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快过去,“川西花乡”的油菜花也黄了

疫情就快过去,“川西花乡”的油菜花也黄了

春日载阳,欣欣向荣。在这农历的早春二月,不经意间,那铺天盖地的油菜花就已开满整个川西平原。我的家乡在四川省彭州市葛仙山镇官仓村,位于川西平原西北边缘。家乡的油菜花虽然没有彭州的牡丹那么富贵娇艳,那么名声远播,她只是地地道道的“平民之花”。在我看来,油菜花色彩金黄,单纯而明快,宛若春阳临照,柔和而温馨。四川作家李劼人的《死水微澜》和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都有描写川西平原和本地油菜花盛况的场景。读来,至今难忘。

疫情就快过去,“川西花乡”的油菜花也黄了

“菜花黄”是我童年抹不掉的影子。记得后来在四川教育学院读书时,有一天,寝室里的一个同学放起了录音机:“麦苗儿青,菜花儿黄,毛主席来到咱农庄……”同寝室的另一个来自郫县的同学就说:“这首歌是毛主席当年在我们郫县红光公社(现成都市郫都区红光镇)农村视察时的真实写照。”这歌声离我们很近,使我们对油菜花更加生出了几分“革命的豪情”。

疫情就快过去,“川西花乡”的油菜花也黄了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每逢油菜花开的时节,农村普遍闹“春荒”,麦苗儿“青青”,菜花儿“黄黄”,可家里有限的粮食早已吃光,因此,菜花黄时恰好是我们农村娃儿最饥饿的时候。然而,这段时光也是很欢快的,无边无际的油菜花成为我们玩耍的乐园。我们三三俩俩结伴,躲进深深的油菜花田里,做些大人们不知道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当油菜花快谢了,豌豆胡豆就开始挂果,我们等待的“偷青”时刻就到了。

疫情就快过去,“川西花乡”的油菜花也黄了

我们对油菜花的热爱不在于花期,而是在它结果以后。收菜籽的时候,正是插秧的忙碌时节,在以禾秸为主要燃料的年代,油菜的枝干是上等的好燃料。油菜籽收打后,成堆的菜杆被妈妈和姐姐挑回家,年迈的奶奶就坐在院子里,一枝枝一杆杆地将其捆绑成“草把儿”,齐齐地码在能够遮雨避风的地方,准备以后用来作燃料。菜杆子很“扯火”,火劲大,持久。只有逢年过节或有亲戚来家赶紧做饭时,才烧这种干松松的备柴。最近几年,川西平原的农民已经富裕起来了,他们把收打过后的油菜杆就地焚烧,这既不肥田又使浓烟污染空气。我每每看到,很是心痛的。不过,我爱油菜花更主要的原因还是,黑渣渣黄压压装满故乡箩篼的油菜籽能榨出清亮亮的菜油来,和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疫情就快过去,“川西花乡”的油菜花也黄了

家乡葛仙山镇的“油菜花”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已是最近十多年的事情,这是和“梨花会”、“桃花会”等节目应运而生的。这儿的油菜花规模大、枝干高、花色浓,那种蜂鸣蝶舞的景致让人叹为观止。这几年葛仙山镇的“田园赏花节”越办越红火,来自周边县(市)的游人越来越多。

葛仙山镇曾被我省著名作家意西泽仁先生称为“川西花乡”,油菜花就是其主要角色。今年的“田园赏花节”可能因“疫情”而无法举办了?可人们在心里是不会熄灭对春天的向往之情的。

早春二月好风光,又见故乡菜花黄。看我菜花黄熟的平原,风光无限;菜花黄熟的故乡,充满希望。

疫情就快过去,“川西花乡”的油菜花也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