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溫情服務 助力防疫復工兩不誤

家庭醫生溫情服務 助力防疫復工兩不誤

自復工復業以來,每天都有全國各地人員返工返學返程回到紹興。既要嚴防輸入,又要服務好人員返工,確保返工不忘戰“役”。越城區稽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發揮與居民之間緊密聯繫的優勢,讓疫情防控工作充滿溫情和人文關懷,確保防疫復工兩不誤。

你返紹復工,我上門護送健康

近日,家住塗山小高層的王先生(化名)一家4口,從貴州返回紹興後主動向企業和社區報到,並自動在家隔離。

不久前的一天,隨訪醫生周延慶接到王先生求助電話。原來他妻子已經懷二胎7個半月了,3天前妻子開始肚子隱隱發痛,以為休息幾天會好,沒想到妻子肚子疼的症狀一點不見好轉。這可把一家人急壞了。“周醫生,我們現在不便出門,能否幫忙聯繫婦產科醫生先看看?”

一接到電話,周延慶立即聯繫中心婦產科醫生何怡,通過電話、視頻,何怡對孕婦的情況有了大致瞭解。臨近孕晚期,孕婦本身身體負荷加重,比較容易疲勞,加之貴州到紹興旅途顛簸勞累,最關鍵孕婦母親剛過世,傷心鬱結。沒有B超、胎心儀、化驗等檢查,無法進一步排除早產等風險。何怡立即彙報請示,中心領導當機立斷,為保孕婦胎兒萬全,決定派救護車“專車往返”,護送孕婦前往紹興市婦保院檢查。

當天中午救護車護送孕婦抵達婦保院。何怡陪同王先生和他妻子,先是胎心監護、B超、抽血化驗、病毒檢查,接著拿報告、溝通病情、確定診療方案,跑上跑下,忙前忙後,一直忙到下午15點多。胎兒一切正常,孕婦稍有貧血,王先生和他妻子終於放寬了心。

王先生掩飾不住激動,連連道謝:“真是太感謝你們了,如果老婆孩子有什麼不測,真是不敢想。紹興是我們的第二故鄉,家裡孕婦老人孩子有醫生幫忙,我們上班安心多了。”

你放心上班,我來解決後顧之憂

家住森海社區的呂大爺(化名),今年61歲,因癌症手術後需每週皮注2次提高免疫力的針劑。2月7日從上海返回紹興,需居家觀察。返工在即,呂大爺兒子一家馬上要離開紹興,但一想到父親隔離期間無法出門打針,實在放心不下。呂大爺的隨訪醫生鄭潔紅得知此事,馬上與對應網格區域家庭醫生潘棟連簽約服務團隊取得聯繫。潘棟連當即表示:“他雖然不是我的簽約對象,但也是我們轄區的居民。非常時期,老百姓主動配合防疫,我們更要竭盡全力提供幫助,為他們解決一些就醫困難。”呂大爺的兒子千恩萬謝:“能給父親上門打針,真是太為我們老百姓著想了,這樣我們上班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小小體溫計,傳遞隔離的愛

復工復學的節奏,很多居民舉家老小一同返回紹興。“我們自願居家觀察,不給社會添麻煩,解除隔離後再出門上班。”很多居民非常贊同並積極配合疫情的各項防控措施。

“蔡醫生,這玻璃溫度計又摔破了,能否再給我送一支?”

居家隔離醫學觀察隨訪醫生蔡華芳又好氣又好笑,這已經是她第3次接到隔離戶張先生(化名)發來要求上門送體溫計的短信了。張先生一家5口從外地返回紹興,主動隔離在家。對2個孩子和老人的健康狀況非常關心,主動要求醫生提供體溫計方便自己平時測量體溫。但非常不巧,體溫計被孩子連續摔碎2次。蔡醫生無奈:“體溫計哪怕3次5次我都願意送上門,但普通溫度計含有水銀,雖然量小,但也請務必遠離孩子。”

家住敦煌社區的李阿姨(化名)和老伴2人從老家返回紹興,自動居家隔離。第一次李阿姨覺得酒精棉擦拭不如56℃高溫殺死病毒,於是把溫度計放在沸水裡煮了半小時,結果報廢了。隨訪醫師張犁耐心地解釋:“家用溫度計是利用水銀熱漲冷縮原理製成,有量程,只能量到42℃,超過溫度就要暴脹了。家用溫度計消毒用酒精棉擦拭,使用腋下測溫即可。”

第二次李阿姨不小心把體溫計摔了,張醫師趕緊指導:“先開窗通風,再用膠帶或硬一點的紙,把水銀沾到或划進能密封的塑料袋或有蓋子的玻璃瓶,再在瓶子里加點水,外面多套1個塑料袋,防止水銀揮發。”

這樣的上門服務故事在稽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有很多。作為家庭醫生,身在基層、服務百姓,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防控疫情鬥爭作為職責和使命,用耐心、細心、愛心鋪設疫情防控的“最後一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