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抹底色我們無法忽略

山東濰坊,一位即將啟程奔赴武漢運送蔬菜的司機,面對鏡頭淡然說了一句:

“沒錢可以出力”

山東日照,一位老人走進派出所,放下一萬兩千元錢和一張紙條,轉身離去。紙條上寫著:“急轉武漢防控中心”

山東淄博,一位大叔用扁擔挑著兩箱物品,來到淄川區黑旺疫情檢查點,放下物品,說“讓你們吃口熱飯”,轉身就走……

後來,齊魯晚報記者輾轉找到他們,我們才知道,他們是司機李保民、環衛工人袁兆文、農民殷長秀。

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聯合齊魯晚報獎勵了這幾位“小人物”。


這一抹底色我們無法忽略


面對記者,68歲的袁兆文說了一句文縐縐的話:“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人家能豁出生命,咱就不能做一點貢獻嗎?”

這句話裡有著家國情懷。當它在這個時候從一位環衛工人的嘴裡說出,沒有人覺得它不自然。和“沒錢可以出力”一樣,這句話也是大實話。

袁兆文捐的錢,可能是他半年的收入或很長時間的積蓄;殷長秀送給防疫人員的物品中,有一件自己家平時捨不得用的微波爐,這件在城市人家裡平平常常的電器,對於他的家庭來說,可以算得上一件奢侈品了。

他們屬於並不富裕的人群。對於他們的獎勵,並不是因為他們捐了多少錢,送了多少東西,而是對這種行為在意義層面上的肯定。

疫情期間,天天正能量聯合媒體推出的這份“戰疫英雄榜”榜單上,包含了一批司機、環衛工、理髮師、快遞員等“小人物”。正是他們,可以讓大家看到這個社會真實的底色。

他們不是直面生死的一線“戰士”,也沒有力挽狂瀾的能力,甚至他們所奉獻出的只是儘自己所能的微薄之力,但是可以深信不疑的是,他們和那些抗疫一線的戰士一樣,同樣體現了一種捨身忘己的精神。

所有的獎勵都不可能面面俱到。超越了本職和本能值得獎勵,所做大於自我也值得獎勵。從這些“小人物”身上,我們看到了“小”的美好。我們成見中認為,英雄所為,大抵如“烈火烹油,繁花似錦”,而實際上,英雄也是尋常百姓,是你我身邊的姐妹和弟兄。

有一位公益人士曾評價說:

高大上的人物,大眾很難效仿,甚至感覺離自己很遠很遠。提倡小而美的人物事蹟,容易傳播也能簡單直觀的去影響他人。前者會有政府去表彰與嘉獎,而小而美的事蹟由阿里天天正能量去嘉獎,我覺得是非常好的事情。

長期以來,天天正能量的獎勵也正是被看作一項來自民間的榮譽。它一直所被看重的,也是對獲獎群體精神上的認可,而非金錢的獎勵。

實際上,也有很多獲獎者在拿到獎金後又做了捐贈,形成了更大的激勵效應。比如,李保民在得知獲獎的第一時間,就表示要把錢“給那些沒爹沒孃的孩子”。

也許有人會質疑:在一個全民都是“戰士”的時期,他們值得獎勵嗎?這種獎勵是不是有作秀的嫌疑?

我只想說,這種“小人物”的“秀”,以及與他們的互動,來的越多越好。這種秀多了,我們這個社會才會有更加明亮的底色,我們的未來才會一天比一天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