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湖北人稱江西人老表?

xiong191213


因為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

意思就是古代的湖南湖北因為打仗損失了很多人,國家為了地區人口發展,從江西遷了很多人到湖北和湖南。湖北很多人是江西遷過去的,對江西還有感情,所以稱呼江西人老表。

其實稱呼江西老表的不止湖北,還有湖南,四川,少部分貴州。這些地方的人和江西多多少少有點關係,因為湖南湖北遷了很多人到四川,裡面有不少江西人。貴州古代是夜郎國,打仗損失的人更多,本地人沒多少了,然後從很多地方遷人口過去。裡面也有江西人,貴州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少數民族,就是這麼來的。大家都知道貴州遵義是從四川划來的,四川也有江西人。他們也稱呼江西老表。


堅強的雨濤


對於這個問題,我還是頗有研究的。

首先,必須強調的是,本人乃正宗的江西人也。

那為什麼湖北人,湖南人乃至全國的人民都稱我們江西人都叫老表呢?

關於“江西老表”一說,網絡說有好幾種說法,但是經鄙人研究,只有一種說法站得住腳,那就是得益於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稱謂”。


相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打天下時,在安徽和江西一帶的地方和陳友諒的軍隊打仗,結果那一仗打敗了,朱元璋也受了輕傷,身上很多處皮膚被樹枝刮傷了,流了很多血,於是朱元璋一路逃,逃到了一戶老農家,老農看到滿身是傷痕的朱元璋,頓生善意,於是趕緊把朱元璋迎進屋內,進行擦拭,包紮,這時朱元璋問老農,這裡是什麼地方,老農回答,這裡是江西九江,朱元璋心想,真是老天保佑, 我朱元璋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一個星期後,朱元璋發現身上好多處刮傷基本上好了,於是好奇地問老農,您這是給我上了什麼金瘡藥,我現在身體好多了。老農不慌不忙地說,哪裡是什麼金瘡藥,只不過是我們這裡的山茶油,山茶油對皮膚有很好的癒合作用,我看到你身上有好幾處都是刮傷,於是就給你塗抹了。



朱元璋一邊道謝老農的同時,一邊暗暗對山茶油的功效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臨走時跟老農說,哪天我朱元璋得了天下定不會忘記你今日的救命之恩。老農笑了笑說,救人性命,乃是我的功德,道謝就不用了。朱元璋說,必須感謝。老農看朱元璋這麼堅持,於是又笑說,就算你到時候當了皇帝,我們想見你一面也很難啊,何談報答於我。朱元璋忙說,到時候你來京城,就說是我的老表,我就知道了。


後來,朱元璋真的奪了天下,做了皇帝,老農聽說了此事,尋了個日子進京,自稱皇帝的老表,終於見到了朱元璋,朱元璋為了感謝老農的救命之恩,讓老農做了大官,讓他過上了榮華富貴的生活。


此後,江西老表這個稱謂被一傳十、十傳百地流傳開來,一直至今。


備註:關於這個故事,大家還可以去查“山茶油的簡介”裡面有特別說明。


劍氣書香


誠邀,平民之宴為大家帶來精彩解答。

老表,也可以寫作“佬表”,是江西人對同省老鄉的稱呼,這與河南人稱“老鄉”、東北人稱“老鐵”一樣,帶有一定的親暱性。

江西老表呢,也成為眾多外省人對江西人的一種較親切的稱呼。


其實,不僅湖北人稱江西人為老表,湖南人、福建人、廣東人也有此稱謂。只不過,湖南人、湖北人更講究、廣泛一些。

這裡,我們首先要更正一個說法,就是“江西老表”的分佈範圍,並不包括江西境內的婺源及上廣玉吳語區的江西人。

那麼,“江西老表”的稱謂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01 道士的約定俗成說

據宋代《亢社錦語》稱:“以和尚為‘光表’,道士為“老表”……皆當時之俗稱。”

因為江西是一個在中國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的省份,在外鄉人眼中慢慢形成了江西多“老表”(道士的俗稱)的印象。

於是由最初對“老表”的尊稱,衍化為一種帶有玩笑性的區域性代表說法。

筆者認為,這種說法缺乏正統性,沒有可靠的證據,可信度不高。


02 帶表的生活習慣說

據說,江西省的先人們很鍾情於風水,為了便於在遷移的途中掌握方向,老是愛帶著一個表(古時的羅盤),因此,外省人稱江西人為“老表”。

這種說法,只能說明江西先人的聰明智慧,早於其他省份掌握了先進技術,但並不能說明“老表”的唯一性和不可複製性。

可想而知,我們的先輩古人不論在何地生產生活,羅盤的存在與使用不僅僅在江西,何況指南針的發明,距羅盤的使用也沒有多長時間。

因此,帶表的生活習慣說也是靠不住腳的。

03 皇帝的報恩老表說

有一種說法,認為稱江西人為“老表”來源於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公元1363年,朱元璋與陳友諒決戰鄱陽湖時,江西永修道士周顛到應天(今南京)向朱元璋獻書吉言,稱此戰必勝,並主動要求充任進軍的嚮導。

但是,朱元璋在與陳友諒的第一次較量中失敗了,並身負重傷,被當地的江西人救護脫險。

於是,朱元璋為表謝意,允諾以後呢,與江西人以“老表”相稱。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後,也對江西特別關照。

以此,“江西老表”的稱謂也流傳開來,一直到現在。

筆者認為,皇帝報恩老表說也是強加之詞,沒有凸顯江西人的民風社氣,也沒有體現出“江西老表”的初衷和內涵,故也不足取。

04 波瀾壯闊的江西填湖廣說

其實,“老表”一詞與我國曆史上的人口遷徙有關,江西曾經有大量民眾遷往他鄉。

據史書記載,從宋末到明初,江西由於經濟發達,而且地處魚米之鄉,人口是當時全國第一大省。

公元1290年,江西的人口就達到1425萬人,佔全國四分之一以上。 而其他省份呢,因為戰亂和災荒,人口銳減。


尤其是湖北、湖南一帶,由於元末明初連年的戰禍,大部分地區田園荒蕪,廬舍成為廢墟,原有居民大量散亡。

隨後,明朝統治者在穩定政局之後,就組織江西人大量移居湖北、湖南一帶,當然也包括廣東、四川、貴州等省,歷史上就有“江西填湖廣”之說。

可以說,江西人的足跡遍佈各地,在他鄉定居和流寓,但仍與祖籍地保持著親情鄉誼,以至於見到或說到江西人時都倍感親切,很自然地以“老表”相稱。

從紅軍井岡山時期,身為湖南人的毛澤東多次在公開場合稱江西人為“江西老表”。 從此,這一帶有濃厚地域色彩的親暱稱謂固定下來,並且傳遍了全國。

當然,湖北人也不例外。現在,湖北省有一段俠義傳說,明朝初年,當年湖北人曾被殺戮一空,後來是靠著江西的三兄弟遷徙過來,才得以傳承。 至今仍有地方存有紀念這三兄弟的祠堂。

此外,還有“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九個湖北佬,不如一個江西老表”的有趣說法,也值得玩味。

結語


仔細品味“老表”的稱呼,其實它飽含了一個地域的人文情懷,以及歷史傳承。

一是“老表”表達了鄉情難忘,這是江西人自宋代以來的傳統習俗。

二是“老表”反映了江西人性格淳厚,與人為善,相互尊重。外地人稱江西人為老表,就是對江西人這種品格的肯定。

三是“老表”是一種特定文化認同的象徵,一說起老表,就會聯想起江西方言、江西飲食、江西特產、江西名人、鄱陽湖、廬山、景德鎮瓷器等等。

平民之宴歡迎關注與交流,用文字點亮生活,用文化解讀時空!

平民之宴


江西人之所以被人稱為老表有主要有三種說法:\r一種說法是湖南人是江西人的後代,湖南人認為與江西人祖上是表親戚關係,因此就稱江西人為“江西老表”。江西是他們的父母之地,江西人是他們的親戚。於是,稱呼江西人為老表在湖南人裡面極為風行,漸漸的,經過幾百年的湖南人的廣為傳播,全中國人都大概知道了江西人是湖南人的“老表”了。\r還有一種說法是贛地的先人們很相信風水,另外在遷移的途中也便於掌握方向,老是愛帶著一個表(古時的羅盤),因此外省人稱江西人為“老表”。據說,學術界大都贊同後一種說法。傳說固然有些離奇,但以傳說所發生的時間和所敘的事情來看,歷史上倒也發生過與傳說大致相吻合的事件。\r至於還有第三種說法也廣為流傳,話說在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當年與盤踞江西的陳友諒在九江境內大戰之時,身受重傷.好心的江西農民救了他,並予照顧.在他感激之餘便許下一個承諾,說是如果有朝一日他登基做了皇帝之後,如果江西人有什麼困難,可以以老表的身份去找他(在古時候老表是指表兄弟等親戚親密關係,至今江西部分地區方言裡面老表還有這個意思)。果然,朱元璋奪得了天下,在南京應天府現在的南京開創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明朝,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不久江西遭受百年不遇的自然災害,於是有人提意派選代表進京面見皇帝.江西人見到朱元璋之後,果然得到厚待.朱因為剛剛得到天下,為了籠絡民心,再就為了報答江西人的恩情,於是就大肆減免江西的賦稅,並撥款救災.而朱元璋此舉不久便在中國廣為知曉,當時全中國文人都樂於私下離說這事情,而江西人回去之後,也樂於自稱為皇帝的"老表\


孟予涵童模


老表本意是對舅表、姑表、姨表兄弟的稱呼。顯然彼此之間是有血緣關係的親戚,也就是表哥表弟,稱呼很親切。

而注重儒家禮儀的古代人,除非結義結拜為異性兄弟,一般不會稱呼外姓的人為兄弟。因此古人外出遇到也不知貴庚的陌生人問路、請教時,處於禮貌和攀上熱情而顯親切,都稱呼對方為老表。這也容易理解,在以姓氏為紐帶的古代,往上數幾代,也許你的母親或奶奶就是對方的本家。與現在大部分人逢人必稱呼“老闆”“姐姐”不同,現在江西農村的老一輩很多還是延續這種傳統待人處事知道,也有一些叫“(老)師傅”的。

至於兩湖包括川渝一些人稱呼江西人為老表,源於歷史上“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移民,移民帶去了當地文化習俗。而這些兩湖川渝的江西移民後代也確實跟當代留守的江西人有血緣宗親關係,同姓同宗可以稱呼本家兄弟,不同姓的依然按照文化傳統稱呼老表。所以這些人文化守護和傳承做的很成功。其實不僅這些兩湖川渝人叫江西人為老表,江西人瞭解某個兩湖川渝人是江西移民後代一樣也是稱呼為老表。

只是不知道有些人有意為之,還是部分江西人敏感曲解,也許窮親戚也是一種原罪。現在“老表”二字從某些人字裡行間出來,似乎還透著一股貶損的味道。


皇唐無文


老表,也寫作“佬表”,是江西人對老鄉的稱呼,還帶有一定的親暱性。後來江西老表也變成外省人對江西人的一種較親熱的稱號。關於“江西老表”這一說法的由來,有許多種解釋,主流說法有二:移民說,歷史傳說。

一、移民說

在中國移民史上,有“北有山西大槐樹,南有江西瓦屑壩”之說,“瓦屑壩”與“大槐樹”並列成為中國八大移民聖地之首。宋元之後,北方久經戰火,經濟中心南移,江西逐漸成為全國首富之地,人口數量在全國也首屈一指。而元末農民起義戰爭,造成了鄂皖豫川等地人口減少,土地荒蕪。戰爭結束後,為了恢復經濟,明朝統治者開始從人口密集的江西等地向外移民。他們通過瓦屑壩渡口由鄱陽湖入長江,再遷往皖、蘇、鄂、川。據說當時江西向外移民有200餘萬,而經由瓦屑壩的就多達百萬人,他們由鄱陽湖入長江,再遷往皖、蘇、鄂、川,這才有了“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這一說法。

古代兩大移民聖地(來源網絡)

移民到湖北的江西人,有的親戚還在江西。所以這些新的“湖北人”就稱江西人為老表。除了兩湖地區,安徽也有大量江西移民。以安慶為例,據統計,從洪武三年到洪武二十二年,安慶42萬居民中有27萬來自瓦屑壩。

江西地理位置(來源網絡)

二、歷史傳說

這種說法稱“江西老表”的稱呼與明太祖朱元璋在江西遇難被救的傳說有關。

據說元朝末年,朱元璋與陳友諒為了爭奪天下,曾在江西鄱陽湖鏖戰十八年。公元1363年,陳友諒出動水兵60萬攻打洪都(今南昌),把朱元璋打得幾乎全軍覆沒。朱元璋帶著殘兵敗將逃到現在的永修縣吳城鎮吉山村一帶,被當地村民所救。朱元璋為感謝當地百姓搭救之恩,許諾自己日後若得天下,江西人遇事可用“老表“的名義直接找他。後來這件事傳開之後,“江西老表”就逐漸成為外省人的江西人的稱呼了。湖北緊鄰江西,自然也會有這種稱呼。

鄱陽湖水戰(來源網絡)

老表,本來是一種親密的稱呼。時至今日,又演變成了好朋友、好兄弟的代名詞。互稱老表,表示不是外人。出門在外稱與自己年齡相當的男人老表,以套近乎,拉近距離。老表並不全在於血緣關係,而在於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友愛。


讓生活變得有趣


有關“江西老表”的由來,目前存在一種種說法。該說法是指湖南 湖北人認為自己祖上與江西人祖上是表親戚關係,因此就稱江西人為“江西老表。

明朝滅元朝後為了鞏固新政權和發展經濟,從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五十餘年間組織了八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即明初大移民,官府在瓦屑壩設局駐員。饒州府各縣移民沿樂安河、饒河到達鄱陽瓦屑壩集中,然後發放“川資”,編排船隻,乘船駛出鄱陽湖到達湖口。然溯長江而上,遷入湖廣(今湖北、湖南兩省),或順長江而下,遷往安徽及其它省份。

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將徐達攻打長沙,與陳友諒舊部和元王朝殘餘勢力血戰近四年,損兵折將,最後才於1368年奪得勝利,確立明王朝在長沙的統治。元末明初這場連年戰禍,使長沙田園荒蕪,百姓亡散,廬舍為墟,許多地方渺無人煙。於是,明王朝就近從江西大量移民遷入長沙地區(湖北和湖南,當時二省是一個省份,稱之為湖廣省),並允許“插標占地”,奏響歷史上有名的“江西填湖廣”的宏偉史詩。

江西填湖廣這一舉動,也導致了湖廣地區尤其湖南地區到現在大部分的湖南人祖籍為江西。曾經的親戚慢慢因地理位置隔離,就形成了很多遠方表親戚。

也有相傳有朱元璋報恩一說,主要是明朝初年,朱元璋和陳友諒在鄱陽湖展開了激戰,被江西漁民所救,他為了報答恩情承諾以後如果有時需要我幫忙的話,如果將士不肯通行,只要說一聲“我們是皇上的親戚江西老表”,就可以暢通無阻。江西老表也就這樣叫開了。



我是雄子


江西人很喜歡說"老表\

情感兩性愛好者


湖北人稱江西人為老表,是有歷史根據和文字記載的。

舉例譚氏:

譚氏始遷祖定為洪武二年從江西吉安府福安縣南門外石頭街貓兒巷遷湖廣竟陵建業藏家院。即現在的譚家垸。

周圍的近一百多家姓氏都是在洪武元年一一洪武二三年內從江西遷來的,都有族譜為證。

也有例外的,黃潭的吳家大姓是從安徽過來的,吳氏族譜上說:吳姓原出姬姓吳氏,為太主古公亶父後裔,吳泰伯第八十七世孫吳忠從明洪武年間自安徽歙縣遷入湖北竟陵石家河吳垸村(古稱湖廣竟陵衛西邊)

由此可見湖北人稱江西人為老表有根有據,有情有理。


六點山泉


日常生活中見到來自江西的朋友,總會親切地稱呼TA們為“老表”,“江西老表”似乎成為了大家稱呼江西老鄉的代名詞。那“老表”到底是貶義,還是親暱呢?

由於我國的降水量呈現出由東南向西北遞減的趨勢,加上古代的農業生產對氣溫的要求也高,所以,糧食產量也呈現出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的趨勢,這就造成了中國古代人口分佈在空間上的不平衡。

人口的分佈隨著王朝易代之際的戰亂流動性加強。明朝建立之初,全國人口只有6000萬,元末明初的這場戰亂,尤其以湖廣、四川的人口損耗極為嚴重,而江西地區的人口損耗則相對較少。洪武初年至永樂年間,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極力推動江西人口向湖廣遷徙,明廷一共組織了八次移民活動,這在歷史上被稱為“江西填湖廣”。

到了明末清初的時候,戰亂區又集中在湖廣和四川,尤以張獻忠屠川造成的四川人口之損耗最為嚴重,而江西則“少受其害”,清初四川人口僅為50萬左右,廣袤的四川大地,人煙稀少,大量的土地被森林覆蓋,野生動物出入其中,因此在清初之時,又形成了“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的移民事件。

明清時期,湖廣地區的外來人口以江西籍最多,江西籍移民佔據了湖廣外來人口總數的80%之多,在清代,四川的外來人口又以湖廣籍最多,佔據了35%左右。

湖北人(其實也應該包括湖南人)認為與江西人祖上是表親戚關係,因此就稱江西人為“江西老表”。江西是他們的父母之地,江西人是他們的親戚。於是,稱呼江西人為老表在湖北人裡面極為風行,漸漸的,經過幾百年的湖北人的廣為傳播,全國老百姓都知道了江西人是湖北人的“老表”了,所以湖北人和江西人互稱老表。

“老表”是外省人對江西人非常親暱的一種稱呼,表示自己不忘江西老家,與江西人有親戚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