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嚴促實推進西部高校一流建設

一流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強國建設、提高和保證高等教育質量的立本強基工程,是“雙一流”建設的基礎。作為西部高校,受特殊的地域和發展等限制,在推進雙一流建設方面一直存在短板和不足。面對新時代高等教育內涵建設要求,“後進生”怎樣爭先趕優,實現彎道超車?廣西大學“以嚴促實”打好基本功,紮實推進一流本科教育。

2018年,廣西大學出臺了《關於加快新時代廣西大學一流本科教育發展的意見》,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以學生為中心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以教書育人能力為核心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等戰略措施。並相繼召開“困境與出路:本科教育研討會”“困境與出路:服務教師服務學生工作研討會”等專題研討本科教育問題,共梳理12個方面66個問題,收集770條建議,力破本科教育改革發展瓶頸問題,加快建設一流本科教育。

以嚴促升

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挑戰

廣西大學校長趙躍宇在專題調研中發現,即使在學校已提早3個月印發2020版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指導意見的情況下,還是有部分學院的培養計劃質量不夠高,對標國家標準不夠嚴謹,未能有效學習國內外經驗,未融入行業要求。他強調,培養方案必須充分借鑑國內外高水平大學相同或類似專業培養計劃,“課程設計要增加研究性、創新性、綜合性內容,科學‘增負’,讓學生體驗‘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的學習挑戰”。

為了打好質量戰,學校繼裁撤專業、合併學院、調整學科、優化培養方案後,又一次迴歸“以學生為本”,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質量管理理念,認真抓嚴抓實一流人才培養。

嚴管晚自習,實行本科新生集中晚自習制度,為6900名一年級本科生配備165個固定晚自習教室,安排主要公共基礎課程答疑,幫助新生遠離“入學迷茫期”,學生晚自習考勤情況還作為學生綜合素質測評、評獎評優以及黨員發展等參考。

從嚴考核,過程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並重,能力考核與知識考核並行,讓課程考核“難起來”,過程考核發生抄襲、雷同作業等現象按照作弊處理,對學生幹部競聘、入黨、入團等方面一票否決。嚴格輔導幫扶機制,以學院為單位成立學業幫扶工作組,對後進被警示學生進行學習幫扶,本科生實施導師制,由專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關的科研活動,提高學生的研究興趣和研究能力。

早在2019年9月,學校正式印發或徵求意見的本科生相關管理文件就有7個之多,涵蓋了晚自習管理、修讀輔修專業管理、導師制實施辦法、學業警示及幫扶機制實施辦法、本科直博管理辦法等內容,從制度層面落實嚴管。

教務處副處長梁微介紹:“2020版本科專業培養計劃比上一版更注重結合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目標,要求全面樹立OBE成果產出導向的理念,以培養計劃倒逼專業認證,以專業認證推進一流專業認證。”

基於上述原則,學校的最新培養方案體現幾大變化:一是繼續大幅調減學分,推進教學變革,把控課程質量,引導學生自主開展科研實踐;二是課程設置與學分分佈引進專業認證矩陣表,制定畢業要求實現矩陣,將畢業要求細分為指標點,依據指標點合理設置相關課程和實踐環節,保證課程體系全部支撐畢業要求。

嚴管厚愛

為年輕教師提供成長支持

“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專業知識課水平不高,不少老師科研能力不行,上課有時應付了事。”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學校意識到在以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過程不夠規範,因此學校決定從制度上對教師嚴管起來。

對於新教師,要先經過新入職教師課程主講資格認定,合格後才能上講臺。對於老教師,教學型教師崗每年教學工作量為320課時,教學科研型教師崗為128課時,教授每年必須給本科生授課不低於32課時。對於黨員教師,必須在新學期第一節課向學生亮明黨員身份,使學生感受到黨員力量。

同時,嚴格教師兼職制度,未經批准,教師不能兼職、取薪。在人才引進、人才選聘、課題申報、職稱評審、導師遴選等過程中,嚴把思政關和師德關。在教材上,嚴格審查本科生課程教材的質量,嚴把自編教材審查、使用關,保障課程教學質量。近年來,師德負面新聞層出不窮,為防患於未然,學校還列出師德負面清單,對師德失範行為實行“一票否決”。

為彌補管理上的不足,學校成立教學督導團,在全校範圍內對各類課程的課堂教學或實驗教學聽課,就發現的問題提出意見和改進建議,目前已基本實現課程督導全覆蓋。

教學督導團團長蘇一丹說:“我們的工作就是通過聽課、檢查、調研等活動,發現優點,肯定成績,找到問題,提出建議,推動本科教學質量提升,完善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督導團還參與培養環節的各類檢查與調研,深入教學一線收集有關校風、教風、學風和教學管理方面的意見,收集、整理、分析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工作的意見和要求等。如對2018—2019第一學年全班學生考核全部合格課程及500多門次3000多份本科作業進行抽查。

“工資低、待遇差,科研搞不動,不同學科一個標準考核不公平……”這是學校教師隊伍中存在的現象。

為了讓教師更好潛心教學科研,進一步修訂職稱評審辦法,對國外學習經歷進行靈活調整。同時,要求各學院黨委書記、院長要充分了解本院教師情況,多與校職能部門和校領導溝通、彙報,為年輕教師多提供成長支持。在教師考核上,摒棄單一的考核機制,給予個性化考核,研究更具學院、學科特點的考核指標體系,在科研認定標準上,更加尊重學科特點。

崇尚學術

讓學者心無旁騖潛心鑽研

學校調研發現,有個別教授長期以來不開展研究,頂教授、副教授的頭銜謀私利;不開展研究卻佔著學校資源,而年輕的教師想用卻不能;有些年輕教師甚至因生活壓力大,不得不為教授的課題“打工”;有些教授既保留科研優勢又任管理崗,俗稱“雙肩挑”,不僅不能專心從事科研,還使其他行政專職人員想要晉升卻爭不過。

總體來說,學校整體學術科研環境有待提升,學者科研專注度不夠,科研動力不足。趙躍宇提出“要摒棄過去傳統思維,把目光聚焦在‘研究型大學’上,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都要充分體現研究型大學的內涵”。按照這一指引,該校在學術科研建設方面出臺多項改革辦法。

首先在營造崇尚學術氛圍上下狠功夫。維護學術自由、學者平等,嚴懲學術不端行為,整治不正之風。除了“掃好自家”外,學校還積極主辦或承辦不同科研領域的學術研討會、學術年會、學術論壇等,創造良好環境讓學者心無旁騖潛心鑽研學術。

科技處副處長劉培軍介紹,學校正努力減少“雙肩挑”,鼓勵科研能力強的人專門從事學術研究,不再擔任行政崗,各司其職、專注主業,讓學術評價迴歸學術,減少學術活動外在要素關聯。針對不同能力優勢的人才,實行分類評價制度,構建九類學科專業的基礎調研、應用研究、成果推廣、智庫諮詢四種特徵的支撐申請條件,讓教師們各自發揮長處,有壓力也有奔頭,充分調動積極性與創新性。

排除了許多非學術因素影響,老師們幹勁更足了。但是,學術研究也不能“閉門造車”,只耕自家一畝三分地。許多老師反映,希望學校邀請校外專家就項目申報的技巧、方法等到校開展講座,希望得到校內外專家就科研方向和內容進行的指導。因而學校推行代表作同行評議,實施專家同行評審制度,科研送審校外專家,讓“內行看內行”,切實提高科研成果質量。

《中國教育報》2020年02月24日第5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