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去世,作為女兒應不應該支持母親再婚?

欣竹_木小木幸福麼麼噠


你好,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如果沒有相似的經歷,你的這個問題

我會和你一樣,會有些為難,會有些矛盾,會向別人請教,會不支持你的母親再婚。

我親身經歷過,親身感受過而且也深深的自責過,所以我毫不猶豫的說,作為女兒,支持你的母親再婚!

我母親去世時,父親62歲,沒過多久,院子的長輩和親戚就建議讓父親找個老伴,對於男性來說這個年齡也不大,聽到這個建議我和家人都特別反對,內心也特別牴觸。生活這麼久,有這麼深厚的感情,再找能對得起母親嗎?而且以後要和這個沒有一點感情的陌生人面對會有多麼的尷尬!院子的人會指手劃腳,說長道短,朋友們又會怎樣議論紛紛,幾十年來家人共同相處得感情怎麼還能容得下別人,不行,不能再找。父親一直沉默著,但是從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落寞與無奈,雖然我也能體會到他生活的孤獨(因為他每天基本上不在家呆,不是出去轉,就是出去下棋打牌)但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和對母親深深的懷念讓我對父親當時的心情無法顧及,我只是自私的想到了自己,想自己的感受,想自己揹負的心裡包袱。我也自認為父親可能慢慢適應就好了,而且大部分的老人失去老伴後不都是一個人這樣在過著嗎。父親也就一直這樣的過著,直到他有病了,直到他只能半自理,直到他時常的哭泣,我這時才覺醒,當初要是給他找個伴就好了,有人說話,有人陪伴,他就不會整天不在家待著,不會整天出去玩,不會寂寞與孤獨,也不會有病,更不會難過,更不會常常的不由自己哭泣。老來伴老來伴,人老了最需要的就是陪伴,就是需要人說說話,拉拉家常,但是在他最需要這些陪伴的時候我們卻沒有給他,而這種遺憾卻永遠無法挽回。

還有個老人,我的大姑媽,她是一位好強的人,性格開朗,姑父去世後,兒子都已成家,她也沒有任何負擔,在家裡閒著沒事就出去瞎跑,到保健會所,泡腳,做理療,那裡阿姨長阿姨短的把她叫的心花怒放,幾年下來在保健品花了不少錢,家裡塞得到處都是她買的藥,在兩個兒子家輪著住,兒子們也都很孝順,看似她平常樂觀高興,其實她的內心也很孤單,她時常跟我說起,說在誰家都不如在自己的家自在,她也不想出去,不想去保健會所,但保健會所有人能說話啊,有和她相同的老年人在一起說說笑笑,還有年輕人像兒女一樣對她虛情假意的關心問候,她都知道,到那裡又是讓你買保健品又是讓你買成千上萬的儀器,保健品起不到作用還特別花錢,每月就這點退休金都花完了,她也知道是上當受騙但又不由自己,別人在保健會所還給她說給她介紹個老伴,被她拒絕了,她說為了孩子就這樣糊里糊塗的過吧。言語之中也是許多的無可奈何。

兩個老人,兩個例子,想想如果當初我們能多站到他們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多體諒他們的心裡感受,結果也許有不一樣。父母也和我們一樣,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他們也有追逐自己幸福的權利,所以對於老人們再婚,只要父母願意,只要他們覺得幸福,我覺得做兒女的應該支持!





暖暖的雲彩


這個問題深有感觸,父親去世,作為女兒應不應該支持母親再婚,我本人來說,是支持的。

本人父親19年去世的,五十出頭的年紀,因為一直身體不好,也堅持了幾年時間,最後還是離我們而去。

感覺父親剛去世的那段時間,母親整個人都和之前不一樣了,在一起幾十年了,雖然有吵有鬧,感情還是不會淡的,那段時間母親經常一個人發呆,跟她說話也是聽不見一樣,好久才會懶懶的回覆幾個字,有時也是拿著手機不停的看小說,還說小說的誰誰誰和自己好像,突然就難過好久,一起出門時,也會盯著一樣東西發呆好久,總是不住的嘆氣,有時候半夜都可以聽見,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小半年,沒事的時候,我總是陪著她,一點也沒鬆懈,儘量不讓她一個人。

和母親討論過這個話題,今年過年的時候,我才能稍微放鬆的問過她,父親走的時候她最大額感觸是什麼,母親說是孤單,感覺的心裡有個地方從此就空了,父親身體一直不大好,雖然明白一起變老很難,可沒想到這麼快就走了,想到以後都只有一個人,覺得沒勁,沒有什麼可以期待的,她說沒走出來的那小半年時間,一到外面,關注的都是夫妻一起的人群,看到就會很難過,相哭,但是哭不出來了。

我問她,有沒有想過再找個伴,我是支持的,也能理解,不想她心裡太孤獨,只要她願意,母親說不想了,她說,雖然以後的日子都要一個人,形單影隻,也不想再去經受一次這種離別,能陪伴到老還好,萬一又是失去會難以想象,覺得一個人就一個人吧,清淨也好,她說和父親風風雨雨幾十年,最苦的日子記得最清楚,心裡有那麼一個人就夠了,再難裝得下別人。

母親說到,現在很多再婚家庭,父母想找個伴,孩子一開始支持的不多,即使組成家庭了,也會經受些難題,折騰,以後的日子可以只為自己而活,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年輕時候留下的遺憾,能彌補的可以儘量彌補,落得清淨,看著子女的家庭合睦就好,我難過了好久。

夫妻,子女,父母,都是親人,相互是替代不了的存在,即使做的再好,子女總會有自己的家庭,甚至以後的家和父母會離得很遠,逢年過節才會見見,即使子女在身邊再孝順,也難面面俱到,難免會讓父母呀覺得孤單,失落。有另一半的陪伴,會彌補很多遺憾,也只有另一半會無條件的包容和理解彼此,一起生活了幾十年,不用說什麼,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可以知曉想法了。所以現在很多人另一半去時候,自己都會再婚,歸根結底還是想找個伴,餘生害怕太孤獨。

父親去世,子女便是母親唯一的精神支柱,母親再婚這個問題,可以好好溝通,坦誠交流,說出各自心裡的想法,不管什麼選擇,讓母親不留遺憾就好。


海綿Holly


女兒最大的孝順是隨從母親的心願,尊重她自己的選擇,讓她有個幸福愉快的晚年,現在社會不同了,不需要從一而終,除非她喜歡一個人獨守空房,面對遺像孤燈。那樣的生活是蠻可憐的,女兒總是要嫁人的,你嫁了她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病了連個倒水的也沒有,她會寂寞孤單,度日如年。

我原來樓下有個婆婆,她39歲那年死了老公,她一人養大三個女兒一個兒子四個孩子,多辛苦啊,後來一直沒再嫁,四個孩子都成家了,她一人住在那裡,體弱多病,又孤單,每天就到我家來玩,我愛看電視劇,她來一坐半天,有時端著飯又來了,我先生上班,我退休了一人在家,她可憐一人沒事就是找我聊天陪伴,這就是老人的生活。

所以一個孝順的女兒,要讓媽媽開心快樂,鼓勵她旅遊跳舞,興趣廣泛一些,她就會開朗陽光一些,願她幸福!


秋實66227939560


如果你母親有這個心,那就支持吧!

我母親,在我幾歲時候,就去世了。我父親一方面那時還年輕,第二方面為了照顧我的生活,開始兩段婚姻。那時,不是我小不反對,其實因為小,一般會容易反對。但我覺得父親也很辛苦,找個適合的人再婚也應該。

他娶回家了,我就喊媽媽了。當然,我還會記得我自己媽媽。因為我媽媽也希望有一個人會給我母愛。

最健康家庭關係,你要知道:你有自己心愛的人了,你會把愛跟精力放到了你自己的小家上。

母親的前半輩子給了你,給了你爸。現在你爸走了,她都為你們活了半輩子了。重心沒了,會覺得不快樂,也沒有目標。

你已經出嫁,而且嫁的很遠。你媽媽就會一個人孤獨地在家。逢年過節,她孤獨的背影,你看了都會於心不忍。

當她病了,你不在身邊,那她更加孤獨了,那種樣子,看了心疼。

畢竟再孝順的子女會因為工作,自己的小家,而顧不上母親。

那一年,我去遠地方的婆婆家過年,家裡只剩下了我父親一個人孤獨地過年。那時我就想想就流淚,因為人家都是熱哄哄地吃著年夜飯,而我父親就一個人,冷冷清清的。

那時,我就希望我父親能再找一個老伴,好陪著他一起吃飯,一起出去逛街,旅遊什麼。這樣,他就快樂許多。

作為子女,覺得讓父母有個陪伴挺好的!

鄰村有個阿姨,因為丈夫去世了。她每天喜歡種菜,每天都在田裡,天不黑不回家。

後來有一次種菜澆水的時候,不小心掉入河裡,被同村的大齡男人救了。這叔叔因為家裡窮,沒有娶妻。

阿姨為了感謝他,每天幫他做飯菜。日久生情吧,兩個人相愛了。

阿姨回去跟自己十五歲的兒子說了,兒子上初中,有點勉強同意。

兩個人結婚了,也沒生養。那叔叔就把阿姨的兒子當親生的,一起扶養他,供他上大學,博士。現在一家子猶如親生的一樣。

父母的第二次愛情也會很美。

母親是一個單獨的個體,她有權選擇自己餘生的生活。作為子女,只要自己的父母是幸福的,應該支持。

不管我們是否長大,父母都會無條件的支持我們,那我們為何不能支持他們呢?

你說對嗎?

給出建議:只要你母親覺得幸福快樂就可以支持!


白鳳鐸


我表態,非常支持媽媽再婚![贊][贊]

人生重要的就是有個伴,既然父親留下母親,他自己去了,其實更可憐的是母親,前半生母親為了這個家,生孩子帶孩子,侍候老的小的,把人生最好的年華奉獻給了她和父親的家,如今父親沒了,我們都長大了,孤苦伶仃的母親如若有想法,再找老伴,我認為她最好的歸宿就是有個老來伴。

我父親十年前去世了。留下了50歲的媽媽.那時候,我和我的兄弟都已經成家了。

開始我和弟弟會陪伴媽媽,沒過多久,我們就都各自去過自己的日子了,然後,做的最多的事就是給媽媽打個電話,問長問短,除了關心的話語,再時不時的給點錢,好像其他的也給不了媽媽什麼,那個時候我就知道,媽媽不需要錢,也不需要我們的電話裡的關心語言,她需要的是一種陪伴,是一種子女不能給予的陪伴,是那種孤獨後被人重視的陪伴,這種感覺,作為子女我們是不能夠給予的。媽媽需要的陪伴應該是守護在身邊,能夠噓寒問暖,能夠知冷知熱,可以牽手陪伴,你我互相哄著對方開心,或者互相挑挑對方的毛病,讓生活在多樣化一些……等等等等,這些作為子女的怎麼能夠給予呢?

媽媽試探性的側面跟我聊這個問題,我秒回,立場非常明確的告訴媽媽,只要您開心,自己願意選擇的,我會百分之百支持[贊][贊][贊]

這是我20歲時候和我老公的合影,另外兩張是用電腦製作的我們老了以後的照片。

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願天下兒女都能正確理解老人的情感歸宿。願媽媽的餘生和伴侶能夠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華子的理想


我認作為女兒應該支持母親再婚,一要考慮婚後的感情和情趣愛好。二要考慮到子女的撫養問題和承受能力。三要婚前還要徵得子女的默認和同意。

我同事的父親朱某,生前是沙河鎮教委辦的一名會計,他的家離單位有幾公里的里程,他有三個兒子。為了讓三個兒子的生活過得好一些,他業餘時間還回到農村,大面積種植香蕉,每年收入過萬元。


他對扶持小孩讀書的問題很糾結,三個兒子中大兒子斌斌,讀書比較勤奮,比較聰明。但學習成績偏科,數學、物理和化學比較拔尖,每年代表學校參加比賽,均獲得優勝獎,而語文,政治、英語處於劣勢,每次考試均為不及格。

而二兒子園園貪吃好玩,特別愛好喜歡看電影,一週時間都迷在電影上,但他在家裡排行老二,對家裡的家務活都是由他包攬,挑水餵豬,砍柴做飯及家中的農事活,樣樣精通,他的家有三個豬欄還精養了兩頭大肉豬和兩個母豬,每年收入也很可觀,是村裡靠勤勞致富,而出了名的爆發戶。據說二兒子報名參軍,退伍返鄉後,在政府任一名副科級幹部。

而老三冬冬,他學醫在街上開了一個疹所,生活一般。生育有兩個小孩,一個讀大學,一個在大城市打工謀生。

本來這個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吃得飽,穿得好,每天晚上坐在一起吃飯,其樂融融。可是,到了1995年朱某的妻子患病,住進了沙河鎮中心衛生院,為醫治母親的病,花費了家裡不少積蓄,在萬般無耐之時,朱妻於當年6月醫治無效而身亡。

朱某對離棄的妻子耿耿於懷,把心中的怒火,向三個小孩身上撒,尤其對大兒子恨鐵不成鋼,花費了心思,對考上大學沒有希望。他己故的爺爺,曾叮囑大兒子園園,他兒子皮氣比較火爆,一旦爆發,會對人不留情面。而大兒子都瞭解父親的苦衰。而是對他的安慰。

可是,一年過後,閉門思過,父親繼續操持家業,在家門口種上了5畝柑橘,由於缺乏技術,通過朋友的介紹,從鄰近江寧鎮聘請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到來指導,在閒聊中提及介紹一位女人覃某認識,後來逐漸產生好感。

朱某在沒有與兒子及兒媳打招呼,便帶覃某一起共同生活。而覃某隱瞞了家庭史,還有四個不滿十歲的小孩,便草率與朱某登記結婚 。婚後 朱某對原配妻子的兒子和兒媳不予理採。與覃某帶來的四個小孩一起生活。

覃某帶來的兒子長大後,對朱某進行要挾和拒趕,引起原配妻子兒子及兒媳的不滿,而朱某後悔莫及。

尤其是在身患糖尿病期間,面對覃某子女的拒趕,和親生兒子及兒媳不親近,想到過一死了之。在老師的關心和幫助下,才打消了自殺的念頭。

自從家庭發生不愉快之後,他自我調整了心態,主要與原配妻子的兒子們走在一起,給一些零花錢給孫子女花銷,同時對考上大學的孫子女,一律每人給予1500元照顧。而對覃某的子女也無微不至的關懷,還照顧她的兩小孩子,一個送去廣西大學讀書,一個購買了一輛貨車運輸貨物跑長途,解決他的後續妻子的後顧之憂,由於朱某病情復發,於2012年病故,享年75歲。

父親去世

後,子女對遺產爭論不休,之前未立遺囑,5個兒子(原配3人,後繼2人),一直對遺產處理不下。

只有訴之於法院,這個不幸的家庭,父母親不顧及家庭,草率登記結婚,最後給後生子女鬧得不歡而散,你對這個家庭同情嗎?,

現在社會發生一種奇異現象,一般女人丈夫離異或不在世後,與男人再續婚煙,諸如下考慮,在家裡無能帶小孩,所以託負於男人來撫養,直至成家立業後,才安下心來。

而對待原配妻子的子女都是冷酷無情,實在難於持續友好下去。


雲方舟故事


父親過世,母親改嫁!爹死娘嫁人,各人顧各人,作為孩子說實在的心裡挺不情願母親改嫁再婚,可是要尊重母親的意願!說說自己吧,我沒有的選擇因為父親過世不久母親就偷偷的捲了家裡的錢丟下我和姐姐跑了,那時候我連上學的錢都沒有,家裡沒有一分錢沒有吃的,都是鄰居幫助才度過了關鍵的難關,那時候才15歲沒錢上學啊只能去上班了!後來母親改嫁了,不要臉的回來和我借錢我才知道,借錢是去養那個家,沒有錢吃飯了,還要求我改姓那個所謂的繼父的姓,哈哈我就奇怪了天底下有這麼狠心這麼不要臉的母親嗎!虎毒不食子了啊!如果你要改嫁直接說我會尊重你的意見,可是呢我們難道不是親生的嗎,偷錢跑路這是母親應該做的嗎!一分錢不留,難道就不怕自己孩子餓死嗎!我恨,永遠不會原諒她!轉眼18年了,我離開了老家到了南方,沒有過聯繫她,老死不相往來!



要很努力努力努力的活


支持吧。

我以前有個同學,他爸爸死了,他媽媽改嫁。同學不同意,在她媽媽出嫁那天在路上攔截。可是沒用,她媽媽去意己決,撕破臉不認兒也要追求自己的幸福。

他媽媽是個老師,很有個性的女人。

我很理解同學的行為。他原本在部隊,前途一片光明。可為了陪媽媽不孤獨,他提前轉業了。結果還是留不住媽媽。

何況你還是一個女兒,將來要出嫁離開媽媽,怎麼捨得讓媽媽餘生孤獨?

還是趁早讓媽媽尋找自己的幸福吧[祈禱]


一葉草73


看樣子你母親四十多歲年齡,誰都有愛情的權利。你父親去世最起碼你已經有了事業,是要考慮一下你母親的事。假如我是你雙手同意,而且出謀劃策。一個人好孤獨,好寂寞沒有說話的人,老的也很快。假如重新組合一個家,她的快樂也是你的快樂省下了你多少負擔?你父親在那邊也時刻惦記著你媽媽是怎麼過的?他希望自己的妻子永遠高興快樂生活,也希望重新組合一個家庭。

相思豆。。。。。。孤獨的人





影人14影人


其實父親走了,留下母親兒女們應該為母親養老.孝敬,確保母親衣食無憂,生病及時治療,這是每個兒女義不容辭責任。

父親去世已第三年了,母親呢有一天笑呵呵對我說有個男同事人特別好,大大方方,會做飯,善解人意,會心疼人,同事有什麼困難都給於幫助,性格開朗,生活樂觀,老伴離開兩年多也是孤身一人。母親有點不好意思的感覺…

媽媽為我們三個兄妺負岀了一生操碎了心,母親有一特點心態好,她是風雨冰雪的經歷,她非常健康,是上帝給窮人的恩賜,母親是個普通的女人,但教會了我們做人道理,母親是一個很奈力的老百姓,其實她文化很高,在群眾眼裡是女強人,她個孑小.可做岀來的事,女漢子。

每當我有困惑站在十字路口無法選擇的時候,跟母親聊會兒心裡話,母親教育我說,人呀!有舍有得,走正確的大方向,不要糾結於眼前利益。我不是作家,但這就是我的母親,偉大的母愛是10天也寫不完的。

如今她想為自己組建一個家庭,也許是遇到了合適的人,相互偕老,也許給我們減輕負擔,我們只能順從母親的心意,尊老敬老,她有自己的生活環境和朋友,老來有伴也是最溫馨的畫面!

假如有一天母親覺得和伯伯生活方式有所不同,性格覺得不是自己想要的人或許受了委屈,我會相勸您,人生的下半場能夠遇到一個知冷知熱,能陪您磕磕絆絆走到一起的人很不容易,愛要相互理解包容和磨合,女兒不在您身邊時您頭疼腦熱有個依靠,無論如何女兒都支持您的選擇。

今天的事過了明天就會像沒發生過一樣,就像我和老公吵架時媽媽勸我一樣哈哈!!如果媽媽再次跟我說實在沒法生活下去,那肯定是媽媽受盡委屈了媽媽咱家大門隨時為您敞開,無論順境逆境,我們對您的愛一成不變,給媽媽的養老費按時送到,女兒永遠守候在您身邊,只要母親在就是我們的幸福,媽媽我是您的女兒,小棉襖,您的幸福就是我們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