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擡頭!祈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二月二,龍抬頭!祈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今天是2020年2月24日,庚子年二月初二,是個好事成雙、四喜臨門的吉祥日子。

農曆二月二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龍抬頭,又稱春耕節、青龍節、春龍節等。“龍”是指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抬頭”。

龍抬頭處在卯月的驚蟄、春分之間,春雷乍動、雨水增多、氣溫回升,萬物生機盎然。

二月二,龍抬頭!祈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二月二,剃龍頭

在我國北方不少地方,二月二有“剃龍頭”的民俗,也就是在二月二這一天理髮,把年前積攢了一個正月的頭髮剪一剪。

此外,剃頭也寓意借龍抬頭的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成年人理髮,有辭舊迎新的意思,希望能給自己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特殊時期,雖然人人都不一定能理上發,但是在家洗洗頭,去去塵,也有同樣的寓意和效果。也希望能洗去長期在家的疲頓,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天。

二月二,吃龍食

“二月二日春正饒,撐腰相勸啖花糕。”二月二這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為了納吉,二月初二這天的吃食均取與“龍”相關的名字。

麵條不叫“麵條”,稱作“龍鬚麵”;水餃稱作“龍耳”、“龍角”;米飯稱作“龍子”;煎餅烙成龍鱗狀,稱作“龍鱗餅”;麵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豬頭稱作“食龍頭”;吃蔥餅叫做“撕龍皮”。

與龍有關的象徵與寓意,都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的美好願望。龍是我們華夏的象徵,希望藉著二月二這個吉日,能真正抬起“龍頭”,打敗病毒,吞吐龍氣,護我中華。

二月二,龍抬頭!祈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二月二,新開始

其實,二月二龍抬頭也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大節日,它是新的開始,也是過年的正式結束。山東人習慣在這一天撒灰引龍、打灰囤。人們用簸箕盛著草木灰,沿著自家房子外圍牆根撒一圈,灑出的線條不能太粗,要細長才能把“龍”引回家。打灰囤則是:在院子和北屋正北用灰圍成一圈一圈的圖形,還要畫上梯子,在圈的中間放上五穀和硬幣,象徵當年的大豐收。

“二月二、打簸箕,大囤滿、小囤漾”,龍抬頭就這樣,帶著吉祥、豐收和新的開始向我們走來。希望庚子年未來的日子能充滿快樂和幸福,待我們打敗病毒,抬起“龍頭”,每個人都能徜徉在暖人的春和之景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