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每天都在消失”的農村大家怎麼看?有什麼好的建議?

夢中的老房子


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東西必然會被時代所淘汰。就像曾經風靡全國的小靈通和BB機,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變成了人們的記憶。


因為社會在發展,農村的生活條件在提高,所以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待在農村,也不甘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了,大家更向往燈紅酒綠的大城市。誠然,城市裡面基礎設施完善,醫療教育更加規範和強大,發展機會也要比農村好的太多,所以很多農村出去的人都努力的在城市裡紮根了。大部分都是一年裡面只有春節回到農村老家過一個年,跟長輩、朋友見一見面,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連老家房子都坍塌完的。這也就導致了農村人口越來越少,也就出現了題主說的“每天都有農村消失”這種現象。


那麼有什麼好的建議呢?

其實我們大可不必在意這種現象,就像我開始也說了,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現在的年輕人基本已經沒有人種地了,也基本沒有人會種地了,而且會種地的老年人也越來越少了,所以以後的農村肯定會向農場的方向發展。我國近幾年提出的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的新理念,主要要把傳統的耕種方式給淘汰。以後中國的農村我感覺會傾向於農場的發展方向,集中新農村,耕地集中化,鼓勵企業在鄉下創業。所以不必擔心農村會全部消失,它只不過會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出現在大家眼前。


楊北


農村,字面理解就是農人聚在一起居住的地方。

我們村裡五年前出外打工差不多一半,這幾年跑回來種農業的一百多人,在城裡的也有十幾個回來。

個人覺得農村消失只是假象,雖然隨著很多人外出打工,由農民變成民工,自然農村裡的人就少了。外出打工較一般的農活來說,收入高一點,還輕鬆,所以現在年輕的大部分喜歡出去打工。

打工有錢了,或者在家裡種植有錢了,為了孩子的讀書問題,很多人又得在城裡買房。像我們村,屯裡沒有小學,村裡只有到三年級,四年級就得去鎮上讀,初中只有縣裡有,很多放不下孩子的,有錢就去縣裡市裡買房,為了能管理照顧孩子。

隨意城市人口的增加,環境是越來越不好,搞不好有錢的城市人都跑到鄉下居住,那時就不能叫農村為農村了,只能叫村子,因為他們不幹農活。

風水輪流轉,農村變城市人喜歡的,城市變農村人喜歡的。


飛嗨志


我講我的老家吧,以前逐漸消失是年輕人打工有錢了喜歡在城裡買房,方便自己更方便小孩讀書,因為村裡小學拆了,鎮上中學拆了,小孩都書需要一個大勞動力去租房子守護,不然,讀幼兒園就得住校,所以很多地都沒人種了,因為種地的老人(我家媽是不幹活就說全身痠痛的人,很多這樣的農村老人,不是不孝)要進城看孫子讀書。如果租房子一租就是十幾年,還不如買。現在國家政策更好了,獎勵村民異地搬遷。我老家就只有幾個在城裡呆不慣的的老人了,比如我爸媽,星期,暑寒假必回老家



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農村好多房子都空了,農村的年輕人不想在農村過一輩子,都紛紛離開了農村,跑去大城市去打工,有些上學後也不會回到村裡了,在外面穩定後就把老人也接走了,一戶兩戶的走了,慢慢的發現村裡人越走越多,人沒了村子就沒了。有的年輕人結婚的不去城裡也都在鎮裡買了樓房,父母年紀大了也都和兒女一塊生活,村裡的房子也就空了,慢慢的村裡一戶兩戶,三戶五戶的人越來越很少了。

村子沒了是好是壞?

我也是農村人,農村是農村人的根。照著這個形式發展下去,糧食越來越不值錢,農民掙不到錢了,被迫著也得離開農村。大家走了,村子就沒了,感覺農村人的根就不在了。

村子不在了,耕地就變多,興許改革后土地都收回了,那離開農村的農村人就真的了無牽掛了。

南方好多村子都沒了吧,聽說有統計說中國每天消失80個村子,這還是五六年前的統計數據。我的家鄉村莊會不會變成這樣,等我到了父母這個年紀,不知道老家的房子還在不在,老家的人還能剩下多少。我這代人對農村還有情懷,我的下一代、下兩代就沒有農村的概念了,到時候村子都沒了,爺爺奶奶都不在了就再也不會回農村了。

將來有一天農村人全變成了城裡人,去城裡打工賺的還是辛苦錢,農村人高價買了城裡的房子,繼續過著苦日子。原來的城裡人呢,他們可以把房子租出去、賣出去,可以去農村安逸的養老,而且手裡有大把的錢,城裡人變成了“新農村人”,農村人變成了“新城裡人”,不變的是吃苦的還是那些真正的農村人。





豫東小夥兒


這問題正是我現在經歷的,我家去年就拆遷了,而且我們周邊的村也都在陸續的拆遷。

具體怎麼說呢,對於國家是好事情,國家需要發展。對於我們個人來拆段了我們的家鄉情,真的不是錢的關係。我現在租的房住著,一直感覺不實在。特別的不實在。

任何事情都是兩面性質的




0910咸陽小夥


你好我是鄉村阿仔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時光荏苒作為一個出生在農村的80後見證了農村的衰落和興起,關於為什麼農村會慢慢消失未來農村會怎樣我發表下我的看法:

一,農村為什麼會消失,我國本來就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改革開放前由於農村條件落後交通信息不便等因素,很多農村人對外面所發生的事瞭解甚少。很多農村特別是偏遠的山區連一條公路都沒有僅有的羊腸小道是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最近的小鎮趕集一趟來回好幾個小時。如此封閉的農村農民除非是採購一些油煙等必需品外一般很少外出;自給自足的生活一直延續到改革開放,隨著國家經濟發展特別是國家對農村的基礎設施改造,農村道路和電網都有所改善,農村人也能夠及時瞭解外面發生的變化。很多農村年輕人走出大山去外面尋找機遇,漸漸也熟悉了誠實的生活反而忘記了農村人祖輩傳下來的農耕本領。經濟的收入和對城市的嚮往使的很多農村年輕人逃離了落後的農村,偏遠的農村因為沒有新一代的農民接班留下的多是日漸衰老的父輩和軟弱無力的幼兒農村也失去了發展的動力,漸漸很多農村人走屋塌屋院雜草叢生再也沒有往日的生機也許若干年後都會迴歸自然。

二,未來的農村,上面我們說了農村在慢慢消失,但其是真正消失的是那些偏遠落後生產力低下的農村,而那些偏遠山區的農村人也有很大一部分般進了山下發展較好的村落,所以農村有的在衰落但也有發展較好的農村,那些交通便利的農村近些年國家的大力扶持下經濟發展已經多遠化,所以也有很多人留下來願意發展和創業。這部分農村不會衰落反而會發展的更好,所以未來新農村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總之偏遠地區的農村衰落也不足為奇這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經之路,只有這樣國家才能將更多的財力物力投入到適合發展的新農村,農村振興才會實現;這就是我的觀點不足之處請見諒。






鄉村阿仔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談談個人看法,本人就是農村人。首先農業,農用耕田及大棚養殖都是“萬農之本”。這句話不難理解,相對於國家“以民為本”都是同樣重要的。而民以食為天說到底都要好好生活下去。從下圖中不難看出農村問題所在,自己拍攝情況。目前農村沒有過多的人去種田或者種植其他農作物。很多良田都是雜草塘。但是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呢,因為農村人他也要活下去,他也要生活是吧,很多農村人就有一個想法就是,我在家種一年的田收到的糧食也就那麼多,你也不可能去賣對吧,尤其是南方地區,每家每戶也沒有太多的田地最多也就倆三畝田地,而這倆三畝田地我要去用一年時間打理,那麼不如出門打工,打工一個月5000來算,一年吃喝算下來也能落倆萬存款,那麼何必要去自己種田呢,不如買著吃。人往高處走,誰不想過好日子,這種思想不奇怪,但是話說來長期性的這麼一個局面下去,肯定也不是一個辦法,因為等到農村良田變荒田數不斷增加,最後農村農業這一塊也會出現嚴重缺口,到時候就會出現農副產品脫銷跟不上。那時就會失去農業的平衡發展了。那麼如何解決農村農業發展問題,個人看法就是以鄉鎮扶持的單位農業發展和建設等,讓無業者和沒有技術手藝者可以去上班,再一個就是農民自己搞種植或者養殖農副業,政府能夠為民出臺優惠政策和著實為農業發現著想,這樣也能幫助農民落實收入問題也能做好農副業發展缺口問題,更能落實農村資源荒廢問題。








大家好,這裡是地鍋的味道,對於“每天都在消失”的農村,我的看法是。

首先是國家的政策,隨著合村並鎮的進行,一些不適合人居住,條件差的村莊整體搬迂。進行新農村建設,改變以住農村人的生活方式。

再就是隨著在城市買樓潮的到來,一些有經濟條件的人,到城市買樓居住,擺脫了農村生活。造成了一些空心村的出現。

我建議也是國家現在正在進行的,振興農村經濟戰略。加大對農村的投入,進行了一些農村合作社的建設,出現一些種田大戶。以此來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只有經濟發展,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到農村,建設農村。

好啦,我的知識有限,只能和朋友們分享這些,謝謝!


地鍋的味道


說實在的,這個問題我在10年前就問過,也和很多人討論過,甚至吶喊過。10年後這真的是一個好問題,真切希望和更多的朋友一起探討交流解決方案。

首先,我們要對農村“每天都在消失”有個正確的認知。

說農村每天都在消失,說的是農村的常住人口,或者說昔日農村的“繁忙”吧,再者就是昔日農村的稀散分佈這一點毋庸置疑。中國雖然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但是人口最多,可人均資源卻是稀少的,科技的發展和規模化又極大的提升生產效率,必然導致農事對勞動力需求的減少,而城市工業化和商業化又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所以農村勞動力從農村轉到城市是必然。與此同時,因為常住人口的減少,農村的一些文化也在減少和消失。

然而,農村人雖然少了,但是農村的發展和產出卻沒有消失,反而是更多了、更好了、農村的生活品質也大大提升了。所以,說農村每天都在消失是有失偏頗的。

其次,對於“每天都在消失”的農村,我們也必須保持警惕(這也是10年前我吶喊的原因)。

農村人口的大量減少,甚至出現的空心村、老邁村、荒蕪村,這在局部區域已經成為一種嚴重的社會現象。要知道,中國人均資源少,特別是土地資源少,土地資源又要承載全體中國人的生存需求,農村勞動力進城以後留下的大量土地絕對不能“消失”,而且要盤活,這是政府各級部門需要認真面對的問題。其次,在處理土地“消失”的問題上,最好的辦法就是,藉此機會進行農村權力的變革,讓分散的土地規模化、集中化、機械化、科學化發揮效益,真正實現農村產出的提質增效。再者,就是要積極的提升農業人的專業化水準。最後,我個人以為最有效的就是能夠進一步改革體制機制,能夠發展鄉賢,讓能人回村,真正以市場手段發展農村,這樣既留住了人,還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還為城市舒緩了壓力,一舉多得。


富硒清遠雞開創者


順其自然,沒必要糾結。

消失了的,大都是生態條件,氣候條件惡烈,很難解決吃住行,或不適應人類溫飽的山溝、岇梁、腰峴。

人往高走,水往低處流嗎?有誰會把一片好端端的分水寶地扔下,遠走高飛了呢?

農村好的傳統應該走哪帶哪比較合適;有福同享,有罪同受應該走哪帶哪;一家有事,百家來幫,應該走哪帶哪。

國家支持走城鎮化道路,但沒有讓誰別管父母,自個去走城鎮化道路?

沒有讓誰啃幹父母去走城鎮化道路?

沒有讓誰扔下媳婦、孩子讓父養活,自己帶個小三去走城鎮化道路?

更沒有支持誰,說謊騙光父母錢財、讓父母背一屁骨債,上吊死亡後,去走城鎮化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