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有的不會種地的農二代,未來怎麼發展,土地怎麼處理?

用戶4302492920152


這個簡單啊!給別的農戶承包給啊!

一種是全部承包出去,收租。可能租金低一點,如果不靠自己種地,那就行了,幹別的,這種出租土地一般年限長一些,但給的價格低,種地本身就是收入低的行當。

另一種是,每年農忙叫幾個小工幹活。這得保證你種的地收入客觀,不然不划算就不如不種,你如果種莊稼,小麥玉米,那不夠人工錢,特色產業是前提。

如果兩種都不行,就自己學著種啊!沒什麼難的,就是要靠力氣幹活,如果發展產業的話,學習一下,收入還是可以的,比如種無刺花椒,暢銷水果,大棚蔬菜水果等,銷路都不錯,只要氣候土質適宜,直接引苗栽植就行了,現在網絡發達,技術啥的可以學習。

希望有用。


網事農人


大部分的農村,都是父輩、老人留在家裡種地,年輕人已經非常少了。現在農村的年輕人,無論是讀大學或是沒讀大學,幾乎全在外地工作,誰也不想再回到又苦又累的農村去。

農音的老家現在就是這種情況,種地不賺錢,現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老人、婦女在家留守,照顧莊稼,照顧孩子。男人、年前人基本常年在外打工,基本只有逢年過節或者農忙時節才回家。通過這種常年在外的打工、努力,大部分的年輕人都在城裡買了房,並且為了還貸款還在外拼搏,基本上,很少會有年輕人再回到農村的老家種地了。

那麼未來農村的這些土地怎麼辦呢?

一、土地流轉,專業種植戶種植

我覺得,最有可能,也是出現最多的情況應該就是近幾年非常火熱的土地流轉。咱們農民都說,在農村種地不賺錢,辛辛苦苦照料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一年下來也掙不到幾個錢。但是,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以後結果就不一樣了。土地規模化管理,可以降低一些種地成本,除去每年流轉土地的費用以及各種成本,可能每畝地只能賺100元,100元應該不算多。如果流轉幾百畝、幾千畝甚至上萬畝,一年下來就是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收入。我相信會有很多人願意去做這件事,未來大家都不願意種地了,土地流轉一定會興起,這可能是將來土地處理最常見的方式。

二、散戶堅持

雖然大部分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回到農村,但是還是有一部分人願意堅守在農村的。這部分堅守在農村的人,可能還繼續零散的種植,將來大部分人離開農村,這部分人肯定也會承包一部分的土地,可能慢慢的也會走上土地流轉的道路。

無論將來是什麼情況,我覺得土地的問題大可放心,土地的價值在那裡,將來一定會有人繼續完成種地的使命!





超子愛生活愛創業


種水果樹唄。至少田土不會被稀荒。收穫季節可以摘來賣。像枇杷,李子,櫻桃,柚子,橘子,這些水果早期都是賣5,6塊錢一斤以上的。我說的是農村!當然城裡肯定更貴。最基本上的小蔥,蒜苗,辣椒,菜類應該能種。喂點雞鴨鵝魚基本上也就自給自足了!



海綿星不尋常生命力


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去完成。

我這就是這樣子,大多數年輕人都出去務工了,面對很多自己的地,這邊都是通過流轉的方式將土地租賃出去,拿承包費,同時務工又能拿一筆收入,有些老人也會把土地拿出來流轉。

個人理由如下:

第一:政策許可

將按照“土地確權、兩權(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價值顯化、市場運作、利益共享”方針,依據土地有償使用原則,對農業用地和建設用地使用權實行有償有期限流轉制度

第二:需求問題

農二代不種地,國家出臺政策,這一種需求,解決面對人口老齡化,年輕人都出去務工,用土地流轉將散戶,無勞動力,老齡戶納入,從而使荒廢土地從新利用起來,提高土地使用率。

第三:解決問題方式

通過流轉,合作社等方式從而有效解決不種地,有效利用土地


屍去的陪伴


主要是農村分到戶的土地太少。一家人也就一兩畝地。種這點地都會餓死。應該村裡組織起來讓一個人種一個村的地。跟人學技能做其他的。


老黃8974844857288



農村老馬


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越來越多的孩子遠離種地這個行業,不知道種地的技巧和經驗,但是地還是要必須的種下去,未來的農業之路必須要改變模式,首先要提高種植模式,搞集約化專業化的路線,讓少數想種地會種地的人來種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