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推薦一本真正分析講解到位的,關於王陽明《心學》的書吧,謝謝?

Sonic24174919109


王陽明(1472年~1529年),幼名雲,後改名守仁,字伯安,號陽明,諡文成,世稱陽明先生。漢族,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紹興府餘姚縣(今浙江省餘姚市)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書法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陽明先生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釋、道三教,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

陽明學不僅影響了中國,而且享譽海外。在日本,陽明學被一大批幕府末期的思想家所接受,推動了日本的明治維新運動。在朝鮮,陽明學也暗中流傳,並影響了不少思想家。在經濟騰飛期的韓國,陽明學被奉為精神的範本。後來,其影響又逐漸深入到東南亞諸國、北美洲和歐洲。

要想理解心學,那可能要花一生的時間去體悟。目前市面上一搜一大把關於這類的書,但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這些魚目混珠的書籍,確實很難挑選適合我們的,甚至有些書籍確實就是垃圾。因此我們應該儘量看比較出名的歷史學家哲學家等人的講解,然後再看原本。

我推薦的第一本是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不是中國哲學史。

當代大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於1947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受聘擔任講座教授,講授中國哲學史,其英文講稿後經整理寫成《中國哲學簡史》,於1948年由美國著名出版公司麥克米蘭出版。此書一出,立即成為西方人瞭解和學習中國哲學的超級入門書。其後又有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譯本出版。五十多年來,一直是世界各大學中國哲學的通用教材,在西方影響很大。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此書沒有中文版本。直到20世紀80年代,本書才由馮友蘭先生的學生第一次根據英文本譯成中文,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於1985年出版,首版印刷十萬冊,很快售罄,成為當時學術界的大暢銷書。2013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再版,並做了軟精裝,內容和品質都有很大的提升。可以說,本書是瞭解中國哲學的首選讀本,也是影響大眾一生的經典著作

這本書可以說是研究中國哲學史的入門書籍,要想理解心學,必然繞不開先了解中國哲學史的基本框架和發展線路,推薦先看這本。

下面就可以看陽明公的語錄集《傳習錄》了。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陽明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本書不但全面闡述了王陽明學說的主要哲學思想,也體現了他辯證的授課方法,以及生動活潑、善於用譬、常帶機鋒的語言藝術。它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同時也是一部儒家簡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學著作,堪稱王門之聖書,心學之經典。

最後可以再看《大學問》,這本書,被譽為學習心學的入門級書籍,書中王陽明從心學的角度重新解釋了儒家經典《大學》,是每個想要學習心學的人都必須要學習鑽研的第一步,而只要讀懂讀透了這本書,也就意味著你已經正式踏入了心學的殿堂。

如果還有其他人推薦你看別的人的註解或者自己去購買的這類書籍話,切記任何人的註解都只是輔助你去了解心學的工具,切不能把別人的註解當成就是心學的全部。






大額頭者


我是行文恣意作者丘山直心,我推薦《傳習錄》這本書。

首先要說明一點,王陽明雖然是心學的集大成者,但他本人並沒有著書立說。《傳習錄》這本書也不是他本人的作品,而是在他死後,他的弟子將他生前的言行和書信往來編纂整理產生的一本書籍。

其次市面上關於王陽明心學的作品很多,比如《明朝一哥——王陽明》、《王陽明心學》等等。但是這些作品都摻雜了作者對於王陽明心學的主觀意見,所以真正想要了解王陽明心學,這些作品並不合適。

最後讀書一定要讀原典,就是那種不慘雜任何主觀意見的作品。也就是《傳習錄》這本書,完全是王陽明生前的言行,還有書信。沒有什麼講解。相信真正去讀的人,每個人都能讀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單純的吸取他人講解的觀點。


行文恣意


首先,最基礎的是鄧艾民《傳習錄註疏》,然後是《王陽明全集》《王畿集》,儘量在未看原著前,不要看市面上商業味道的心學書籍。

最近不少人研讀《習傳錄》的人抱怨:“心學太難懂了,讀了很多遍,還是似懂非懂。是不是自己資質太差了?心學適合不適合我們這個時代?或者是陽明先生根本就是在忽悠人?”

其實,大可不必著急。不要說我們這些五百年後讀《傳習錄》的人,就是編刻《傳習錄》、朝夕得陽明先生提點的大弟子錢德洪也曾這樣感慨:“德洪自辛巳冬始見先生於姚,再見於越,於先生教若恍恍可即,然未得入頭處。”(《刻文錄敘說》)

錢德洪說出了與我們同樣的煩惱--“若恍恍可即”,實際上是“未得入頭處”,也就是似懂非懂。好比是一個門外徘徊的人,偶爾通過門裡出來的人對門內景象一番描述,實際自己並未親見。

那麼,該怎樣入門?飽覽一番門內的壯麗景觀呢?錢德洪給出了自己的經驗,他隨後說:“同門先輩有指以靜坐者。遂覓光相僧房,閉門凝神淨慮。倏見此心真體。”(《刻文錄敘說》)

對了,就是靜坐。其實陽明龍場悟道之時,也是“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靜一。久之,胸中灑灑。”(《年譜》)

後來,陽明把自己悟道入門之功傳給了諸弟子,他在《與辰中諸生》中說:“前在寺中所云靜坐事,非欲坐禪入定。蓋因吾輩平日為事物紛拿,未知為己,欲以此補小學收放心一段工夫耳。雲:‘才學便須知有著力處,既學便須知有得力處。’諸友宜於此處著力,方有進步,異時始有得力處也。”

在《傳習錄》中,他這樣說:“初學時如心猿意馬,拴縛不定,其所思慮,多是人慾一邊。姑且教之靜坐,息思慮。”

按照《年譜》所記,陽明正式提出靜坐入門方法是在他39歲時,也就是龍場悟道後一年。“茲來乃與諸生靜坐僧寺,使自悟性體,顧恍恍若有可即者。”(《年譜》)

隨後到50歲時,陽明始揭“致良知”之教,正式卓然成一家。即“江右以來,始單提‘致良知’三字,直指本體,令學者言下有悟。”(錢德洪《刻文錄敘說》)此後,在與弟子一對一教導中,陽明主要在言語之中“直指本體”。

這是不是意味著靜坐之功就可以不用了?

《年譜》回答了這個問題:

“先生髮舟廣信,沿途諸生徐樾,張士賢等請見,先生俱謝以兵事未暇,許回途相見。徐樾自貴溪追至餘干,先生令登舟。樾方自白鹿洞打坐,有禪定意。先生目而得之,令舉似。曰:“不是。”已而稍變前語。又曰:“不是。”已而更端。先生曰:“近之矣。此體豈有方所,譬之此燭,光無不在,不可以燭上為光。”因指舟中曰:“此亦是光,此亦是光。”直指出舟外水面曰:“此亦是光。”樾領謝而別。”

陽明“目而得之”徐樾有“禪定意”,就令其“舉似”,這顯然是一種鼓勵,並且很有耐心地聽:“你在靜中得到什麼了?”最後才說“近之矣。”可見其晚年對靜坐之功還是非常肯定的。因為,畢竟當年自己就是以此途徑悟道成功的啊!

說到這,您是不是想嘗試靜坐了呢?


國學宗師


本人首次接觸陽明心學就是被這本書給吸引,當時看完有種心靈的震撼:原來可以有這麼一種人生觀和世界觀,十分契合我的自身經驗和需求。因此開始了瘋狂搜羅陽明心學的不歸路。

《傳習錄》是接下來必看的,其原版是比較淺顯,建議從中篇看起,回過頭看上和下,因為上、下篇中引述了很多《大學》等四書五經的內容,如果沒接觸過,反而讀不下去。中篇有一些內容是比較系統的闡述陽明心學的理論,如拔本塞源論等,一氣呵成讀下來有醐醍灌頂,豁然開朗之感。

再下來可以找找錢穆和梁啟超對陽明心學的一些介紹,也是高屋建瓴,偉人的眼光實在獨到。

再下來可以找找陳來和熊十力的作品。

據說新儒家中熊十力是繼承和發展了陽明心學,本人剛剛接觸。

呵呵,如果只是出於閒情,看看第一本就足以,如果想以心學指導自己人生,不妨順次而下,必有所得。

熊氏可能是中國史上對哲學本源思考最精深的一位,基本上調和了朱子和陽明子之間的分歧。立論至大正中,為吾所宗。

當你站在山頂上往下看,每一條都是上山的路。

做人做學問,要先立其大者,古人誠不我欺。


林意詩語


請問什麼叫分析到位呢?每個人的每個時期經歷的情形都是不一樣的,就是即使把這本書的情況分析到位,那等你遇到和這個情況相似的事的時候也不會應用。因為現在的知識碎片化太多了,沒有一個根。比如說一棵樹,只有枝杈,沒有根,那一樣是活不了。應該好好學習,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根,再去發展枝枝杈杈的東西,才是最有效的


易經傳播小助手


建議聽吉林大學教授楊軍講的,王陽明《傳心錄》心得,


依花依茶


陽明心學也就是他所倡導的知行合一,真正分析講解到位的可以讀一下陽明心解和陽明全書。


星緣2020


南京師範大學酈波教授講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