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試沒考好,該怎樣安慰孩子?

用戶7185151840935


我們經常強調原生家庭的影響,雖然有時候說得過於絕對,但是,用心的父母,確實更能培養出性格堅韌、豁達開朗的孩子。孩子考試沒考好,不僅僅是孩子的事,家長可以做的還有很多。處理得當,孩子可以從消極心理中走出,積極陽光地面對暫時的失敗。若不聞不問,或簡單粗暴加以指責,結果可能適得其反。

概括起來說,孩子考試沒考好,家長有“四不要”、“五應該”、“四反思”:

先說“五不要”:

1、不要給孩子增加心理壓力。孩子沒考好,他自己心裡已經很難過,需要得到安慰。如果家長有負面情緒,孩子能迅速感知,害怕受到懲罰,心裡已經開始為自己尋找藉口,準備應對可能到來的暴風雨。這會給父母與孩子的溝通造成障礙。

2、不要表現出失望、痛心的情緒。很多家長有這樣一種心理:我為你付出那麼多,你卻拿這樣的成績回報我,實在令我太失望了,太痛心了。一次沒考好,原因是多方面的,未必是孩子主觀上不努力。如果表現出失望和痛心,等於是對孩子下結論,令孩子感到,我就是這樣了,沒有希望了,然後就會放棄自己。

3、不能說挖苦諷刺的話。“你怎麼這樣沒用?”“這種簡單題 ,跟你講無數遍了,還錯!”……你每一句發洩的話,都會給孩子的自信以打擊。長此以往,孩子就會懷疑,考得不好,是因為自己太笨,根本沒法掌握要學的知識。自信是人生前進的風帆,沒有自信的人,無法到達勝利的彼岸。

4、不要跟別的孩子比較。“同桌這次考多少分呢?”“樓上小明為什麼比你考得好?”“你看人家小芳,每天回家就做作業,所以成績比你好。”“唉,如果你像玲玲那麼愛學習就好了!”

都說,“老婆是別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本來,這句話,是對不客觀評價人和事的一種諷刺,但有時候,主觀一點,特別是在自己孩子面前,不拿真實情況比較,是對孩子自尊心的保護。不要以為,孩子小,就沒有自尊心。在他們小小的心裡,也會悄悄地說:小明那麼好,讓他做你兒子好了,我走!雖然沒有付諸行動,但想法卻在心裡生根了,會成為某天衝動離家的一個心理動因。或者,產生逆反情緒:我就這樣,怎麼著?愛咋咋的!

再說“三應該”:

1、及時溝通,做孩子的朋友。孩子沒考好,自己也在尋找原因,並不是我們表面上看到的毫不放在心上。這時候,家長要趁熱打鐵,以朋友的低姿態跟他一起探討。當然,家長這種姿態,應該是一以貫之的。在孩子面前,既不能凜然不可侵犯,也不可像奴僕一樣,任孩子指使。做孩子的朋友、人生引領者,才是為人父母者應有的姿態。

2、應該和孩子一起分析考得不好的原因。既然孩子在意某次沒考好,那就說明,他是在意的。這時候,家長最應該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分析沒考好的原因:是考前準備不足嗎?睡眠不好造成的嗎?是審題不清、方法不對嗎?是時間沒掌握好嗎?是情緒不穩定嗎?最近有沒有發生什麼事?……

找出原因,才能對症下藥。這時候,不妨拿一張紙,列個清單出來,然後一個個排除,真正的原因就會浮現出來。

3、找出孩子的進步,再指出問題所在。人際交往指南告訴我們,指出別人不足時,應先表揚對方優點,然後委婉指出。對孩子亦當如此。不能因為是自己的孩子,便可以單刀直入,不講究方法。先找出進步,不僅可以保護孩子自尊,還有利於打開他心理設防,為下一步溝通作鋪墊。孩子沒了牴觸情緒,後面的溝通就順暢了。

4、鼓勵孩子,培養孩子自信心。“自信人生兩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自信能讓天資平庸的孩子變得優秀,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家長平時要多給予孩子鼓勵,令孩子建立自信。當然,鼓勵也不是盲目的,不能動不動就說“你好棒哦”,說得太多太濫,鼓勵的效果就會打折扣,孩子也會認為,自己怎麼做都是對的,怎麼會犯錯呢?這樣,就走到反面了。

5、家長應做出表率,陪孩子一起成長。“欲正人,先正己”,什麼對孩子最有說服力?家長以身作則,最有說服力。孩子沒考好,排除客觀原因,一般來說,主要還是主觀上不努力。但是,光靠說教,並不能使孩子產生共情。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家長做出表率,和孩子一起成長。比如,這幾年,我在平臺上寫文章,基本是是日更一文。白天要上班,只能利用晚上時間寫作。我和孩子共一間書房,我寫文章,他寫作業。我們互相鼓勵,一起堅持。有時候,我感覺疲憊,想偷個懶,兒子會問我:“今天的作業(寫文章任務)完成了沒有?”這樣,兒子就養成了按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設想,如果家長自己在客廳看電視,卻要求孩子去寫作業,孩子就會不服氣:憑什麼你們玩,要我一個人做作業?即使你不做別的事,也可以陪在孩子身邊,靜靜地看書。

然後說“四反思”:

1、平時是不是太嘮叨。嘮叨是一種無意義的重複,說得多了,邊際效應遞減,最後毫無作用。所以千萬不要做個嘮叨的家長,做不到“一句頂一萬句”,至少也是“有一說一”(這裡取字面意思而已,不要鑽牛角尖——作者注)。話不在多,在於精,在於說到要害處。

2、對孩子是否訓斥過多。被訓斥過多的孩子,會嚴重喪失自信,感受不到家的溫暖。以前農村裡孩子多的家庭,這種情況常見。兒時的訓斥和否定,會在孩子心中留下一生的陰影,甚至成為他性格中致命的缺陷。

3、是否提出不切實際的過高要求。無論如何開發,人的智商其實是有天花板的。孩子天資如何,父母應該心中有數。對孩子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會令孩子痛苦,感受不到人生樂趣。有一個朋友,孩子經常考年級第一名。偶爾一次"考砸了”,考到十名開外(全年級一千多人,第十名其實已很厲害了),便痛心疾首,逢人便說,孩子這次沒考好。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每次都要考第一名,這樣的要求所帶來的壓力,誰能承受?

4、是否為孩子包辦一切。主要講講作業輔導。現在的家長都有能力輔導小學到初中學段的孩子,但這個過程,也是相當痛苦的。所謂“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這是家長輔導作業時受盡煎熬的真實寫照。有沒有想過,孩子寫個作業,你也要包辦,以後到了高中大學,還能包辦到底嗎?重要的是養成學習的好習慣,家長要學會放手,孩子的路,終究要自己走。包辦一切,自己痛苦不堪,也不利於孩子成長。

總結:平心而論,學習這件事,絕對是痛苦的。家長要努力為孩子創設一個愉悅的學習環境和氛圍,讓孩子能夠“痛並快樂著”。一次考試的失利算不了什麼,萬不可因此令孩子喪失信心,對學習感到厭倦,從而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甚至一生的幸福。


毫米


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彙報成績的這一幕應該會在很多家庭中上演,成績好固然皆大歡喜,可如果成績不盡如人意呢?

最近,一位孩子跟我抱怨,說她平時學習成績蠻好的,父母經常還在親戚朋友面前誇獎自己,但不幸的是今年高考她發揮失常了,本該上一本的重點大學,卻只能上二本。

父母更是很驚訝的對她說,要不把查詢高考的網頁關閉了,再重新查一下,會不會是系統弄錯了。她聽了父母的話,關閉查詢頁面,又重新輸入姓名,准考證號等信息,結果查出來的成績依舊是那樣。

當她仔細的看著每一科的得分時,突然間,她的父母坐不住了,頓時態度大變,立刻破口大罵,並罵道:“丟人現眼,腦子裡灌漿糊了,簡直就是豬腦子,白養你了”。

她的媽媽更是在一邊嘀咕說他們現在都不敢出門了,更不敢向親戚朋友說了。

現實中,可能類似的情況還很多,孩子在考試中沒有考好,父母就會責罵,他們總覺得自己花錢以及花心思供子女讀書,卻換來了不盡如意的成績。

其實,有這樣心理的家長不在少數,他們把對子女的親情和愛護當成了一種交易。

如果沒有考好,一些孩子的內心肯定比父母更加的傷心和難受,這時候他們需要父母的安慰和鼓勵,而不是責罵。

我們不妨來做個角色扮演,你和伴侶分別扮演孩子和家長,讓你的另一半對你讀出以下的話:

別人家的孩子都能考第一,為什麼你不行?你是豬腦子嗎?

這麼簡單的題目都會做錯!你這樣的成績,說出去丟人,你不如趁早收拾包袱去掃大街!

我們為了你,耗費了多少精力,你能不能長點記性、爭點氣?

聽完這些話,你的感受是什麼?開心還是傷心?

家長需要認真的去跟孩子交流,鼓勵孩子不要灰心,幫助孩子分析這次考試失利的原因,並幫助孩子一起改正那些考試時所犯的錯誤,這樣做的話,孩子才有信心面對下一次的考試。

其次,父母在孩子告訴成績之後,考的不好的,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對孩子露出失望的神態,要知道孩子自己已經很傷心了。

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沒關係,我們分析一下這次考試失敗的原因,下次努力就可以了”,而不要拿孩子去跟別人對比,說什麼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之類的。

如果家長不能正確看待孩子的分數,適當引導孩子對待分數的態度,後果會很嚴重,很有可能傷及到孩子的自尊。

我們責罵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所以幫助孩子一起找到原因才是關鍵,制定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和計劃,一點一點,陪孩子一起各個攻破。

在這個過程中,用你的細心和耐心去觀察並讚美孩子的努力,與孩子一起分享每一點進步的喜悅。只要有父母的用心陪伴,每一天都會有進步。


卓育英才



第一,直接幫孩子分析考試失敗的原因,總結經驗。

待孩子冷靜下來的時候,仔細的幫他分析一下考試失敗的原因,是粗心大意,還是看錯題目還是知識點的錯誤,仔細的分析一下,就這麼回事,爭取以後的考試犯相同錯誤,爭取下次考試取得成功。

第二,正確的面對挫折,不需要過多的安慰。

現在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挫折教育,都是溫室裡的花朵,考試失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哪怕是中考或者說今後的高考也是如此,應該學會正確的面對失敗。記得2006年我高考495分,與二本線剛好相差7分,可以說高考失利。父母是農村的,父母沒有知識文化,對高考一點也不懂,只是說了兩句安慰的話,完全靠自己,正確的面對挫折,接受挫折,總結失敗的經驗和教訓,爭取以後考好一點。


第三,我覺得家長應該轉變觀念,讓孩子學會獨立,正確引導和鼓勵孩子。

孩子終究有一天會慢慢長大,會脫離父母的呵護和幫助,獨自一個人走天下,父母應該儘可能的讓孩子學會獨立,學會一個人正確的面對成功與失敗。


教師資格證持有者


真誠的讚賞和鼓勵是孩子成長的內在動力;而真切的指導和幫助是孩子成長的外在助力。我們做家長的要善用這兩個甜蜜武器,尤其對成績差的孩子。

我兒子今年五年級,之前成績不好,我天天因為這個生氣,吵他罵他,甚至動手打他。可是基本上不管用,並且他的性格越來越唯唯諾諾。我後來反省自己,覺得管得太苛刻讓他沒有信心,沒有給他幫助讓他對功課無能為力。後來我不吵不罵,找到優點再誇幾句,每天幫他輔導功課,和他一起攻克難題。他的成績慢慢就上去了。



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學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付出巨大的時間和精力,可以說孩子是用整個身心來做這件事的,但他還是有搞不定的時候,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的不是家長打罵式的激勵,他需要我們的鼓勵和幫助。

1.每個孩子內心深處都渴望得到讚賞,而不是打擊 。盧梭說:人類天生的唯一慾念是自愛。每個孩子都有積極向上的本性,而我們的任務就是喚醒他積極向上的本性,促進他生命的發展。

而喚醒他們積極向上的本性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真誠地讚賞。 對他學習上的每一點進步,真誠地加以讚賞,可以強化孩子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滿足其成就欲,並能使孩子的內心獲得力量和希望



2.孩子的學習真的並不像我們想的那麼簡單,他需要幫助。 我們成年人總覺得學習是多麼簡單的事,不就是那幾個字母嗎,不就是幾道數學題嗎,怎麼就學不會呢,一定是沒盡力,一定是貪玩。這樣想著,就忍不住呵斥他,甚至動手打他。

其實孩子的學習真的不是像我們想的那麼簡單,不然的話,我們為什麼不是清華北大的高材生。

當我們理解了孩子的時候,我們就要給他實實在在的幫助,而不是毫無用處、反而起到反作用的打罵。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他幫助,幫他渡過難關,他的學習才能有起色。



3.要讓他體會到學習上成功的樂趣。 沒有一個人喜歡當失敗者,孩子尤其如此,如果可以,他也不願意當那個總考試不及格、被同學嘲笑、被老師批評的人,他只是無能為力。

長期的無能為力已經讓他們麻木,破罐子破摔,沒有體會過成功的喜悅,就更覺得學習沒有樂趣,學習帶給他們的只是深深的無力感和痛苦羞恥,他更厭惡學習。

要想辦法讓他們體會到學習、成功帶來的樂趣和驕傲,幫他們建立起學習的信心。降低難度、實施幫助、及時誇獎,給予獎勵都能給他們帶來樂趣,這些方法都可以試一試。一定會有效果,多動腦筋,找找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終將長大


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兒,這話無論是七十年代,八十年代還是現在,似乎都不過時。

剛剛看完小歡喜,劇情真的很接地氣,很真實,不同的學生層次,不同的家庭背景,平凡人生中的喜怒哀樂,讓人身臨其境。

記得有一段方一凡考試有一次靠了450,比之前進步了50分,他爹媽高興壞了,立馬領孩子去吃大餐,慶祝,但當班主任打電話說明情況後,原來是這次考試難度降低,雖然分數提高,但和之前相比並沒有太大差別,聽到這,他媽氣哄哄的走人,孩子連飯都沒吃完。

這父母的心情隨著孩子的分數就像過山車一樣,時好時壞,時起時落,情緒也不穩定。

很多人都說,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學習好也不是將來就一定有出息,但哪個家長又不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全力準備,只為十二年後的高考?

這無形中就給孩子增加了壓力,讓他們覺得自己現在的學習,就是為父母學的,分數就是為父母考的,為了實現他們的心願。

很喜歡小歡喜裡的那些孩子們,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的夢想,喜歡天文的,喜歡物理的,喜歡錶演的,喜歡賽車的,無論喜歡什麼都有自己想為之努力的方向,回想自己當初的高考,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考什麼?想上哪個大學,又有多少人是這樣?也許沒有夢想才是最可怕的吧。

孩子考不好,是一時疏忽,一次不理想,還是一直就是這樣子?又回到小歡喜上,特別喜歡裡面季洋洋的媽媽劉靜,給人的感覺總是那麼優雅,端莊,平易近人,和她聊天就像能平復人煩躁的心一樣,能讓你瞬間安靜下來,他兒子學習成績一般,她從來不責備,不大吼大叫,不批評指責,只是疏導,引導,然後想辦法解決,比如找輔導老師,找家教等等,但從來沒表現出孩子成績不好自己有多焦慮,有多著急,永遠給人沉穩的感覺。

也許和自身的家庭教育有關,也許和家庭背景有關,但無論如何,當孩子成績不好時,可以肯定的是責備無濟於事,最不應該採取的辦法就是責備。

和孩子聊聊,找找原因,是因為這次考試就是難?還是因為自己疏忽大意?或者因為確實不會?找到問題所在有針對性的解決,如果真的已經盡力了,孩子成績就是這樣,也不用焦慮。

只要有夢想,併為夢想努力,條條大道通羅馬。


沐小熙


作為學生,考試成績有浮動試非常正常的。孩子哭得很傷心,直接原因是考試沒考好,其實背後的原因是由於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產生的挫敗感,孩子沒有辦法處理好,所以情緒崩潰了。

我之前也遇到過這種情況,我的英語成績一直是再年級中都是前幾名,但是有一次考了70多,就特別受不了,消沉得不行。但是我哥當時是學校的老師,他給了我很多幫助,分享一下,希望能夠幫到你。

同理心——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負面情緒

當時沒考好,我情緒很低落,我哥就只是跟我說“你今天這麼鬱悶,是英語沒考到前三嗎?”,這一句話就足以讓我釋放情緒了。我感受到他是完全能夠理解如果我的鬱悶、挫敗感等負面情緒,所以就會覺得他懂我。

其實每個孩子都會遇到受挫的情況,這時候孩子可能會對自己產生不自信、懷疑。比如孩子數學沒考好,她這個時候就可能覺得自己笨、沒好好學等,所以各種負面情緒,導致大哭。

這時候父母最重要的不是給孩子純粹的鼓勵,跟她你一點都不差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先讓她覺得你懂她,比如說問孩子,這麼傷心除了成績不理想,還有其他原因嗎?客觀分析這件事,避免讓孩子自己給自己貼標籤。

必須要讓孩子知道,生活中不會事事如意的,成績不理想是很正常的,一次成績並不能代表她的能力。

幫助孩子更深的瞭解自己的負面情緒的來源,她才能更好的處理。

當孩子受挫的時候,父母的責任不是帶孩子擺脫這種負面情緒,而是從情感上支持孩子克服負面情緒,自己成長。

一起尋找原因和解決辦法

讓孩子感覺到你理解她,等情緒平復之後再一起分析,到底是什麼原因。

當然,這個可能要等試卷下來,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分析。

無論是什麼原因,這個過程主導的都應該是孩子,父母要做的就是支持和建議,千萬不能去跟孩子說你看這個就是你粗心了什麼的原因,等孩子說,這樣效果會更好。

如果是題比往常難,大家都沒考好,這時候也要適當地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之前的情緒崩潰,不是一種很好的處理方式。

教會孩子正確應對失敗

孩子一生中會有無數次受挫,失敗,父母想要讓孩子生活在沒有失敗的環境中是不可能的,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教會孩子正確應對失敗和不如意,擁有良好的心態。

引導孩子認識到失敗是進步的機會,能讓自己看到更多不足和發展的空間;讓孩子學會管理情緒等等,我正在寫的長文就是這個話題,在這裡就不全寫了。

總結

接納孩子的情緒,等她想談的時候再一起討論分析,無論是擁抱還是靜靜陪她坐著,讓她感受到你的支持是最重要的。

和孩子一起找到考得不好的原因,和能夠進步的辦法,培養她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給孩子更好的財富,能夠令她終身受益。

教會孩子客觀看待考得不好這件事,正確處理負面情緒,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可以幫助她更好的發展,除了成績,還有更廣闊的世界!

希望能夠幫到你~


森蘭姐姐


孩子沒考好,誰最傷心?

女兒曾經問過我:媽媽我考78分你不嫌少?

我說:不嫌少!不管考多少分,都是你辛辛苦苦掙來的。如果你自己覺得少,我想你自己會努力的。

孩子考完試我一般不會主動問成績,孩子一般都憋不住,會主動告訴我。如果孩子成績很理想,她很滿意,我會恭喜她,也會告訴她:我女兒真棒,你學習那麼認真,而且從來不用媽媽操心,有這樣的好女兒,我太幸福了。

如果考試成績不理想,我會先共情她的難過,讓她知道,一次成績並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實力,而且分數低恰好能看見自己學習方面的問題,把問題解決了,就好了呀。這樣以來,問題就變成了資源,也讓孩子從小就明白:分數不是一切,要靠實力說話,分數起起伏伏很正常,只需要分析一下得失,及時糾錯就行了。


慧心空間


記得有一次我的孫子期中考沒發揮正常,分數不理想,他悶悶不樂,叫他吃飯也愛理不理。我開玩笑對他說:“什麼絆了一下跌了跤,是吧。爬起來繼續前進是好樣的,吃飯,吃飽了再跟他們拼一個!"我並做個摔跤的樣子,他笑了,拿起筷子就大口大口地吃。

後來,我與孫子一起探討失誤的原因,並鼓勵他方方面面應注意的事情。我說:“失誤在所難免,打過敗仗才能成為將軍。"

從那以後,他的抗壓力增強了,不管大考小考都能從容面對。雖然也會有小幅度忽進忽退,我跟他說是正常現象,因為大家都在努力,前面那個位子沒人買下來,誰都可以坐,但要爭取,盡心努力了就0k。


化龍263


我家大寶今年三年級,一二年級都說是打基礎,三年級才是正式小學,我們都是在家務農的,每次輔導功課他吧都氣的說!這孩子像誰呀笨死啦,他爸就說每次考試不能低於95以下,要不只要不上學就去田裡幹活[捂臉]最近英語考試98分,數學老師100分,總體來說我家大寶還是可以的


珍惜三寶


你這種情況我經歷過。孩子當時數學前5,語文後5.偏科的厲害。在學校也不是很聽話。高一的時候,班主任經常請去喝茶。我每次回家,啥都不講。只有平時大家一起談的時候提點一下。孩子心裡其實很明白,多講無益。但是我也明確的告訴他,上大學要到達多少分,上高中要到多少線。我們這邊高中錄取是50%,就是一半的人要淘汰掉。還是讓孩子明確自己想要的吧。家長給他們一個寬鬆的氛圍,不要每天逼。(包括變相的逼)。孩子自己要,事情就容易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