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和高通,一個用釐米波一個用毫米波,運營商同一套基站就行嗎?

野望哲


中國和歐洲國家全部採用釐米波部署5g,由於美國釐米波頻段已經被軍方佔用,所以只能採用的毫米波。由於運營商不支持,高通支持毫米波的芯片在中國和歐洲也只能達到釐米波的速率。目前華為的芯片不支持毫米波,但並不是華為就不掌握毫米波技術。華為在5g技術方面比其他任何廠商核心必要專利都要多。


caiption


    5G技術路線之爭,實質為頻段之爭。目前,全球5G網絡有兩個不同的頻段,分別是450MHz~6GHz的Sub-6頻段和24Hz~60GHz的毫米波。


    高通主導毫米波頻段,其實也是無奈之舉,因為美國將大量的3~4GHz範圍的頻段用於軍用通信和國防通訊,美國運營商很難拍到Sub6的牌照。


    毫米波完敗Sub-6頻段

    谷歌曾經做了一個試驗,相同範圍,相同基站數量的5G覆蓋顯示:

  • 採用毫米波部署的5G網絡,100Mbps的網速只能覆蓋11.6%的人口,而1Gbps的網速,只能覆蓋3.9%的人口;

  • 採用Sub-6頻段的5G網路,100Mbps的網速可以覆蓋57.6%的人口,在1Gbps的速率下可以覆蓋21.2%的人口。

    對比測試可以看到,Sub-6頻段的5G網絡覆蓋率是毫米波的5倍以上,因此採用sub6頻段,實現5G網絡覆蓋,可以節約大量的5G基站,而且Sub-6只需要在原有4G基站基礎上加裝5G基站即可,節省了部署成本。


    基站同時支持Sub-6和毫米波

    基站同時支持Sub-6和毫米波是可行的,而且華為也推出了全頻段的5G基站,在信號處理邏輯上沒有太大的區別。

    相對於美國,歐盟和我國都採用了Sub-6標準建設5G網絡,而美國採用了毫米波,不兼容全球其它5G網絡,很容易形成封閉的狀態。


    總之,5G網絡的前期部署以Sub-6為主,更容易實現5G信號的覆蓋。隨著5G網絡逐步成熟,將來會普及毫米波。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可以多多點贊哦,也可以隨手點個關注哦,謝謝。

Geek視界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毫米波和釐米波,可以共用基站的BBU部分(或者是CU+DU),但是需要有不同的AAU。

毫米波和釐米波是5G裡的兩個不同頻率範圍。

3GPP定義了兩個大的5G使用到的頻率的範圍,分為FR1和FR2。FR是頻率範圍的英文縮寫。

其中FR1是450-6000Mhz,電磁波的波長=光速/頻率,因為它的波長是釐米級的,所以也被稱為釐米波,不過通信業裡比較常見的叫法是Sub-6G。

其中FR2是24250-52600Mhz,由於該頻率範圍的電磁波的波長進入了毫米級,所以也被稱為毫米波。

在5G應用了毫米波頻率之前,其實微波以及衛星通信已經啟用了這些毫米波的頻段。

FR1的毫米波通信業又把它們分成了Sub-3g(也就是450-3000Mhz),Sub-3g也有些文檔稱為是5G之中的低頻,而3000-6000Mhz在一些文檔之中被稱為5G的中頻。

目前5G全球最成熟的,也是運營商部署5G使用最多的頻段是3.5Ghz附近的頻率,這個頻段在通信業之中也稱為C波段,通常情況下的5G裡的C波段是指3.3-4.2Ghz(微波通信裡的C波段是4-8Ghz,這裡邊C波段在不同文檔之中的定義相對的比較混亂)。

5G基站組成。

基站做為無線接入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物理結構一直在發生變化。其中2G時代,基站主要是集成化的,基帶單元、射頻單元被集成到一個機櫃內,天線外掛,基站被稱為BTS。進入3G時代之後,出現了BBU+RRU配置的基站,天線外掛,3G裡基站的名稱是NodeB。進入4G時代之後,基站基本上都是BBU+RRU+天線的組合,基站被稱為eNB。

進入5G時代之後,基站的物理結構又開始的新的變化,BBU被分成了CU+DU,RRU和天線集成,變成了AAU,但是由於前期的時候有CU/DU合設的場景,依然可以沿用BBU。

5G之中,一些容量不高的區域,依然有BBU+RRU+板狀天線的組成的基站。

同時,5G時代,由於運營商現網可能存在2G/3G/4G/NB-IOT/NR等多種制式的移動通信系統,設備廠家還推出了兼容多種制式的多模BBU,可以給運營商節省大量的機房空間,以及天面空間。

對於基站來說,毫米波和釐米波最大的不同是在AAU。

基站是需要天線的,天線振子的大小和工作頻率的波長息息相關,一般是波長的1/2-1/4,所以對應不同工作的頻率需要使用不同的天線,其中AAU由於是集成了天線和RRU,不同的AAU也對應不同的工作頻率。

就工作頻率而言,現在華為推出了支持Sub-6G的全頻段的AAU,這也是業內第一個推出全頻段的Sub-6G AAU的廠家。

但是,由於毫米波和釐米波的波長差距過大,目前業內毫米波和釐米波還很難共用一個AAU,這部分都是需要分開的。

也就是說,在一個站點之中,如果同時部署了毫米波以及釐米波頻段,目前可以共用BBU(CU+DU),但是需要部署各自獨立的AAU,不能完全的共用一個基站。

必須指出的是,毫米波不是高通的。

毫米波雖然高通在不同的場合在進行鼓吹,但是歸根到底高通並不是設備廠家,它不會生產通信業的設備。現在市場上的基站是由華為、諾基亞、愛立信、中興這些通信製造業企業生產的。

此外,還有韓國的三星以及中國的大唐可以生產相關的基站設備。

總而言之,毫米波不屬於高通,高通也不能生產基站。如果一個運營商共站部署毫米波和釐米波頻段,那麼他們可以共享基站的BBU(CU+DU)部分,但是必須部署獨立的AAU。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謝謝您的問題。毫米波和釐米波共用基站部分系統。

毫米波和釐米波。 3GPP定義了5G頻率範圍,分為FR1(450MHz - 6000MHz,被稱為Sub-6GHz)和FR2(24250MHz - 52600MHz,被稱為Above-6GHz或毫米波)。簡而言之,波長等於光速除以頻率,FR1的波長是釐米級的,就是釐米波或者Sub-6G。FR2的波長是毫米級,就是毫米波。 毫米波和釐米波是標準,不用刻意強調是華為或者高通,而且華為是通信製造商,高通是芯片製造商,區別很大。


共享基站BBU部分。5G時代,BBU是基帶處理單元部分,分為CU、DU部分,CU主要處理非實時的無線高層協議棧功能,DU主要處理物理層的功能。5G網絡下,既可以沿用4G時代的BBU+RRU+天線的基站,也可以使用兼容3G、4G多種網絡制式的多模BBU。這個處理過程與毫米波、釐米波的差別沒有關係,都要經歷這個過程。

需要獨立部署AAU。RRU(射頻)和天線一體化就是AAU(有源天線)。天線振子大小一般是波長的1/4到1/2,需要根據頻率、波長定天線。再回到上文,毫米波和釐米波頻率和波長相差很大,難以共享AAU。如果華為一個基站同時部署了毫米波以及釐米波頻段,那麼兩者就可以共用BBU,但是需要單獨設置AAU。純粹意義上的同一個基站是不準確的。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你不出國就不用毫米波。


胖胖鼠72


高通想要中國老百姓分攤美國毫米波研發費用[發怒][發怒][發怒]因為美國釐米波段己被軍方佔用了,只剩毫米波,中國不存在這一問題。從技術上講,5G釐米波比毫米波成本要低20%,性能要略好於毫米波。


江蘇丁老飛


同樣是五G,這是兼容的問題。國內華為基站都應該是釐米波,沒有必要上所謂的毫米波。至於高通,外掛五G,應該類似雙模五G,國內是五G釐米波,國外是毫米波。華為也是如此,國外沒有釐米波五G,所以華為手機也會兼容釐米波的。

而對於國外非對於國內手機的用戶,是否兼容國內釐米級五G,那是另外一回事了。當然假以時日,可能會有微米級五G推出吧,


豫淇劉哥


中國所有5G基站只支持釐米波,至於終端手機能支持釐米波就能用,另外再帶毫米波沒有意義,如果手機只支持毫米波,在中國不能用。


wuluhy


首先運營商不會設同時支持釐米波、毫米波的基站,國家也不允許,但部份手機可以同時支持釐米波、毫米波,如果不是經常出國的,常住哪個國家就買支持哪個國家波段的手機就好,經濟實惠。比如常住國內就沒必要買支持毫米波的手機,國內沒有毫米波的運營商信號。


62區實驗室


華為也有毫米波技術,中國不用毫米波頻段所以在內地很少提及!華為的5g毫米波技術是業界最先進的!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在毫米波方面華為說第二誰敢說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