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 警察不退】駐“疫”線 防“疫”情

--張峻銘同志抗擊疫情先進事蹟


【疫情當前 警察不退】駐“疫”線 防“疫”情

張峻銘,男,30歲,中共黨員,大學學歷,畢業於中國人民公安大學,2018年3月參加公安工作,系秦皇島市公安局撫寧分局禁毒大隊民警。參加工作以來,因工作表現突出,曾被市局榮記個人三等功一次、被市局評為2019年暑期安保先進個人。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張峻銘不怕辛苦,不懼危險,主動請纓,始終衝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將保護人民生命健康的使命放在心頭,將遏制疫情蔓延擴散的責任擔在肩上,主動要求到疫情防控一線工作,積極參與防控各項工作,用實際行動扛起抗疫使命擔當。2020年2月12日下午,秦皇島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李春同志輕車簡行,到京哈高速撫寧口督導檢查。張峻銘同志憑藉過硬的抗疫實踐經驗,詳盡地向市領導彙報了檢查站日常工作,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讚譽和充分肯定。

【疫情當前 警察不退】駐“疫”線 防“疫”情

【疫情當前 警察不退】駐“疫”線 防“疫”情


主動作為 守護撫寧門戶

2020年庚子鼠年的春節被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在中華大地驟然打響。作為一名中共黨員,張峻銘時刻關注著疫情態勢的變化,短短數日之間,疫情由武漢地區迅速向全國蔓延。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他主動向領導申請放棄春節休假,火速趕往抗擊疫情一線,積極投入一線防疫工作中。

京哈高速是撫寧區境內一條重要高速路,每天有大量的司乘人員經過。張峻銘作為京哈高速撫寧口檢查站第三班班長,和同事們日均查控600餘輛車、900餘人員,流動人員、外地車輛佔了很大一部分,防控風險之高,防控工作之艱不言而喻。“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嚴峻的防控任務,張峻銘充分發揮模範先鋒帶頭作用,將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擔責任的精神氣概在關鍵的防疫工作中凸顯出來。張峻銘主動承擔京哈高速撫寧出口外地人員和外地車輛的核查引導工作,主動擔任檢查站“總教官”的職務,多次現場組織卡點的公安、衛健、交通人員進行查控安全培訓,對引導、站位、檢查、警戒、處置等進行耐心講解。

抗“疫”執勤中,張峻銘需要穿防護服、佩戴口罩、手套、護目鏡等防護物品。為了不上廁所,他穿上防護設備後不喝水,直到本班執勤結束。夜班執勤更是挑戰,為確保不漏一(疑)人、不漏一(疑)車,張峻銘和同事們整夜在外站守,堅決執行24小時堅守任務。


【疫情當前 警察不退】駐“疫”線 防“疫”情


以小見大 駐守抗疫防線

疫情期間,每個人的心裡多少都有些“堵”的慌,抗“疫”一線的民警心理壓力大,檢查站民警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視。作為班長,張峻銘為同事們講解病毒知識,為同事們加油鼓勁,對個別身心俱疲的同事進行一對一心理疏導,讓他們逐漸放下心理包袱,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尤其是到了疫情防控決勝階段,個別同事出現或多或少的抗疫疲勞,張峻銘和檢查站的其他黨員們主動承擔了檢查站80%的工作任務,充分展示了抗擊疫情黨員先行的宗旨。為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接觸,檢查站改進方法,以微信掃碼的方式登記來往乘客信息,因個別司機操作不熟練,致使檢查站比較擁堵。張峻銘用自己的手機進行操作演示並將每一步進行截圖,放大後打印操作流程圖片張貼在檢查站醒目位置,既節省了群眾登記時間,又提高了檢查站的工作效率。

防“疫”工作中,張峻銘發現一些司乘人員防控意識淡薄,外出期間不佩戴口罩。他主動將託朋友購買的口罩放在檢查站,遇到外出不佩戴口罩的群眾,便將口罩贈與群眾,最大限度地降低群眾感染病毒的風險。張峻銘在檢查站的工作也得到了撫寧百姓的認可,高速工作者送來口罩、熱心群眾送來飲用水、愛心企業送來慰問品……。一位熱心群眾對他說 :“你守衛我的健康安全,我溫暖你的心田”,這麼普通的一句話一直溫暖著這個硬漢的心。

初春的天氣乍暖還寒,20多天防疫工作中,張峻銘和同事們經歷了大雪壓城、大霧漫天、大風亂做,無論天氣多麼惡劣,他們一直堅守在抗疫一線。在雪中,他們冒著雨雪引導高速出入口的車輛,細緻核查過往人員登記信息;在霧中,他們頂著迷霧為被困了一夜滯留在車中的司乘人員送去熱水、泡麵,為他們普及防疫知識;在風中,他們迎著寒風為過往車輛講解出入人員登記政策,疏導擁堵的交通;抗疫工作無論多麼艱辛,張峻銘和他的戰友們一個都沒有倒下,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信念--抗擊疫情中國必勝!

【疫情當前 警察不退】駐“疫”線 防“疫”情

【疫情當前 警察不退】駐“疫”線 防“疫”情


短暫離別 只為明天更好

張峻銘參與防疫工作20日有餘,正月初二離開家後便一直駐守抗疫一線,從未回家。作為年邁老人的兒子、年輕妻子的丈夫、年幼兒子的父親,在每天難得的休息時間裡,他總是第一時間拿起手機和家人視頻,年邁的父母千萬次叮囑“你要照顧好自己,你在第一線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妻子的那句“家裡一切都好,就是辛苦你了,你放心工作,家裡有我”讓這位漢子感覺很愧疚;年幼的孩子每次和父親聊天時總問一個問題“爸爸,你什麼時候回來?”面對這個問題,作為警察的這位父親,答案只有一個:“待疫情退去、春暖花開之時父再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