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藏書樓:千年餘韻泛書香

中國著名藏書樓:千年餘韻泛書香

書籍,是記錄和傳承前人智慧的載體。中國人歷來重視歷史記錄與文化傳承,而藏書樓則是民族智慧最好的保存之處,以其規模之大,堪稱“現代圖書館之父”。下面盤點一下中國著名的藏書樓吧!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寧波天一閣

中國著名藏書樓:千年餘韻泛書香

寧波天一閣

天一閣位於浙江寧波市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天一閣佔地面積2.6萬平方米,建於明朝中期,由當時退隱的兵部右侍郎範欽主持建造。

天一閣之名,緣於“天一生水”之說,因為火是藏書樓最大的禍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天一閣現收藏各類古籍近30萬卷,其中以地方誌、登科錄等史料性書籍居多。

北京文淵閣

中國著名藏書樓:千年餘韻泛書香

北京文淵閣

文淵閣位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東華門內文華殿後,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皇家藏書樓。1776年建成,由乾隆皇帝賜名文淵閣,用於專貯第一部精抄本《四庫全書》。

文淵閣坐北面南,閣制仿自浙江寧波範氏天一閣,為三層樓房,樓上通為一間,樓下分為六間,取“天一生水,地六承之”,意在防火。

瀋陽文溯閣

中國著名藏書樓:千年餘韻泛書香

瀋陽文溯閣

文溯閣建於1782年,專為存放《文溯閣四庫全書》而建,另有《古今圖書集成》亦存於閣內。閣後是仰熙齋,東西有抄手遊廊,是皇帝讀書之所。

文溯閣以黑瓦為頂,寓含著“以水克火”之意,因為“北方壬癸水,其色屬黑”,黑是代表水的。而窗柱等不飾紅金等暖色也有著一層“趨吉避災”的用意。

承德文津閣

中國著名藏書樓:千年餘韻泛書香

承德文津閣

文津閣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建成,1954年重建。位於避暑山莊平原區的西部,它不僅是清代的重要藏書之所,也是一處很有特色的小園林。

文津閣的營造方式仿照明代建築的浙江“天一閣”。外觀為兩層,實際是三層,閣中闢一暗層,這樣陽光不能直射到藏書庫。室內油漆彩畫也很考究,深綠色的柱子,藍色封套卷冊,白色的書端,都以冷色為主,給人以寧靜的氣氛。

杭州文瀾閣

中國著名藏書樓:千年餘韻泛書香

杭州文瀾閣

文瀾閣位於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館內。初建於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為珍藏《四庫全書》而建的七大藏書閣之一,也是江南三閣中唯一倖存的一閣。

文瀾閣是一處典型的江南庭院建築,園林佈局的主要特點是順應地勢的高下,適當點綴亭榭、曲廊、水池、疊石之類的建築物,並藉助小橋,使之互相貫通。園內亭廊、池橋、假山疊石互為憑藉,貫通一起。

寧波五桂樓

中國著名藏書樓:千年餘韻泛書香

寧波五桂樓

建於清嘉慶十二年(1807),是餘姚人黃澄量所建私人藏書樓,黃氏上代有兄弟五人,同科中舉,故稱“五桂樓”。又因其周圍有四明山七十二座山峰環繞,又名“七十二峰草堂”。

樓中藏書最多達到6萬餘卷,有“浙東第二藏書樓”之稱。其中《明文類體》在清朝文字獄時期保存了明代四百多家文集奏議,最為史家看重。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寧波抱經樓

中國著名藏書樓:千年餘韻泛書香

寧波抱經樓

抱經樓原坐落於浙江寧波城裡的君子營,建於1777年(清乾隆四十二年)。與範氏天一閣、鄭氏二老閣齊名。

樓主為藏書家盧址,他嗜書如命。藏書規模的形成小部分承自祖上所傳,大部分則從其他藏書家處購得,為得善本,不惜高價。盧址在世時,抱經樓藏書豐富,管理嚴格。1861年抱經樓藏書慘遭劫掠,後被當地商人悉數買回無償歸還。1961年藏書大部再次流失,書失樓存。

瑞安玉海樓

中國著名藏書樓:千年餘韻泛書香

瑞安玉海樓

坐落在浙江省瑞安古城東北隅,由光緒年間的太僕寺少卿孫衣言創建,庋藏古籍甚富,是我國東南的著名藏書樓之一。孫氏因慕宋王應麟博極群書,遂以其鉅著《玉海》名斯樓。原有圖書八、九萬卷,均系孫氏父子恣意搜求所得,其中多鄉幫文獻、珍籍善本。孫詒讓卒後,善本圖書多歸杭大收藏。

紹興古越藏書樓

中國著名藏書樓:千年餘韻泛書香

紹興古越藏書樓

古越藏書樓處今浙江紹興城區勝利西路,緊鄰大通學堂。清末徐樹蘭創辦,是我國圖書館史上最早對公眾開放、第一傢俱有近代公共圖書館特徵的藏書樓。

樓主徐樹蘭是位賦閒的兵部郎中,他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在越郡古貢院購地一畝六分,耗銀三萬二千九百六十兩,建造古越藏書樓,藏書7萬餘卷,並於光緒三十年(1904)正式向讀者開放。中華民國第一任教育總長蔡元培年輕時在此處校書。

揚州吳氏測海樓

中國著名藏書樓:千年餘韻泛書香

揚州吳氏測海樓

測海樓位於揚州市泰州路市人民醫院內,測海樓主人為吳氏兄弟,兄名引孫字福茨,弟名筠孫字竹樓,均是光緒年間揚州聞人,因兄弟二人都做過道臺,所以包括測海樓在內的建築一直被揚州人稱為“吳道臺宅第”。

測海樓可謂是揚州歷史上最大的私人藏書樓,樓內藏書最多的時候,有24萬多冊。分經、史、子、集、雜著,叢書七部四十七類。

常熟趙氏脈望館

中國著名藏書樓:千年餘韻泛書香

常熟趙氏脈望館

脈望館,是明代萬曆年間趙用賢、趙琦美父子的藏書樓,與寧波天一閣同一時代,為典型的明代建築。今位於江蘇常熟古城區學院街南趙弄10號,是“古音正宗”的虞山派古琴藝術館所在地。

“脈望”:古書中的蛀蟲;據《仙經》記載:“蠹蟲三食神仙字,則化為此物,名為脈望。”把藏書之室取名“脈望館”,趙用賢、趙琦美父子對書的奢愛可見一斑。

常熟鐵琴銅劍樓

中國著名藏書樓:千年餘韻泛書香

常熟鐵琴銅劍樓

位於常熟古裡鎮西街,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創始人為藏書家瞿紹基。瞿紹基之子瞿鏞則特別喜歡金石文字,曾得到鐵琴、銅劍各一,藏書樓也因此命名為鐵琴銅劍樓。

第三代傳人瞿秉淵兄第、第四代傳人瞿良士為守護藏書歷盡周折,甚至冒殺身之禍,藏書精善之本才得以保存。新中國成立後,瞿氏後人將600種大約4000部藏書捐獻給中央政府,現存國家圖書館。

聊城海源閣

中國著名藏書樓:千年餘韻泛書香

聊城海源閣

位於山東聊城西南隅萬壽觀楊氏宅院內,由楊以增創建於道光二十年(1840年)。他一生嗜好藏書,於各地任職期間,廣為收集。至清末,海源閣藏書已達3236種,共計208300多卷。

海源閣藏書歷經戰亂,迭遭破壞,所藏書大部分散失。至今,海源閣藏書只有小部分藏書輾轉收入國家圖書館和山東圖書館。

湖州皕宋樓

中國著名藏書樓:千年餘韻泛書香

湖州皕宋樓

為藏書家陸心源所建,其藏書總數約有十五萬卷,書的來源主要購自江蘇、浙江、上海的藏書舊家,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代表了江南藏書的精華。以皕宋為樓名,意謂內藏宋刻本有 200種之多。

光緒三十三年(1907)六月,皕宋樓和守先閣藏書15萬卷,由陸心源之子陸樹藩以10萬元全部售與日本巖崎氏的靜嘉堂文庫。這件事,留給後人無盡的感嘆和深刻的警示。

杭州八千卷樓

中國著名藏書樓:千年餘韻泛書香

杭州八千卷樓

八千卷樓是清末藏書家丁丙的私家藏書樓。八千卷樓之名起於丁丙祖父丁國典。丁國典因慕其遠祖宋丁顗曾藏書八千卷,故名。丁丙蒐羅益富,近30年聚書1.5萬多種、20餘萬卷。又增建後八千卷樓與小八千卷樓,別闢善本書室以庋藏珍本。

八千卷樓藏書明刻精本、《四庫全書》底本、名人稿本和校本、日本和朝鮮所刻漢文古籍等較多,而且其中很多都曾為明清藏書家所遞藏,這是其主要特色。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兩江總督端方為防止古籍外流,將八千卷樓藏書收購入藏江南圖書館。

徐家彙藏書樓

中國著名藏書樓:千年餘韻泛書香

徐家彙藏書樓

徐家彙藏書樓始建於1847年,上海天主教耶穌會在徐家彙建修書室,收藏中西書籍,後經1860年和1897年兩次擴建,形成獨立的兩層藏書樓。1956年,徐家彙藏書樓併入上海圖書館。現為上海圖書館的一部分,專門收藏1950年以前出版的外文文獻。

徐家彙藏書樓是上海現存最早的近代圖書館,它的創建起源於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播,可以說這是我國西學東漸和東學西傳的縮影。

歷史上著名的藏書樓曾數以千計,蔚為大觀。但戰火無情、動亂未絕,多少名樓高閣付之一炬?又有多少古籍善本毀於一旦?藏書樓的締造者與護衛者們,乃是文化守護的英雄。好好珍視這些現存的藏書樓吧,讓智慧代代相傳,亦是今人的使命。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