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政權。伊拉克薩達姆政權是正式的“官府”,而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則是“山大王”。不同的屬性也導致了兩者在對待美軍攻擊上的態度不同。

這種差異導致了,美軍對兩者的打擊效果不同。對於薩達姆政權這種正規政府,天然的就負有保境安民的責任,所以面對美國疾風暴雨一樣的打擊,薩達姆就算不想也必須要站出來和美國硬懟,因為這是一國政府的指責(不能一看情況不對就跑路)。而和美國對打的結果就是,薩達姆被美國一頓胖揍,打了個半死。

而塔利班就是個“佔山為王”的草臺班子,他們在對待美軍打擊的問題上可以採取比較靈活的方式應對,不用像薩達姆似的死扛,可以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一看情況不妙,趕緊“風緊扯呼”,這使得塔利班的有生力量得到了有效的保全。面對塔利班,美軍就像一個壯漢揮舞著有力的拳頭要打死對手,可對手卻“滑不溜手”跑的賊快,使美軍的“鐵拳”總是掄空。

相比於,拿著“傢伙”正面硬懟的伊拉克薩達姆政權,狡猾如鼠的塔利班更難被消滅。

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和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內部組織形態不同

從蘇聯入侵阿富汗開始,阿富汗已經經歷了斷斷續續三四十年的戰亂,而且阿富汗本身自然資源也不太豐富,國家早就一窮二白(種罌粟不算)。長期的動亂,使得阿富汗人民渴望過上安穩日子(全世界老百姓都一樣)。在這種環境下,塔利班出現了。塔利班宣傳說,他們的目標是恢復和平、解除民間武裝、實行伊斯蘭教法、捍衛阿富汗的統一及其伊斯蘭特性,可以說“塔利班”並不只是一個單純的政治軍事團體,它更是一種政治思想。

“塔利班”的思想性,塔利班成員團結在一起的紐帶和堅持戰鬥的精神支撐,使得塔利班能在美軍的圍剿下存活下來。

再反觀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它就是靠金錢、權利以及各種各樣的利益結合來維繫的。當大難臨頭,這個政權不能再給眾人帶來利益時,就會隨即樹倒猢猻散。

2003年,伊拉克戰爭的時候,美國在開戰前,大量地賄賂、收買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的所有重要將領,包括巴格達的衛戍司令,讓後薩達姆政權就以令人難以想象的速度圖本瓦解了。

當地民眾對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和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支持力度不同

在發動海灣戰爭之前,伊拉克和伊朗打了八年的兩伊戰爭,長期的戰爭使得伊拉克民眾早就精疲力盡;再加之薩達姆政權是一個少數派政府(薩達姆政權高層都來自遜尼派穆斯林,而伊拉克民眾則大多是什葉派穆斯林),所以伊拉克民眾對薩達姆政權和其發動的海灣戰爭的支持力度是有限的。支持力度有限,自然不會效死力,打起仗來更不會捨生忘死。

伊拉克戰爭後,薩達姆被捕並接受審判。最後在法庭上,法官問他還有什麼遺言的時候,薩達姆說:打敗我的不是美國的軍隊和武器,而是伊拉克人,我感到非常痛心!

所以說,無論擁有多麼強大的軍隊,不得人民的支持都是走不長的。

再來看塔利班。塔利班那一套類似於神權專制的體制,在貧窮、落後,國民受教育程度低,伊斯蘭文化源遠流長的阿富汗很吃得開。而且塔利班在其控制區域提供有效的社會管理,進行自我約束和自我調整,形成了一套相對高效的行政體系,使當地百姓過上了安定的生活。

這種種舉措,使得塔利班在阿富汗很受追捧和擁戴,很多阿富汗民眾都願意為其效力。民眾的支持成為了塔利班能頑強存活並能與美軍長期周旋的的堅實基礎。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個贊,還有“關注”。


東斯坦因


海灣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不是一碼事。背景完全不同,戰爭形式不同,內在更是不同!阿富汗戰爭期間,那可是有很多尷尬內幕的!


先說海灣戰爭。起因是薩達姆入侵科威特,所以美國拉了整個北約出來,再拉上中東主要國家,連敘利亞之類都站在美國一邊,共同"興大軍而伐不義"!這個政治、道德制高點被美國搶上了,政治上優勢巨大!而且聯軍共動用69萬人,作戰飛機1740架,航空母艦9艘,坦克上了3700輛。其中美國從歐洲和本土,調動了43萬大軍!北約盟軍也有幾萬人!這麼龐大的軍隊,廢了半年時間,搞了一個"沙漠盾牌"行動,才拉動到中東地區,並完成展開動作!這些可都是,原先準備與蘇聯打世界大戰的精銳之師!伊拉克號稱世界第X,但是武器都是買的,軍隊素質、水平也就一個第三世界國家,怎麼可能會是對手!




但是阿富汗完全不同!海灣戰爭,以伊拉克被殲滅了軍隊主力,而結束。但是阿富汗戰爭,實質是因為美國希望控制阿富汗,在萬分敏感的中亞打入一個楔子,徹底制霸世界,一統江湖,真正實現"千秋萬代"!所以美國要在阿富汗,長期進行治安戰、政治戰,要徹底壓服當地各種勢力。問題是,阿富汗這個"帝國墳場"的咖位,可不是浪得虛名!英國遠征軍在此兩次全軍覆沒,俄國人更是耗了10年無功而返,兩大帝國都栽了,現在輪到美國!


美國不僅很悲劇,還落下醜聞!最突出的是毒品問題!阿富汗地理形勢不好,千溝萬壑、土地貧瘠、異常乾旱!加之缺乏礦產,也不靠海洋,很難參與世界分工!所以,阿富汗是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惡劣的自然環境,加之連年戰亂,使罌粟成為“來錢最快、價值最高”的作物,種植總面積估計為328,000公頃,佔阿富汗全部農業產量的一半。根據聯合國的數據,阿富汗生產的鴉片,曾經佔據世界市場80%,達到大約4800噸,在黑市上大致買了30億美元。阿富汗因此,被單獨稱為"金星月"地區,與著名的"金三角"齊名!當地農民每採集一公斤罌粟黑液,可以賺取163美元——用刀子割開,黑液就會從罌粟種子莢中滲出。





也就是說,誰來到阿富汗,誰首先就要面對du品問題! 但是,美國的表現卻令人大跌眼鏡!阿富汗如此大規模的種植罌粟,提取出的最終產物,在世界範圍內很難運輸,尤其很難進入發達國家。但事實恰好與之相反!自2002年以來,美國在阿富汗的禁毒戰爭中花費了86億美元,但是阿富汗人生產的海洛因仍在北美流通。有很多證據顯示,美國的情報機關,如CIA,大量參與毒品走私活動,並牟取暴利!就像它們當年在中美洲,尤其是在哥倫比亞時一樣!中情局等機構,利用特權,通過運送軍火給阿富汗武裝的回程飛機,載運du品到世界各地,利用各個美國駐軍基地,最終分運至各個市場國。到達歐洲後,每公斤售價達4.5-5萬美元!這就是du品能夠自由流通到發達國家,極其重要的保障!



據歐洲和俄羅斯媒體報道,阿富汗前總統卡爾扎伊的弟弟瓦利·卡爾扎伊,曾任坎大哈省議會的議長,被指控是阿富汗最大的毒販,同時也是中情局在阿富汗的毒品貿易代理人!中情局等情報機構,不斷扶持地方勢力,並將其種植毒品,販運到世界各地!美國軍隊一邊剿匪、號稱要剷除罌粟田,另一邊中情局又不斷扶持地方武裝,不斷生產罌粟,這些武裝又經常與政府軍交戰,甚至自相殘殺……


所以,這就是美國人乾的好事,"上市公司開兩家,一家搞垮另一家"!如此這般,美國國內不同政治勢力,唯利是圖、貪婪無度、相互拆臺,阿富汗明顯更加混亂,戰爭怎麼可能取勝呢?


軍事作家陳曦


海灣戰爭,是由於伊拉克吞併了主權國家科威特,將其劃為伊拉克的“第19個省”,並稱它“永遠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聯合國斡旋失敗的背景下,由美國為首組成的國際聯軍,對侵佔科威特的伊拉克軍隊發動了軍事打擊,戰爭以伊拉克戰敗其軍隊撤出科威特而宣告結束。

阿富汗戰爭,是在美國紐約雙子星座遭遇恐怖襲擊倒塌以後的背景下,美國以反恐的名義,進行的一場戰爭,阿富汗執政的塔利班政權很快就倒臺了,但這並不意味著阿富汗戰爭的順利結束。

正規戰爭以後,接下來就是沒完沒了的治安戰,美軍遭遇了當地抵抗組織的冷槍襲擊、路邊炸彈,甚至人肉炸彈等恐怖襲擊,反倒是治安戰更難打,因為塔利班倒臺以後,深入到了偏遠的地區,與廣大貧窮的農民結合在了一起。

塔利班本身就是阿富汗普什圖族人,當手持鋤頭時,就是田邊耕種的農民,扛起槍來時,就是一名反美的軍人,因為不是穿制服的正規軍,其身份在農民和軍人兩者之間,能夠非常快速地切換。

因此,美軍的戰鬥小組到邊遠地區清剿塔利班,效果其實並不理想,塔利班深植在民間,擁有廣泛的民眾基礎,對於部落民眾來說,美軍就是遠道而來的侵略軍,當地人自然會保護打擊美軍的抵抗組織了。

放下槍的塔利班,就是一臉飽經風霜的農民模樣,有老婆有子女,美軍無法設別哪位是農民,哪位是抵抗戰士,所以很難通過圍剿來消滅塔利班。

由於治安戰打的並不理想,塔利班儘管被推翻了,親美的阿富汗政府也扶植起來了,但塔利班非旦未被消滅,反而在部落民眾支持下在戰鬥中不斷成長,目前塔利班早將觸角延伸到了首都喀布爾附近,已經在城內實施了多起槍擊、爆炸、暗殺等恐怖襲擊,讓阿富汗軍警疲於應對。

在今年的阿富汗全國大選中,更是製造了多起駭人聽聞的槍擊和爆炸案件,導致許多阿富汗投票的民眾和執勤的軍警死亡。

而美軍對徹底肅清塔利班武裝似乎早就失去信心,多次和被其推翻的塔利班武裝談判,尋求從阿富汗體面地撤軍,但美軍估計一下子不會從阿富汗的泥潭中解脫出來,因為隨著塔利班的強大,美國扶植的阿富汗政府的軍警力量,難於對付塔利班的軍事打擊,所以拖住美軍不讓其從阿富汗撤軍。

目前,美軍在阿富汗的處境就是,越反恐塔利班勢力越強大,到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態勢,得益於塔利班和貧窮的民眾結合在一起,才有了旺盛的戰鬥力,發誓要將美軍趕出阿富汗。


國平軍史


首先,海灣戰爭是在前蘇聯倒臺後美國第一場較大規模的用兵,此時俄奉行全面親西方的戰略,美可以放手打。

其次,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已讓美在道義上佔上風。

三是在攻伊之前,伊軍方部分高級將領,與薩達姆離心離德,部分民眾因二伊戰爭,生活質量下降,對薩達姆頗有煩言。另外,西方制度優越性的迷魄湯讓一大部分所謂精英認為,可包治伊拉克百病。

四是薩達姆對抗美之戰略還停留在二戰水平,對高科技戰爭打法一頭霧水(我國當時也一樣)。

對阿富汗則不一樣。主要有以下六點:

一是阿富汗人素來彪悍,英國人站不住腳,蘇聯人入侵仍佔不住腳。

二是阿富汗多崇山峻嶺,地形複雜,美重裝步兵威為,難以充分發揮。

三是阿富汗民眾國家觀念不強,都是效忠部落。

四是美軍在阿富汗誤殺太多平民,激起民眾仇恨

五是阿富汗地方武裝寓軍於民,打的過就打,打不過混跡民眾,讓美軍老虎吃天,無從下嘴

六是阿部族武裝長期進行戰爭(剛和蘇聯打過),游擊戰經驗異常豐富。加之有意識不使用高科技通訊手段,讓美高科技用武之地大打折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