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黃帝叫軒轅黃帝?有軒轅國嗎,在現在哪個地方?

用戶張傳福


當黃帝部落中軒轅氏族首領被推選為部落首領後,方始有了“軒轅黃帝”稱號。軒轅黃帝的誕生地是一處古代有神奇之“圭”(即天然土丘)的邦戎居地,即今甘肅省清水縣舊縣城東南70裡之軒轅谷。軒轅黃帝部落曾活動於隴山東西地區,而他的冢則位於今甘肅省正寧縣東部子午嶺之西五頃原。

皇帝稱號來源

“黃帝”是一個經歷了從氏族到部落再到部落聯盟歷程的稱號,它所反映的是華夏先民於5000年前從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的重大轉變。

從歷史文獻所載傳說資料看,“黃帝”稱號最初是5000年前一個氏族的名稱。最初的黃帝與炎帝。是我國遠古時代從少典氏族分離出來的兩個兄弟(或姊妹)氏族的名稱,其中生活在黃土高原上即“以土德王”的氏族叫黃帝氏族,而以“火德王”的氏族則叫炎帝氏族。

《國語·晉語四》雲:“昔少典娶於有蠕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

在黃帝氏族從少典氏族裡分離出來後的八代“五百餘年”間,逐漸發展壯大。從氏族發展為部落再從部落發展為部落聯盟。到了這時,黃帝部落中產生了一個軒轅氏族,軒轅氏族首領擔任了黃帝部落的部落長,黃帝部落的這個部落長就叫軒轅黃帝。

皇甫謐《帝王世紀》說,自炎、黃二氏族從少典氏族分離出來,到黃帝部落統一炎帝、蚩尤二部落,中間“凡隔八代,五百餘年”。

黃帝誕生之地

對於黃帝部落最早的發祥地,多數學者認為在甘肅東部、陝西西部的黃土高原的溪谷中,更多的學者則認為軒轅黃帝誕生在我國西北的甘肅省天水地區境內。

王國維《水經注校》說:“南安姚瞻以為黃帝生於天水,在上邽城東七十里軒轅谷。皇甫謐雲清乾隆《清水縣誌》則說,清水縣“東南七十里,黃帝誕於此”

以上兩說,若從當地地理條件和地理方位(今天水與清水二縣地境相連,天水縣在南、清水縣在北)來看,兩說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前一說以“天水”為視角,認為軒轅黃帝誕生於天水“上邦城”之東,而後一說則以“清水縣”為視角。遂說軒轅黃帝誕生於“清水縣”的東南。

以《水經注校》為例子,“天水”,指東漢天水郡(當時尚未置天水縣)轄區相當於今甘肅省秦安、張家川、清水、甘谷、天水、禮縣、西和等縣及秦州區等地;“上邦城”,即上邦縣城。據此看來,確定此說中上邦縣城的地理方位是個關鍵。

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武公“十年(前688),伐邦、冀戎,初縣之”。即在伐滅邦、冀二戎人後設置邦縣與冀縣(冀縣在此不論)。後至西漢時改邦縣為上邦縣,北魏時“以避道武帝(拓跋硅)諱,改(上邦縣)日上邦,廢縣為鎮。隋大業元年(605)復為上邦縣,屬天水郡”。到了唐代,又分上邦縣為上邦、清水二縣,當“開元(年間)地震,後移鎮城(即成紀),改築今城,有清水(縣),無上邦(縣)”。但由於提出前一種說法的姚瞻是東漢末年人,當時已經將“鄭縣”改名為上邦縣,加之他所說軒轅谷“在上邦城東”70裡.顯然姚瞻所說“天水”無疑是指天水郡。既如此,那“上邦城”似覺還在清水縣境內。

那麼這個“邦戎”、“邦縣”、“上邦縣”、“上邦城”名稱中“邦”字的含義是什麼及其方位在何處?據南朝宋郭仲產《秦州記》記載:“上邦縣北有利山。川中平地有土堆,高五丈,生細竹,翠茂殊常,二楊樹大數十圍,百姓祀之。”從這一記載得知,古代神奇的“圭”.原來是個天然土丘。

據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一冊《晉秦》圖所標註看,當時綿諸戎活動地區的中心為今天水縣城(北道)一帶。那就說明,秦武公十年(前688)秦滅邦戎時,邦戎活動於今清水縣一帶,而綿諸戎則活動於今天水縣、秦州區一帶。據此判斷,那座神奇而又與軒轅黃帝誕生地相關的“圭”,即天然土丘必定在今清水縣境內。分析、考辨至此,族出西戎羌的軒轅黃帝誕生之地位於今甘肅省清水縣舊縣城東南70裡的軒轅谷是可信的。


皇帝活動範圍

據我國古代眾多歷史文獻,尤其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軒轅黃帝曾東至於海、西至於崆峒、南至於江、北至葷粥地。

《史記·五帝本紀》贊曰:“餘嘗西至空峒,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

但僅就軒轅黃帝生活時代的社會狀況、自然環境條件及黃帝部落尚處在興起時期的現實等予以客觀分析,他的主要活動地區並非如此廣闊。更多的侷限在隴山東、西一帶屬今甘肅省的部分轄地,其它地區很有可能只是軒轅黃帝后裔在統一炎帝、蚩尤部落後所到達和活動過的區域。

《莊子·在宥》中“黃帝立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崆峒山上,故往見之。日:‘我聞吾子達於至道,敢問至道之精’。

黃帝墓冢之地

軒轅黃帝冢所在地,現在風行河南“新鄭說”、河北“懷來說”、陝西“黃陵說”與甘肅“正寧說”等。據稱這些說法都有其立論的根據要能客觀回答上述問題,關鍵在於辨析清楚以下兩個問題:一是軒轅黃帝冢所在地陽周縣的創設及其改易情況,二是對軒轅黃帝遺體“還葬說”的看法。

首先,來談“陽周”縣建置與縣名改易情況。據文獻記載,軒轅黃帝冢在秦上郡陽周縣之南的橋山,這是自兩漢以來史家共同的觀點。

《漢書·地理志》上郡條載:“陽周,橋山在南,有黃帝冢。”國東漢應劭注《漢書》亦日:“在上郡陽周縣.有黃帝冢。”

雖然陽周縣建置沿革及其縣名的變化是相當複雜的,但今甘肅省正寧縣為秦、漢陽周縣則正確無誤。這無疑表明,軒轅黃帝冢在今甘肅省正寧縣境之說是可以確認的。

其次,早在唐代,軒轅黃帝冢的地理方位就已具體確定下來了。張守節《史記正義》引李泰《括地誌》指出:“黃帝陵在寧州羅川縣東八十里子午山。”《元和郡縣圖志》亦載道:“子午山,亦日橋山,在(真寧)縣東八十里,黃帝陵在山上,即群臣葬衣冠之處。”

近年來亦有學者通過實地踏查,在正寧縣五頃原與二頃原之間找到了軒轅黃帝冢的遺址,發現了黃帝冢土築的層理。並且指出:“如以現行公路為冢底,到冢頂部高約40至60米⋯⋯冢頂部呈南北長約70米。東西寬約30米的橢圓形狀,面積約1500至1800平方米(--畝半多)。從土層形成看,動土層至少在40米以上。”當地老人稱:“這個古冢據上輩傳下來叫‘仙人墳’,又叫‘仙人穴’。”以上資料記載,印證了古代史家有關軒轅黃帝冢地理方位在今甘肅正寧縣東部的記載。

其次,再對軒轅黃帝遺體“還葬”說簡單談一些看法。本來,《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崩,葬橋山”,圓可是《史記正義》則引《列仙傳》語云:軒轅黃帝亡後,臣下便將其遺體“還葬橋山”。此處《列仙傳》“還葬”橋山之說是否為客觀真實情況,現在無據可證。假若反映的是真實情況。那無論軒轅黃帝亡於何處,還是“還葬”在自己的故鄉橋山。也就是“葉落歸根”了。此“還葬”說雖有可疑之處,但對軒轅黃帝冢在甘肅省正寧縣境橋山的記載,還是起到了一定的旁證作用。


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天水,其歷史悠久,人文深厚,自不待言,但就天水為黃帝最初的居地卻有爭議。秦州區齊壽鄉有壽丘(嶓冢山)、三皇嘴,市區城北有仁壽山;麥積區麥積鎮,也有軒轅谷;清水縣有軒轅谷、軒轅溪、軒轅窯、三皇溝、羌谷,所以人們各執己見,認為黃帝軒轅氏部落最初的發祥地應在本縣、區。事實上,古人逐水草而生,在一個大的文化圈內活動,所到之處都可能留下他們的痕跡,更不要說在天水這麼一個小的區域內了。


歷史系老阿姨


黃帝是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在司馬公的《史記》之中被稱為五帝之首,是中華文化的標誌性人物。




那黃帝為何又被稱為軒轅黃帝呢?

這就要說一下黃帝的身世了。

傳說黃帝為少典之子,少典則是當時的有熊國國君(有熊國即今河南新鄭),那黃帝作為有熊國的人自然就一直生活在有熊國,具體位置叫軒轅丘,也就是現在的新鄭市區這一帶。

正是因為黃帝久居軒轅丘,所以他自號軒轅,這便是軒轅黃帝一名的由來。

重點來講一下軒轅國

軒轅國顧名思義,其國君正是軒轅黃帝。



那關於軒轅國到底存不存在還真不好說,因為古籍中確實記載過這一國度。

如《山海經》中的:軒轅國在此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在女子國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博物志》中的:軒轅國,在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諸天之野,和鸞鳥舞。民食鳳卵,飲甘露。

從以上文獻中我們可以看到“窮山”這一地方很關鍵,都交代了軒轅國就在窮山附近,那窮山又在哪裡呢?

關於窮山,《山海經》中也曾有記載。

窮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軒轅之丘。在軒轅國北,其丘方,四蛇相繞。《山海經》

這裡的“其”指的是軒轅國,也就是說,窮山在軒轅國的北部,這樣一來兩個地方的方位便確定了,則窮山在南,軒轅國在北。

而“不敢西射,畏軒轅之丘”則表示了軒轅丘在窮山的西面。

而軒轅丘在則是在河南新鄭附近,所以我覺得古時的軒轅國大致範圍應該就在新鄭這一片。




如果大家有不同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鬱黎話史


說法1. 古書上說是因為他在戰爭中發明了一種戰法。打仗時,將士都站在戰車上;停戰休息時,戰士圍成一圈,指揮員立在中間,只留一個空當做出入的門,起到保護指揮員的作用。古人把有布幕的戰車叫做“軒”,兩車中間空當稱為“轅”。因此,發明這種車站法的黃帝,就又稱為軒轅氏了。

2. 軒轅複姓為黃帝嫡孫,出自有熊氏,亦稱為帝鴻氏。黃帝曾居於軒轅之丘,故而得姓軒轅,黃帝的後代子孫遂稱軒轅氏。一說黃帝作軒冕之服,教民做衣服,故謂軒轅。又據古代傳說,軒轅即天黿,天黿變為龍,龍為軒轅部落的圖騰,因以得氏。





殺牛用豬刀


軒轅是有公黃帝的孫子,所以又稱公孫軒轅。在山海經中,贛榆又稱肝榆、蓋餘,源於軒轅。軒轅出生在山東濰坊寒亭,封地在連雲港(贛榆)雲臺山,死後葬在曲阜少昊陵。由於文字是後出現的,所以軒轅的名字出現了多種標音文字:軒轅=肝榆=蓋餘=幹於=幹袁=汗袬yu=寒袬=寒荒=韓流,軒轅繼承黃帝位後又被尊稱為少昊(青陽氏)。


周乙探史


關於黃帝為什麼叫做軒轅黃帝?這就是造字者巧立名目用的是欲蓋彌彰。軒轅這兩個字代表的是車輛,意思是暗中告訴中華民族的後人們,中華九州大地,人類社會文明創建者,它不是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們。而是三皇治世的軒轅黃帝所創建的,他把黃帝的名字前面加上了軒轅兩個字,意思是說,黃帝用車輛才開創了中華九州大地人類社會文明。造字者為什麼要這樣做?就是因為封建王朝統治者們不允許用文獻記載三皇治世真實世紀。所以造字者才巧立名目的叫上了軒轅皇帝。這樣一來,雖然是封建統治者篡改了三皇治世,但是造字者欲蓋彌彰的給我們留下了印記。


程林4721


為什麼黃帝叫軒轅黃帝?

在古代,裝有帷幕的車叫″軒"。車前面用於架牲口的那根直木,叫″轅"(車轅一稱延用至今)。″軒轅"合稱為車,一說古代將士打仗用的戰車。

一說黃帝居″軒轅"丘,″軒轅丘"也就是″天黿丘"。黃帝居此丘,所以稱″軒轅"黃帝。

古代的龜是四大靈物之一,而″天黿"丘應是古代人用龜甲占卜、祭天的地方,所以叫″天黿"丘(這也許是與農耕有關係)。而黃帝的氏族就居住在″天黿"丘傍("天黿"丘又叫″軒轅"丘),所以黃帝叫″軒轅黃帝"。

至於″軒轅國",史上並無記載。這只是在《山海經》中有出現″軒轅國"的稱呼,該族有人面蛇身者。這種描寫,大概來源於″伏羲與女媧兄妹通婚"的神話故事。而伏羲與女媧皆為人首蛇身,所以就被《山海經》的作者寫入《山海經》。又將″軒轅"與伏羲女媧的故事捏造在一起,弄出個″軒轅國"。

至於″軒轅國",就應是在″天黿"之地。


眸子8552


中國歷史有史無源,找不到源頭,歷史與歷史之間,人物東西南北中都有,沒有糸統的一個的考古,但史獻記載是糸統的,近來在河南舞鋼幽默地發現古史人物遺蹟都集中在舞鋼包括人類文明起源,有人在整理編緝


用戶5648574518134


軒轅氏是中國古代的氏族名稱,指黃帝部落,可能是黃帝部落發明了木輪車,叫軒轅。比如炎帝部落擅長農耕,叫神農氏,有巢氏部落善於蓋房子,叫有巢,防風氏部落在東南沿海地帶,那裡經常有颱風,他們善於預防颱風,叫防風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