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母親癱瘓在床,朋友想辭職在家伺候,他媳婦要送到養老院,否則離婚。你怎麼看?

讀了四點九車書


我好朋友是腦出血,被搶救過來以後,人的思想和以前截然不同,而且身體狀況也不存錢。所以說一家老小,幸虧還有我哥們兒他父母有養老金。所以說家裡的日子還勉強過得去,可去年的時候我這好朋友的老婆說總不能只老人的吃啊,喝呀。老人還有別的子女,咱們也不看著老人幫咱們太多。於是我這好朋友的老婆過完了春節,人家就出去打工了。現在我這個哥們兒鍛鍊的身體恢復的也還行,但照正常人也還差一些,沒事的時候他的父母就過去看看他,現在人的精神狀態很不好。所以說人在有病的時候才能看到親情,有的時候親人們也是隻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其餘的就靠自己了。

所以我說你朋友的母親癱瘓在床,作為朋友的老婆也照顧了很久,人家覺得你要是辭了工作,那這生活不就一下子變得拮据了嗎?所以說老婆當然都反對你辭掉工作照顧母親,因此我說不要做這樣極端的事情,你母親有病,你不上班的話是一家老小都沒有生活質量。如果你上班的話,事故一個人照顧你的母親或者是送到養老院去,那最起碼這個家庭還能勉強的撐過去,所以說千萬別做一個愚孝的人,要做一個懂得親情變通的人。


伊春美食美客


說說我叔叔吧!叔叔在農村51歲,腦出血臥床兩年,只有低保,舌頭不好用,不會說話,只能喝粥。我叔叔嬸嬸在我堂弟11歲的時候就離婚了,弟弟歸我叔叔,但我叔叔忙的時候會顧及不到弟弟,所以後來我弟弟還是跟他姥姥姥爺一起生活的。我弟弟現在26歲,其實這種情況下,我叔叔只能去養老院,但我弟弟不捨得,把他爸爸接到了他市裡的家裡(弟弟長大後跟我嬸嬸一起生活)弟弟在酒吧上夜班,白天就照顧他爸爸,晚上嬸嬸幫照顧(謝謝嬸嬸)上個月嬸嬸去日本打工了,弟弟實在沒辦法了,把我叔叔送我姑姑家了(叔叔在醫院做康復的時候姑姑一直幫照顧,我父母也幫照顧,大家替換著照顧了半年多)每月給我姑姑3000塊錢,(要是別人給5000塊錢姑姑也不會照顧,自己弟弟沒辦法啊)。別人照顧我叔叔,我弟弟不放心啊,弟弟照顧我叔叔的艱辛我們都看在眼裡,其實這時候我弟弟要是把他爸爸送養老院的話,我們也不會說啥!因為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一個26歲的男孩子,在沒人手沒錢,還在還房貸的情況下,是何等的艱辛,我們從來沒想到他會這麼孝順,(一個以前在我們眼裡有點不務正業弟弟)真的是滿滿的感動。

說了這麼多,就想說,你再難也難不過我弟弟,別送養老院了(明明能活10年,送養老院應該就……)好好商量,最好別離婚也別送養老院。


LI115814986


這種情況下,說孝順真的是猶如千斤重,這頂帽子真不容易扛起來。

認識一個大姐,她母親腦溢血癱瘓在床,她照顧了十二年,老人家七十多歲過世。算是孝順了吧,但她的日子真的過得很拮据。原先兩口子做個早餐攤子,老孃癱瘓後,老公一個人攤位不好做,只好收了,去打工,也沒文化,沒什麼技術,就工地上幹活,有一天沒一天,收入不穩定。偶爾去做做搬運工。日子過得很艱難,賺的少,開銷大。老房子很多年,也沒錢修。

大姐有一個兒子,上了高中,沒考上,就沒念了,去外邊打工了。大姐天天照顧老孃,哪裡都去不了,吃喝拉撒,照顧一個癱瘓病人,辛苦不用說,時間還長,主要是沒收入。後來兒子交了女朋友準備結婚,兩口子拿不出錢來,房子彩禮都不用想了,沒多久兒子的女朋友也吹了。丈夫對大姐怨氣很重,說她老孃把整個家拖累得太厲害,一輩子都恨她。

1,經濟壓力。經濟壓力是主要的,辭職沒有收入,沒辦法打持久的呀,癱瘓病人照顧的好可以活很多年的,手裡的積蓄能生活多久,計算過沒有。

2,精神壓力。久病床前無孝子,長期面對一個病人,精神壓力也是很大的,而且癱瘓病人更難照顧,吃喝拉撒全在床上,一天要翻身很多次,勤洗勤換,不然會生褥瘡。

3,時間壓力。癱瘓病人,要24小時看護的,不能離開太久。喝水都容易嗆著,喂頓飯都是半個小時以上,飲食上也有很多注意。

辭職自己照顧,怕經濟受不了,請護工,現在一個月五六千還不一定請得到合適的人,養老院怕別人虐待,說實話各有利弊。

如果我是這位先生的太太,說實話,如果他執意辭職,我會讓他試試,因為我不覺得他能堅持太長時間,照顧一個癱瘓病人的辛苦程度,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如果他堅持不下來,再採取另外的方案,大不了再一次找工作。你攔著他盡孝,要是他媽突然有個什麼好歹,他恨你一輩子,那是他親孃。

送養老院也可以多考察一下,就近找個養老院,天天去看一下可以吧,隨時注意老孃的動向。比起留在家裡,自己不能賺錢,老婆鬧意見是不是要好一些呢。





瓜舍


我公公癱瘓了兩年半,姑姐嫁的遠,我們兩口子要養兩個孩子,還有些債務,無奈之下送到了離家近的老年公寓。每月費用兩千多,下了班我就去給公公送吃的,餵飯什麼的。一開始,我們兩口子也商量過怎麼辦,一個人呢照顧不了,除非是他留在家裡,那就不能去掙錢了,我掙的錢呢不夠家裡的開銷,送到老年公寓又覺得丟臉。開始的時候,就是親戚幫著照顧(我公公的弟弟弟媳),我們每月付報酬,後來發現不專業,畢竟老年公寓那的員工是經過培訓的,後來,只能無奈的送到了公寓


筆硯文書


真人真事:朋友的父親年紀不大的時候就中風了,而且是個脾氣各方面很難伺候的人,朋友母親和兩個兒子兒媳婦一起照顧著,朋友母親十年後也病倒了,等於家裡有兩個長年臥床的人,老人和大兒子兒媳婦一起住,小兒子隔天來給老父擦身,小兒媳沒同住也就來走走那種,主要工作還是大兒子兒媳做。朋友母親可不是好伺候的,幾年後,朋友母親去世了。大家反而為大兒媳都鬆一口氣。家裡也請一個男護工專門照顧老父親。終於也熬到老父親壽終正寢了。大兒子兒媳婦的孩子也大學畢業工作了,感覺這下可以輕鬆些了,沒想到兒媳婦一下子得了急病, 很快就去世了。

說到底,能用錢解決的能有地方送病人去的,趕緊送去吧,把身邊的人折磨得要死,有什麼好,最慘是大兒子和兒媳,辛苦好多年呀,為中風的父親,病倒的母親,自己都耗盡了。


haleluya


經濟只要允許完全沒問題,如果男人辭職需要媳婦養家,不好意思媳婦只能養自己和孩子,仁至義盡給男人和婆婆一口飯吃,僅此而已…

反正我的婆婆我是不會伺候床前的,當我雙腳骨折的時候,我婆婆對我不管不顧,連頓飯都不做,我都是吃外賣的…自己坐在輪椅上給孩子做飯,老公在外地,一個月回來一次,可想而知我怎麼過的三個月,期間從輪椅上摔了三次,疼的我坐在地上哭一個多小時起不來…說起來都是眼淚,只希望自己堅強越來越好


蘇小妹166302099


照顧一個癱瘓老人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不管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壓力很大的!這種情況我認為送養老院好一些!身體健康的人照顧一個癱瘓老人、時間長了,也會吃不消的、到時候自己身體也垮了!我婆婆半癱12年,我公公照顧了10年(我們因為工作關係不在身邊)後來公公生病住院了,把自己也累出病來了,比我婆婆還去世得早、我公公生病前身體比我婆婆好多了,就把婆婆送去養老院了!剛開始婆婆也不願意去,但是沒辦法、家裡沒人照顧,公公生病,我要帶兩個小孩,小的還沒有上幼兒園!我覺得比在家裡照顧要好多了,經常去養老院看望就是了。


在日本上學的大米小米


如果家裡經濟條件還過的去,可以辭職回家照顧。如果不行,那就是在為難妻子了!

還有一個問題你們可能沒想到,在父母生病的時候孩子們想盡孝心,可是當照顧幾個月之後,一般人都受不了,孩子多的一家輪一個月,這種還好,就一個孩子的就太艱難了。我婆婆照顧她臥床的母親,五個姐妹輪流,在我婆婆家第一個月,我婆婆暴瘦十來斤,說比照顧一個孩子累太多了,具體怎樣我不知道,反正她說 要是一直在這兒她會瘋的。

像你朋友這種可以辭職回家照顧,說不定過不了倆月他自己就後悔了


l一遍空白l


我也就納悶了,怎麼這世界上總有這些垃圾想法呢?我得好好論述一下。第一,我贍養我父母,是因為我想做、我能做,絕不是因為將來我要我孩子贍養我而先去做什麼表率,不是給我孩子看的,懂嗎?第二,把父母送養老院去,這也很正常。難道養活孩子,就是為了將來有一天來給自己養老嗎?你真的就沒出息到這個地步嗎?現在社會,大家生活都不易,你們認為年輕的夫婦有了自己孩子的情況下,真的還能有精力去照看父母嗎?腦子想啥呢?第三,假設孩子不養父母老是不孝順行為(假設送養老院去也是不孝行為),那孩子結婚時,父母不能給花大筆的錢財去買房子和車等,那這樣的父母能否被推論稱“不合格之父母”,世界上有這道理嗎?第四,你們不覺得,現在的孩子,若是將來他們自己結婚後,能過好他們自己小家的日子,那絕對就夠孝順的了?第五,人老了,需要子女陪伴,就一定該得到陪伴?那你孩子年輕時假設需要留學或創業,需要那大筆的資金,你作為父母也必須能拿出來?世界上有這種道理嗎?第六,我們現在的人,假設去了養老院養老,就不是常情了?非得與兒女在一起嗎?怎麼?住到別人家很舒服嗎?兒女為了照顧你,住你家,你感覺很舒服?腦子有病吧?


zm139682913


現實一點來講,一般家庭都是男人是家裡的經濟支柱。作為家裡的頂樑柱辭職專門在家伺候癱瘓在床的母親,這日子確實有些沒法好好過下去,也難怪媳婦會急眼。

至於說要送老人去養老院,我認為也不可行。送一個癱瘓的老人去養老院,在那裡能讓老人得到很好的照顧嗎?要知道,養老院並不是專門為哪一個老人開設的,它面向的是一群人。在一個大的養老機構裡,可能會安排專人專門伺候一個人嗎?不會吧。一個身不能動的老人,住進養老院,她絕對是孤獨而寂寞的。萬一拉了尿了,除非工作人員來給她清理,否則她只能髒著溼著。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折磨。

而且,養老院裡虐待老人的事層出不窮。作為老人的親兒子,我想是不忍心送老媽媽去養老院的吧。

可以請一個保姆伺候老人。送養老院需要花錢,請保姆也需要花錢。一樣都花錢,還是請保姆伺候能放心些。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料想保姆也不可能給老媽媽氣受。

至於說兩口子因為老媽媽的去留問題產生矛盾,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兩個人的角度不同,自然立場就不同了。兒子想的是儘自己所能讓老媽媽少受一些罪,兒媳婦想的是讓自己的生活清閒些。

作為男人來講,也不必去計較老婆的冷漠。癱瘓的是你媽不是她媽,她自然想的是怎麼清閒怎麼來。同理,如果癱瘓的是她媽,作為她的老公,你想的肯定也是怎麼對自己有利怎麼來。角色互換著一想這個事,什麼氣也都該消了。

有句話怎麼說的來著:羊肉貼不到狗身上。在一個家裡,你不要妄圖想讓自己的伴侶如你一樣去孝順你的父母。那不現實,也實現不了!所以,因為老人而產生的矛盾,該不計較就不要去計較了。你都沒拿人家的媽當親媽,你憑什麼要求人家拿你的媽當親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