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家長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一直玩手機,希望老師管管,你怎麼看?

速算小哥


教育不只是文化教育,還有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還有勞動教育。

現在簡化為寫作業吃飯寫作業玩手機。而老師起作用的是課堂文化教育。


濱海有極


首先對於這對父母,我表示一分鐘的同情,然後鄙視他們五分鐘!

同情是因為這對父母還知道孩子長時間玩手機不好,還嘗試去改正孩子的行為,作為父母,同情他們的遭遇和愛心。

鄙視是因為他們就孩子在家玩手機的事情求助於老師,這樣的行為要不是病急亂投醫,要不就是推卸責任。



前幾天趕在學期末,我和幾個家長進行了一場關於家庭教育和子女教育的交流,其中父母們提到最多的問題就是孩子在家不願意看書,只喜歡看手機玩電腦!家長為了制止孩子的行為,真是無所不用其極。斷網,設密碼,各種套路!可最終效果甚微。

那麼,如何改掉孩子玩手機的習慣呢?根據經驗我做以下闡述!


解決問題的前提在於發現問題的根本

在搞清楚孩子為何喜歡玩手機之前,我們要明確一個問題。第一孩子玩手機前提是有手機可以玩,第二孩子玩手機是知道手機好玩。那麼孩子的手機哪裡來的呢?家長給買的或者是家長的。孩子為什麼知道手機好玩呢?因為家長一直在玩手機,孩子從模仿開始最終沉迷。所以孩子玩手機的根本在於,家長給孩子創造了物質條件,同時做了不好的示範。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家長回到家就拿個手機一直在玩,你又怎麼能要求孩子不玩手機?大人的示範,小孩的模仿,無可厚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欲正人先正己

孩子最早對手機產生興趣都是從對父母的模仿開始。現在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起到了越來越多的作用。

要解決孩子喜歡玩手機的習慣,首先父母要給孩子做好榜樣。不要給孩子的壞習慣創造不好的環境示範。

其次家長也不能完全杜絕孩子玩手機,要跟孩子約定好,什麼情苦下可以玩手機,將玩手機的時間限制,作為一個獎勵機制出現在子女的教育過程中。


求助於老師,其心可嘆,其行可悲

咱們回到這個問題本身,父母針對孩子在家經常玩手機的事情求助於老師,應該說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改掉孩子玩手機的習慣。但這個行為真的很可悲。對於自己孩子在家的行為習慣去求助與老師,希望一個不出現在自己家庭生活的人去幹涉家庭生活中的孩子,這本身就不可能。

老師可以要求還在在學校不帶手機,但對於家庭中孩子的行為,老師除了講理,還能有什麼作為。


所以對於以上問題,我們感慨於父母對於孩子的愛,但也感嘆父母愛的無能。


超人家庭


孩子在家一直玩手機,家長希望老師管管。側面反應家長對孩子的行為有無力感,寄希望於老師。

早十幾年,孩子在家迷動畫片,現在偶爾朋友聚會代孩子的,孩子興趣點多在手機上,年齡小的數出視頻,年齡大的玩遊戲。

這個問題的家長,要看看孩子多大了,12歲之前,老師向孩子踢提出不玩手機的要求,家長做到和孩子在一起不刷手機,去做一些其他有趣的事,哪怕最初孩子牴觸難受,都可以調整過來。

我哥哥的孩子小學5年級玩手機遊戲上癮,原因是媽媽做微商天天刷手機,孩子回來玩手機不吵她就行。慢慢孩子上癮了無心學習了才著急。後面我嫂子停了微商,週末一家人帶孩子去爬山徒步,老師也在課堂作為紀律提了要求。半年多我哥哥的孩子就不玩手機了。

如果家長希望老師全部管,老師的精力和影響力在學校強大,在家庭必然減弱,效果並不會好。孩子在家玩手機,家長是主要的管教者,老師只能輔助。


做個女俠


唉!說來都沒人相信,我以前就答應過一個家長的要求:幫忙教訓孩子,不要在被窩裡寫作業。家長管不住,於是和我商量好,晚飯後出門,順便給我發信息。那個學生的家和我家很近,我出去的時候順便就去看看。門敲了之後,學生用了大概兩分鐘才來開門的,本來只需幾秒鐘。進門之後,我摸了一下床單,還是熱的,我就提出了疑問,學生沒有頂嘴,坐到桌子前寫作業去了,我也離開了。家長回去之後,學生很惱火,但是再也不敢趴到被窩裡寫作業了。有些學生家長確實管不住,但是手機不是老師買的,這個責任必須明確。


閒潭落花110063461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一丁點經驗。

班級有個男孩,痴迷網絡遊戲,成績很差。家長很苦惱,找我讓想想辦法。其實哪有什麼特效辦法?但我願意嘗試,於是和家長商量,制訂了一個計劃(試行一個月)。

一、家長方面:斷源。

1.不給零花錢;

2.不準接觸手機;

3.不準接觸電腦。

二、老師方面:施壓。

1.每天作業家庭不少於一個小時;

2.每週看兩本書籍(書籍由老師提供);

3.強化監督,孩子的家庭作業單獨交給老師面批。每週一老師單獨檢查孩子的閱讀情況。

一個月下來,效果可見。為了鞏固效果,我要求家長繼續“斷源”,而我則不斷地給孩子推薦書籍,每看完一本就給獎勵,一段時間後,孩子就書不離手,學習狀態也好了很多。

我的體會:

1.家長和老師思想要高度一致,彼此支持。(不要以為很簡單,其實很難,有一次孩子表現好,家長想獎勵孩子,讓他玩半個小時遊戲,後來我知道後,批評了家長。)

2.心要狠。不要有半點的心軟和猶豫。在實施的過程中,孩子有時會扮可憐央求你,有時會纏著你讓你心煩,有時會賭氣鬧情緒,家長和老師要狠下心來,堅持原則,不能退讓。

3.貴在堅持。這點是最難的。家長的難在於每天都要監督和限制孩子使用手機和電腦;老師的難在於每天都要監督和麵批孩子的作業,如果堅持不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孩子必然會反覆。

總而言之,解決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在一段時間內隔絕手機和電腦,同時轉移他的注意力和培養其他興趣。只要疏遠手機、電腦的時間足夠長了,孩子玩遊戲的興趣就會淡下來。要做到這點,方法、決心、恆心一樣都不能少!

這是我的一點經驗,可能會因人而異,希望能幫到你!


泥巴驛站


一、孩子在家,老師想管也管不著

為啥這樣說呢?在家,老師的權威相當於是被架空的狀態。我們能做的是,當孩子回到學校的時候,把孩子喊到自己的面前說幾句!但效果怎樣就難說了!

二、家長的無奈都在【希望管管】上

當家長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家長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她真的想管,但是拿孩子沒辦法,所以跟老師說了一句話!第二種情況,這種家長是真的比較無語的,他自己不相管,但是看到心煩,覺得這是老師的責任,但這種家長也是少數。之所以這樣說,是我真的遇到過一個這樣的家長!自己喜歡打牌,孩子放假也丟在輔導班!完全不管!

總的來說,都是很無奈的!

三、老師的態度

說實話,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老師也是很無奈的。並不是我們不想幫家長。大多數時候是,我們沒上課的時候,也有我們自己的生活,能夠幫絕對會幫家長。但是看到孩子和家長出現這種情況,作為老師很多時候會陷入一種不知道怎麼幫的尷尬中!因為我們知道,說一兩句話,能夠起到的作用有多大,全都看孩子能夠接受多少!

肺腑之言!希望大家勿噴!


學霸哥


老師敢管嗎?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一受到打擊就會尋死覓活的,老師大多不怎麼敢去管教了。不像以前,那個孩子不乖,先生拿出戒尺就打,那個敢吭聲。也不見得有那個孩子因為先生處罰了想不開的,歷史上好像沒有這一說。

可是現在時代不同了呀,現在的孩子抗挫能力太弱了,一有閃失那可是天大的事情。前不久,同事家小區一個孩子墜樓身亡,原因就是因為孩子沉迷於玩遊戲,所以他的父母就將平板電腦放到另一套房子裡了。他們家的房子是聯排子母房,從陽臺上可以跨過去的,可是,孩子不知怎麼沒抓緊還是什麼的,結果掉下去了。非常痛心。你說假如是因為老師管教造成這樣的後果,那結局會怎麼樣呢?

所以說現在的老師明哲保身的多,誰也不敢越雷池半步。所以,管教孩子這類事情最好由自己的父母去做。

當然,假如你的孩子很欽佩老師也很崇拜老師的話,那麼,老師說的話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是一言九鼎,有一定的作用。假如孩子本來見老師害怕或者有不滿情緒的,那麼還是不要去管教了。於事無補的。

因此,不同的孩子應該用不同的方法去管教,可謂一把鑰匙打開一把鎖,希望你能很快找到那把開啟童心的鎖。

我是佳期有遇 歡迎互動留言


佳期有遇


孩子在家一直玩手機,希望老師管管,你怎麼看?

首先老師只能管孩子在學校有沒有好好學習的事呀!老師哪裡有空管你孩子在家玩手機的事呀!自己家長都管不了,還希望老師幫你管嗎?老師能夠幫你管一輩子嗎?

我覺得問這樣問題的家長,一定是一個不懂管孩子的家長,孩子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才能管。有很多這樣的情況,孩子在學校愛勞動,好好學習,在老師面前特別乖巧,但是孩子回家後完全變了一個人,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家長的原因,家長不管孩子的原因,家長不能以身作則的原因。

講一個我朋友小孩玩手機的事情,朋友家小孩今年13歲了,一放學就玩手機,每天晚上打遊戲不睡覺,朋友知道孩子玩手機,就把手機給孩子砸壞了,孩子當天下午放學就離家出走了,一直到大半夜才找到。家長責怪孩子玩手機,孩子就說:你不是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機,我不是愛玩手機,是因為除了玩手機,我根本找不到其他事可以做。

聽聽孩子的回答,只有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才會戀上玩手機,自己家孩子愛玩手機,是不是和家長有關係,家長應該深思?

那麼孩子玩手機我們應該如何管?

第一,家長以身作則。

要想孩子不玩手機,家長儘量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多陪孩子看看書寫寫字,有了家長的陪伴,孩子自然不喜歡玩手機了。

第二,分散注意力。

如果孩子已經迷戀上了玩手機,不要責怪孩子,不要刻意的限制孩子玩手機,家長越是反對孩子越要玩手機。正確的做法是分散孩子玩手機的注意力,讓孩子陪著自己逛超市、做家務、戶外運動等等。當孩子習慣了和家長在一起,那麼手機對孩子的吸引力就會越來越小,孩子就算玩手機也是玩一會兒就沒有興趣了。

第三,找替代品。

孩子真的已經戀上玩手機了,而且癮特別大,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一件孩子喜歡的興趣取代它。比如打籃球、打羽毛球、跑步、練字、閱讀、寫作等等,只要是孩子的愛好,就支持孩子陪著孩子,讓孩子愛上這些興趣。手機也可以給孩子玩,但是要規定時間,當孩子心中想著其他事的時候,手機對他已經沒有多大興趣了。


手機的誘惑太大了,孩子一不注意就上癮了,家長要隨時觀察孩子,手機利用好了是一件好事,但是利用不好那麼就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家長要正確的引導孩子走出還是手機癮。


一月愛八月


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孩子沉迷手機,我覺得應該先問父母應該怎麼做?

跟孩子“約法三章”:玩手機可以,但要約定時間和規則,一旦違反,要承擔違約責任。通過這種方法,沒有任何一方會輸,可以稱之為“沒有輸家”的衝突解決辦法。

在和孩子“約法三章”時,要注意四點:

1、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進的行為。

比如:一天玩手機不能超過1個小時,玩手機必須是在完成作業以後。目標要具體、明確,便於測量。

目標具體、明確,孩子就更容易操作。

2、要清楚地說明孩子完成約定可以得到什麼,和沒有完成約定將失去什麼。

在此過程中,要少說“不”,多說“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約定,可以去看一場電影”,而不要說“如果你沒有完成約定,就不能看電影”。兩個說法意思雖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著積極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標的可能性就更大。

3、要把約定書面化,並張貼在家裡的顯眼處,讓孩子和家長時時刻刻可以看到。

當孩子完成了約定,哪怕是階段性的約定時,父母都要及時給與鼓勵。當孩子沒有完成約定,需要承擔的違約責任也絕對要承擔。如果不追究違約責任,約定就沒有絲毫約束力了。

4、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注重“約法三章”的 “約”字。

在達成約定的過程中,要儘量吸取孩子的意見。千萬不能把“約定”變成父母單方向的“命令”。希望我的回答能讓您滿意。





達人小亮哥


在工作和生命之間請做出合理選擇,所有的老師都應該接受這個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