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多少巡撫死於戰亂?有何依據?

馮學豐


究竟有多少巡撫死於戰亂,這個問題我們分三步討論:

  • 首先是清朝對封疆大吏的設置;
  • 其次是縱觀清朝268年有多少戰亂;
  • 再三就是死於戰亂的巡撫統計數據及其依據。

清朝對封疆大吏的設置

清朝地域廣大,民族眾多。所以根據各地不同情況,在沿襲了明朝行省制度後又採取了其他種制度來管理地方事物,設置了八位總督、十五位巡撫、五位將軍、理藩院、辦事大臣。

在原漢地十八省,清朝對明朝原省級政區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最終將督撫的轄區與省的轄區調整為一致,總督統轄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及軍事。巡撫主管一省軍政、民政。東北和西北等地不設督、撫,形成了五個將軍轄區。內蒙古地區由中央理藩院管理。青海、全藏地區由辦事大臣全權管轄。

因此,巡撫是一個行省的地方最高行政長官。

縱觀清朝268年有多少戰亂


1、立朝:1636年,皇太極稱帝,正式建立清朝。1637年,降服李氏朝鮮。1640年,松錦之戰大勝。

2、入關問鼎中原:1644年,多爾袞指揮八旗兵,以吳三桂為前導,擊敗大順軍,順治帝遷都北京。後滅大順政權、大西政權、南明政權。

3、鞏固政權,開疆擴土:1662年,康熙平定三藩之亂;1685年~1686年,與沙俄的雅克薩之戰;後平定了回疆、準噶爾等地的叛亂。雍正平定青海親王羅卜藏丹津意圖復興和碩特汗國之亂;1729年,與噶爾汗噶爾丹策零的和通泊之戰。1747年,乾隆帝平定川西大小金川之亂;1757年,粉碎了準葛爾貴族割據勢力;1759年平定天山南路的大小和卓叛亂;1762年~1769年,對緬甸反擊自衛戰;1792年打退了廓爾喀對西藏的進犯。

4、各地起義叛亂: 1770年之後的白蓮教起義;1787年,臺灣天地會領袖發動林爽文事件;1851年~1864年的太平天國運動;1853年捻軍起義; 1856年雲南杜文秀、馬如龍的雲南回變 ;1862年-1878年,陝甘回變,新疆回變。

5、中外戰爭: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1856年,中與英法第二次鴉片戰爭;1884年, 中法戰爭;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1900年,中與八國聯軍戰爭。

6、革命黨起義:安慶、紹興起義;黃花崗起義;長沙起義;武昌起義。

死於戰亂的巡撫統計數據及其依據

歷數諸多戰爭,只有三藩之亂、太平天國運動、清末革命黨起義出現巡撫殉職情況。

三藩之亂:

1.雲南巡撫—朱國治,康熙十二年,吳三桂遽踞關隘起事,脅之從逆,皆不屈,殉難。

2.廣西巡撫—馬雄鎮,康熙十三年,廣西將軍孫延齡佔據廣西響應吳三桂叛亂之後,迫使其反叛,終不投降。康熙十六年三月被殺。

太平天國運動:

1.廣西巡撫—鄒鳴鶴,督師於太平軍戰於桂林,戰敗被革職,回本籍辦沿江防務,守江寧城。城破被殺。

2.湖北巡撫—常大淳,咸豐二年十二月,太平軍攻陷武漢,常大淳闔門殉難。

3.湖北巡撫—青麟,咸豐三年,太平軍攻陷武昌,自殺未遂,逃至長沙,論罪被殺。

4.湖北巡撫—崇綸,咸豐四年,繼青麟後,武昌城破,被劾治罪,自盡。

5. 湖北巡撫—陶恩培,咸豐五年二月,太平軍攻陷武昌時投蛇山紫陽塘自殺。

6.安徽巡撫—蔣文慶,咸豐三年正月,太平軍攻陷安慶時自殺未遂,被殺。

6.安徽巡撫—江忠源,咸豐四年,太平軍攻克廬州,投水自殺。

7.江蘇巡撫—楊文定,咸豐三年,太平軍戟江蘇,棄江寧退至鎮江,鎮江被攻破後,革職論大辟。

8.江蘇巡撫—吉爾杭阿,咸豐六年,戰死於高資煙墩山之役。

9. 江蘇巡撫—徐有壬,咸豐十年,太平軍攻破蘇州,戰死。

10.浙江巡撫—李續賓,咸豐八年戰死。

11. 浙江巡撫—羅遵殿,咸豐十年,守杭州,城破自殺。

12.浙江巡撫—王有齡,咸豐十一年,杭州城破自殺。

13. 陝西巡撫—陶廷傑,道光二十五年退休。咸豐三年奉命在貴州辦理團練,六年戰死,贈騎都尉世職,諡文節。

14. 陝西巡撫—鄧爾恆,咸豐十一年,在上任途中,被劫殺於曲靖。

清末革命黨起義:

1.安徽巡撫—於庫裡·恩銘, 1907年7月6日,在安慶巡警學堂舉行畢業典禮檢閱學生時,被警察處會辦、光復會會員徐錫麟開槍殺死。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清朝死於戰亂的巡撫十之八九都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可見那場戰爭的慘烈程度。

歡迎關注,我是沒事閒拉呱,我將與您持續分享有現實觀點、有人生態度的歷史分析!


沒事閒拉呱


要弄清楚有多少巡撫戰死,就要了解下清朝的軍權是如何分配的。

巡撫又稱撫臺,是明清時期設立的地方大員,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軍政。清朝的巡撫有很多,有16個省曾設立過巡撫。僅以山東為例,從順治元年開始,到清朝滅亡,共計有152人出任巡撫。縱觀整個清朝,巡撫人數肯定要上千的,統計量確實太大。

不過,題主問的是“戰死”,這就好說了。因為,巡撫雖然有軍政。但是,一省的軍權可分為三部分:總督標(總督手下的),巡撫標(巡撫手下的)和提督標(提督)。巡撫手下的兵,少則三五百多則一兩千人,也就能維持治安。總督手下的兵,也不多,最多三五千人。因此,一般打仗的時候,還是本省的提督為主,他手下最少2萬兵馬。

除此之外,清朝在全國還有八旗駐軍,分別駐守14個城市:盛京、吉林、黑龍江、綏遠城、江寧、福州、杭州、荊州、西安、寧夏、伊犁、成都、廣州、烏里雅蘇臺。這些駐防將軍(例如:盛京將軍)地位高於當地總督和巡撫。他們手下的兵,在清朝中期之前,是作戰主力。

清朝的戰亂,主要是清初期入主中原、三藩之亂、清末太平軍之亂和洋人入侵。

而清朝入主中原的時候,主要是投降的明朝降兵為主。這些人,基本上沒有當巡撫的。

三藩之亂時,雖然都是提督和將軍們打仗。但是,還是有巡撫死在此時---雲南巡撫朱國治。朱國治是被吳三桂殺的,沒辦法,雲南可是吳三桂老巢。

太平軍之亂,主要是各地團練兵為主,八旗和綠營成了打輔助的。但是,在這場混亂中,因為涉及省份太多,還真死了不少巡撫。例如:

1,山西巡撫常大淳,死在了武漢,在太平軍破城以後,攜妻兒自殺的。他本來是要從湖北巡撫改任山西巡撫的,遇到太平軍圍城,沒走成。

2,安徽巡撫蔣文慶,太平軍攻陷安慶時自殺未遂,被殺。

3,湖北巡撫陶恩培,太平軍第三次攻陷武昌時,投蛇山紫陽塘自殺。

4,江蘇巡撫吉爾杭阿,戰死於高資煙墩山之役。

5,廣西巡撫鄒鳴鶴,戰敗被革職後在守江寧城時,城破被殺。

6,原陝西巡撫陶廷傑,退休後遇到太平軍亂,辦團練時戰死。

7,安徽巡撫,江忠源,在廬州陷入太平軍的包圍,投水自殺。

根據我的不完全統計,太平軍之亂時,清朝共計至少有7位巡撫戰死!(湖北巡撫胡林翼據說是在剿滅太平軍時看見洋船疾馳而過,生氣咳血死的。加上他的話,算8位。)

由此可見,太平軍的破壞力真是太強了。

洋人入侵時,我記得沒有巡撫戰死。如果有人知道,我願意馬上改。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這個歷來有很大爭議。明末官方人口統計是6000W,但這是官方人丁數量,歷來都認為遠不止這個數字。葛劍雄、曹樹基:《對明代人口總數的新估計》認為是1.2億左右。

清初人丁只有4000W,但在廢除人丁稅務之後,人口有猛增,所以可以推算,清朝初年人口應該在8000w左右。明末清初將近四十年戰亂,應該造成了4000W以上的人口死亡。


何偉讀史


主要是內亂,例如滿清入關,揚州十日,嘉慶年間白蓮教,起義,清政府花了2億兩白銀,傷亡400多位將軍提督,還有鴉片戰爭的關天培太平天國起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