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擡頭!來自安徽科技產業復工的消息

央廣網合肥2月24日消息(記者趙家慧)

今天是農曆二月二。,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地回暖,祈福納祥。

合肥,科技之城,它的科技企業的一舉一動都牽動人心,引人關注。

此前,2月8日,合肥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發出第10號通告,提出了科技服務業企業復工復業的日子:2月24日。

龙抬头!来自安徽科技产业复工的消息

接送合肥高創員工上下班的公交車(央廣網發 合肥高創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上午7時50分,一輛標有“創新產業園-地鐵站”的公交車停在了合肥高新創新產業園H2棟樓下,員工陸續下車後,車繼續駛往下一站。這如常不過的一幕,如今卻顯得意義非凡——這標誌著合肥高新創業園內1100餘家科技型企業全面復工的正式開始,現在,創業園上崗員工總數已經超過2萬人。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復工復產的‘排頭兵’。”安徽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安徽有一萬多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復工率超過一半,而戰略性新興產業復產率排在前列,其中裝備製造業達80%以上,電子信息業達70%以上。

作為科技大省,安徽高新產業的有序復工,無疑掌握了全省經濟發展的主動權。

“幫”“減”“服”“保”

“什麼時候能復工?”“復工後員工的生活保障如何安排?”

合肥高新區是全國排名前十的國家級高新區,重點發展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疫情發生以來,合肥高新區創業園一手緊抓疫情防控工作,一手推出“幫”、“減”、“服”、“保”四方面舉措,支持孵化器內科技服務小微企業全面復工復產。對園區內的中小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免收2月、3月兩個月租金,4月、5月兩個月租金減半。

在合肥召開的2019世界製造業大會上,總投資約1500億元的長鑫存儲內存芯片自主製造項目,標誌我國在內存芯片領域實現量產技術突破,擁有了這一關鍵戰略性元器件的自主產能。疫情當頭,這一項目的研發和擴產工作沒有中斷。各地的員工們返回合肥,住進隔離宿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員工返崗率已達96%。”

2月19日,以色列芯片巨頭高塔半導體公司與合肥簽署框架協議,即將開建一座12英寸模擬芯片代工廠。該項目建成後,將為中國芯片製造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加碼。

龙抬头!来自安徽科技产业复工的消息

蚌埠凱盛公司的工人正對產品進行調試(央廣網發 圖片來源蚌埠新聞網)

在蚌埠凱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對產品進行調試。再過幾天,這批近百臺套的設備就將包裝發運,出口到埃及。公司副總經理鄭纖秀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已有半數工人到崗復工,隨著防疫、生產物資的進一步到位,公司很快就將全面復工。“公司去年產值是6億人民幣,今年我們有信心完成超7億的年度目標!”

“我們現在趕製的是年初簽下的2000萬元訂單。按照現在的進度,差不多到三月中旬就能完成,幾乎能確保交貨時間。”在蚌埠高新區,雙環電子集團副總經理邵建強對記者說。作為一家對外出口企業,當得到高新區同意復工的信息後,這家企業2月11日就實現了人員到位和復工生產。

科技助力防“疫”

安徽省正在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眾多高新企業早早吹響科技戰“疫”的號角。

龙抬头!来自安徽科技产业复工的消息

龍科馬公司正在進行疫苗研發(央廣網發 智飛龍科馬公司供圖)

作為安徽省唯一研發新冠病毒疫苗的企業,智飛龍科馬公司上百名員工放棄了春節假期,專心開展研發攻關。1月29日,公司與中科院微生物所簽訂新冠疫苗合作協議,加速疫苗研發和產業化。目前,他們研發的新冠疫苗已經完成了疫苗抗原序列的設計及表達載體構建,正在開展工程細胞株篩選工作,同時已製備了一批抗原蛋白,正在進行疫苗有效性驗證。

龙抬头!来自安徽科技产业复工的消息

蕪湖華仁科技有限公司(央廣網發 圖片來源今日蕪湖)

“國家有難,企業擔當!”1月23日大年二十九,蕪湖華仁科技有限公司接到新冠肺炎核酸檢測試劑盒核心原料生產訂單後,總經理石平召回了部分員工,緊急復工。連續18天,公司燈火通明,24小時加班,順利完成50萬份試劑盒核心原料,並派專車緊急送達廠家。截止2月18日,公司已生產80萬份試劑盒核心原料發往各地。

龙抬头!来自安徽科技产业复工的消息

“酷哇” 環衛防疫消毒車(央廣網發 圖片來源蕪湖新聞網)

疫情期間,城市垃圾的安全轉運、處置面臨嚴峻考驗。在蕪湖市,“酷哇機器人”製造的5輛環衛防疫消毒車、1輛智能駕駛物流調度指揮車,從2月17日起每天對市區內的垃圾中轉站等區域進行噴灑消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消毒車裝載了智慧雲腦系統和高精地圖,可以全方位記錄消毒作業情況,如每天消毒的時間、地點、消毒液用量等,並對垃圾中轉站等重點消毒區域做到動態作業規劃提醒,確保全方位覆蓋不遺漏。”

龙抬头!来自安徽科技产业复工的消息

科大訊飛虛擬主播小晴(央廣網發 圖片來源訊飛智聲公眾號)

“大家好,我是西安發佈虛擬主播小晴姐姐。”

2月22日,虛擬主播小晴在西安發佈平臺正式上崗。這一技術來自於科大訊飛A.I.虛擬主播系統,運用語音合成、圖像處理及多語種等核心技術,可第一時間將疫情信息進行可視化傳遞。虛擬主播24小時實時在線,解決了疫情特殊期間媒體工作者的壓力。目前,科大訊飛虛擬主播小晴已走向全國多地的疫情防控宣傳一線。

科技,正凝聚起更精準的安徽抗疫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