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感覺20年後能有多少年輕人在家種地呢?要不要鼓勵種地呢?

阿貴生活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現在農村都沒有年輕人了,在外打工的基本都在外面買了房,二十年後他們的兒女都是城裡長大的人了,不可能再回農村種地,現在在農村的年輕人也沒有幾個會種地的。等現在五十多歲的一退休,以後農村的房子都是無人居住的空房,土地估計也會荒著



一個家庭農場主的日常


在我看來,20年後,種地的局面不是各家種各家的,而是農場制,承包農場,全機械化收割。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現在我家裡這邊全部都是老人在種地,年輕的很少有在家種地的了,20後,肯定更沒有了,看目前的形式,我感覺以後全部是農場的方向比較大些。



農情小黑


你好,我是芳子,做為一名從農村走出去的孩子,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現在的年青人歷經了城市生活的洗禮,曾經的故鄉會不會在內心深處已經變成了熟悉的他鄉?曾經,為了過上好日子,許多年青人紛紛背井離鄉。他們堅信:土地產出管溫飽,外出打工才致富。

對年青人來說,重新適應農村生活並不難,“不想種地,也不會種地”是絕大多數農村年青人普遍面臨的難題。即便會種地,對年輕人來說也不合算。城裡打工一個月隨隨便便就有三四千的收入,可是種一畝地一年下來也就能收入千把塊。雖然打工辛苦,可比起種地還是輕鬆多了。

對年青人來說,留在農村,婚戀也是難題。許多農村年輕女孩全都出去打工了,年輕小夥子不出去,連個媳婦也娶不上。

外出年青人,流水線工人居多,枯燥的工作並沒有太大技術含量,除了見過世面幾乎別無所長,想要創業並不容易。 即便有技術,創業也有風險,最大的困難還是缺資金。

20年後,老了還要回家不是?還得在農村留個根。根深蒂固的返鄉觀念,讓一部分年青人並不想融入城市。回鄉對於他們而言,不僅是現實的選擇,更是內心深處的認同。

我是芳子,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謝謝!


我是芳子


目前農村土地確實是一個問題,但是大家不用擔心,畢竟我們是農業大國,以農業為基礎,發展工業,所以土地永遠是我們的命脈,即使百年以後,土地照樣有人耕種,只是會改變種植方式,承包、租賃,所以中國土地不會撂荒。

現在年輕人種地的越來越少,若干年以後等這些老人過世,年輕人家裡沒有牽掛,沒有留戀的時候,他們回家的次數會更少,只能是偶然回家看看,家裡有什麼大事的時候回家,所以指望年輕人種地肯定是不行了。

目前有很多種植合作社,他們大量承包農民的土地,實行統一種植,形成很大規模,隨著國家補貼的不斷加大,承包戶會越來越多,農民就不用擔心土地了,目前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承包,一種合作經營,農民以土地作為本金,加入合作社,年底分紅,目前大部分採取的是承包制,一畝地一年多少錢,這樣比較省事。

20年以後農民會越來越少,大部分走進城市生活,這是必然,關鍵是為了孩子讀書,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大家會離開農村走進城市,這是未來農村環境,土地有承包戶種植,大家領取承包費就行了。

農民把土地承包出去,專心打工,目前只有打工才能改變生存環境,靠兩畝地很難發展,如果單一種地恐怕你媳婦也找不到,確實是這樣,畢竟種地效益太低,所以打工才是出路,至於以後大家不用擔心,很多組織就把問題解決了,大家說對嗎?


大海傳媒


我的看法和大多數人相反,我覺的20年後還是有很多年輕人回農村種地,我來一一說為啥年輕人會種地。

1、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現在中國的人口總量14億人口,現在老年人,人口數量達到2.12億人,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老年人口破2億的國家。專家預估大約再過20年左右,中國老年人口就將突破3.5億,老年人喪失勞動力,沒人種地大家吃啥。這麼多人口對於食物的需求也是巨大的。但是就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一些主要的農作物種植區真正種地的還是一些中老年人,很少有年輕人能夠從事農作物種植這一方面的工作,現在的這個時代,不管是否讀書都知道在家種地的生活沒有什麼發展,所以很多年輕人寧可去城市中作為廉價的勞動力打工,也不願去種地。因為種地的利潤真的是很低的,每天都還要很辛苦的工作,既勞累又掙不到太多的錢,性價比這麼低自然就沒有年輕人願意做了。

2、、現在很多工廠,建築有的都用機器人了,買賣也可以不需要面對面了,更別說20後會事怎樣的,人力勞動自然不需要那麼多,大量人口失業,不回家種地那吃啥。

3、那麼如果等到20年後,現在種地的中年人們都已經老了,又沒有年輕的一代接替他們的工作,我國的糧食供給會不會出現很大的問題呢?而且20年後誰能夠來種地呢?

4、國家就會出臺一些政策,沒滿足啥條件的就不能來城市打工,又或者鼓勵年輕人回鄉種地,給予回鄉種地優惠政策,20年後種地肯定又和我們現在種地完全不一樣,現在很多播種收割都機械化了,就更別說20年後了。

5、所以在20年後農業生產也不會是什麼體力活,農作物統一播種,依靠高科技的耕種設備進行,日常的澆水、施肥、除草等工作,收割的時候也是採用機械統一收割,之後統一處理後供給市場。

6、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農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也是在不斷的提高的,各種新型的育種方式層出不窮,農作物的質量也是越來越好,相信在20年之後,由機械種的地,種地不在是又苦又累還掙不到錢,會有很多年輕人願意回農村種地的。這是我個人看法。





農村爽妹兒


中國現在所走的路,是西方國家經歷幾百年才走過的路,只不過中國發展的速度相對較快,整個中國處於城市化的過程中,農村人口大量流失,留下的都是孩子和老人,大量人口進城務工,農村人口空空,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也要走返城市化的道路,也就是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大量聚集,環境汙染嚴重,交通不便,而隨之變化的鄉村,會成為大家的嚮往之地,農村土地也要走合作化道路,節約人力物力成本,20年以後應該是全部機械化操作,國家鼓勵有志青年投入鄉村振興,家庭農場模式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好。








神魔小霹靂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大家感覺20年後能有多少年輕人在家種地呢?要不要鼓勵種地呢?對於你提出的問題,個人建議如下:

一、人生起伏,事態變遷,都是循環性的,在發達的國家,也會有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農民伯伯,民以食為天,世世代代也離不開辛勤勞作的種地人。

二、現在的年輕人生活,都比較安逸,他沒有對土地,那種親切感,也受不了種地的那份艱辛與辛苦,所以,有些年輕人,願意去打工,也不願意去,面朝黃土背朝天,去種地。

三、現在農村種地的方法都是,科學化、機械化。

首先、科學化的管理方式,就是跟隨導師的指導,科學的去種地,這樣更好的發揮農作物的收成,提高效益,才能雙豐收。

其次、機械化,在我們平原農村,收割春耕季節,秋收季節,都是機械化進程下,完成的收割收種,更好地提高收割春耕,節氣時間,較好的幫助農民伯伯春耕秋種。

四、今後農村土地發展會更好,農村合作社,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並做到技術指導,統一耕種,統一施肥,統一灌溉,統一收割,等規劃佈局,提高了效益,更提高了收成,老百姓也得到了實惠。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謝謝


魯西北波波


不要等二十年了,到那時五O六0七O已種不了地了,地該叫荒了!

現在就去農村看看,家裡地裡還有年青人的身影嗎?五0六0守於無奈,七0部分打工農忙兩頭跑,八O以後的恐怕自家地塊在哪都不關心了!

土地流轉承包早己部分實施,能不種的外包,不得不種的承包,吸引年青人回鄉創業願望不錯,願景卻不可及,路很長!


兵山一角C


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我認為 20年後我們的國家的發展是不可限量的 現在就比如我們這邊 我家在安徽亳州 和河南省是礙著的 這邊的天地比較多 我家這邊有很多地方的天地有被國家收購徵收瞭然後應該是對外承包 分區域 有專門種地的這一塊 還有溫室大棚 養殖之類的 意思就是分個類別 當然現在有很多的人不想種地 包括我也在內 因為我是90後 說大不大 說小 馬上也快25了 很尷尬的一個年齡段 因為這 家裡的父母沒少說我 包括老一輩的爺爺沒少給我上課[捂臉]
回頭想想也是老一輩的長輩們靠著種地耕田生活肯定即使說再辛苦 受理在是多麼的不盡人意也是要種地的 像問題上所說的這樣20年後 我認為 國家會出更官方具有合理性說服力並且使咱們廣大群眾農民收益的政策制度 那個時候應該會給大家相對應 比較好的一個扶持手段 所有 我認為 20年後的我們還是一樣有人願意去種地的 因為像我爺爺說的 田地是咱們農民的腰桿子
種上莊稼咱們的腰桿子才能硬起來 不會擔心餓肚子 也會有收成的 嘿嘿😁
以上文字是我個人的看法與認知


如有不足不到之處還請多多指教批評[祈禱]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握手]
下面視頻是我爸爸今天會農村幹農活拍攝的視頻[呲牙]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d1a000194905826d8c0\

亳州老趙頭


我可以肯定地說,再過20年中國農業的轉型全都成功了。全國各地大部分耕地都流轉到了少數土地承包者手中,實行規模化集團式種植經營,農民們只有去給土地承包商打工了。有文化有能力的就從事技術和管理方面的工作,文化淺能力差的就只有幹苦力。當然,20年後在少部分交通還不十分發達的偏遠地區,可能還有零散耕地由當地農民搞傳統農業,到時候那些地方的在外打拼的農民還可以回家鄉去種地。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在有些地方有的土地承包商由於種種原因要放棄土地經營,這時候那些想回農村去施展報負有所作為的農民們就又有機會了。反正再過20年,大多數在外打拼的年老的農民可能只會選擇要麼在城裡要麼回農村老家依靠積蓄或養老金養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