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辦學性質和治學理念入手,對比稷下學宮、阿加德米學園的異同

導語:春秋戰國稷下學宮,柏拉圖阿加德米學園,有哪些異同?從辦學性質和治學理念入手,對比稷下學宮、阿加德米學園的異同,不同人才觀

在影視劇《大秦帝國》中,商鞅在投奔秦孝公之前,曾去了一趟齊國的稷下學宮,三大法家代表人物聚集在那裡,各抒己見,這其中有,崇尚勢治的慎到,提倡術治的申不害和推行法治的商鞅;在劇中我們可以得知,稷下學宮人才眾多,彙集了當時天下最優秀的人才,成為齊國取之不盡的人才寶庫,也是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源頭。

從辦學性質和治學理念入手,對比稷下學宮、阿加德米學園的異同

東西方文明如此相似,差不多在同一時期,在西方的古希臘,柏拉圖在公元前387年,創建了阿加德米學園,以追求真理為學術目標,進行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的教育與研究,成為希臘世界教育思想的實踐基地,開西方學派先河,誕生了一大批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成為近現代西方大學的先驅。稷下學宮到底是什麼呢?它阿加德米學園有哪些形似之處和不同呢?與本篇文章著重討論這個問題:

稷下學宮與阿加德米學園

齊王所創設的稷下學宮,是戰國時期特殊的歷史原因形成的,由官府創辦,私人主持,官私合辦、自由講學的高等學府,當時齊王廣納天下賢士,在學宮中彙集了諸子百家學者,他們自由辯論,百花齊放,思想交流,逐漸成人才培養的沃土,成為當時的文化教育中心和最大的養士機構。

稷下學宮和阿加德米學園,創建時間相近,豐富的辦學思想,顯著的政治社會作用,對東西方的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作為中西方高等教育的先驅,其二者學術自治、文化功能、社會功能等方面有極大相似之處,並以各自的不同方式、不同途徑影響著中西方文化發展。

稷下學宮和阿加德米學園,都處於大“亂世”,一個是戰國七雄爭霸,向大一統趨勢上升的社會狀態,一個是從霸主地位由盛及衰的轉變;不同的社會歷史背景,使兩者又在內容、作用上有諸多不同,本篇文章,重點分析一下:

從辦學性質和治學理念入手,對比稷下學宮、阿加德米學園的異同

似曾相識的稷下學宮與阿加德米學園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稷下學宮,與古希臘時期阿基米德的阿加德米學園似曾相識,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肩負著相似的歷史使命,超越時代的傳道授業​、培養人才等多樣功能、都具有其​鮮明的辦學特色,他們都是創造性思想炸裂產生的根源,同時影響著時代的學術思想等等,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它們所肩負著歷史使命。

  • 相似的歷史使命

春秋戰國,周室衰微,諸侯爭霸,戰爭頻繁,這是一段大分裂時期,也是古代社會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轉折點,貴族政治衰落,官僚政治興起,為爭霸圖強,各諸侯國都爭相進行變法改革提高實力,為富國強兵作一切努力,稷下學宮在此“亂世”之中應運而生。

稷下學宮的原始使命是為齊國政治服務的,它是由​齊國國君創辦,通過養士用士,實現圖強的政治意圖,但它是以高等學府的組織形式出現的,廣納人才,傳道授業,發展學術,由此衍生出“文化使命”。

古典時期的雅典,是內部極盛時期,無論是文化藝術、民主政治的發展,還是海外勢力都達到了鼎盛時期,但極盛一時的雅典,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以慘敗告終,長期的戰爭導致雅典人口銳減,民生凋敝,社會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各政治勢力矛盾鬥爭空間尖銳,傳統的社會倫理道德標準遭到空前破壞。

從辦學性質和治學理念入手,對比稷下學宮、阿加德米學園的異同

在這個“亂世”中,柏拉圖出現了, 以自己的思想為武器,創辦阿加德米學園,力圖培養一批既精通自然科學,社會哲學,又善於治理國家的政治家,所以說,阿加德米學園原始的使命是“政治使命”,但通過研究科學、培養人才、重建倫理道德等教育的方式來承擔自己的使命,這對西方學術有著深遠的影響,這也衍生出“文化使命”。

總之,稷下學宮和阿加德米學園都生於亂世,其共同使命是謀求生存和發展,它們都重視人才,也重視社會責任,擁有相類似的“文化使命”和“政治使命”。

  • 超越時代的多樣性功能

稷下學宮和阿加德米學園其功能都是多樣性的,遠超出時代要求,首先,他們都傳道授業,培養時代人才,稷下學宮培養人才的主要途徑就是傳承學派,聚徒講學,稷下諸先生弟子眾多,少則幾十,幾百,多則上千,他們通過講學來發揚本派學說,對於學士來講,他們的目標是“學而優則仕”,通過學習知識,躋身上層社會。

柏拉圖創建的阿加德米學園,“講學”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他的整個思想體系包括社會政治學說、教育學說、國家學說等,這也是為治理國家培養人才的,他的最高教育理想是培養哲學王,鼓勵學生探尋真理,實行“靈魂轉向”。

其次,著書立說,教研結合

,稷下學宮的期會爭鳴是最能體現學術活動的,他們通過演講,闡述本派的觀點和立場,有利於互相借鑑吸收,通過辯論,有利於取長補短,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最終產生許多新的學派,例如黃老之學成為戰國後期真正的顯學;其學術成果也為著書立說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從辦學性質和治學理念入手,對比稷下學宮、阿加德米學園的異同

如果說,稷下學宮注重“講”,那麼阿加德米學園主要是通過“研”來交流學術,學園積極開展和傳授自然科學、哲學的研究,特別是數學知識,這些研究成果都反映在柏拉圖的《蒂邁歐篇》中,此外,一些著作對歐洲科學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

再次,參政議政功能,稷下學宮是有齊國君主創辦的,其目的就是培養治國人才,通過養士、學士等形式,稷下先生不擔任具體行政官職,他們主要通過參政議政的方式參與朝政,主要是為君主建言獻策,充當君主的“智囊團”。

而阿加德米學園,目的是“追求真理”,宗旨卻是向政府提供行政官員和法家,這些學員主要通過為上層統治者提供政治諮詢活動,擔任國王的顧問等,他們還承擔法律的制定,政治改革,政治制度​等等;總之,稷下學宮和阿加德米學園都有參政議政功能。

  • 都具有鮮明的辦學特色

稷下學宮和阿加德米學園辦學特色都很鮮明,學術自由,大學自治,齊王禮賢下士,給予稷下先生優厚的生活保障,並且他們行動言論自由,可以暢所欲言,針砭時弊,為君主進言納策;阿加德米學園是柏拉圖個人創建的,較少受到外界干擾,學術自由,學生可以在寬厚的知識基礎上尋找自己的興趣點進行研究。

尊師重道,在東西方都是優秀的美德,這兩所學園,都有尊師重道的傳統,但這並不意味著師生相處的死板模式,老師也不一定有絕對的權威,學生地位也不是低下的,而是背後體現良好的師生互動關係,這是對智慧、對知識的尊重,是道德與禮儀的體現。

從辦學性質和治學理念入手,對比稷下學宮、阿加德米學園的異同

此外,稷下學宮和阿加德米學園都兼併包容,兼收幷蓄的態度,流通開放的學術氛圍,這為學術的發展和人才培養提供了條件,正是因為這樣的態度,春秋戰國時期才產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而古希臘時期也進入哲人時代。

稷下學宮與阿加德米學園的找不同

  • 辦學性質不同

稷下學宮是齊桓公所建,是官方主辦的養士機構,由官方出資保障學宮的支出,稷下學宮先生們受到優厚的生活待遇,享有極高的政治地位;學宮的目的是養士用士,通過士的培養,為君主選拔人才,為朝廷選拔官吏。

另外,稷下學宮雖然是由官府出資辦學,但稷下先生都保持著自由知識分子身份,學生自由擇師,學宮內活動主要以講學為主,官府不加干預,學宮由德高望重的學者主持領導,從這個形式上來說,學宮又具有私學性質。

阿加德米學園與稷下學宮不同,它是由柏拉圖私人創辦的,柏拉圖反對通過收取學費來傳授知識,而是通過友人或者支持者來籌措學園所需要的費用,從這一點來看,學園屬於明顯的私人辦學性質。柏拉圖興辦學園的目的是探求真理,學術屬性為其根本屬性,目標是培養哲學王,或者培養奴隸主貴族的統治者,儘管學園也具有參政議政的政治功能,但這不能改變學園作為私人創辦的以科研為主的學校性質。

從辦學性質和治學理念入手,對比稷下學宮、阿加德米學園的異同

總之,稷下學宮是官方主辦,私人主管,官私合營;阿加德米學園純粹是私人主辦,它們在辦學性質上有根本不同,這也決定了它們在規模、資金、功能定位等諸多方面都有不同;雖然都有政治功能,但側重點不同,學宮延續政治與文化緊密聯繫的傳統,學園則是通過學派學術思想傳承和發展。

  • 不同的治學理念

學宮與學園辦學主體不同,社會背景不同,文化傳統不同,辦學理念不同,辦學發展道路和治學理念自然就會有差異;學宮創建的目的就是為政治服務的,對於政府的依賴性,學宮治學理念始終貫穿“實用主義”理念,在學、用、言與行的關係上,強調學用一致,經世致用的風氣。

稷下先生們,本著務實的態度傳道授業,參政議政,在學術上“著書立說,以幹世主”,他們所教所學都是符合當時政治的需要,只要這樣才能獲君主賞識,才主張、理念、觀點才能被君主採納。

柏拉圖創辦的學園完全是在私人主持之下的,以“善”作為思想體系理念的核心,為挽救喪失的社會倫理道德秩序,提高公民素質,恢復被破壞的生產力,恢復被踐踏的民主政治體制,試圖喚醒公民意識與社會道德,這是人本主義的最初體現。柏拉圖關注人的發展,關注真理的探尋,注重人的道德提升,由此可見柏拉圖培養的哲學王基於自由民主個體發展之上的;通過培養學科全才,參與城邦民主政體社會生活,處理相關的事務。

從辦學性質和治學理念入手,對比稷下學宮、阿加德米學園的異同

總之,學宮側重“實用主義”,學園側重“人本主義”,這種差異性體現在教育上,影響著人才培養和觀念,甚至影響著中西方教育傳統和文明發展方向。

  • 不同的歷史影響方式

學宮與學園作為中西方高等教育的發源地,對中西方教育傳統,文化思想的發展,民族精神的形成產生深遠的影響,但二者對各自歷史產生影響的方式有所不同。

稷下學宮隨著齊國政權的消亡而消失,在之後的歷史中,除了南宋時期,理學大師創辦學派,出現各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外,再也未出現像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安稷下學宮中所體現的“學而優則仕”的價值觀念,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尊師重教的教育傳統,以及文化學術成果已經根深蒂固地印刻在我國文化文明史上。

在華夏文明史上,儘管出現“焚書坑儒”、“獨尊儒術”等異流思想,但務實、融合、和諧的思想已經融入到民族性格之中,這也是我國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發生文明中斷的國家的原因之一。

柏拉圖的學園,存世九百多年之久,比稷下學宮要長久的多,但西方文明卻經歷了長達千年的文明中斷期,學園精神也一併給遺忘,直到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作為早期的“人本主義”反對宗教神學禁錮的一面旗幟,才再次登上歷史舞臺。但覺醒後的學園精神來得更加猛烈,讓文藝復興持續了三百年,從這個角度看,學園比學宮對文明的影響更深遠綿延。

從辦學性質和治學理念入手,對比稷下學宮、阿加德米學園的異同

此外,學宮和學園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也存在很大不同,學宮偏重經世治國之術和哲學思辨,學園偏重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結合,在課程設計上,學園的課程更為豐富;在教學方式上,學宮先生來去自由,學習方式有很大的靈活性,學園的教學方式也靈活多樣,不拘泥於一種形式。

分析

筆者認為 ,稷下學宮與阿加德米學園在辦學性質,治學理念,教學方法,人才觀念等有諸多不同,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歷史背景不同,齊桓公創建稷下學宮時,授田制正在普遍推行,直接影響賦稅制度,直耕農群體的過大,宗族內部逐漸瓦解,促進了士階層的發展,又由於禮制和宗法制的變化,群雄爭霸局面出現,知識學術下移以及官僚政治的崛起,在戰國時期形成了相對寬鬆的文化環境。

特別是社會結構的變化,人的價值受到了重視,結合以上種種原因,造就了一個百家爭鳴、學術繁榮的黃金時代出現,稷下學宮應運而生。

柏拉圖創辦的阿加德米學園時,見證了戰爭給雅典帶來的嚴重創傷,使原有的奴隸制度的經濟基礎遭到嚴重破壞,在此之上的社會意識、國家法律、上層建築都遭到毀滅性打擊,民主政體、寡頭政治、貴族階級矛盾不能緩解,整個社會都陷入了深刻的危機。此時,雅典社會正是盛極而衰階段,學園的創辦是一條解決社會矛盾的出路。

從辦學性質和治學理念入手,對比稷下學宮、阿加德米學園的異同

  • 傳統文化因素不同

中國傳統文化在殷商時期,統治者利用原始宗教意識,藉助神靈的力量來統治人民,到了周代則提出“敬德保民”的天命觀,人的作用被強調,直到孔子時,才將古代文明拉上世俗化的道路,從此由儒家開創的注重現實生活的傳統,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而孔子開辦私學,打破官府辦學的壟斷局面,“學而優則仕”,為知識分子開闢一條新路。

知識分子開始關注世俗事務,“治民之術”以積極態度入世,稷下學宮中的學術問題、爭論的問題都是當時社會的現實問題,例如,如何富國強兵、如何維護社會穩定、如何保持德禮等等,因此,稷下學宮這種經世致用的學風,實用主義是我國世俗文化傳統的體現。

同一時期的希臘人,崇尚理性,善於觀察世界萬物並深入思考,對於神創世界的創始說,古希臘人在這時持有懷疑的態度,因此,米利都學派開啟希臘哲學新篇章,將哲學與自然科學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古希臘的許多哲學家本身也是精通自然科學的,例如柏來圖就是在天文學、物理學、數學、哲學方面都有很高造詣的學者;學園中人文教育與自然科學相結合,進行教學和科研活動,使阿加德米學園成為科研中心。

由此可知,兩園的文化傳統背景不同,一個是注重現實,經世致用,重世俗的治理之術,另一個是重科學的理性文化傳統,它們分別影響東西方文明進程。

討論

筆者認為:不同的人才觀我國古代教育思想有強烈的政治學,古代的教育家都是哲學家,而這些家都是潛在的政治家,所以說教育家的理想是成為政治家,儒家學派開闢的“學而優則仕”出路,表明學習的目的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封建統治階級所需要的人才,而知識分子則通過仕途以實現自我抱負,因此,我國傳統教育最顯著的特徵是“政教合一”。

從辦學性質和治學理念入手,對比稷下學宮、阿加德米學園的異同

但像經濟技術、天文地理、醫學醫術等沒有與政治事務直接關聯的自然科學科目,是被知識分子所輕視的;按照“學而優則仕”傳統的人才觀念,要求知識分子學習的是統治者要求的,有利於規範社會秩序的四書五經以及治民之術;精通自然科學的知識分子,終究沒有成為社會主流的人才培養方式,這樣的人才觀也體現在稷下學宮的教學當中。

古希臘的教育思想家受到文化傳統的影響,重視自然科學研究,重視理性的作用,無論是在斯巴達,還是在雅典,音樂教育和體育教育都受到重視;柏拉圖個人也受到教育傳統的影響在學園內開始豐富的課程體系;在古希臘的城邦社會中,在民主政治充分發展的情況下,普通公民擁有參與政治事務的機會,參與社會生活方方面面。

因此,學園的教育目的是培養能夠為城邦處理公共事務的政治家,或者是統治者,柏拉圖理想中的統治者是兼備所有知識的哲學王,要想培養成哲學王,接受全面的教育才是唯一的途徑;與稷下學宮的先生相比,學園培養的人才在知識面上更“完整”。

總之,稷下學宮受到我國傳統的“政教合一”、“學而優則仕”的影響,在人才培養理念上以天下治理為中心,依賴政治,服務於政治,為統治者培養和選拔官吏;學園也培養政治家,但培養方式受理性教育影響,政治家、哲學王都是以追求真理為基礎的。

參考文獻:《蒂邁歐篇》、《稷下之風流》、《論語》、《資治通鑑》、《史記》、《稷下學宮》、《孟子》、《西方教育思想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