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每年吞噬數億噸水,可海平面沒下降地核也沒有水水都去哪了?

水真的不會流到地球內部嗎?

我們都知道,水的形態可以自由變化,並且由於水會受到地球的重力,那照理說,水應該可以流到地球內部中去。比如:地球的核心或者地殼,地幔。

地球每年吞噬數億噸水,可海平面沒下降地核也沒有水水都去哪了?


可事實很有趣,地球的地幔中是可以找到水分子的存在的,而在地球核心卻是見不到水的。同樣是地球內部,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區別呢?

地球每年吞噬數億噸水,可海平面沒下降地核也沒有水水都去哪了?


馬里亞納大海溝在滲水?

之前《自然》雜誌曾刊登過一篇論文。

這篇論文中,研究者在研究馬里亞納大海溝時,就發現馬里亞納大海溝每年吞噬數億噸的海水。

可是你發現沒有?有這

地球每年吞噬數億噸水,可海平面沒下降地核也沒有水水都去哪了?

麼多的水被吞噬,可地球表面的海水並減少了。照理說,地球已經有45億年的歷史了,這個數億噸水乘以45億年,那地球表面的水早就應該乾涸了。可我們現在也看到地球表面70%以上都是水。那究竟是咋回事呢?

地球每年吞噬數億噸水,可海平面沒下降地核也沒有水水都去哪了?


這就和地球的形成說起。

水的循環

話說在46億年前,在現在太陽系位置附近有一片長達2光年的星雲物質,這片星雲物質由於引力坍縮,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了如今的太陽,還剩下的一部分邊角碎料形成了太陽系的其他天體,地球就是這其中的一份子。

在形成地球的星雲物質中,

地球每年吞噬數億噸水,可海平面沒下降地核也沒有水水都去哪了?

有一部分“水”就是以氫離子,羥基的形式存在。起初,地球形成時溫度特別高,處於熔融狀態。換句話說,地球在形成時,有一部分的“水”肯定是存在過地球中心區域的。後來,由於高溫,水蒸發了出來,但由於地球引力的作用,這些水汽並沒有離開地球。

隨著地球逐漸降溫,水汽液化後,這些“水”開始落回到地球,地球迎來了上百萬年甚至是一千萬年的大雨。

地球每年吞噬數億噸水,可海平面沒下降地核也沒有水水都去哪了?


這場雨過後,地球其實只有一片大海和一片大陸。可是後來為什麼地球會有如今分裂的大陸和海洋呢?

地球每年吞噬數億噸水,可海平面沒下降地核也沒有水水都去哪了?


這其實歸功於地殼運動。我們知道,地表下面是地殼,地殼下面是地幔,地幔下面是地核。

地球每年吞噬數億噸水,可海平面沒下降地核也沒有水水都去哪了?


但是同樣是地殼,其實還分為海洋地殼和大陸地殼。海洋地殼比較薄,但由於密度很大,所以比較重,而大陸地殼比較厚,但因為密度很小,所以比較輕。

地球每年吞噬數億噸水,可海平面沒下降地核也沒有水水都去哪了?


這本來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地殼下面是地幔,由於熱對流的存在,地幔會緩緩地移動,地幔這一移動,也帶動著海洋地殼和大陸地殼移動。在這個過程中,就形成了各個大陸和海洋。其實高山,大湖也都是這個原因形成的。

在形成的過程中,就

地球每年吞噬數億噸水,可海平面沒下降地核也沒有水水都去哪了?

會有很多海水進入到地球內部。那問題就來了,這些水如果這樣只進不出,為什麼地球表面還有這麼多水呢?

這其實是因為,這些進入到地下的水,最後還會隨著火山噴發的岩漿回到地面上來。最後,進入到地

地球每年吞噬數億噸水,可海平面沒下降地核也沒有水水都去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