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塘湖镇沈村,全村参战,好样的

这个世界没有鬼,但有了冠状病毒这个魔鬼。于是,也就有了神-----沈村的守护神。寥寥几笔,不足为敬,献给我沈村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

岁末年初,本该阖家团圆的日子,浓浓的年味却被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冲散。尤其在易县塘湖镇沈村,这个仅有132户,378人的小村庄。

沈村特别小,小到有个笑话说,有个卖豆腐的来村,进村喊:卖~~豆~~腐~~,还没吆喝完,人已经出村了;小到经常有人问我们“沈村不是在高陌乡吗?塘湖镇沈村?没听说过”……

因村小、地理位置偏僻,村中没有实业,村中青壮年多在外打工,沈村是典型的“留守村”“空心村”。疫情刚开始爆发的时候,缺乏认知的村民们对村两委号召的“不过年、不走亲戚”等一系列封村举措并不以为然,很快,易县出现了第一例、第二例病例,紧接着又出现各种各样的谣言,一时间人心惶惶,人们六神无主,这时候,沈村出现了这样一批人------

陈小超、张晓军、陈小涛、芮小凯、陈瑞成、陈江波、陈路宁、郭红书等为首的年轻人纷纷去村委请缨,主动要求做义务志愿者,在出入村口的三个主要通道设卡站岗,对来村、出村的人积极宣传防疫知识并劝返;陈小虎、陈小悦等回村大学生则积极利用电脑知识,主动协助两委一一排查、录入村民信息,做到不漏不户、不漏一人;陈浩同志把家中还在哺乳期的孩子用的电子额温计第一时间捐献到防疫点,供防疫人员排查使用;

易县塘湖镇沈村,全村参战,好样的

芮春山、退伍军人芮春海兄弟自防疫工作开展以来,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尤其晚上,总心疼年轻人们,怕他们受冻挨饿,主动替换他们站岗执勤;老党员张艳启,不顾70多岁的高龄,一直在一线站岗,任谁劝说也不回家;

易县塘湖镇沈村,全村参战,好样的

(说明:此图看不清,因为当时下雨)

家境贫寒、瘦瘦弱弱的张丽庆每天背着二十公斤的喷雾器为村里消毒两次-----“我没钱就让我多出点力吧”他憨憨的说;

易县塘湖镇沈村,全村参战,好样的

(他这身打扮,好像十年前就这样。你看到他的鞋了吗)

老干部陈翔,每天早起把村里大小街道打扫的一尘不染,几年如一日;甚至邻村村医王娜也抛家舍业,每天到我村站岗执勤,最重要的,她义务为大家捎送日常物资,保证大家居家生活……请原谅篇幅有限我不能一一写出他们的名字。

易县塘湖镇沈村,全村参战,好样的

易县塘湖镇沈村,全村参战,好样的

易县塘湖镇沈村,全村参战,好样的

“我们村站岗执勤不用派,每天都有人抢着去”村支部书记陈辉骄傲的对视察工作的领导汇报说。

陈辉书记是位女同志,但是自上任以来,巾帼不让须眉。都说要致富先修路,但是她上任修路的第一个目的,不是致富,而是她那段时间跑修路工程时总说的一句话“我们小时候一下雨就没办法出村上学了,现在轮到我们的孩子们了,我说什么也要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影响孩子们上学,修不好这条路,我这个小书记主动辞职”。

易县塘湖镇沈村,全村参战,好样的

(一下雨就会被冲掉的老路,现在已被新路覆盖)

就这样,乡里、镇里、县里、邻村和本村涉及占地的村民家中,她前前后后奔波了两三个月,2019年,我们村子终于有了一条像样的路,没有在泥泞的路上因为上学迟到而嚎啕大哭过的你们,是没办法体会到我们现在走在那条虽窄但平坦的小路上的心情的。

易县塘湖镇沈村,全村参战,好样的

(新路虽窄,心宽为大)

年前,陈辉书记不小心摔断了脚,可防疫工作刻不容缓。她说在家里修养不踏实,不能站岗就每天在村委办公室广播防疫知识,安抚人心。“我现在在家吃点好肉好菜我都觉得没脸,也不知道武汉的人们、医生护士们、志愿者们吃得上吃不上”她的广播内容,也很硬核……

易县塘湖镇沈村,全村参战,好样的

易县塘湖镇沈村,全村参战,好样的

易县塘湖镇沈村,全村参战,好样的

(陈辉:你别写我,别写咱们家的人,多写写别人。所以,你能当我没写呗)

本来骨折的是右脚,结果现在因为走路多,左脚也肿成了包子。其他四位村委见此,主动多担责,白天晚上轮流值班,无任何怨言。易县出现病例后,村委并第一时间开会制定出了彻底封村计划-----让菜贩每三天将菜送到村口防疫点一米处,志愿者分类送菜至村民家门口,这样0接触外界,将村民们紧紧的罩在了一张安全网中。沈村村委的此种做法迅速得到了得到了乡镇领导的肯定并在其他村子推广开来。

他们都是平凡人,疫情过后,他们可能继续去某个工地当苦力,去某个工厂做流水线工人,去某所大学里上学,可是,现在,他们就是我们的战斗英雄、保护神。小小的乡村,因为有了他们,更加安全稳定,更加凝心聚力,更加充满希望。2020的年味虽被疫情冲淡了,但我们的心更团结了。

防疫是一场战争,我们虽然村小,但人人参战,此战必胜!

易县塘湖镇沈村,全村参战,好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