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舒適的環境中,為什麼感覺人會越來越懶?

曹政情


人不一定是真的人,狗是真的狗;

這個是拖延症和自我巴甫洛夫效應,自己分泌的的多巴胺自己解決



魔都新之助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人處在舒適區,舒適區是一個人所表現的心理狀態和習慣性的行為模式。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事情,熟悉的人際,這種舒適的狀態會讓人變得比較懶惰,

比如現在疫情期間,我在家呆了快一個多月了,每天都是從臥室跑到衛生間,然後廚房,飯廳,吃過睡,睡過吃,胖了快20斤,

老闆打電話讓去上班,沒有精神,感覺沒有從休假中回覆過來,





小劉螺螄


其實習慣真的挺重要的,比如我,從週一到週五,在公司上班,一般都是7點就起來了,然後洗漱收拾上班,到了公司還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上班,

到了晚上我一般還會去公園跑跑步,然後回到家學習一會兒,然後洗洗澡就睡覺了。但是、但是、但是。。。到了週末的一般都是12點才起來的,

然後週五和週六晚上就很晚才睡覺,以至於到了週日晚上想睡也睡著。每每週一上班都是最難熬的。但是有一部分人生活就是很有規律的,週末的

作息時間和工作日的作息時間幾乎是一樣的,好佩服那種自制力強的人。往往安逸的環境會讓自己知足,然後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就像“溫水裡的青蛙”

,不到最後一刻意識不到危險,哈哈,其實這就是事實。很多人都這樣,剛出來社會時工作還沒穩定很有激情拼搏,但一旦工作做出了些成績,感覺沒壓力,就會安於現狀.得過且過.





非洲農村365


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科技的逐漸進步,小到生活,大到生產,需要人力的地方越來越少,體力勞動為主開始逐漸轉變為腦力勞動為主,未來,可能苦力工這個概念都會變成一種現場指揮和操作類型的工種。

例如:自從洗衣機全面普及,需要手洗的衣物只剩下貼身衣物,然而現在內衣專用,嬰兒專用的洗衣機也全面問世,有條件的人誰還手洗?

目前國內快遞界巨頭們,開始全面推行無人工廠,無人機運送;3D打印技術的愈加成熟,很多高成本高人力的手工製作即將下線。

第二、服務行業的全面發展,越來越多事情,可以通過別人代勞完成,需要親力親為的事情越來越少。

例如:先說說網購,徹底解決買東西必須去商家的問題,敲開了服務產業興盛的大門,促使社會朝著足不出戶,做盡天下事的方向去發展。

接下來各種外賣,快送服務,解決了快節奏下,人們的吃飯問題,但同時,促使人們習慣享受這種服務,導致大量肥宅的產生。

然後是生活服務,上門修理、上門按摩、上門問診、代檢車、代駕、代排隊,連上門洗衣做飯都開始APP化,網絡化,甚至代孕這種違反人倫的事情也在悄然壯大,更別說一些特殊需求類服務了。甚至一些政務服務,都開始網絡化,通過網絡,鍵盤,鼠標,手機,都能完成。


情感小喬


人都是有惰性的,越懶惰就越懶惰。你可以觀察一下,一段時間工作充實,積極鍛鍊身體,回到家你就願意收拾家,弄得窗明几淨。這是一種生命活力被激發了。

就像溫水煮青蛙,舒服久了危險就來了!



心理諮詢師蘭小兵


習慣。

環境很能影響一個人的行為模式,久而久之就成了習慣。

習慣是個很可怕的東西,天鵝在景區待久了就不願意飛走了,人在舒適的環境中就沒有了危機意識。很多事情可做可不做的,都會下意識的選擇不做,因為不做也不會有什麼呀。就變懶了。天性使然。


-/ 作者小姓陳,已婚,且稱作“陳先生”。/-


只是陳先生


志未立,胸無大志。

人之心曰性,易靜。

人之身曰命,易堅。

內安心性,外強筋骨。曰修行。

人生無處不道場,且修且行。

且證且悟,脫胎換骨。



李佳江美篇專欄


處在舒適區,舒適區是一個人所表現的心理狀態和習慣性的行為模式。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事情,熟悉的人際,這種舒適的狀態會讓人變得比較懶惰,從而導致學到的東西越來越少。而且,現在大家的物質條件越來越好了。

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只有學會走出舒適區,才能收穫更多東西。延症,現在的年輕人懶是因為有拖延症。已經制定好了一天的計劃,結果心裡會說再等等,玩會遊戲再開始;看會電視劇再開始;吃會東西再開始;最後這些人什麼都沒有做成功。怎麼解決拖延症?給自己一個時間限制,告訴自己,到了這個時間,一定要完成。


愛運動的陳昊曦


因為人的最終追求就是安逸,有的人不堪重負就想提前休息一下,但是自律性不好的人,一旦嚐到甜頭,就沒有動力驅動自己了,也就慢慢的開始放任自己的行為,不斷的跟自己妥協,不斷的退步和忍讓。


比如,本來打算8點起床的,醒了,想玩一下手機,手機刷上頭了,就想著現在起來也不知道幹什麼,還是到9點再起吧,然後,一個早上就沒了。很多時候,越來越懶是自己沒有一個堅定的想法,和必要做的事情。


所以,你會發現,那些提前做好計劃的人,很少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