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的旅遊行業如何發展?

起航親子團


這個問題太專業,你應該問個扛磚的。

我們只是喜歡旅遊,無偏差的,只有內心的感覺。自己想旅遊,想出去走走,從來都不是別人決定的。當然,現在國難當頭,沒錢又不能到前線,唯一能盡力的,就是聽從國家的,宅在家裡,宅到底,直到國家的命令再下,這就是匹夫之責吧!

疫情過後,生活該怎麼樣就怎麼樣。我想不會有什麼要特意做的。至於你說旅遊業虧錢?那是說給小孩聽的。這種高尚的職業,養人都是肥腸大耳的,錢太太的,無窮盡!

大方向,還是好的,會規範吧!


一點點就很重


我前面回答過一個問題,就是疫情之後行業的發展,裡面有一些個人的觀點!裡面也有提到旅遊業,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這裡給大家說下關於旅遊行業接下來發展的一些看法!

  • 首先由於疫情影響,很多跟旅遊相關的產業如住宿,飯店,零售都受到很大的衝擊!尤其是原本準備了好久的旺季因為疫情而夭折,這讓很多人損失慘重,甚至難以為繼。但同時這也是對行業的一次洗牌!即使疫情結束絕大多數朋友因為工作、學習的原因會被迫短期內不能出行,這就讓中小投資者暫時退出旅遊行業,因為客源減少收入降低!但是相信國家會出臺相應的刺激政策,因為不止旅遊業停頓了,是整個國家的經濟停頓了!在同樣困難的情況下,國家相應政策的調整也是必應之舉!所以從事旅遊行業的朋友要時刻關注政策變化,抓住機遇!畢竟活下來才才能迎接接下來的收穫!
  • 經過疫情之後,五一小長假的客流高峰基本不會到來,但是暑期的小高峰還是會到來,當然想比往年可能會有所減少,這個時期要做好引流工作,吸引更多遊客,這樣過渡期就會得到很大的緩解!等到十一期間,相信旅遊業才能真正復甦!畢竟憋了大半年的時間,無論生活壓力還是工作壓力都需要緩解的人們,會有比平時更多的人出行!
  • 至於題主說的國外遊對國內旅遊造成衝擊,這點我覺得影響不大,因為國外遊的遊客是相對收入比較高的一小部分人群,這個從前幾年就開始,相信這個衝擊已經過去,而遊客的基數是沒有多大變化的。反而新增加的遊客部分會選擇國內遊!

2020年不止旅遊業,各行各業都要發生巨大的變化,而本人覺得旅遊業是疫情之後前景相對樂觀的一個行業。希望各位旅遊行業的從業者,都能從中抓住機遇。所謂的洗牌、重組都會為行業的長足發展帶來更大的利好!


弄墨舞文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形勢逐漸好轉,近日來,部分省市陸續編髮“新冠肺炎防控旅遊景區有序開放工作指南”,逐漸放開了部分旅遊景區及經營項目的正常營業。

從漸進式放開旅遊市場復工復產,穩定旅遊企業和從業者信心而言,這種探索有一定的價值;但是,令我們深感不安和擔憂的是,從當前“新冠”疫情的發展態勢、社會經濟的運行規律、旅遊消費的邏輯等層面來看,旅遊業“超前”復工復產存在巨大的風險,也有可能與當下黨中央、國務院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生產的復工復產“兩線”指導精神相違背。

首先,疫情“拐點”尚未出現,啟動旅遊業不合時宜。

根據2月21日中央政治局疫情防控會議強調,全國疫情發展“拐點”尚未到來,目前正處於全國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和狙擊戰的攻堅期。從防控專家對於“新冠”疫情的解讀中,我們也能瞭解到,雖然疫情出現緩解,但對於疫情本身的研究認知尚不明朗,也沒有出現特效藥,並不排除隨著復工復產的返程客流和人員的集聚,引發新高峰。

據21日新聞報道,北京一家企業員工復工後9天后被確診為新冠肺炎,導致家庭及工作場所親密接觸者66人集中隔離,一般接觸者200餘人居家隔離;同日,曝出全國有3省5個監獄500餘人聚集性感染,“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也不安全了;武漢還將繼建19座“方艙”醫院……

這就說明,“新冠”肺炎潛伏期長、傳染性強的特點,依然不允許我們掉以輕心,儘量減少人口流動和群體聚集,依然是防控疫情傳染的重要手段。

從社會再生產全過程來說,旅遊是一種消費行為,而非生產行為,尤其是在非常時期,旅遊消費也不是國民生活的必須性消費。因此,當前的復工復產的重點不是旅遊行業,也不適合啟動旅遊消費。

今年是我國實現“小康”目標關鍵性的一年,也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本次疫情的突發,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年初到現在,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幾乎停滯。在疫情防控好轉的情況下,恢復生產、恢復經濟是當前頭等大事。這就是“兩條線”作戰重要意義。面對眾多行業構成的國民經濟,恢復生產、恢復經濟,也必然有一個行業先後和時間節奏的選擇。

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恢復的過程中,優先復工復產的應該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醫藥器械,比如現在緊缺的口罩、防護服、消毒液等;解決人民生產、生活物資必須的工業生產、農業生產供給,比如能源、原材料、工業產品、交通、水電氣、糧食、食品、蔬菜等生產性行業;鐵路、公路、民航、水運、物流、快遞、商場、超市以及生活性服務業;涉及國民經濟命脈的國家重大建設項目、重點工程的開工建設;提振國民經濟的重點出口企業,要優先推動國際溝通合作,深化對外開放,優先保障有重要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和關鍵環節恢復生產供應,維護“中國製造”在全球供應鏈快速恢復和穩定發展。

尤其是要優先恢復必要的生產、生活產業的正常運轉,比如恢復交通運輸、物流業,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滿足人民基本的生產、生活保障;儘快恢復必要性行業就業,解決“用工荒”問題,引導農民工有序上崗,解決城市生產、生活運轉難的問題,穩定國民基本收入,維護社會有序穩定等,這些才是當下的“頭等大事”。

旅遊業是建立在社會環境和平、生產生活穩定、市場秩序井然的基礎之上的服務型產業,而非基礎性生產行業。從社會經濟恢復角度來講,當下急需的是勞動者、生產者,而不是旅遊者。旅遊者是出現在勞動者——農業解決溫飽,生產者——工業解決發展,消費者——消費解決價值轉化之後,處於“頂端”也是“末端”的群體。

這也就是說,當生產、生活不穩定,勞動者和生產者不能創造價值以實現消費能力的轉化時,旅遊者是“不存在的幽靈”。

正因如此,不管是從短期,還是從長遠來看,旅遊業都要先沉住氣,為基礎性生產、生活產業的發展讓道,不宜急於在疫情防控攻堅期復工復產。

再次,在疫情防控期間開展旅遊業務,違背旅遊體驗的舒適度。

毋庸置疑,旅遊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之上的精神性消費,即是精神消費就要求舒適、舒坦,淡定從容地享受旅程。但就眼前而言,疫情造成的恐慌與焦慮依然縈繞在人們的心中,大部分城鄉尚未解除社區週期性的隔離,人們無法像往常一樣心無旁騖地體驗旅遊。

在經歷了長達一個月的“禁足”後,是存在“憋不住的人群”,心存僥倖期待出去放風,這是人性使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至少在當下不值得鼓勵。這個群體也畢竟是少數,在“出門放風承受感染風險”和“居家等候確保身體健康”這二者之間抉擇,我們相信大部分人會選擇後者。

更何況,景區一旦開放,哪怕是局部的、有保障的、有序的、有預約機制的開放,都會給“心存僥倖的遊客”和“心存僥倖的景區”帶來一定的壓力。遊客為了“放風”要自備一套防控設備;景區為了迎客,要做好測溫、消毒、控流、監視等一系列附加的防控工作,不管是對於旅遊者而言,還是景區經營者而言,這不僅是成本的壓力,也是心理的壓力。

很明顯,當下依然緊缺的口罩就是個問題。前期給武漢捐獻口罩的日本,隨著日本國內疫情的增長,近日也宣佈國內口罩緊缺,有賴於從中國進口。

那麼,對於已經復工復產的旅遊景區來講,是遊客自備口罩,還是景區免費發放口罩?如果遇到沒戴口罩的遊客,景區是給遊客提供一個口罩,還是拒絕遊客入內,更能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正是因為急於“頂風作案”——跟著搶著復工復產,很多地方文旅主管部門、機構和企業,開始鼓動員工給景區防控捐贈口罩;某些地方出臺的景區復工復產工作指南,甚至明確要求遊客“戴口罩”,遊客之間要“相隔1米距離”,核定承載力不超過“30%”、“50%”等硬性指標。

大家想想這個情景,這叫什麼事兒?這是在旅遊嗎?此情此景,將一個原本賞心悅目、放鬆身心旅遊景區,活脫脫地變成了一個人與人之間相互提防、相互疏遠,每個人都心懷忐忑的禁忌之地。這又何必呢?不僅旅遊的體驗性和舒適度無從談起,反而給遊客身心以及景區的運營都帶來的“看得見的壓力”。

我們深知此次疫情對旅遊業帶來的沉重影響,也深深理解旅遊業管理者和經營者儘早恢復旅遊的心情,但是,從社會再生產全過程以及旅遊經濟運行的基本條件來說,這時的旅遊恢復都是不合規律的,是不合時宜的。我們不能情急之下就忽略旅遊業健康發展的充分必要條件和基本前提——

對於旅遊來說,只要社會穩定、經濟繁榮、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費能力有保障,她依然是人民對品質生活的追求,驅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強大驅動力。中央政治局疫情防控會議也強調,在疫情後要重點“幫扶住宿餐飲、文體娛樂、交通運輸、旅遊等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











胡羅卜聊民宿


首先我覺得2020年的國內旅遊依然會強於國外旅遊。雖然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的數量年年攀高,但是受到全球政治經濟形勢和自然安全因素的影響,似乎很多朋友開始熱衷於國內旅遊,雖然大家都覺得很多情況下國內旅遊要比國外旅遊貴。安全因素成為大家考量的第一要素。無論是中東的局勢、飛機的安全、澳大利亞的山火、還是美國的槍擊案都讓大家出國旅遊充滿了顧慮,大家似乎都覺得還是國內最安全,國內旅遊在安全上最靠譜。

其次旅行社的地位將逐步淡出行業。2019年旅遊業讓大家最出乎意料的就是托馬斯庫克旅行社申請破產,這可是世界旅遊業的鼻祖,也可能預示這旅行社這一業態今後會發生較大的變化。這裡可能會涉及到OTA的變化、旅行社業態的變化、旅遊從業人員的變化,旅遊行業將轉變為一個更加開放更加自由的領域。

因此我認為2020年的旅遊行業即使收到了疫情的影響,應該也不會太過於蕭條。


Waitingyouღℒ


2020年對於中國旅遊業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寒霜之年。中國的旅遊業在2020年的開頭並不順利,受疫情影響,可能中國旅遊業整個2020年上半年的業績有很大的可能會完全作廢。所以如果談中國旅遊業在2020年發展的話,獲取就只能看下半年了,就目前形勢而言,下半年的形勢應該也不會特別的樂觀,但是我相信總體的發展會向前不斷髮展的。因為受疫情影響,人們的收入也受到了影響,而收入決定消費,所以我認為就算是到了下半年,本來計劃在2020年下半年出遊的,那些人會有很多放棄出遊的這種想法。但是我相信到2021年中國的旅遊業會迎來爆發式增長的那一年,希望我的回答能給大家帶來便利。



棒棒噠小白


你好!我是做景區的。

新年各行各業都遇到了疫情。最近群裡旅遊行業的朋友也都擔心,疫情對開春旅遊業的衝擊。歸納起來看法如下:

1.這次疫情對旅遊業的隔離影響,可能會持續到4月中旬至4月末。

2.行業所內有人,對五一期間旅遊業的啟動保和復甦持樂觀態度。

3.疫情過後,自駕遊的形式可能會有所上升;傳統的聚集式跟團遊會略有下降。

4.傳統的人擠人的大景區,可能會不再受青睞,從而轉向於小眾化新興的,偏遠的,有文化特色的景點。

5.崇尚文化旅遊的同時,人們也會更多的關注於健康遊。文化餐飲和健康餐飲成為旅遊行業的響亮招牌。

一點看法,希望能幫到你。

最後關於疫情何時結束,我們要等待官方宣佈。不傳謠不信謠,在家積極做好室內運動,為下一次的旅遊儲備充足的體能。











自駕遊圈


我們喜歡投資股票的人,都會關注股市的行情。特別是昨天晚上我看股市的時候,a股餐飲,旅遊板塊連續兩日大跌,跌幅超過6%,這是疫情發生以來一度給旅遊業造成的低迷不振的狀況,更使我們看到了2020年中國的旅遊行業的危機。

作為這次新型肺炎疫情來講,旅遊業就是跟人們生活需求息息相關的行業。更涉及人群聚集與社交,所以說旅遊的危機直接就受到了影響。我也在網上看過2003年非典時期的旅遊數據。當時非典的情況,國內出遊的客流同比增速驟減13個百分點至0.9%。而旅行舍營業收入增速更降低到了28%。所以說再看現在新型肺炎疫情的爆發比非典的疫情也沒有遜色到哪裡,所以說必然會影響旅遊行業2020年的發展和效益。


伊春美食美客


2020年年初受疫情影響旅遊行業首當其衝,受損最為嚴重。隨著疫情不斷好轉直至結束,旅遊業應該馬上迎來一波爆發。如果疫情三月底結束,五一假期將是旅遊行業復甦的第一個爆點。目前各地政府都在利用這個有利時機做宣傳,都將會推出一系列優惠措施來吸引各地遊客。受疫情影響,人們的消費心理也會發生變化,出遊動機也會發生變化,與其把錢存在銀行,還不如出去消費,畢竟有些事情不是人為控制的。


懶遊記


中國旅遊景點,旅遊區應注重講好自己的故事,讓遊客來了能產生心靈的共振,從而不虛此行。並愛上這個地方,介紹自己的親戚朋友再來。

正面例子是野三坡,其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他的三坡印象,山、水之類的自然風、水,沒有滲透進人的精神是無聊的!

反面例子是獅子樓,建設的很好,故事也很好,文化底縕也好,但沒講出來,去了什麼也感覺不到。沒有情感的建築不能感人,既使再漂亮。



地點奇蹟


可以預見的是,在2020年旅遊行業從國家層面來講重視力度和支持力度都會加強,旅遊的綜合效益會進一步的得到釋放,尤其是旅遊行業在對外交流脫貧致富會起到更大的作用。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之下,地方政府對旅遊業的支持相比國家層面會有過之而無不及。隨著地方文化旅遊機構的改革完成,地方政府會積極探索文旅融合政策。政府也會出臺一些針對性的政策,例如廣西辦公廳出臺了旅遊用地要高質量使用的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