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前線黨旗紅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新疆庫車市東城街道英阿瓦提社區轄區內有火車站、庫車傳染病醫院、庫車中天物流園等單位和企業,防控形勢最複雜,22名黨員幹部接到抗疫命令,用自己的鮮血和汗水,在防控一線持續奮鬥了一個月,確保轄區無疑似病例、無確診病例,保障了轄區居民的安全,唱響了一曲抗疫讚歌。

一天之內宣傳到戶

英阿瓦提社區轄區內有6家行政事業單位、7家企業和4個居民小區,其中,飽含了火車站、火車站果蔬批發市場、中天物流園和傳染病醫院、公交車站等單位,是庫車市人員流動量最大的社區,正常時節每天的客流量達8000人次。

除夕日,社區接到通知,要求全員上崗,迅速做好疫情防治宣傳與培訓。

“本來我們已經忙了一年了,節假日大多沒有休息過,大家很疲憊,突然接到緊急通知,要求我們社區幹部24小時在崗,大家知道疫情嚴重後,不到一小時, 22名黨員幹部全部到崗。我簡單地給大家做了培訓,然後把大家分為4個小組,到各企業和小區開展宣傳培訓。”社區黨支部書記劉可琴說。

接到任務,普通黨員努爾豔•依米提立即趕到天康小區,找到樓棟長,對市民展開了宣傳和培訓。天康小區只有6棟樓,雖然居民少,但由於地理位置特殊,居民來自全國各地,不但有海南、廣西籍的,還有吉林、遼寧籍的,不少居民一到過年,都開車回內地過年了。

“經過逐戶宣傳和調查,我才發現我們面臨的情況非常複雜,特別是有個別已經回到內地的人員,突然又回到庫車,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壓力。”努爾豔•依米提說。

社區幹部們逐戶開展疫情知識教育培訓,不到一天時間,就把所有居民全部宣傳到位,走訪居民2200餘人,撥打電話1030餘,發放《疫情防控告知書》7000餘份,樹立宣傳音箱6個。

“我們轄區比較特殊,大家養成了強硬的工作作風,一般都能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務,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更加體現出黨員幹部們特別能戰鬥的能力。”社區主任玉素普•艾買爾說。

一月之內服務3780餘次

2月20日11時許,庫車市天康小區的腎病患者亞森•塔土克要到醫院做血液透析,他剛穿戴好,庫車市東城街道英阿瓦提路社區黨支部副書記尚禮華就帶著社區幹部來到他家,將他送到了醫院。

“從除夕到現在,我每個星期都要做三次血液透析,每次都是社區幹部來接送我到醫院的,我太感謝他們了。”亞森•塔土克說。

20日凌晨一時許,玉素普•艾買爾得知百商小區1號樓下水道堵塞,親自下去探查,發現不到一棟樓的下水道堵了,13棟樓的下水道都不順暢。

“大家都在家防疫,如果下水道堵了,必定會影響到大家的生活,我們要立即疏通。”他接來了維修人員,和他們一起忙到21日早晨天明,終於清除了堵塞。

劉可琴介紹,特別是疫情暴發以後,他們建立了6個微信群為居民服務,每人服務100棟樓的居民,服務的項目涵蓋了居民的方方面面,包括購買蔬菜、藥品、米麵等日常用品,修理暖氣、自來水管道、下水道、電路、網線等,代繳水、電、氣和寬帶、電話費等,代接、代送和訂購服務,截至目前已服務群眾2200餘人,服務次數3780餘件,解決了群眾日常需求。

2月21日飛往杭州的庫車天康小區居民郭永洲說:“無論我們什麼時候給他們留言,他們都不煩,並及時為我們服務,真體現了為民服務的精神。”

讓黨旗飄揚在每家每戶

隨著疫情的發展,英阿瓦提社區黨支部意識到必須要打持久戰,他們在2月初就做出了新的部署。為了積極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他們鼓勵各個社區成立臨時黨支部,全體黨員分佈在各個工作崗位,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進行聯絡溝通,帶頭積極做好各個防疫點的防控工作。

“我們各單位、各企業、各小區的黨員幹部積極行動起來,參加志願活動,通過報紙、微博、微信公眾號和融媒APP等平臺,大力宣傳防控防治知識,教育引導居民群眾辨別核實疫情輿論,積極發出正確科學的聲音,做到不信謠、不造謠、不傳謠。”劉可琴說。

據瞭解,疫情發生以來,黨員志願者每天把最新信息告訴居民,耐心勸告大家少出門,做好防護措施。從上級發佈的政策文件、衛生部門的防疫常識,到社區發佈的轄區動態和安全提示,都在群裡時刻分享著官方發佈的準確信息和防疫常識。

“我們還將居民167名從內地趕回的人員定崗定責到每個黨員身上,落實1-2名黨員定期看守,隨時傳遞彙報情況。”劉可琴說,必須做到疫情在前面,支部靠前指揮,黨員決不後退。

百商小區的孤寡老人楊近幫感動地說:“孩子們給我買菜、買糧食,有啥困難解決啥困難,真跟我的兒女一樣啊。”

堅守的背後是初心

疫情阻擊戰打響,英阿瓦提社區黨員幹部始終堅持在“防控點”執勤,要麼就在“防控點”為居民代購生活用品。

庫車市農業農村局駐社區工作隊第一書記、隊長努爾尼沙•扎克爾的孩子從內地回來後,他主動報到社區,讓孩子進行隔離。

面對孩子的困惑,努爾尼沙•扎克爾說:“孩子,我不是不愛你,隔離是為了你好,也是為了我們家,更是為了社會好。”

阿依加瑪麗•艾拜的女兒5歲,由於是早產兒,孩子的行動有困難,她只好將女兒送到婆婆家裡。

努爾豔•依米提丈夫24小時在單位,她接到到單位上班的通知後,犯難了,畢竟一個孩子3歲,一個孩子5歲,往哪裡送呢?她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將孩子託付給鄰居,自己上班了,可是,到了晚上,等她想起孩子們的時候,忙給鄰居打了電話,讓鄰居把孩子交給78歲的公公。

她讓朋友給公公買了15公斤紅蘿蔔、15公斤恰瑪古、10公斤菠菜、10公斤西紅柿送去。“公公雖然因病長期躺在床上難以走動,可還能看著兩個孩子,稍微放心,我給他們買這些菜,都放得久。”努爾豔•依米提說。

2月23日,孩子們用社區幹部的電話給努爾豔•依米提視頻,看到孩子們拿著菜刀趴在案板上將西紅柿剁成一塊大一塊小的,她哭了。

“現在是最困難的時期,我不能給你們愛,等疫情結束了,媽媽加倍送還你們。”努爾豔•依米提流著淚說。

“疫情就是責任,我們雖然困難,但為了眾多居民的安全,我們願意犧牲自己,保障市民的健康。”古麗尼沙•買買提和瑪依拉•吐松兩位社區幹部在入黨申請書裡寫道。(龔喜傑 尼亞孜•熱合曼)(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