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農業農民損失到底有多大?

疫情過後,農業農民損失到底有多大?

關注我們

我國這次的疫情導致道路封閉,其中農業生產因為其週期性特點顯著,所以在此次疫情中遭受的損失很大,而且由於大部分工廠開工延遲農資價格漲價的可能性大增,這又為農民帶來了很大的生活負擔。

所以我認為疫情過後如何補償農民損失以及如何穩定農資價格應該受到重點關注,大家認為我說的對嗎?

疫情過後,農業農民損失到底有多大?


1 糧食養殖業以及眾多農業行業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我們國家應該對農民應該有所補償

我們國家為了應對這次疫情給人們帶來的損失和緩解企業面對的困難,特意出臺了一系類政策來補償企業和受到延遲開工人員的損失。

我們農民受到的損失同樣很大,但是卻沒聽說國家出臺政策補償農民的損失。

我認為農民的損失也應該引起國家的重視,得到應有的補償。

我下面就說說農業損失到底有多大?

由於封路的原因東北地區年前沒有出售的玉米水稻的損失較大,前幾天很多村民已經開始用人工倒水稻和玉米了(攤開晾曬),就是因為天氣轉暖所以糧食損失率開始增大。

我看了一下現在水稻的狀況,如果在不及時出手,那麼其品質下降純收益會降低20%以上,這可是很大的損失,要知道農民本身就不賺多少錢這20%的收益損失很可能就會成為下一年的債務。

疫情過後,農業農民損失到底有多大?


農業損失最大的並不是糧食,我們的果蔬種植戶的損失更大,比如說草莓這類不耐貯運的果蔬,在道路不暢的情況下損失慘重。

養殖業也因為缺少飼料和不能及時售賣畜類產品而遭受了很大的損失。

農民的這些損失如果得不到有效彌補對於我麼以後的農業生產的負面影響是不可估量,而且對於農村社會的穩定也是有較大影響的。

比如說在桂林的一個甘蔗種植戶,因為沒有即使售賣甘蔗導致家庭矛盾爆發,最終妻子一走了之,導致家庭破裂。

如果類似這樣的事情發生的頻率明顯增多農民還有心情從事農業生產了嗎?

疫情過後,農業農民損失到底有多大?


最近幾年糧食價格較低果蔬滯銷問題頻發,而且農資價格不斷的上漲,可以說這幾年的農民無論種什麼或是養什麼都沒賺到錢,只有少數的大型企業賺得盆滿缽滿。

農民本來就是在勒緊褲腰帶幹活,很多農戶負債累累入不敷出,如果這次的非災害性損失在得不到有效的彌補那麼不僅是對農業生產造成巨大的打擊,而且對於社會安定糧食安全都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這個問題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疫情過後,農業農民損失到底有多大?


2 農忙時節已到農資的需求大增,如何穩定農資價格也是重中之重

農民遭受損失的問題要得到解決,而農民有可能面臨的農資價格上漲的問題也應該得到重視,農忙季節馬上就要到了,很多南方地區已經開始春耕生產了。

但是農資供應不是很充足的問題還是沒有得到有效的緩解,如果農資價格在出現上漲,這無疑是讓已經遭受損失的農戶雪上加霜,出現生活困難甚至直接陷入貧困。

如果說我們補償農戶的損失是為了維持農戶生活的穩定,那麼我們穩定農資價格就是穩定我們國人的飯碗,這是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的。

疫情過後,農業農民損失到底有多大?


3 農業從業人員加速流失,農業生產已經處於十分危險的邊緣

我們東北屬於農業發達地區,起碼在農業規模化上做得很好,在我們這裡幾百畝地的種植規模是很常見的。

但是就是這樣較大的農業規模依然無法阻止農業從業人員的流失,甚至還有加速流失的現象,這個問題我們不得不加以重視。

就拿我們黑龍江地區來說,無論是北方的農場還是我們普通的村落,大量的年輕人外流已經非常嚴重,現在務農人員的年齡普遍在55歲以上,可以說我們農村地區已經提前進入了老齡化。

所以我認為任何傷害農業積極性的事件,對於現在的農村來說都會造成大量的人員外流,人都沒了,誰來種地?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疫情過後,農業農民損失到底有多大?


農民作為作為邊緣的職業雖然人口眾多但是其根本利益根本就沒人給予保障,我們這次的疫情對於公務員,國企職工,教師,醫生等職業實際都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就連在企業或是工廠工作的市民也有國家提供的一系類優惠政策來保障他們的生活穩定。

唯獨我們同樣遭受損失的農民無人過問,這其實是就是社會缺乏公平性。

我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雖然沒有能力改變這樣的問題,但是我還是希望通過我們的方式為我們農民爭取一些利益(雖然大多時候都是白費力氣)。

希望我的這篇《疫情過後,如何補償農民損失,以及如何降低農資價格,應成為重要議題》的文章能夠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為我們老百姓謀求一點福利。

關注我們:掃描或者長按識別下面二維碼

疫情過後,農業農民損失到底有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