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錢也要向中國出口糧食,美國到底有何居心?袁老的擔心不無道理


賠錢也要向中國出口糧食,美國到底有何居心?袁老的擔心不無道理


我國自古就是農業大國,從五千年前就有種植糧食的證明,一直到了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也是一個農業大國,不過為了順應世界的發展趨勢,能夠快速的擺脫落後的狀況,我國從農業跨入靠工業的轉變是非常快速的。近年來,我國的糧食供應這方面難免捉襟見肘。

------------------------------

即便是社會發展到了如今這樣的一個局面,中國乃至世界上最為離不開的仍舊還是糧食,沒有誰能夠靠著高科技就能夠存活,農業性質的風情也一直是存在的。自產的糧食不夠,可以從國外進口,去東南亞買,或者從美國進口。有一個奇怪的現象的就是,美國寧願賠錢也要向我國出口糧食,究竟有何企圖?

賠錢也要向中國出口糧食,美國到底有何居心?袁老的擔心不無道理


單純地因為糧食過多,需要出口?還是有其他不為人知的不良企圖?其背後原因值得我們去深思。糧食不僅是為百姓提供最基本的能量、賴以生存的來源,更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自古以來,就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軍事戰略作用,如果糧食進口完全由美國,將糧食寄託於國際進口,擺在眼前的就是血的教訓。2018年中美大豆問題提上日程,結果大家可能也清楚,對美國大豆加徵20%的關稅後,喪失了美國大豆來源,國內大豆漲價不說,最為關鍵的是大豆供給面臨重重困難。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如果剛剛過去多久的事呀,如今就提出這樣的疑惑,實屬不該!再回頭想想,如果說每天國人都在為下一頓飯溫飽問題而思考,還哪裡有心思搞建設?而且一旦發生國際戰爭,又去哪裡進口糧食呢?

中國現在的糧食大量依靠進口,良田沃土幣種上了高樓大廈,進口糧食把國內的糧價壓低,很多農民種出的糧食賺不到錢甚至虧本,這麼多年,特別是近年來,農民為了生活都進城打工了,這一點袁隆平早就說過。採訪中,袁隆平老先生說我非常擔憂,中國每年進口七八千萬噸的大豆,說明我們的大豆不夠吃。

賠錢也要向中國出口糧食,美國到底有何居心?袁老的擔心不無道理


因為進口多,糧食價格太低,穀賤傷農呀,農民沒有種糧的積極性,這是非常複雜的問題,建議政府應該用比較高的價格收購農民的糧食,在拿到市場上平價銷售,這樣的話可以達到供求市場的平衡,糧食價格不漲,通貨也不會膨脹,也能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您的點贊、評論、分享、關注、收藏都是對剛子的支持!

掃描或者長按識別下面二維碼關注我們

賠錢也要向中國出口糧食,美國到底有何居心?袁老的擔心不無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