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師治瘟疫有妙法

《說文解字》對“疫”的解釋是“民皆疾也”。秦漢及以前時期,人們認為“疫”是一種“邪亂之氣”。東漢末年至晉初年,世道昏亂,全國性大瘟疫有20多次。


東漢著名經學家何休說:“民疾疫也,邪亂之氣所生。”所以,古代一旦發生大瘟疫,君王、各級官員大多會反省自己的施政:是否不敬神明大逆不道?是否親小人而遠賢臣?是否暴戾殺戮、橫徵暴斂而讓蒼生受苦?


古人說“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相知”“舉頭三尺有神靈”。當人真心懺悔的時候,神靈是能夠看得見的,就會把人身上的邪氣和背後的厲鬼趕走,在人類可探測的這個空間表現,就是瘟疫突然不見了,病好了。

古代的很多大醫學家其實都是修道人,道行很深。


張天師治瘟疫有妙法


張天師原名張陵,後改名張道陵,東漢天師道(正一道)創始人,沛國豐人(今徐州)。相傳他在漢順帝漢安元年(142年)遇老子降臨,傳授其《太平洞極經》,命為天師。後人稱他為道教三祖之一,壽達123歲,在四川渠亭山昇仙而去。

張道陵學道之後,能給人祛病。他在蜀地收了好幾萬戶的弟子,因為蜀地人單純樸實,與道相合,易於引導。張道陵帶著眾人開路架橋,修木鋤草,清理垃圾,義務的去承擔方圓幾十裡的公共事務。

張道陵從來都不用強制的手段對待學徒,而是用道德禮儀去引導和規範人們的行為,提升他們的思想境界。當時也正是瘟疫橫行的時候,張道陵就幫他們治瘟疫,方法很有效。

張道陵讓有病染疫的人,把自己一生所犯的錯誤一條條的都回憶清楚,記下來,親筆寫好扔到水中,同時向神明發誓,不再做那些錯事和不好的事,如果再犯錯就讓自己的生命終結。人們紛紛按照此法去做,果然瘟疫不見了,百姓們一傳十,十傳百,很快,病都好了,瘟疫不見了。

張道陵和他的後代及弟子,一共治好了幾十萬人的疫病。


這一做法不僅祛除了瘟疫,而且人們更加敬重神明,更加重德向善,社會的犯罪率明顯減低。事實上,張道陵用這種方式留下了他那一法門的道,濟世的方式。

現代觀念否定神的存在,把人類的精神與物質層面人為的割裂開,強調物質,貶低精神(道德),特別是中國人在無神論的灌輸下,更是沒有任何信仰,道德敗壞,甚至誹謗佛法,犯下了罪業。

在此,希望正處在劫難中的人們,不要消極,不要恐慌,最重要的是:心懷善念,拒絕邪惡;遠離惡醜,弘揚道德。(餘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