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冬將至,家居業能抗住疫情帶來的災難嗎?(2)

家居零售品牌除去實體店,也有同步進行電商平臺的運作。但不管是大件的傢俱還是小件的餐廚用品,家居不是生活必需品,一旦正常生活秩序有點波動,零售就會受到影響。疫情情況下,這些錦上添花的用品自然無人問津。

凜冬將至,家居業能抗住疫情帶來的災難嗎?(2)


利快生活是一個綜合家居用品零售品牌,它的口號是“專注進口家居生活20年”。也確實如此,20年前利快生活就開始銷售高檔的進口家居用品。利快生活所選的產品在設計感和功能性上較為突出,單價高,所以從一開始他們就選擇將店鋪設在高檔百貨中,比如早期上海的東方商廈就有利快的專賣店。如今利快有兩百多個直營門店,全部都在百貨商場裡,除了少數幾家還在營業外,其他的都已關閉。按照往年的數據來看,春節期間店鋪的營業額會高出平均月份的20%,因為高收入的消費者這個時候才有空閒出來逛街,利快選品的功能性正好符合這部分消費者的理性選擇,加上假期消費的非理性刺激,讓品牌受益不少。
但今年春節的假期經濟自然跌到谷底。利快生活有自己完整的電商團隊,雙十一期間也表現不俗。但疫情狀態下,誰也不會想到再去給家裡添一個晾衣架,哪怕它是意大利進口的,獲獎無數。這個時候除了口罩和生鮮,其他的品類都無法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零售4.0模式是近期很多零售品牌都在嘗試轉型的方向,但新零售中最突出的一個特點是線下線上互動,如果沒有了線下實體店的支持,單靠線上平臺單打獨鬥仍然沒法緩解危機。尤其是家居品類的特殊性,更需要消費者進店體驗。設計的細節決定了品質和價格的差異,這些是電商平臺目前還不能完全替代的。

家居品類中體量稍大的是傢俱類,它們多會選擇進入家居賣場,和同類品牌集中在一起,樹大成林,是增加銷售的行業共識。同時如果要發展,引入加盟,也是提高品牌競爭力的途徑。但門店多了,隊伍就大了,也意味著成本增加,受到的波及面也越廣。
“多少Moreless”傢俱品牌以新中式設計風格見長,在突出設計的同時,他們也發展自己的加盟隊伍,讓更多的消費者能看到自己的品牌。如今,“多少”一共有30個門店,其中28家都是加盟店,遍佈27個城市。有6個城市的店鋪開設在紅星美凱龍的體系裡,但能享受免租的門店也只有三個城市,佔比不到四分之一,其他的物業業主都暫時沒有減免政策出臺。
因為傢俱品類的特點,春節前,訂單下到工廠,工人需要提前回家過年,公司安排了1月20日起提前休假,原來預定1月31日復工,現在復工的時間一再延後。按照目前狀況看,復工後店面也不會恢復客流。門店沒有客流,但員工需要支付工資,同時員工還需要有相應的工作安排。儘早恢復正常的工作節奏才是緩解團隊焦慮、讓團隊穩定的最有效措施。但這後面的代價是最起碼備好三個月的現金流,如果一季度平穩過渡,那後三季度還能有望彌補損失,如果疫情時間拖後,後面的困境很難預測。


凜冬將至,家居業能抗住疫情帶來的災難嗎?(2)

疫情是三月結束,還是五月結束,是如今大家最為焦慮關心的問題。但結束後,市場的回暖還需要一個週期。17年前非典時期,以香港為例,當時商業活動的恢復用了近一年的時間。一年,對於家居零售業來說將是一個重大的挑戰。減免房租只能暫時緩解難題,更重要的挑戰是後期如何恢復重建消費者的消費信心,這點可能不僅是行業自身要努力,更需要的是政府多方面的支持。家居零售業能不能盼來春天,需要先挺過寒冬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