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天空之眼》?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電影是倫理片。

其實,殺死那個小女孩的並不是英國將軍,也不是美國士兵,應該是索馬里青年黨的恐怖分子。

如果不是這些人馬上要去執行自殺性爆炸,不會有人冒著小女孩可能會被誤傷的危險,發射導彈將他們儘快擊斃。

這是電影的先決條件。

電影中,其實大體分為三派:

第一,堅決打擊派;第二道德婊派;第三和稀泥派。


這裡面,美國外交人員、白人英國將軍、白髮女上校,都是堅決打擊派。

這些人都是軍人或者經歷過流血戰爭的人。

他們懂得世界的法則,也懂得戰爭究竟是什麼。

就像英國將軍對道德婊女顧問說的那樣:永遠不要同軍人討論戰爭的代價。

他們很明白,戰爭就是用少量的犧牲換取更多的人生存。

當時其實很簡單,發射導彈炸燬房屋,消滅恐怖分子,就可以減少數百人在自爆襲擊中的傷亡。

但是,代價就是圍牆外的索馬里小女孩可能被誤殺。

為此,這些人想了很多辦法,試圖讓小女孩離開。

然而,這些方法全部失敗,而眼見自殺性攻擊就要開始。

他們最終下達了攻擊的命令,恐怖分子都被炸死,自爆炸彈也被引爆。

然而根據估算有百分之六七十可能死亡的小女孩,果然被誤殺而死。

當然,這種選擇對他們來說是沒錯的。

如果他們不攻擊,恐怖分子隨後炸死炸傷幾百人,請問那個道德婊女顧問又會怎麼說?

難道幾百條命,抵不上小女孩一條命。

自然,這些都是大道理,因為小女孩同這些堅決打擊派無親無故。

如果就是他們的孫女、女兒,他們的選擇可能又會不同,誰知道呢?

第二,道德婊派。

道德婊派主要就是這個女顧問。

她之所以強調不能誤傷小女孩,堅決制止行動,只是因為她是顧問,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

即便隨後恐怖分子炸死幾百人,同女顧問也是沒有關係的,一樣是軍人和外交人員去承擔。

就是因為如此,她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誇誇其談,堅決反對行動。

同上面說的那樣,如果這群恐怖分子要去炸死他的全家,看看女顧問又會有什麼選擇。

或者,這個行動就是讓女顧問負責,一切後果必須她來承擔,她又會怎麼樣。

可以說,道德婊派在殘酷的戰爭中是無用的。

第三,和稀泥派。

電影中的大部分人都在和稀泥,不願意自己承擔責任。

尤其英國人最弱,包括該國防大臣甚至首相在內,都不說行動,也不說不行動,將責任推給下屬。

其餘大部分人也是不願意承擔責任,你推給我,我推給你。

這些都是政客、官僚或者混日子的軍人。

他們其實不關心恐怖分子的死活,當然也不管小女孩的死活,只要事件後果不要影響自己即可。

有意思的是,美國方面正好相反。無論是美國國防部長,代表總統的國家安全女顧問,都要求英國人堅決攻擊。


薩沙


《天空之眼》用了一百分鐘左右,把生死拋向空中又砸向大地。

已經有不少人討論過該不該犧牲小女孩,與之相關的那個著名的電車難題也在各種影評中被提及數次。反恐戰爭的道德困境之所以被稱為困境,就是因為無論怎麼抉擇都不完美。只要恐怖主義存在一天而平民沒有死光,這種困境就會存在一天,爭論也就不會停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